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匯科技客戶與實控人或「關係匪淺」 獨董任職獨立性存疑

2020-12-25 金融界

來源:金證研

《金證研》滬深資本組 羅九/研究員 映蔚 洪力/編審

2019年8月,針對企業「王婆賣瓜」現象,上交所曾發通知要求招股書不得使用市場推廣的宣傳用語和誇大其詞的表述。而2019年11月欲登陸科創板的北京市博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匯科技」)卻踩中「雷區」,曾在招股書中自詡其「市場規模領先」、「技術水平領先」,最終被上交所在問詢函中「勸刪」。

反觀其背後,博匯科技還存諸多「羈絆」。在其業績陷入負增長的情形下,博匯科技新行業客戶或難開拓。此外,其頻頻上演供銷一體「異象」,且客戶與實控人關係或並不「一般」,博匯科技的銷售數據真實性或難考究。另一方面,博匯科技獨董在第二大股東審計機構任職,其任職獨立性或存疑。而博匯科技當年成立時由鄭金福個人實際持股70%,卻系「集體企業」?令人費解。

一、業績陷入負增長,新行業開拓難

近年來,新媒體行業發展迅猛,其中以短視頻為代表的網絡視聽業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18年12月,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7.25億,佔網民總數的87.5%。

而作為視聽大數據領域軟體企業、視聽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2019年,博匯科技的營收、淨利卻雙雙出現負增長。

據招股書,2017-2019年,博匯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96億元、2.84億元、2.75億元,2018-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45.13%、-3.28%。

2017-2019年,博匯科技淨利潤分別為3,068.23萬元、5,498.55萬元、5,091.02萬元,2018-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79.21%、-7.41%。

縱觀博匯科技主營業務收入構成,博匯科技主營業務收入主要集中在廣電、新媒體、教育、人防等領域。

其中,2017-2019年,博匯科技廣電領域銷售收入分別為1.71億元、2.53億元、2.07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8.08%、89.58%、75.54%。

而同期,新媒體領域銷售收入分別為701.27萬元、1,487.96萬元、616.06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6%、5.27%、2.25%。

可見,博匯科技主營業務收入主要集中於廣電領域,而新媒體等領域銷售收入佔比較低,博匯科技或難享新媒體網絡視聽業的發展紅利。

據第一輪問詢函之回復報告,博匯科技的客戶群體主要集中在廣電行業,但該行業業務較為固定,新需求的開拓周期較長。博匯科技需要將客戶範圍拓展到廣電以外的領域,以彌補客戶需求過於穩定的缺陷。而博匯科技核心管理團隊成員長期從事廣電行業相關工作,對於把握新行業用戶的需求,從而快速設計具有公司獨特性產品的能力稍顯不足,新行業拓展難度大。

上述情形或表明,博匯科技未來或將面臨「廣電客戶需求過於穩定,新行業開拓難」的尷尬局面,其未來的成長空間如何?尚未可知。

二、客戶身兼供應商,與實控人關係或「不一般」

雪上加霜的是,博匯科技主要客戶卻異象叢生。

據第一輪問詢函之回復報告,2016-2017年以及2019年1-6月,博匯科技對浙江廣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通科技」)的銷售金額分別為823.2萬元、947.69萬元、229.81萬元。同期,廣通科技分別為博匯科技的第二大、第一大、第五大集成商客戶。

且第一輪問詢函之回復報告還顯示,2016-2018年,博匯科技向廣通科技外購勞務,採購金額分別為28.39萬元、133.89萬元、174.62萬元。同期,廣通科技分別為博匯科技的第三大、第一大、第一大勞務外購廠商。

由此不難看出,廣通科技既是博匯科技的客戶,也是博匯科技的供應商。

值得注意的是,廣通科技實控人與博匯科技實控人的關係或並「不一般」。

據招股書,截至招股書籤署之日,即2020年5月11日,博匯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孫傳明、郭忠武,兩人合計控制博匯科技39.8%股權。而第一輪問詢函之回復報告顯示,張新明系廣通科技的實際控制人,持股70%。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4年1月16日,張新明、郭忠武與王建開,共同出資設立了杭州極智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智醫療」)。

2016年11月1日,股東郭忠武退出極智醫療,並自2016年12月5日起,不再擔任極智醫療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

2018年3月8日,股東張新明、王建開等退出極智醫療,同日起,張新明不再擔任極智醫療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等職位。

顯而易見,張新明與郭忠武均曾系極智醫療的股東,且均同在該公司擔任董監高,兩人或系「熟人」。

雖然2016-2018年期間,郭忠武、張新明先後退出極智醫療,但而後雙方或仍「明來暗往」。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自2018年3月8日起,北京力泰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泰克」)成為極智醫療的控股股東,持有極智醫療100%股權。

而市場監督管理局顯示,杭州極智創新投資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極智創投」)持有力泰克13.6%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張新明、王建開等極智醫療前股東,均「現身」極智創投合伙人名單中。

另外湊巧的是,極智創投存在一位名為「郭忠傑」的合伙人,該名字與極智醫療前股東之一「郭忠武」名字僅存一字之差。郭忠傑與郭忠武之間是否存在親屬關係?難以得知。

需要知道的是,自廣通科技2003年成立當年起,博匯科技便開始與廣通科技合作。即博匯科技與廣通科技的合作時間,長達17年。

也就是說,廣通科技與博匯科技保持長期「供銷一體」的合作關係,且博匯科技實控人郭忠武與廣通科技實控人張新明曾一起創立公司,而招股書卻對郭忠武與張新明這段「創業史」諱莫如深,令人費解。且博匯科技與廣通科技間的採銷數據是否存水份?不得而知。

無獨有偶,博匯科技與「熟人客戶」的供銷一體現象仍在上演。

據招股書及公開轉讓說明書,2014-2019年,博匯科技與北京數碼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碼科技」)及其子公司的銷售金額分別為85.46萬元、1,127.17萬元、1,287.53萬元、811.75萬元、1,184.17萬元、1,326.92萬元。

同期,博匯科技對數碼科技及其子公司的採購金額分別為4萬元、284.98萬元、38.07萬元、254.02萬元、29.87萬元、465.67萬元。

據招股書、公開轉讓說明書及第一輪問詢函之回復報告,數碼科技於2010年11月通過增資入股博匯科技,2015年1月博匯科技第一次股權轉讓後,數碼科技成為博匯科技的控股股東。其後,2016年5月,數碼科技將其所持部分股權轉讓給博匯科技前股東孫傳明等,股權轉讓後,數碼科技不再是博匯科技的控股股東。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即2020年5月11日,數碼科技為博匯科技的第二大股東,而孫傳明和郭忠武為博匯科技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作為博匯科技股東,自2015年後,數碼科技與博匯科技間的交易金額卻驟增。數碼科技此舉是否為博匯科技衝擊資本市場「助跑」?不得而知。

而問題遠未結束,博匯科技獨董任職獨立性或存疑。

三、獨董在第二大股東審計機構任職,獨立性存疑

據招股書,博匯科技共有3名獨立董事,分別為張簫、戴永、李翔宇。

據證監發[2001]102號文件,獨立董事應當獨立履行職責,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其他與上市公司存在利害關係的單位或個人的影響。

然而,博匯科技上述3位獨董中,李翔宇系由博匯科技實控人孫傳明提名,而張簫、戴永則與博匯科技重要股東或「關係匪淺」。

據招股書,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以及2019年8月至今,張簫在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中興華會計所」)擔任合伙人。

財政部財政會計行業管理系統公開信息亦顯示,張簫目前的執業事務所為中興華會計所。

據數碼科技公告,2018年9月13日,數碼科技聘請中興華會計所為2018年度審計機構。2019年9月12日,數碼科技續聘中興華會計所為2019年度審計機構,聘期1年。

也就是說,2018-2019年,中興華會計所是數碼科技的審計機構。而數碼科技系博匯科技的第二大股東,而獨董張簫又在數碼科技的審計機構任職,其作為獨董的履職獨立性是否受影響?

需要一提的是,2020年5月13日,金證研滬深資本組在《博匯科技採購數據不一 在職銷售副總監其他應收款現「神秘勾銷」》一文指出,截至2010年5月13日,張簫系中興華會計所的合伙人並在其專職註冊會計師,而博匯科技卻稱,張簫在中興華會計所擔任合伙人的時間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其涉嫌虛假陳述。

而在籤署日為2020年5月11日的招股書(即本文所指「招股書」)中,博匯科技新增了「2019年8月至今,張簫在中興華會計所擔任合伙人」的內容。顯然,博匯科技此前的信息披露涉嫌虛假陳述,已「板上釘釘」。

在中興華會計所被聘為數碼科技審計機構的情形下,博匯科技此前又對「張簫至今仍在中興華會計所擔任合伙人」的信息隱而未披,其意何在?令人匪夷所思。

不僅如此,張簫還曾在博匯科技合作的審計機構任職。

據招股書,2003年11月-2016年11月,張簫在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興華會計所」)工作,歷任項目經理、合伙人。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2010年11月,博匯科技前身北京市博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匯有限」)第五次增資,興華會計所為博匯科技出具了(2010)京會興審字第4-459號審計報告。

2013年7月及12月,興華會計所為博匯科技出具了(2013)京會興審字第04010242號《審計報告》和(2013)京會興驗字第04040003號《驗資報告》。

2013年12月23日,博匯科技第一次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聘請興華會計所為本年度財務審計機構的議案》。

可見,2010年至2013年期間,博匯與興華會計所存在合作。而在此期間,張簫在興華會計所任職。

作為博匯科技獨立董事,張簫曾在博匯科技合作的審計機構任職,其現又在第二大股東的審計機構任職,其任職獨立性幾何?或值得關注。

無獨有偶,博匯科技另一獨立董事戴永或亦難「獨立履行職責」。

據招股書,截至招股書籤署日2020年5月11日,2014年12月至今,戴永在北京清源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源創投」)擔任總經理。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年7月26日,北京動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動視科技」)進行了投資人的變更,清源創投、博匯科技實控人之一郭忠武,成為動視科技的股東。

顯然,戴永與郭忠武曾系「合作夥伴」。

而2017年5月16日,戴永則被選舉為博匯科技的獨立董事,任期為2017年5月-2020年5月。

作為博匯科技實控人的「合作夥伴」,戴永任職博匯科技獨立董事,能否確保獨立履行職責?

而戴永與博匯科技的「關聯」或不止於此,其與博匯科技第二大股東數碼科技亦或「關係匪淺」。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數碼科技股東馬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北京馬力天使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及數碼科技前監事邰志強,均出現在動視科技的投資人名單中,且邰志強曾在動視科技擔任監事。

此外,數碼科技的另一股東北京啟迪創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則持有清源創投股份,是清源創投的股東之一。

作為博匯科技獨立董事,戴永在清源創投任職總經理,而清源創投與博匯科技實際控制人郭忠武,在同一日成為動視科技的股東。並且,清源創投與博匯科技第二大股東數碼科技的股東、前監事,亦存諸多「往來」。如此一來,博匯科技獨董戴永強的任職獨立性如何?不得而知。

四、曾系集體企業,鄭金福彼時持股70%或「埋雷」

除了獨立董事或缺乏獨立性,博匯科技當年成立時的股權設置或存有瑕疵。

據招股書,博匯科技前身博匯有限系由北京市博匯電子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博匯電子」)在1998年9月3日通過集體企業改制設立,博匯電子系成立於1993年3月22日的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以下簡稱「集體企業」)。

招股書顯示,博匯電子成立時,出資人分別為鄭金福、柴振明、錢鳴、韓銘娟、張振雲、劉鳳平、趙震平、徐傑、馮楚軍、羅寶林、李愛華、李誠、杭敏、程先安、柴立紅等15位人員。

而上述博匯電子成立時的出資人中,韓銘娟、張振雲、劉鳳平、趙震平、徐傑、馮楚軍、羅寶林、李愛華、李誠、杭敏所持出資實際為代鄭金福持有,程先安、柴立紅所持出資實際為代柴振明持有。

顯然,博匯電子成立時存在股權代持的情形,穿透股權代持後,其實際出資人分別為鄭金福、柴振明、錢鳴,彼時上述3人實際出資比例分別為70%、20%、10%。

據1991年9月9日國務院令第88號文件發布的《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條例第四條規定,集體企業是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前款所稱勞動群眾集體所有,應當符合下列中任一項的規定:本集體企業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集體企業的聯合經濟組織範圍內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投資主體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集體企業,其中前兩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應當佔主導地位,本項所稱主導地位,是指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佔企業全部財產的比例,一般情況下應不低於51%,特殊情況經過原審批部門批准,可以適當降低。

穿透股權代持後,鄭金福個人實際持有博匯電子70%股權,博匯電子的「集體企業」或名不副其實,而其股權代持背後,或暗藏違規風險。

對於正在衝擊資本市場的博匯科技而言,其不僅採銷數據存疑,且獨立董事任職獨立性亦存疑。博匯科技此番衝擊資本市場將何去何從?或仍有待市場的考驗。

相關焦點

  • 特別報導 | 獨董「修行路」:從安然事件到康得新十大質疑
    為何設立獨董?「花瓶」獨董,是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點評一些獨董履職爭議案例時最先想到的詞彙。「更像是一個花瓶,沒有充分發揮勤勉盡職、獨立性原則。」「充當花瓶」自然並非是獨董概念創始者們的最初用意。國內一些學者們認為,美國之所以會成為獨董制度的發源地,與其特殊的社會觀念有關。南京財經大學學者胡建雄、南京大學學者殷錢茜認為,究其原因,是因為西方很大程度上信奉人皆有罪、人性本惡的理念,認為人總是難以抵禦外界誘惑,因此得藉助外部力量,比如必須依靠外部法律、制度等「他律」的方式,來規範人自身的行為。
  • 明志科技實控人與競爭對手「關係匪淺」,扣非後歸母淨利猛增
    12月18日,蘇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志科技」)將科創板上會,接受上市委的審核。較為戲劇性的是,兩位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實控人,與競爭對手不僅關係匪淺,還曾和競爭對手有過一場「愛恨糾葛」。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故事並未在公司的上會稿中體現,而是在上交所的問詢後公司才作出相關回復。
  • 研究|歡樂家:核心技術或存可替代性 同實控人親屬經營混淆獨立性存疑
    另一方面,歡樂家實控人父親榮控股的公司,與歡樂家電子郵箱一致,且該郵箱與歡樂家聯繫電話同屬一個支付寶帳號,其獨立性或遭「侵蝕」。三、與實控人父親控股公司「經營混淆」,獨立性存疑眾所周知,在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的聯繫電話和郵箱,是企業經營過程中重要的聯繫方式。而歡樂家的企業聯繫電話,與實控人父親控股公司的郵箱,或同屬一個人的支付寶帳號。
  • 愛威科技IPO人後玄機:發明人離職 售後變研發 獨董走馬燈
    《電鰻快報》文/林妍近日,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威科技」)在科創板成功上會,然而其人事背後的玄機卻不容小覷,尤其是發明人離職、售後變研發、獨董走馬燈等。但愛威科技卻犯下了大忌。據《電鰻快報》觀察,愛威科技的核心技術是在行業通用技術上的原始創新與改良,已產生收入的發明專利54項,部分為境內外相同專利。而值得注意的是,22名發明人中卻有14人已離職。
  • 中英科技IPO存疑 2019年創業板的扣非淨利潤下滑13%
    中英科技IPO存疑 2019年創業板的扣非淨利潤下滑13% 來源:時間財經 • 2020-08-13 13:40:25 擬募資4.2億。
  • 博匯科技登陸科創板 高強度研發築基視聽大數據
    從1993年算起,北京市博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匯科技」)已經成立27年,目前公司已通過證監會註冊,即將開啟自己的A股之旅。博匯科技近三年發展可圈可點,尤其是公司研發費用投入方面,三年來佔營收均超過14%,在快速迭代的信息技術行業站穩腳跟並快速前進。
  • 明志科技財務數據混亂,兩實控人非法佔用「前東家」財產遭起訴
    來源:金色光-投資有道蘇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明志科技)主要從事高端制芯裝備、鋁合金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下遊客戶主要為鑄造企業、暖通集團和汽車部件生產企業等。目前,公司正在衝刺科創板IPO。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公司實控人及部分高管曾在萬華化學工作。資料顯示,公司實控人是王仁鴻。2002 年 7 月至 2003 年 6 月, 任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服務專員;2003 年 6 月至 2009 年 6 月,任煙臺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  監事任光雷,2006 年 4 月至 2009 年 7 月,任煙臺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國際業務經理。  從萬華化學離職的王仁鴻創建的美瑞新材與萬華化學也有間接的聯繫。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公司實控人及部分高管曾在萬華化學工作。資料顯示,公司實控人是王仁鴻。2002 年 7 月至 2003 年 6 月, 任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服務專員;2003 年 6 月至 2009 年 6 月,任煙臺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監事任光雷,2006 年 4 月至 2009 年 7 月,任煙臺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國際業務經理。
  • 贏合科技實控人賣殼套現21億 大玩「肥水不流外人田」式關聯交易
    由於公司上市後一直不披露具體客戶名字,風雲君只能從以下幾個角度管中窺豹。  2016年,因為贏合科技和比亞迪獨立董事相同,披露的關聯方交易僅27.34萬元,2017年該獨立董事不再任職。  贏合科技與新餘英泰能科技有限公司關聯方關係主要是由於新餘英泰能科技有限公司實控人何祝軍2011年認購了公司0.31%的股權,贏合科技自2013年開始向新餘英泰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相關產品。
  • 博俊科技:產能披露存疑,實控人還曾借款增資
    項目一期工程從開工到調試就已經接近24個月,那麼從投資進度來看,截止二期工程完工將遠超24個月,與博俊科技披露的項目總工期24個月不符。借款增資又抽出資本,主要客戶是監事老東家博俊科技於2011年3月由伍亞林和伍阿鳳出資設立,註冊資本500萬元。
  • 海融科技IPO:實控人兩兄弟控股96%,植脂奶油毛利超五成
    公司的產品被眾多中大型烘焙連鎖企業採用,並與米旗、安徽巴莉甜甜、八十五度、金鳳成祥等知名烘焙連鎖經營企業保持合作關係。據統計,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尚沒有專門生產植脂奶油的公司,如果此次海融科技成功上市,那麼將成為A股「奶油第一股」。
  • 震裕科技或與員工控股公司存經營混淆,客戶寥寥數人創收千萬元
    另一方面,震裕科技多家客戶社保人數「寥寥無幾」,其中或包含「零人」公司,且前述客戶累計為其貢獻收入上千萬元,交易數據真實性或遭「拷問」。此外,震裕科技還涉嫌與員工控制公司共用經營場所,其獨立性或存缺失。
  • 航宇科技「技術拔高」未遂,上交所或不清楚實控人是誰
    2021年1月14日,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宇科技」)將在上交所科創板上會,接受監管部門的審核。我們在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航宇科技可能存有「拔高核心技術水平、實控人不清晰、境外收入存較大下滑風險「等問題。
  • 研究|仙迪股份經營混淆獨立性或存缺失 零人承包商成立一年交易超2...
    反觀其背後,仙迪股份子公司因委託生產產品的企業信息異常,屢被「責令改正」,不僅如此,報告期內,其原董秘還曾因未勤勉盡責而「吃」警示函,新任董秘「走馬燈」式任職。此外,仙迪股份的施工總承包商或為「零人」公司,成立僅一年如何撐起超2.4億元的訂單?雪上加霜的是,仙迪股份與控股股東、實控人控制的企業之間,三者的聯繫電話「撞號」,其獨立性遭「拷問」。
  • 公司獨董忍不住要舉報
    據了解,3名獨董中範紅是在公司2014年借殼高金股份時上任的。公開資料顯示,範紅,1966年出生,博士學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與傳播學院公共關係與戰略傳播研究所所長。另外2名獨董郭全中、張然是2017年2月補選上任的。當時原獨董辛茂荀、王寶英辭職。
  • 宋志平:獨立性和信息真實性是公司治理紅線中的紅線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8日電 題:《宋志平:獨立性和信息真實性是公司治理紅線中的紅線》作者 宋志平(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上市公司治理這些年不斷改進,不僅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全社會的公司的治理水平。
  • 實控人之一擔任下遊廠商高管長達4年 奕瑞科技「舊傷」難愈
    來源:中國經營報記者:夏治斌 曹學平近期,上交所官網披露,上海奕瑞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奕瑞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提交註冊。奕瑞科技的共同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總經理顧鐵,董事曹紅光,董事、副總經理邱承彬以及董事楊偉振。
  • 一年五六十人被處罰 獨董叫屈:權責、薪酬、獨立性要改善
    來源:中國證券報一年五六十人被處罰!獨董叫屈:權責、薪酬、獨立性要改善潘宇靜 「大家都說中國的獨立董事是『花瓶董事』,我就是一個大『花瓶』。」獨立董事是中立的,可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獨董的風險非常大。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法律部主任劉彥灃介紹,2017年-2019年,涉及獨立董事的行政處罰分別約為15件、22件和19件,處罰獨立董事分別為63名、57名和54名。沒有被頂格處罰的情況,獨立董事的處罰多為警告,處罰金額在3萬-10萬元不等。
  • 科思股份攜環保問題、高管任職瑕疵闖關IPO
    報告期內,科思股份外銷收入佔比高達90%,前五大客戶貢獻公司收入的7成,其中,美國客戶貢獻了科思股份約20%的收入。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科思股份的產品大部分品種在加徵關稅的清單內,公司業績或面臨嚴重的威脅,如何保持業績穩定,是公司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不僅如此,科思股份還因環保問題遭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