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之七處徵心

2021-02-19 覺品

真心能覺之性到底在何處

1.心在身內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大覺師兄註:阿難出家的因緣完全就是因為佛的顏值太高,所以佛從這裡切入,問阿難,是什麼看到了的佛的三十二相,是什麼生起了對佛的愛樂。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大覺師兄註:對於這麼簡單的問題,佛還要問,阿難肯定有點崩潰,內心深處肯定一萬句「廢話,不用眼睛看難道還用耳朵看到嗎」,但是還是十分恭敬的如實的無聊的回答,當然是用眼睛看到的32相啊,當然是心生起的愛啊。

而洽洽是當你圓通之後,不管是25圓通的那一種圓通,六根是可以互用的,也就是說是可以用耳朵看的。所謂圓通就是你找到了清淨的如來藏性之後。所以我拋開那些名相,甚至拋開要什麼去圓通,耳根也好,色塵也好,統統都放下,就是直奔我們的超級能力的源頭,不生不滅的那個自性去入手。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大覺師兄註:阿難是多麼誠實的一個孩子啊,對啊,意識當然就是在體內啊。看起來絕對沒有錯啊。身體死亡了,難道意識還存在嗎,難道還會有所見嗎,難道還會能生愛,恨嗎?

YES,肉身死了,你同樣還有所見,能生愛恨。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大覺師兄註:佛馬上要針對自性開講了,講這麼重要的東西之前要先讓阿難這種身份的人先頂禮。為什麼,因為你對不生不滅的法,對超出生死輪迴的法都不夠尊敬,那麼你就繼續輪迴吧。而且佛還說了,這個是十方如來一門妙莊嚴路,所謂萬法歸一,十方如來,如何方便化度,如何兜圈子,繞彎子,最終決定離不開清淨自性的。唯一的高速路入口,是十方如來都要過的。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大覺師兄註:佛說了一個道理,既然你的心在體內當然就應該先看到自己的內臟和脈絡啊。你看不見,所以說明覺知在體內是不靠譜的。然而,了解大覺師兄的人是知道的,大覺師兄不但能看自己的內臟,還能看別人的內臟,甚至可以不見照片通過微信就可以看到,一秒鐘就ok了,而且可以馬上印證,所以有些師兄管我叫人體CT,請問覺知之心是否在體內呢。當然佛是在逼問阿難,因為阿難用的是一顆妄心,所以不能見內臟啊。但是你回歸清淨自性後,看自己的內臟和別人的內臟那是小case的。所以阿難那個時候是不了解如何使用自己的清淨自性的。所以被佛逼的層層退後,如果佛問大覺師兄,能覺之心在那裡,可能就沒有七處徵心這個話題了。因為你是找不到,所以佛就得一直徵下去啊。

相關焦點

  • 《楞嚴經》七處徵心、十番顯見 !
    《楞嚴經》裡講,佛祖開示阿難,有七處徵心的典故。我執何來,身心也。什麼是我,有的人認為身體是我,有的人認為心是我。身體乃因緣和合,那麼心呢?佛祖開示,人有兩心,一個是妄心,一個是妙明真心。妄心根本沒有可以依止的地方,而妙明真心則是無處不在的。了解什麼是妄心,什麼是妙明真心,則更加明白無我無相。 註:七處徵心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詳細解說分辨了心的所在。從這裡我們細細揣摩心到底在什麼地方。禪宗五祖有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可見明了心在何處是多麼的重要。 佛祖發問,「心在哪裡」。
  • 佛法楞嚴|《楞嚴經》七處破妄之三:破執心潛眼根
    就向您所說的那樣,由於不能見到身體內部的緣故,所以心不在身體裡面;又由於身心相知,不是分離的,可見心並不在身體外邊,我現在再仔細考慮,已經知道心在一個地方了。」「我今思維,知在一處」,有兩點錯誤,第一是思惟;第二是處。「思惟」是心在想,這就是第六意識妄想心的分別作用。這部《楞嚴經》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舍識用根,必須把意識妄想分別心捨去,而阿難尊者還用意識心在那裡思惟,這是錯誤的。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斥妄識非心
    在《楞嚴經講義》中,引了一段《正脈疏》的話,說明對於奢摩他路,阿難尊者所問與世尊所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阿難尊者認為如果世尊告訴他心在哪裡,就是幫他開奢摩他路;而世尊卻是以要了知妄識無體、無處,並找出真心來,才是奢摩他路,所以,阿難尊者所問和世尊所答的是兩回事!世尊在前面問阿難尊者:「你的心在哪裡?」阿難尊者說來說去,共說了七個地方,都被佛陀破除。
  • 大佛頂首楞嚴經:七處徵心原文白話對照
    編者:取材網絡,感恩原創者《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對心在什麼地方有過一段十分精闢的論述。這是學佛之人,希求智慧,不可不知的一課。第一處 心不在身內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 七處徵心之五:心在隨合之處嗎?
    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這是阿難在前面第四個轉計——「執心分明暗」遭到佛的駁斥以後,引來的第五個轉計——「心在隨合之處」。那麼在《楞嚴經》到第四卷,那就是專門講大乘因緣法則,就不是前面六種意識心的問題了。但是我也要告訴你,你沒有必要發傻,到了第七識的時候,前面的六種意識心滅了沒有?仍然是原班人馬啊!它搖身一變,六種意識心變成了第七識。你可不要以為七種意識就是七個東西,就是一個念。佛沒有辦法的辦法把它分解開來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第八識後面還有第九識,第九識後面還有第十識。
  • 七處徵心:心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那麼是在眼根裡嗎?
    聆聽宣化上人《楞嚴經淺釋》音頻可掃描下方二維碼《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56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裡,如琉璃合,無有是處。是故應知:因為上邊這個道理,所以你就應該知道。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裡,如琉璃合:你所說的,你覺了能知之心,藏到眼根這個地方,就好像眼睛合上琉璃。無有是處:你這個道理不對的,你又錯了!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七處破妄之七:破執心乃無著
    「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這本來是在說明意識妄想心是空無所有的,但是阿難尊者聽了之後,不了解其中的意義,反而用自己的意識妄想心去解釋,把「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認為是沒有所在,一切都不著,就名之為心。雖然阿難尊者這樣認為,但又不敢決斷,所以才會請問世尊:「則我無著,名為心不?」
  • 61.七處徵心(1)—破「執心在身內」【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序分 · 三番破識◎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L4所執七處鹹非(分七)M1執心在身內 M2執心在身外 M3執心潛眼根M4執心分明暗 M5執心則隨有 M6執心在中間
  • 佛教電影《首楞嚴演義》(佛教百科全書」《楞嚴經》)
    出家後,在成都講解《楞嚴經》。當他聽說當時禪門宗匠圓悟克勤禪師住在昭覺寺,便前往拜訪,剛好聽到圓悟克勤禪師拈舉國師三喚侍者因緣的公案,心中頓起大疑,於是入室向圓悟克勤禪師請問。圓悟克勤憚師問:「座主講何經?」大師說:「《楞嚴》。」圓悟克勤撣師說:「《楞嚴經》有七處徵心,八還辨見,畢竟心在什麼處?」大師多方呈解,都得不到肯許。
  • 七處徵心之執心分明暗,背誦經文被繞糊塗了
    東開背經9:七處徵心之執心分明暗要背誦的經文如下: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腑臟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云何?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對者,云何成見?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6)|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阿難現在初果,因心慮虛凝,故已至二果,斷除欲界前六品思惑。  【注七】 見惑分別名粗,思惑任運為細。  【解】 按楞嚴正脈說「本經從初歷談,但言奢摩他及三摩提,而未言禪那,直至此處,始一稱之,下連修進聖位,足顯談聖位處,乃是說禪那耳。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7)|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解】 此經自阿難請談七趣以來,至此說法,復為一周,名破障銷礙周』。總前三部分,為一首楞嚴王。按首楞嚴王三宇,譯為究竟堅固,以不動不壞為義,今此經精研七趣,唯是自業所招。詳辨五魔,都緣邪思所致。重明五陰,總以妄想為根。自業所招,七趣成而密因壞。邪思所致,五魔起而了義亡。妄想為根,五陰覆而萬行頹。密因壞則正信不堅,了義亡則正解不固,萬行頹而真修必墜,是始終不堅而究竟必壞。
  • 65.七處徵心(5)—破「執心則隨有」【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序分 · 三番破識◎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M5執心則隨有(分二.七處徵心5)N1阿難計心隨合隨有 N2如來破其無體無定今N1【 阿難言:我嘗聞佛開示四眾:
  • 七處徵心(5)—破「執心則隨有」【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65
    >M5執心則隨有(分二.七處徵心5)N1阿難計心隨合隨有 N2如來破其無體無定今N1【 阿難言:我嘗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我因為聽見世尊所說的這個法——「因心生而法生,因法生而心生」;我現在又往深了一層想。即思惟體,實我心性:就是我「思想」的體,這就是我的覺了能知之心,這就是我那個心性。阿難講的這個「性」,也不是「自性」,這還是一種「識性」。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注釋】「大佛頂」:「大」為形容詞,修飾「佛頂」,用以表示如來所證之功德。如何才能真正稱之「大」呢?
  • 楞嚴經·卷一|阿難以能推究者為真心,是這樣嗎?
    真心本性,原本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方能悟得的。如果把《楞嚴經》當作是講心性的理論經典,肯定會被阿難攪得得稀裡糊塗的。但如果把它當成是一部關於心性的故事書,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個故事從阿難遭摩登伽女之難開始,在佛陀與阿難等眾弟子的一問一答中逐漸展開。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0)|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解】 依照萬有引力之說,天體一切星球的變動,都會影響地球上人事的變化。如太陽黑子可以影響世界上經濟不景氣,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又史記天官書上說:熒惑捨命國為饑饉刀兵,七宿黃,兵大起一星亡則兵喪。消災經說「或被五星陵逼之時,作諸災難。若大白火星入於南鬥,於國於家及分野處作諸障難。」又上文所說二十八宿都是恆星,八大惡星為太陽系內行星。
  • 楞嚴經16 五十陰魔 01
    現在這一本《楞嚴經》的裡面的五十種陰魔,大藏經打開,沒有任何一部經典講五十種陰魔,完全沒有相通之處。也就是說:這五十種陰魔,是末法的重要的一面鏡子,當你貫通了五十種陰魔,你認識了它,你就不會對這個末法的稀奇古怪,被搞得昏頭轉向,莫衷一是,到底是誰是誰非,這個鏡子一照就非常清楚!
  • 七處徵心:心是隨所合處、心則隨的有嗎?
    聆聽宣化上人《楞嚴經淺釋》音頻可掃描下方二維碼《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58阿難言:我嘗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依欲界生死相續之法,身心均不清潔。一念大乘智慧相應生空法空,一切劣欲降伏,真如法身現前,遂發為大乘勝欲。 以上伏斷劣欲以發達勝欲,為全經緣起,乃有以後七卷經文之演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