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父母往往會以乖孩子為標準作為培養目標。當孩子淘氣、不聽話時,父母往往會訓斥孩子,讓孩子乖一點。當遇到別人的孩子很乖時,往往會羨慕並誇讚:你家孩子真聽話,你家孩子真乖。乖孩子真的好嗎?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乖孩子呢?
1.乖孩子的表現和危害
(1)安靜老實
這種乖孩子從小就比較安靜,不怎麼哭鬧,父母在撫養過程中會感覺比較省心。長大一些,這種孩子活動比較少,很少去碰周圍一些父母不讓碰的東西。平時也不願去陌生的地方,對新事物不是很好奇。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時期孩子行為比較安靜老實,那往往會失去探索世界的機會,缺乏新事物的刺激,從而會延緩甚至耽擱孩子的認知發育。如果孩子過於安靜老實,甚至表現出呆滯,那可能是心理功能出現問題,要及時進行心理檢查和診斷。
(2)沒有主見
這種孩子在生活中很少任性,很少提要求,一般都會很聽話,父母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父母不讓幹的堅決不做。只會聽從別人,沒有自己的想法和願望。這種情況一方面容易導致孩子自身思維不夠活躍和靈活,另一方面父母在家中如果比較權威,喜歡用命令式進行教育,也會導致孩子變得惰性,隨意擺布。
(3)內向壓抑
這種孩子內心中的想法和表現出來的行為往往不一致,心裡渴望和其他孩子一樣玩耍,但是又害怕批評。當自己提出的要求被父母否定後,他會很乖的改變想法,但是內心卻是很不開心。當被老師無緣無故批評後,內心會很委屈但是不會跟老師和別人說。久而久之,這種孩子表面上的乖巧和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相矛盾,那就容易出現心理壓抑,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的產生。
2.為了減少乖孩子身上的問題,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少用乖孩子標準要求和教育孩子。
父母在和孩子交往過程中,少說乖一些,聽話之類的詞語。多給孩子自由空間,多讓孩子探索周圍的事物。不要把孩子往壓抑、安靜的方向引導。
(2)多鼓勵孩子活動和表達自己。
父母要鼓勵孩子去嘗試各種新鮮事物,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和事,多帶孩子出去接觸人和自然。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孩子自主權,讓孩子自主探索,在保障孩子安全下,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多問問孩子,你怎麼想的,你打算怎樣做等等。
(3)父母要做民主型的父母,不要過於強勢。
在孩子小的時候,很多父母往往感覺自己什麼都懂,會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權威型的父母什麼都替孩子操心,這樣的話孩子逐漸喪失了自己的主見,容易變得思維被動。民主型的父母會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的態度交流,這樣容易讓孩子更加自主和活潑。
總之,父母要轉變傳統的一些錯誤觀念,真正給孩子寬鬆的氛圍和環境,讓孩子更自由地成長,探索周圍的環境,發展自己的認知,完善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