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公孫勝表現平平卻高居第四,真相是這樣的...
在梁山108將中,入雲龍公孫勝是一個奇怪的存在。他是個大人物,出場早,職位高,卻沒有多少戲份兒。他是梁山副軍師,卻幾乎看不到出謀劃策。徵遼凱旋,他又是第一個全身而退,從此,消失在江湖中。他對梁山的貢獻,除了入夥劫生辰綱以外,基本上就是幾次鬥法。
-
徵方臘前,公孫勝為何離開宋江?他師父羅真人早已暗示答案
即便如此,悲劇也沒停止,宋江、盧俊義又被毒死,吳用、花榮自縊……梁山108將,再不復昔日風光。倖存的好漢中,公孫勝的結局算是很完美了,他參與了徵遼、平定田虎、王慶的戰役,徵方臘前又選擇歸隱,後來又收喬道清、樊瑞為徒,可以說功名皆有,還得到了善終。
-
公孫勝最早看穿宋江嘴臉,為何還要回梁山,他師傅一句話真相了
這時候有個人雖然心裡不同意,但卻什麼都沒有說,這個人就是梁山最早的頭領之一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是梁山興盛的開始,因為他的建議晁蓋等人劫了生辰綱上了梁山,讓梁山開始興旺發達,可以說是梁山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他也是最早看清宋江嘴臉的人。
-
公孫勝法術那麼高,為何從不主動使用,非讓梁山108將去拼命?
其實,公孫勝從不主動使用法術,是大有深意的。概括說來,是由這三大原因造成。其一:對宋江的否認公孫勝算是梁山上,最否認宋江的好漢之一。他的這個態度,也代表了道家的態度。道家最牛的羅真人,他是公孫勝的老師。在宋江攻打高唐州時,由於遇到了會法術的高廉,曾讓李逵和戴宗請回公孫勝。
-
作為梁山四巨頭之一,公孫勝為何突然離開梁山?金大堅道出真相
隨後,王進受到宋江的邀請,在梁山住了一天,並向梁山好漢們介紹了北方的戰事。到了第二天,宋江、盧俊義等人在梁山腳下的斷金亭送走王進後,公孫勝突然提出返回家鄉薊州的要求。宋江等人非常吃驚,連忙詢問緣故。
-
聚義廳上宋江排座次,公孫勝看清後扭頭離去,梁山自此無兄弟
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快意江湖,一開始的梁山其樂融融,大家過的好不自在,但是自從宋江來了以後,卻多了權勢之爭,原本稱兄道弟的好漢們也開始分了陣營,有了勾心鬥角,正因為這種局面的出現,"入雲龍"公孫勝被逼走了。
-
公孫勝:逼仄江湖中的自由生命
公孫勝不僅傳遞消息,還參與吳用布下的局,在黃泥岡幹了堪稱完美的一票之後,就跟隨晁蓋入主梁山,成為梁山集團佔股比例高、排名靠前的原始股民,宋江入股以前位列第三,僅次吳用,即便後來宋江竊取了領導權也位列第四,江湖地位可見一斑。從公孫勝的表現看,沒有長期霸佔集團高管職位和瓜分企業利潤的企圖。
-
公孫勝是何許人也?為何上了梁山後又自動離去,他一生在追求什麼
尤其是在宋江上臺後,結合眾弟兄為我們表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權利的遊戲」,而遊戲的參與者早已不是當初有血有肉、豪情壯志的英雄好漢,變成了整日勾心鬥角、斤斤計較的小人。宋江上了梁山後,一直想取晁蓋而代之,便逐步使用謀略去削弱寨主晁蓋的權利,而在這個過程中傷了公孫勝的心。公孫勝的外號叫「入雲龍」,他在入世與出世之間來迴轉換,一心只為自己的革命理想而戰。
-
宋江聚義廳上排座次後,公孫勝明白了潛在的含義,卸職離山而去
在這種環境下,應該是人人樂在,為何入雲龍公孫勝要離開梁山?是他看明白什麼了嗎?公孫勝與晁蓋等人策劃劫走生辰綱,成功劫走後在官府的通緝下,幾人逃離到梁山,此時梁山的寨主還是王倫,王倫見這幾人是朝廷緝拿的侵犯而且見這幾人本領又高,他怕給自己帶來麻煩,不肯收留這幾位人,於是就婉言勸下山。身在梁山的林衝看不下去了,提槍便把王倫了結了。
-
宋江上梁山後第一件事就是改宗旨,公孫勝吃驚也失望:事辦不成了
道家有個規矩,那就是在亂世的時候,作為道家弟子需要下山救世。公孫勝就是受到師傅羅真人的指派,特意下山的。宋朝道家的地位非常高,因為皇帝很喜歡道教,所以公孫勝走到哪裡都不敢有人招惹。如果公孫勝勸說晁蓋劫取生辰綱是為了錢,當晁蓋給了他錢之後,公孫勝完全可以離開,有這麼多錢,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難道不好?很明顯,公孫勝還有其他的計劃。晁蓋並不一定是公孫勝眼中的輔佐對象,他勸說眾人劫取生辰綱就是點燃起義的火苗,等到起義的火苗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能夠推翻宋王朝的統治了。所以晁蓋在梁山的時候,公孫勝一直都在,也沒說下山。公孫勝知道,梁山只要規模不斷壯大,起義的資本就有了。
-
水滸好漢:謎團最多的好漢,宋江和晁蓋的「剋星」,比鬼可怕
不難看出,他的父母早亡,家裡也無親戚照顧他,只能選擇流落江湖,混口飯吃。 如此身手,入夥某一江湖山頭或者在江湖上自立山頭也都是可以的,可他還是在江湖上飄著。 師從何處?有沒有做過震驚江湖的事?為何不到江湖某一山寨當個頭領或自立山寨?如何知道梁中書押運生辰綱的路線和時間?為何找上了江湖地位不高且不行走江湖,也從未謀面的託塔天王晁蓋?
-
宋江聚義廳排座次,一個細節令公孫勝毅然告辭,從此梁山再無真情
後來隨著閱歷的增加,再讀《水滸傳》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作者背後還有深意,梁山上不僅有熱血豪情,暗地裡也有無數的心思和權謀。畢竟有不少人在權力的漩渦中越陷越深,最後不能自已,反而淪為權力的奴隸。細讀《水滸傳》,會發現宋江本來是無意上梁山的,多次被邀請上梁山,他都故意避開了。宋江此人行事謹小慎微,總想給自己留後路。他不想上梁山,一是覺得時機不成熟,二來也不想徹底斬斷自己的後路。
-
公孫勝:如妖似魔的大英雄
讀到《水滸傳》中有關公孫勝的章節時,感覺來到了《西遊記》那鬥妖鬥魔的世界之中。梁山人馬攻打高唐州時,高廉手下有三百飛天神兵,高廉會用妖法,使宋江折兵損將。吳用讓宋江請公孫勝來破高廉。公孫勝是羅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與高廉鬥法,大獲全勝。高廉駕起一片黑雲想逃走,被公孫勝用法術從雲中打落後殺死。
-
宋江只是傀儡,水滸108條好漢的命運,都掌握在公孫勝手裡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似猛虎伏荒丘,潛伏爪牙忍受。宋江原先只是鄆城縣的一個小公務員,鬱郁不得志,三十多歲了,一事無成。直到公孫勝出現,才攪活了這一潭死水,好漢們的命運,全都因他而改變。細數梁山泊108條好漢,即使是排名最末的下下人物時遷和段景住,或為梁上偷,或做盜馬賊,都對山寨有實際的用處。唯獨公孫勝是個天閒星,山寨裡似乎有他不多,無他不少。張恨水說他除了畫符作法,絕無一事之長。金聖歎更毒舌,說他僅「備員而已」,意思就是來湊數打醬油的。
-
《水滸》敗筆:公孫勝
其故事多次被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劇,其人物形象更是在神州大地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如宋江的義氣、吳用的智謀、林衝的勇猛、李逵的魯莽早已經深入人心;甚至書中一些次要小人物如偷雞摸狗的時遷、好色又無能的王矮虎、開人肉包子店的孫二娘也都被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正是筆者最嚮往文化知識的少年時期,卻除了領袖著作幾乎無書可讀。
-
晁蓋為何會同意宋江攻打祝家莊?原因讓人很訝異
但人都已經上來了,面上肯定還得做出樂呵呵的樣子來,每天稱兄道弟,還假裝讓一下老大的位子,實際上他比誰都清楚,宋江在梁山呆久了,不弄出點么蛾子那就不是宋江了。最關鍵的一點事,從來一山不容二虎。即便是宋江一開始礙於面子,不爭這個老大位置,但是時間長了,他的實力不斷增強,那麼想法就會改變,這是人性,誰也擋不住的。
-
入雲龍公孫勝,中國式宗教人員的典型(水滸眾生相)
我猜想可能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宋江上山之後連續幾個動作,在江州就要求晁蓋一定要攻打無為軍,給他報仇,晁蓋的意見就不太管用了。山上之後又搞了一手,讓新到頭領和舊有的頭領排排坐,比陣容。聰明人都看得出來,宋江想要掌握梁山大權,而且以晁蓋的水平,被宋江壓制是遲早的事情。這裡面說不定就會有矛盾越積越深,到最後會變成什麼樣誰也不敢想。
-
此人乃梁山最神秘高手,一眼看穿宋江,是第一個活著離開宋江的人
宋江作為梁山的一把手,有一些所作所為實在讓人忍不住吐槽,所以很多人說他是偽君子,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好漢願意為宋江肝腦塗地。當然,也有好漢看明白了宋江的為人,然後離開了他。公孫勝早年是跟著晁蓋的,兩人智取生辰綱後,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情急之下逃到了水泊梁山,之後火併王倫,晁蓋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而公孫勝則排行第三。一切都很逍遙快活,但隨著一個人的加入,梁山原來和諧的一幕被徹底改變了。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也正是如此各有特點、各有不同的英雄形象才讓這本書在後世的傳播之中有了超強的生命力,供後人點評,得以位列四 原標題: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但施耐庵對於其中108位英雄的刻畫卻可以用入木三分來描述。
-
宋江聚義廳上排座次,公孫勝看明白後,貧道去也,梁山從此無真情
梁山好漢的悲劇結局與宋江有很大的關係。宋江不是心甘情願地去往梁山,而是被逼無奈。他心中一直夢想著是能夠在朝廷當中為官。正是這樣的思想主張,導致了他之後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行事作風,最終給整個梁山好漢帶來慘痛的教訓。宋江,山東鄆城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宋江的性格多變,面對著不同的人事物,有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人對他也有不同方面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