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中最狠的要離,為刺殺慶忌,竟棄妻兒和自己的手臂

2020-12-23 槽語

古史典籍中出現「刺客」人物的書寫,早在先秦《左傳》、《戰國策》中就已經出現;但是,直到西漢司馬遷時,才專門為他們樹立典型,並作傳。在《史記》中,這一類人物已成為一篇史傳文的主角,故事完全圍繞他們而展開情節鋪陳,形象與事跡均十分鮮明,為歷史世界樹立了一種「倜儻非常之人」的典型,司馬遷將這一類人物命名為「刺客」。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司馬遷共為五位「刺客」型的人物立傳,分別是: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

不過,出土於東漢桓靈間今山東嘉祥縣武梁祠畫像石上的事件人物石刻畫繪,其中屬於「刺客」群體的卻有六位,三人一組分為二組:前三位是曹沫、專諸、荊軻,刻繪在武梁祠西壁上;後三位則是要離、豫讓、聶政,刻繪在武梁祠的東壁。

這裡比《史記》多出來的「刺客」名叫要離,其生平事跡主要見載於《吳越春秋》卷四《闔閭內傳》。

先來看看他的一些事跡。東海一個名叫椒丘祈的勇士,來吳國為朋友奔喪,途經淮津渡口,他的馬被水怪一口吞掉,他大怒,跳入河中,大戰水怪三日三夜,難分勝負,上岸時只傷了一隻眼睛。自此,椒丘祈名聲大震,自以為自己天下第一。在他朋友的喪席上,面對眾多吳國大臣面,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要離看不下去了,正色對他說:「聽說勇士者,與日戰不移表、與神戰不旋踵,寧死不受其辱。你與水神交戰,沒有追回馬的性命,自己反而傷了眼睛,形殘名辱,你還有何面目在眾大夫面前沾沾自喜呢?」椒丘祈頓時啞口無言,羞愧得灰溜溜地走了。

要離歸家後,知道晚上椒丘祈一定會來報復,告訴妻子說:「夜間把所有的屋門、房門打開,讓他自由出入。」

妻子還是清楚丈夫的勇氣,就照著他的話去做。

果然,趁天黑,椒丘祈摸到了要離家,見所有的門都沒有上鎖,不由大喜,徑直來到要離的床前,得意地說:「你真是該死!一不該當著大家的面羞辱我;二不該明知我來,而不關門,讓我輕易就進來了;三不該見我已來,你還不躲避。」

誰知,要離從容不迫地答道:「你也有三不該:一是我如此地羞辱你,你無一句答辯;二是你入門不咳,登堂無聲,有偷襲的嫌疑,不是勇士的作為;三是你的劍已刺到我的喉舌,還大言不善,證明你心虛。」

沒有不料世上還有如此之勇士,椒丘祈大嘆一聲,說道:「你才是真正的勇士,我如果殺了你,豈不遭天下笑話?我如果不死,也要遭天下笑話。」說完,就自殺於要離床前。

從中還是可以看出要離具備了一名刺客的資格的。不過,讓他名垂千古的,還是奉吳王闔閭之命,以苦肉計獲得慶忌的信任,後將其刺殺的歷史事件。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派刺客專諸暗殺吳王姬僚,趁機奪取王位自號闔閭。闔閭執政後,勵精圖治,逐漸使吳國局勢穩定下來,百姓安居樂業。但是,每當他想到姬僚之子慶忌時,就感到背後一陣陣發涼。

吳國政變前,慶忌正在外帶兵,聯合鄭、衛攻打楚國,因而得以保存。政變後,慶忌為報殺父之仇,招兵買馬,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準備攻打吳國,奪回父親的王位。

如何除掉慶忌,成為闔閭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要知道,慶忌雄心勃勃,力敵萬人,在吳國與諸侯中都享有盛譽。

為防患於未然,闔閭秘密派人監視慶忌的一舉一動,並屯兵江岸。此外,他請伍子胥尋找靠譜的刺客,準備像解決姬僚一樣刺殺慶忌。

歷史就是這麼湊巧,前面提到的東海勇士椒丘祈,就是伍子胥的同鄉,且那次椒丘祈被要離羞辱時,伍子胥也在場,最後還打聽到了前面提到的那那件奇事。

伍子胥將要離有膽有識、以小搏大的事,告訴了闔閭。於是,闔閭指示伍子胥立即安排召見要離等相關事宜。

當得知吳王闔閭要召見自己時,要離推辭道:「我只不過一介小民,何德何能,敢奉吳王之詔?」

伍子胥明白要離以退為進,就再次重申了吳王召見之意。

見伍子胥如此殷勤好客,要離這才順水做了個人情,答應下來。

到了召見那天,闔閭看見要離身材矮小就罷了,相貌還很醜陋,心中極為不快,十分失望,心想:派這種人去刺殺慶忌,難道不會讓人笑掉大牙麼?

不愉快歸不愉快,闔閭還是假裝問幾句:「你就是子胥所說的勇士要離吧?」

要離也意識到吳王的心不在焉,但他還是謙卑地回答道:「臣細小無力,迎風則伏,負風則偃,何勇之有?然大王有所遣,不敢不盡其力!」

闔閭的臉快掛不住了,伍子胥連忙出來打圓場,說道:「良馬不在形之高大,所貴者力能任重,足能致遠而已。要離形貌雖陋,其智術非常,非此人不能成事,王勿失之!」

闔閭聽了,漏出了笑容,請要離到後宮密談。要離剛坐好,就開門見山地對闔閭說道:「大王的心腹之患,莫非是公子慶忌吧?我能幫你除掉他!」

左右打量完要離的身材後,闔閭開玩笑地答道:「慶忌體型高大,跑若奔馬,矯捷如神,有萬夫不當之勇,你不是他的對手!」

要離卻不以為然,說道:「善於殺人的人,在智謀而不在勇力,只要我能接近慶忌,乘隙刺之,有如殺雞容易。」

闔閭微笑地問道:「慶忌聰慧過人,雖然招納四方亡命之徒,卻對吳國內的人很不信任。請問你拿什麼接近他?」

要離則回答道:「慶忌招納亡命,目的是要損害吳國的利益。想要挫敗他的陰謀,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大王將我當罪人,砍掉我右手,殺掉我妻兒,再讓我逃跑去投靠慶忌。慶忌認為我和大王血海深仇,自然而然會親近信任我,這樣的話,我就有機會殺掉他。」

剛一聽後,闔閭心中就十分不快,直望要離,語氣厭惡地問道:「你又沒有犯罪,我怎麼能那樣對你用酷刑,還殺掉你的妻兒啊?」

誰知,要離卻說出了另外一番道理來,答道:「我聽說,為妻兒的安樂,而不盡效於君王,是臣子之不忠;貪圖家室夫妻之愛,而不能替主人除去心腹大患,是臣子之不義。大丈夫立身處世,得以弘揚忠義、誠心事主、聞名天下為職志,即令殘身毀家而在所不惜……」闔閭見他說得還是那麼絕情無義,臉色越來越難看。

伍子胥連忙上前勸解闔閭,說道:「要離為國忘家,為主忘身,真千古之豪傑!等到功成之日,大王再下令表彰其妻兒的忠孝節義,彰顯要離為吳國所作的貢獻,讓其流芳百世。」

闔閭這才意識到自己險些壞了大事,於是隆重地接待了要離。

次日,伍子胥帶著要離上朝,並力薦他為將,帶兵伐楚。

一聽到這,闔閭當場回絕,答道:「我看要離瘦弱無比,和一個小兒差不多,怎麼能勝任攻伐楚國的大任呢?再說了,國家剛剛安定下倆,國力都還沒有恢復,又怎能用兵呢?」

朝堂上的氣氛頓時仿佛凝固一般。

見群臣面面相覷,都不作聲,要離就上前說道:「大王,這是您的不對了!子胥為您恢復王位立下不朽功勳,您為什麼不為他報仇呢?」

剛說完,闔閭頓時大怒起來,罵道:「朝堂之上,是你大放厥辭的地方嗎?來人啊,把他拖到殿外,砍去右臂。」

旁邊的侍衛立即上前把要離拖到殿下,砍掉右臂,投入大牢。

面對如此場景,伍子胥悲嘆不已,群臣都大驚失色。

實際上,這是一場經過精心導演的苦肉計。

幾天過後,伍子胥暗中安排要離越獄逃跑,之後還大張旗鼓地將他的妻兒老小全部殺害。出逃途中,要離見人就控訴闔閭手段殘忍。

抵達衛國後,要離立即前往慶忌居住之地拜訪。慶忌也不傻,懷疑其中必有詐,就閉門謝客,不見。

要離早就料到會遇到這種情況,於是就脫光上衣,裸露上身,一直站在慶忌宅子門前,等他出來。

一招見效,當慶忌看到要離那殘缺不全的軀體時,頓時心生憐憫,上前問道:「闔閭已經殺掉你的妻兒,又把你的軀體弄成這樣,現在你來投奔我,往後有什麼想法?」

望著慶忌,要離頓時滿臉淚水,控訴道:「聽說吳王以大逆不道的卑鄙下流手段謀殺了公子的父王,篡奪王位。獲知公子如今正準備聯合諸侯復仇,我於是不揣鄙陋,以殘廢之軀來投奔您。我對吳國的情況非常熟悉,和對闔閭不滿的人士關係非同一般。我認為,如以公子之勇,再以我為嚮導,攻克吳國後將獲得朝野的擁戴。這樣一來,公子你的父仇可以報了,而我的妻兒血恨也可以雪恥。」

為了證實要離所說的話,慶忌派人到吳國偵查消息。很快,派出去的人就回來復命,證實了要離所說的都是真的。聽完後,慶忌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下來,對要離更是另眼相待。

一天,慶忌與要離交談,涉及復國大計時,慶忌感嘆道:「我聽說闔閭任用伍子胥與伯嚭為謀士,練兵選將,國中大治,看來其志向不小。但是我兵力單薄,要想復國報仇,看來難以實現啊!」

「伯嚭是無謀之人,公子不必憂慮。在吳國大臣中,只有伍子胥智勇足備,是輔政治國的棟梁。」要離聽完後,見慶忌十分失落的樣子,就不以為然地回答道,「不過,公子可能有所不知,伍子胥和闔閭貌合神離,非同路之人。」

慶忌將信將疑,進一步問道:「伍子胥是闔閭的恩人,兩人關係非同一般,怎麼會離心離德?誰信啊!」

要離見慶忌上鉤,正式道:「公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伍子胥之所以為闔閭驅馳效命,其用意是想向吳國借兵伐楚,為其父兄報仇。現在雖然楚平王已死,費無忌也亡了,但伍子胥報仇的志向並沒有消失。讓他失望的是,闔閭登上王位後,早把為其報仇的事拋之腦後。為此事,我還曾向闔閭進言,誰知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對此,伍子胥對闔閭十分不滿。這次,我能僥倖逃出來,完全得到伍子胥的幫忙。臨別時,伍子胥曾囑咐我:此去一定要見公子,觀察他的志向如何,如他願意為伍氏報仇的話,子胥願作內應,以救贖自己刺殺王僚所犯的大罪。可見,伍子胥和闔閭同床異夢,形同陌路。公子何不不趁此良機率軍攻吳,等闔閭和伍子胥重新和好後,那麼我與公子之仇就沒有指望了!」為了演得逼真,要離剛說完,就假裝大哭起來,還立即起身要撞向旁邊的柱子。要不是旁邊的侍衛眼疾手快,要離可能真的要撞上去了。

看到這一陣式,連見多識廣的慶忌也手無足措起來,急忙勸說道:「你不要這樣,我聽你的,接下來該怎麼辦……」

這樣場精彩的表演,讓要離在慶忌心中加分不少,自此就被慶忌視為心腹,並帶著他到艾城,將訓練士兵、修建大船的重任交給他。

三個月後,慶忌親率艦隊沿江而下,準備掩襲吳國。等行之一半路程時,要離看到慶忌乘坐的指揮艦,將其它艦船拋在後面,心生一計:讓慶忌站在船頭,指揮艦船前進。

慶忌船頭坐下來,要離左手握短矛站在旁邊。就在這時,江上刮來一陣狂風,要離恰好處於上風口,就用身體擋住慶忌,慶忌誤以為他在幫自己擋住大風,就沒太在意。

要離趁慶忌麻痺大意之時,轉身將矛頭猛刺入慶忌心口,直至穿背。

慶忌十分震驚,忍住劇痛,倒提要離,讓頭沒入水中,連續幾次後才抱在膝上,怒道:「真沒想到,天下有如此之勇士,竟然敢刺殺我!」

見慶忌遭暗算,侍衛無不咬牙切齒,恨不得要活剮要離,卻被慶忌制止了,說道:「要離是天下的勇士,怎能在一日之間殺兩個勇士呢!」

見自己侍衛的怒火難以平息,慶忌又說道:「勿殺要離,釋放後使其回到吳國,讓闔閭表彰他的忠誠。」剛說完,慶忌就把要離從膝上推開,再用手將胸口的矛拔出,鮮血頓時噴湧而出,慶忌失血過多而死。

正當慶忌的侍衛準備將要離放走時,要離早已神情恍惚,看著倒在血泊中慶忌的屍體,自言自語:「我犯三件遭天譴之惡事:一是殺吾妻子而求事吾君,非仁也;二是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三是欲成人之事,而不免殘身滅家,非智也。有此三惡,我有何面目立於世哉!」說完就跳水。

當他被人救了之後,要離立即責問人家為什麼要救他?就他的人告訴他:「返回吳國後,吳王一定會給你高官、厚祿的,為何還想不開呢?」

要離神情呆木,慘笑道:「我連身家性命都不珍惜,高官厚祿算什麼?等一下你拿著我的屍體回去,吳王一定自有重賞。」說完,要離趁那人不注意,搶了他的佩劍,砍斷自己的雙腳,之後再割喉自殺而死。

相關焦點

  • 慶忌乘亂逃生,吳王欲殺之,要離該如何刺殺?
    春秋時期,戰事不斷不少諸侯為爭奪權利,不惜殺死國君,自力為王。其中闔閭便是如此,曾派人刺殺吳王僚,不料吳王僚的兒子慶忌趁亂逃往衛國。闔閭逆襲稱王之後,欲殺掉慶忌鞏固自己的地位,伍子胥故而舉薦刺客要離,替吳王解決心腹大患。
  • 要離刺慶忌——慶忌才真正可歌可泣
    想來要離也應是有名的刺客,為何司馬遷沒有為他做傳?姑且猜猜太史公的心思吧。春秋時期,公子姬光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奪取吳國王位,自立為王,史稱吳王闔閭。吳王僚死後,吳國陷入大亂,闔閭為鞏固江山不斷派人刺殺僚之子—慶忌。慶忌出身將門,自幼習武,天生神力,勇猛無畏,史書記載其有「足躡麋鹿之勇、手搏兕虎之力」,被稱為「天下第一勇士」。
  • 要離刺慶忌
    春秋時期,闔閭hé lǘ為奪王位,派刺客專諸用魚腸劍刺殺其兄王僚,順利掌控政權,登基稱王。王僚被刺身亡後,其兒子慶忌正在外面帶兵,聽說其父被殺,乃整頓兵馬,準備殺回國為父報仇。他們商議,取得公子慶忌的信任,必須得用苦肉計。       吳王闔閭故意在朝堂上小瞧要離,要離故意激怒吳王,吳王命人砍其右臂,然後投進大牢。伍子胥設計讓要離逃走。吳王知悉後,命人將要離妻子殺死焚屍。       要離投奔,慶忌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公子慶忌率兵起事,和要離乘坐同一戰船。途中,要離尋機刺殺慶忌,用短矛一下從慶忌身後穿自胸前。
  • 要離:身高不到1.38米,狠毒絕倫,終成春秋著名殺手
    《吳越春秋》中記載了春秋時期的一個著名殺手,名叫要離。要離多高?五尺餘。漢尺一尺約合現代的23釐米,6尺也才1.38米。5尺餘就是不到1.38米。要離要刺殺的人是誰?吳國第一勇士,公子慶忌。慶忌身高馬大,勇力無邊。兩人的身邊對比,大約就是等於曾志偉站在姚明身邊。嗯,這個刺殺事件的歷史背景是這樣的:春秋末期,吳王闔閭的爸爸吳王諸樊有三兄弟:老二餘祭,老三餘昧,老四季札。諸樊認為四弟最賢,準備把王位傳給他,但是因為禮法的緣故,只能」兄終弟及」,即兄弟間依次傳遞。
  • 人渣是怎樣煉成的——要離刺慶忌的幕後真相
    現在社會有個二貨是雷鋒叔叔的鐵桿粉絲,他花錢僱老人,拍攙扶過馬路照片;認雷鋒當乾爹,名字也改成雷鋒;還比照雷叔作了整容手術。雖然苦心善舉未得官方認可,也創下了不小的知名度。但是要離刺殺慶忌的成名之戰卻是無人效仿的一則孤例,同時代的殺手無人複製他的成功之路,後世兩千多年也不聞他的傳奇再現人間,估計未來若干年也不會有要離式的刺客重出江湖。
  • 要離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司馬遷為何不讓他進刺客列傳?
    但很奇怪,《刺客列傳》中卻並沒有收錄要離的事跡。那麼,司馬遷因何不讓要離進《刺客列傳》呢?這其中又有何隱情呢?(要離刺慶忌)一、貪圖虛名,對待妻兒陰狠刻毒,就是不仁要離自生來形體瘦弱,身高僅有五尺,面目醜陋不堪,長期以來應該一直抱有深深的自卑心理。
  • 刺客專諸和要離都是功成身死,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
    然而還有一個人讓闔閭寢食難安,此人便是吳王僚的兒子慶忌,內亂時慶忌帶心腹逃走,奔向他國。慶忌有萬夫不當之勇,時刻以復國為念。伍子胥看出了闔閭的心思,又給他推薦了要離。要離以捕魚為業,身材瘦小,容貌醜陋,優點是劍術高超,智勇雙全。闔閭初見要離,不以為然,擔心他對付不了慶忌。要離說道:高明的殺手,看重智慧而不在力量,如果讓我接近慶忌,殺他就像殺雞一樣。
  • 歷史、傳說與神話的王子慶忌:吳王夫差時反戰被殺,死後成為水精
    公子慶忌可能是夫差的兄弟或兒子,他是吳國的最後一位忠良,大概也是吳國最後一絲希望。只不過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最後反將自己性命斷送。第二個王子慶忌,在歷史上名氣最大,也就是「要離刺慶忌」的慶忌。根據《呂氏春秋》的記載,吳王想殺逃到衛國的王子慶忌卻殺不掉,他的大臣要離主動請纓。吳王對此感到疑惑,說:「你怎麼行呢?
  • 同樣是吳國的刺客,要離和專諸的待遇為何如此不一樣?
    要離刺慶忌同樣都是吳國的刺客,被他們兩人分別刺殺的吳王僚和公子慶忌還是一對父子,最後吳王闔閭更是讓要離與專諸同立廟中,可為何二人在後世的地位卻相差懸殊呢?雖然專諸刺殺吳王僚是為了報答公子光的知遇之恩,可是在做事之前,專諸也是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的,這從他在行事前問公子光的問題中便能看出來。但是要離的目的就很不一樣了,有一本書叫做《東周列國志》,其中的第七十四回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要離貪名刺慶忌」,要離為的是像他的前輩專諸一樣的刺客之名,被列到與諸侯一般高度的名聲。第二,兩人的做法也有所不同。
  • 妖怪談 | 百妖譜之澤神慶忌——神話與歷史共同鑄就的不可重現的傳說
    因而,從戰國到西漢,在那個崇尚勇武的時代浪潮之中,在呼喚鐵血英雄成批湧現的時代,仁、義、禮、勇多種品德兼具的澤神慶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信仰。不僅如此,人們希望自己的子孫成為澤神慶忌一般傳奇的所在,紛紛以慶忌為子孫命名,望子成龍的美好祈望,也寄託於慶忌之名。
  • 慶忌:中國的哈姆雷特,江右第一人
    「這時候,公子光指揮預先埋伏在暗室中的甲士,一擁而上,把大王的侍衛全部殺了,真是血流成河啊。」「可憐的父親,糊塗的父親。後來呢?」「公子光自立為王了,稱號是吳王闔閭。」「哈,哈,當王了!」「是哦,變天了,現在是闔閭的天下了。」
  • 《百妖譜》慶忌篇:早已日行千裡的我們,逐漸忘記了「慶忌」之諾
    百妖譜截止目前,作品一共講了四個故事,《灰狐》、《漱金》、《蜉蝣》和最新的《慶忌》,內涵各有不同,都是人世間最簡單的真理,目前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個故事慶忌篇。青梅竹馬沒想到幾十年過去,慶忌因鏡花澤湖水變化身中劇毒都未曾等來那個少年,怕自己死了以後少年回來找不到自己。
  • 這個殺手不太冷,不但捧紅了娜塔莉·波特曼,還捧紅了讓·雷諾
    古龍常在自己的小說裡講,世上最古老的兩種職業,一是賣淫,一是殺人。所以他的小說裡從不缺少蕩婦,也從不缺少殺手。其實對於最古老的職業一說,我持不同意見。我認為世上最古老的事業應當是獵人,賣淫和殺人都要有物質交換,在私有制尚且沒有產生的時代,是不可能有性工作者和殺人工作者出現的,自給自足的狩獵活動才應當是最古老的職業。 當然,一個穿著獸皮舉著長矛追殺野豬野驢的獵人,從審美上講是毫無美感的,絕對無法與冷酷神秘的殺手相媲美。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中,只有荊軻失敗了,但為什麼卻只有荊軻最出名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和荊柯。專諸受當時還是吳國公子的闔閭的委託,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地刺殺了吳王僚;要離和專諸一樣,也是受吳王闔閭所託,不過刺殺的是吳王僚的兒子慶忌,先獻計殘身滅家,取得慶忌信任,然後成功刺殺了慶忌,可以說,專諸和要離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
  • 和「吳王闔閭」有關聯的歷史上兩大有名的刺客故事,你知道嗎?
    歷史上專諸刺吳王就和他有點關聯。這個人叫季札,無意官場的公子哥。他的父親與三個哥哥都想讓他繼位,他堅決不同意,後來大哥為了讓他繼位就傳給老二,老二傳給老三,這回輪到他了,他堅決不接受,結果老三就傳給自己兒子了,結果老大兒子心裡不平衡了,最後刺殺了吳王僚自己繼位,這個老大的兒子就是闔閭。闔閭後來又派刺客要離刺殺了想復仇吳王僚的兒子慶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