本報記者 段楚婷 童海華 廣州報導
日前,深圳市飛馬國際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002210.SZ,以下簡稱「飛馬國際或*ST飛馬」)披露重整進度,確定上海新增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增鼎公司」)為重整投資人,後者為新希望集團旗下專業從事實體資產託管運營的創新平臺。
甫一確定,新增鼎公司即為飛馬國際豁免了一筆5.58億元債務的償還義務。除此之外,截至11月5日債權申報期屆滿,飛馬國際共計接收76家債權人申報債權。另據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飛馬國際的負債合計達136.6億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資料發現,在飛馬國際推進重整的同時,實控人黃壯勉於今年10月將其持有的3.1億股的表決權委託給深圳市合豐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豐泰科技」)。後者實控人曾因在其控制的陝西泰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嘉電子」)新三板掛牌期間違規佔用資金而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股轉公司」)通報批評並計入誠信檔案。
關於黃壯勉後續是否將此次委託表決權的3.1億股轉讓給合豐泰科技等問題,記者致函飛馬國際,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近三年業績不斷下跌
飛馬國際的主營業務為供應鏈管理服務等業務,包括貿易執行服務、綜合物流服務等形式,與全國各地政府開展循環經濟示範產業園、靜脈產業園區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Wind數據顯示,飛馬國際的營業收入曾在2017年達到峰值,為613.84億元。但在隨後的兩年,其營業收入暴跌,2018年下跌為410.49億元,而2019年僅為3.14億元。
與營業收入同樣出現「滑鐵盧」的是飛馬國際在短短三年內跌為負數的淨利潤。在飛馬國際營業收入達到峰值的2017年,其淨利潤尚且為3.18億元,但隨後兩年,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24.3億元和-123.26億元。
除了營業收入、淨利潤的大幅度變動,飛馬國際的負債情況也在2017年以後逐漸惡化。2017年、2018年,飛馬國際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9.98%、88.03%,而2019年,該財務指標陡然增長為499.52%。
從具體數據來看,2017年,飛馬國際的資產總計為214.88億元,而到了2019年則「縮水」為25.77億元。
在負債方面,雖然飛馬國際在2017~2019年的負債有所減少,數值分別為171.86億元、146.6億元和128.75億元,但後兩年減少的幅度卻比不上資產「縮水」的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年,飛馬國際的流動負債在總負債中的比例增加,分別為85.9%、97.3%和94.9%。更近一步的是,2018年和2019年,飛馬國際的流動負債甚至超過了流動資產,其流動負債分別為142.59億元、122.2億元,而流動資產則分別為141.11億元、17.64億元。
從負債角度來看,飛馬國際在2018年、2019年已經面臨短期內集中償債的壓力,並且陷入債務危機。
2019年9月,飛馬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的債權人——深圳寶安桂銀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飛馬國際不能清償申請人的到期債務,並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有一定的重整價值」為由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深圳中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
今年1月,飛馬國際公開了深圳中院決定對其啟動預重整。在隨後的9月,深圳中院裁定受理了飛馬國際控股股東——飛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馬投資」)、飛馬國際子公司——深圳駿馬環保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請。
日前,新增鼎公司確認為飛馬國際的重整投資人,前者的大股東為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股權層層穿透後,新增鼎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劉永好。
在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上,新增鼎公司被介紹為新希望集團旗下專業從事實體資產託管運營的創新平臺。對於有競爭優勢但暫時性陷入資金短缺等經營困境的企業,新增鼎公司以輸出資金、技術、品牌、人才、信息化以及管理資源等模式,來獲得託管費、利潤分配、資金利息、資產處置優先權等利益。
公司及實控人等多次受罰
今年5月,飛馬國際及其實控人黃壯勉等人曾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給予行政處罰,理由包括未按規定披露重大擔保事項、關聯交易事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