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如妖似魔的大英雄

2021-01-10 騰訊網

讀到《水滸傳》中有關公孫勝的章節時,感覺來到了《西遊記》那鬥妖鬥魔的世界之中。梁山人馬攻打高唐州時,高廉手下有三百飛天神兵,高廉會用妖法,使宋江折兵損將。吳用讓宋江請公孫勝來破高廉。公孫勝是羅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與高廉鬥法,大獲全勝。高廉駕起一片黑雲想逃走,被公孫勝用法術從雲中打落後殺死。宋江率梁山好漢鬧華州後回到梁山,路過徐州沛縣芒碭山,被能呼風喚雨的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攔阻。公孫勝見芒碭山內儘是青色燈籠,就知道有會用妖法的人在內。公孫勝獻計用法術破了三人,勸他們歸順梁山,建立奇功偉業。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時排行第四,封為掌管機密副軍師。

這位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還淡泊名利的人物,喜歡的是閒雲野鶴般生活。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出家。淮西平定後,遵師命辭別眾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習道術。如見首不見尾的入雲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

汪永貴和井岡山分別出演公孫勝,那如妖似魔的形像更是躍然在大眾的記憶之中……

相關焦點

  • 《水滸》敗筆:公孫勝
    其故事多次被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劇,其人物形象更是在神州大地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如宋江的義氣、吳用的智謀、林衝的勇猛、李逵的魯莽早已經深入人心;甚至書中一些次要小人物如偷雞摸狗的時遷、好色又無能的王矮虎、開人肉包子店的孫二娘也都被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正是筆者最嚮往文化知識的少年時期,卻除了領袖著作幾乎無書可讀。
  • 公孫勝:逼仄江湖中的自由生命
    公孫勝不僅傳遞消息,還參與吳用布下的局,在黃泥岡幹了堪稱完美的一票之後,就跟隨晁蓋入主梁山,成為梁山集團佔股比例高、排名靠前的原始股民,宋江入股以前位列第三,僅次吳用,即便後來宋江竊取了領導權也位列第四,江湖地位可見一斑。從公孫勝的表現看,沒有長期霸佔集團高管職位和瓜分企業利潤的企圖。
  • 為什麼說公孫勝的主要事件基本上都和道術有關?
    公孫勝並不是最早加入梁山的人,但他後來居上,憑藉常人難有的本事成為第四號人物,在宋江手下擔任機密軍師,為梁山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公孫勝是薊州人,家中有一老母,自幼聰明好學,雖拜在道家門下,但擁有濟世救人的胸懷。
  • 公孫勝最早看穿宋江嘴臉,為何還要回梁山,他師傅一句話真相了
    水滸中梁山上英雄好漢無數,他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十分瀟灑,但是就在眾頭領過著滋潤生活的時候,作為大哥的宋江卻總想著被朝廷招安,一心要報效朝廷,不少好漢都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就連宋江的忠實小弟李逵都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是宋江卻還是一意孤行。
  • 【水滸】公孫勝表現平平卻高居第四,真相是這樣的...
    不過,這一解釋雖好,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公孫勝形象。那麼,公孫勝到底是個什麼人?他這種低調是性格所然,還是有意為之?首先,公孫勝的表現主要是幾次鬥法。儘管次數不多,但是,作用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神仙、妖魔鬼怪與人類並不在同一個緯度之間。在他們的法力或者法寶面前,人類的武功、兵器、智謀都毫無作用。
  • 公孫勝是何許人也?為何上了梁山後又自動離去,他一生在追求什麼
    人們常說,年少時不應該讀《水滸傳》,就怕這些孩子讀了後學習梁山好漢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隨隨便便與人交鋒打殺的快意人生。
  • 入雲龍公孫勝,中國式宗教人員的典型(水滸眾生相)
    這個時候的公孫勝是主動介入紅塵中事的,而且還是主動參與到違法犯罪活動中來。而且他跟劉唐還不一樣,劉唐屬於赤貧階級,就指著這票買賣改變命運呢。公孫勝呢?他自己說的:「家中自有田產山莊」,算是個中產階級,不去幹這個掉腦袋的勾當,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不錯。我覺得他這個純粹就是覺得日子過得太閒了,找點兒刺激。公孫勝跟著劫了生辰綱,然後又跟著大破官軍,跟著上了梁山。
  • 公孫勝法術那麼高,為何從不主動使用,非讓梁山108將去拼命?
    《水滸傳》中的公孫勝,是位非常值得關注的梁山好漢。恐怕許多人都有這種疑問:既然公孫勝能呼風喚雨,法術那麼高,為啥不主動使用?非要讓梁山108將去拼命?故而有不少人,正是因這個問題沒法解答,便認為公孫勝是《水滸傳》中的敗筆,就因施耐庵自己都不知如何處理公孫勝,所以動不動就讓他下山回家。
  • 作為梁山四巨頭之一,公孫勝為何突然離開梁山?金大堅道出真相
    公孫勝回答道:「薊州一城,一月之內,被圍三次,雖然不曾攻開,但屬下各縣,都已焚掠一空。契丹兵馬,一面抵擋女真,一面抵擋大宋,還嫌不夠,哪裡還有空來徵剿?吳用提出,自己回山後想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將公孫勝的母親接到梁山,以便公孫勝照顧。宋江一聽,連忙在一旁附和。不過,公孫勝的態度卻非常堅決,自稱「心急如焚,卻等不得」,堅持要走。神行太保戴宗見狀提出施展神行之術,送公孫勝前往薊州,結果也遭到了公孫勝的婉言拒絕。
  • 徵方臘前,公孫勝為何離開宋江?他師父羅真人早已暗示答案
    倖存的好漢中,公孫勝的結局算是很完美了,他參與了徵遼、平定田虎、王慶的戰役,徵方臘前又選擇歸隱,後來又收喬道清、樊瑞為徒,可以說功名皆有,還得到了善終。公孫勝為何會在徵方臘之前,選擇離開宋江呢?一種看法是,公孫勝看透了宋江,他認為宋江是個虛偽的人,權欲很重,所以前後兩次離開梁山。
  • 宋江上梁山後第一件事就是改宗旨,公孫勝吃驚也失望:事辦不成了
    公孫勝費這麼大是了什麼呢?當時正處在亂世之中,大宋王朝山河日下。道家有個規矩,那就是在亂世的時候,作為道家弟子需要下山救世。公孫勝就是受到師傅羅真人的指派,特意下山的。宋朝道家的地位非常高,因為皇帝很喜歡道教,所以公孫勝走到哪裡都不敢有人招惹。
  • 聚義廳上宋江排座次,公孫勝看清後扭頭離去,梁山自此無兄弟
    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快意江湖,一開始的梁山其樂融融,大家過的好不自在,但是自從宋江來了以後,卻多了權勢之爭,原本稱兄道弟的好漢們也開始分了陣營,有了勾心鬥角,正因為這種局面的出現,"入雲龍"公孫勝被逼走了。
  • 好哥哥,正應著天上的言語——入雲龍公孫勝的歸去(之四)
    除了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這四個大頭領,其他三十六個頭領,要是按照宋江的說法來坐位子,那麼,在聚義廳上,會出現怎樣的一種場景呢?那坐在左邊主位上的,是晁蓋系的舊頭領,但是,只有區區九位。那坐在右邊客位上的,除了蕭讓和金大堅兩人之外,其餘二十五位全都是追隨宋江上梁山的新頭領。這兩廂一比較,雙方力量的懸殊,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 晁蓋親徵曾頭市,吳用公孫勝為何不肯同去?宋江派戴宗下山幹啥?
    按理說熟讀兵書通曉天機的吳用和公孫勝應該阻止才對,即使不阻止,也應勸晁蓋多帶些人去,那時候魯智深武松等人都已經上了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已經到了一百來位(只差盧俊義關勝張清董平等少數幾人),派五十個頭領一萬嘍囉去,可能就把曾頭市和史文恭一起拿下了。
  • 水滸中最神秘法師,公孫勝打不過他,一個人活捉梁山500人
    其中最可圈可點的法師就屬那高深莫測的入雲龍公孫勝了,他對整個梁山了如指掌,可梁山上上下下這麼多人,對他知道的卻少之又少。甚至,在當他隱居起來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夠找到他。所以公孫勝可以說是梁山最高深莫測的人,但是有一個人他比公孫勝還要厲害,這個人就是公孫勝的師叔喬道清。
  • 宋江聚義廳上排座次,公孫勝看明白後,貧道去也,梁山從此無真情
    如武松,魯智深,李逵,宋江等,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有著不同的身份,紛紛齊聚水泊梁山揭竿而起,最後被朝廷設計利用、陷害。只有少數的人倖存了下來。《水滸傳》的前期內容,向人們展現了江湖的快意恩仇與英雄俠士的肆意瀟灑,兄弟之間的意氣風發與肝膽相照,後期內容,則是抒寫了一篇篇江湖兒女的無奈,在奸人脅迫下的悲痛,乃至於走向最後的毀滅悲劇。梁山好漢的悲劇結局與宋江有很大的關係。
  • 一哥「俗評水滸人物」之——「道人」和「盜人」之間的公孫勝
    公孫勝是個什麼人?道人;公孫勝是個什麼樣的道人?想發財的道人;公孫勝如何發財?當強盜;當了強盜又幹什麼去了?重操舊業當道人去了。有點意思不,這強盜與道人間角色成功互換的公孫先生也實在不是修行的個好道人,不是個敬業的好強盜,恐怕也不是個什麼好鳥。
  • 水滸後傳:梁山好漢成泰國六部侍郎,入雲龍公孫勝祈雪殺日本倭兵
    這個行文逐漸逼迫其他梁山泊好漢脫離朝廷,恢復到梁山泊未被招安之前的情況,其中登雲山以孫立、孫新、阮小七等人為主,加上以前祝家莊的欒廷玉和扈成等人;飲馬川以李應、裴宣、蔡慶等人,加上後來的呼延灼、燕青、公孫勝等人;太湖四兄弟李俊、童威、童猛、費保則去了暹羅國發展,因為擅長徵戰竟然成了其國內第一大軍事力量。
  • 宋江聚義廳上排座次後,公孫勝明白了潛在的含義,卸職離山而去
    在這種環境下,應該是人人樂在,為何入雲龍公孫勝要離開梁山?是他看明白什麼了嗎?公孫勝與晁蓋等人策劃劫走生辰綱,成功劫走後在官府的通緝下,幾人逃離到梁山,此時梁山的寨主還是王倫,王倫見這幾人是朝廷緝拿的侵犯而且見這幾人本領又高,他怕給自己帶來麻煩,不肯收留這幾位人,於是就婉言勸下山。身在梁山的林衝看不下去了,提槍便把王倫了結了。
  • 為何宋江剛入夥,公孫勝就著急辦「離職」?原來陸地神仙羅真人早有...
    作為梁山早期的功勳人物,可以說公孫勝的地位相當超然。一度排在第三把交椅,哪怕後來梁山大聚義的時候依舊能穩坐第四位。然而這樣一個武藝高強,又擁有一身兵法道術的超級人才,卻在宋江上山後的第三天就果斷的要「離職」下山,到底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