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背部劇烈疼痛,要當心是主動脈夾層。正值壯年的日籍男子佐藤(化名),於一個多月前從上海來深圳出差,萬萬沒想到在即將返程時會因為突發胸腹疼痛,無法行走,被就近送往醫院搶救,在醫院被診斷為主動脈夾層A型。
記者今日從北大深圳醫院獲悉,入院當天醫院就下發了病危通知書,並開通了綠色通道,醫生團隊連夜為他實施緊急手術。由於搶救及時,佐藤最終轉危為安,於8月21日從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康復出院了。
北大深圳醫院心血管外科統計數據顯示:近1個月來,該科已經成功救治主動脈夾層病例15例,其中,類似佐藤這樣的主動脈夾層A型病例就有8例。醫生提醒,患有高血壓等相關高危疾病的人群,平日應注意良好控制病情,降低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
胸腹部突發疼痛導致無法行走
佐藤是長期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日本人,因為公司有業務在深圳,7月中旬,他從上海來深圳出差,並計劃於7月17日乘坐航班返回上海。
在返程的前一天(7月16日)晚上,正在酒店休息的佐藤突然感覺胸背部疼痛,後逐漸出現腹部疼痛,疼的時候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疼痛緩解的時候才可以活動,他沒有特別在意。直到次日上午(7月17日),嚴重的胸腹痛已經使他無法下地行走,隨行人員撥打了120,救護車將他從酒店送到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北大深圳醫院」)急診科。
「剛到醫院的時候我還是清醒的,但是因為實在太痛了,後面的事情我就記不清了。等我再次有記憶的時候,已經是20多天後我轉入了普通病房,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都記不清楚了。」8月17日,佐藤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講述到。當時他正在心血管外科普通病房接受術後的康復訓練。
他不知道的是,在這之前的20多天裡,他一直徘徊在生死邊緣。原來,自救護車一將他送到北大深圳醫院急診科後,醫生就緊急為他進行了一系列檢查。當醫生得知佐藤有嚴重的高血壓病而從未規律服藥時,立即採取了控制血壓和鎮痛鎮靜等治療。CT增強血管成像(CTA)檢查結果提示,佐藤患有主動脈夾層(Stanford A型),累及冠脈開口。
疾病兇險 醫生團隊連夜開展手術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尤其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常常在患者沒有察覺發病時已奪人性命。尚有救治希望的患者,也將面臨病情不斷變化、高難度手術、術後可能併發症等重重難關。
據北大深圳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韓振介紹,急驟的胸背部劇烈疼痛是主動脈夾層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但由於主動脈夾層急性發病時的症狀千變萬化,有時候並不典型,對醫院的急診診斷處置水平甚至患者及家屬的應變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一經懷疑主動脈夾層,急診科醫生立即請來心血管外科醫生會診。最終佐藤確診為主動脈夾層A型,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雙側髂動脈閉塞。「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一經確診,如無特殊情況均需要急診手術治療。如不及時手術,一旦主動脈血管破裂,患者就會失去搶救機會,在短時間內死亡。」韓振主任說。
但由於患者入院當天(7月17日)沒有家屬在身邊,心血管外科按照工作流程請示值班院領導並徵得同意後,當晚心血管外科韓振主任連夜為病人緊急手術。醫生在術中發現,患者的主動脈管壁從冠脈開口一直撕裂到了髂動脈,手術團隊在更換人工血管的過程中,除了面臨急性病變血管縫合難度大的問題,還要防止心、腦、腎、脊髓等重要器官出現缺血、缺氧的情況。要確保手術成功,對於手術團隊的技術和經驗甚至體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手術團隊爭分奪秒,為患者進行了「Bentall(升主動脈帶瓣管道置換+冠脈移植術)+全主動脈弓置換術+降主動脈人工血管植入術」。手術一直持續到次日(7月18日)上午7時左右結束。術後,佐藤被送入重症監護室(ICU),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下,佐藤的各項身體指標逐步平穩,脫離生命危險,並於8月14日從ICU轉入心血管外科普通病房。
主動脈夾層為何這麼可怕?
要了解什麼是主動脈夾層,為什麼這種疾病這麼兇險,首先就要了解主動脈的構造。北大深圳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任明明解釋:主動脈是從心臟發出最粗的大血管,向身體(心、腦、腎,四肢等)各部位供血的血管都由這根大血管發出。
主動脈的管壁是由三層結構組成,包括:內膜、中膜和外膜。正常的主動脈管壁,三層膜之間緊密貼合,沒有間隙。
當主動脈的內膜出現破損,高速、高壓的血流穿過內膜衝擊進入中膜,足夠把具有一定厚度的中膜撕裂開,在中膜層內衝擊出另一個可以容納血液的腔隙。這種在原有主動脈管腔之外形成了異常管腔結構(醫學上稱為「假腔」)的情況,就叫主動脈夾層。
血流無論在主動脈何處破入動脈壁後,都可以沿著主動脈壁朝向心臟或背離心臟一路撕裂下去。當夾層朝著心臟方向撕裂,出現升主動脈夾層,臨床上稱為A型夾層(Stanford A型,如下圖所示)。
「佐藤先生的病情正是主動脈夾層A型,也是主動脈夾層中最危險的一種類型。看到他術後逐步康復,我們也感到非常高興。」韓振主任說。
佐藤轉入心外科普通病房後,在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下進行了康復訓練,8月21日康復出院。
出院前,醫生叮囑佐藤,一定要控制好血壓。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最主要的致病外因,有長期控制不好的高血壓或動脈壁粥樣硬化所致主動脈夾層者佔70%~80%。高血壓可使動脈壁長期處於應急狀態,彈力纖維常發生囊性變性或壞死,是導致主動脈夾層病的病因。
其實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病率並不高,僅為萬分之5-10,並非常見病。除高血壓這一高危因素外,其他可引起主動脈壁發生問題的內因,包括:馬凡氏症候群、Ehlers-Danlos症候群(皮膚彈性過度症候群)患者;或者可以引起動脈壁發生問題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
這些患有相關高危疾病的人群,平日應注意良好控制病情,降低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典型症狀為胸背部撕裂般疼痛),儘量不要走動,保持安靜,不要獨自去醫院,打電話叫120急救車,防止血壓升高,防止夾層裂口進一步擴大,加重病情。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鮑文娟 通訊員:彭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鮑文娟 通訊員:李夢園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