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中箭倒地,嬴渠梁率死士殺回,一氣將魏軍殺退到三裡之外,並救回獻公。
贏師隰中的是魏國的狼毒箭。
魏國的兵器打造的極為精細,長箭杆用上好的硬木製作,又反覆刷過幾遍桐油大漆,鋥亮光滑,尋常的刀劍很難著力。這狼毒箭箭鏃深入獻公肉體,箭杆的受力處在背心傷口,不能拔,只能用贏虔的天月劍來斷箭。
氣氛一度很是緊張,因為贏虔如果掌握不好力度,獻公也就翹辮子,萬幸,沒事兒。
放上一張嬴渠梁的眼淚。這裡能看得出,獻公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庶出)贏虔和二兒子(嫡子)關係是很好的。這為後面的變化做了很好的後盾支撐伏筆。
一天的仗已經打完了,秦軍俘獲了魏國丞相公叔痤,但是國君重傷,兩軍實屬不分勝負,目前的情況,秦只能放棄收復河西、儘快撤兵。
獻公從心裡是很明白,能收拾爛攤子的人非嬴渠梁莫屬,所以他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叫渠梁主持退兵,並且受兵符。
這裡有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細節,就是獻公交代這個事情的時候,是讓長史錄召。長史這個官職在漢代之前,職能是比較模糊的,但是在此劇中,看上去就像記錄遺言的這麼一個官。
獻公贏師隰的這兩個兒子,贏虔是將才,嬴渠梁是政才。獻公此時的目的,就是讓嬴渠梁來掌控大局的。包括後面的劇集,這個老頭,打了一輩子仗,是清楚的知道,秦國窮的已經是末路了。
可是這個時候,又不能直接說誰來繼位,畢竟朝中很多大臣支持贏虔。所以他讓長史錄召,兵權全部給嬴渠梁。
最幸運的是,贏虔全力支持,真是秦國大幸。
那時候,人們還不大擅長偷營劫寨之類的雕蟲小技,還延續著春秋車戰時期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的正面傳統戰,休戰就是休戰,絕少有一方趁著黑夜休戰之際偷襲對方營寨。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魏軍出營,發現秦軍已經撤走了。本來渠梁是安排斷後的,但是公子卬拒絕追擊。
獻公回到櫟陽,身體有所好轉,按照他自己所說,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最了解,所以給兩個兒子各自下達了命令:嬴渠梁交回兵符,赴任陳倉嶺;贏虔原地駐守(櫟陽門口)。二人無召都不得入櫟陽。
獻公此時的目的,就是要選繼承人了,以前看這一段的時候,沒什麼感覺,畢竟覺得嬴渠梁是穩贏的,再看發現這段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很是佩服獻公的深謀遠慮,同時也忍不住想罵他真是一隻千年老狐狸。
獻公為什麼會如此謹慎,國後(皇后)說的一語中的:秦國四代亂政,毛病都出在繼任交接問題上(上一篇已經講過贏師隰的經歷)。
來看看獻公都做了什麼。
會上獻公只是簡單問了上大夫甘龍這段時間的政務是如何處理的。
散會的時候,甘龍留下來建議獻公調回贏虔。
然後獻公問甘龍:你覺得贏虔更適合做國君?
甘龍說:大公子剛毅勇猛,明事理,是棟梁之才。
獻公回覆說:也是,容我考慮考慮。
自始至終,獻公都沒有明確說什麼。我每次看到這裡,都會去想,甘龍為什麼會支持贏虔?
贏虔好戰,也有勇有謀,是一個難得的將才,如果贏虔繼位,有可能還是會維持獻公的局面,這種局面對於甘龍一黨來說,是利益最大的,最起碼,甘龍還會是內政一把手。
甘龍不知道嬴渠梁有政才嗎?肯定是知道的,越是有政才的國君,就越有可能和臣屬政見不和,甘龍的地位會受到威脅。
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去顧全大局,尤其是面臨自己的利益受損的時候。
這時候畫面插入了苦秦歌,屏幕透著窮苦心酸。
2、郿縣大營看望老兵
營中老兵大多都是傷患,獻公同他們坐在一起聊天。這些老兵依舊鬥志昂揚,獻公問:自己的孩子裡面(還有個女兒),位子要傳給誰?你們更願意跟著誰走下面的路?
劇集裡沒有畫面演繹這些老兵的回答,但是有一個細節已經說了,這個大營是陳倉範圍之內,嬴渠梁現在是陳倉令,有一個老兵已經當著他的面讚揚了陳倉令。
3、心理戰術見甘龍。
這個甘龍,是儒家大家,一直都是處理國政內務的一把手,簡單說來,獻公負責出兵打仗,甘龍就負責處理內務,獻公不在櫟陽的時候,甘龍就相當於國君。朝中有些大臣都是他的學生,這就導致朝內自有甘龍一黨,利益捆綁。
甘龍很會說話,話裡話外都是模稜兩可的客套,看上去迂腐。拋開主見,他在政務上能力是很好的,獻公即位時,甘龍的第一道國策就是廢除人殉,養息人口。君臣相互輔佐,獻公和甘龍的組合,是秦國特定時代特定的最好的組合。
獻公知道甘龍一黨擁戴贏虔,要想嬴渠梁得到他們的支持,必須打好感情牌。
就好比我們在工作中,自己任勞任怨,不升職加薪的情況下,領導的一句肯定的話,都可能會讓自己熱淚盈眶。何況這個領導說:當年是你不顧情勢危險,鼓動秦國老世族,擁護我歸位,我心裡感激不盡,只要我在位一天,你就是內政一把手,永不改變。
獻公說:本來咱倆很好的新政,被連年戰爭給毀了。
甘龍聽了很是難過。
獻公話鋒一轉問:你覺得我這兩個兒子,誰能給咱們收拾爛攤子呢?
這時候甘龍表情先是一震,隨後打馬虎眼說:兩位公子各有所長,老臣難以了斷。把球就踢回給獻公了。其實這時候的甘龍已經明白獻公的意思了。
隨後獻公問:你忘了之前說的話了嗎?你之前可是支持贏虔的。
再看甘龍所說,真是教科書級別的。
甘龍說:沒忘啊,那時候君上重傷,我建議您讓贏虔回來。我覺得兩公子各有所長,但是兩相比較,贏虔和君上更像,剛毅勇猛,品性兼厚,軍中地位又高(這分明是把國君也誇獎了一遍),如果他繼位,一定是能繼續推行君上沒完成的新政,收復失地;嬴渠梁呢,有政才,但是心智稍弱,估計沒辦法收復失地。
這段甘龍的回答,我真的是給跪了。獻公的軟肋就是收復失地。
獻公說自己再想想。
這時候甘龍把話匣子打開了。還想再說下去,但是獻公假裝睡著了。
4、分別密見兩個兒子
獻公先招見了嬴渠梁,跟這個二兒子道歉,說自己有錯。這裡的道歉,大約是兩個含義,一個是說自己在少梁大戰時候給他的處罰,另一個,大約是說:對不起了,給你留下秦國這麼一個大爛攤子。就像一個父親在臨走的時候,對兒子的那種歉意吧。
這裡獻公說了郿縣大營老兵對嬴渠梁的評價:臨難不懼,臨危不亂。
隨後招見贏虔,贏虔這時候有點耐不住性子了,抗旨帶領馬隊直入櫟陽宮門,能看得出來是真的關心獻公的身體狀況。
獻公見到贏虔,直接問他:你想不想做國君?
贏虔很坦誠的說:你讓我做我就做,你不讓我做,我就不做。
獻公給兩個兒子的家教實在太好了,贏虔是庶出,獻公沒有區別對待過,並且親身例行的告訴這個兒子:秦國的禍,在於內鬥,要想強國,必須一心。贏虔不但有將才,還有感恩的心。
為了表示自己願意擁護嬴渠梁,斷指為證。
至此,秦獻公為嬴渠梁的繼任擺平了各方面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