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打黃蓋不是兒戲,是真的下了狠手,為何黃蓋卻沒被打死?

2021-03-05 解構經典

 

曹操因為周瑜偽造的書信誤殺了蔡瑁、張允二將,於是便趁勢派蔡瑁的弟弟蔡中、蔡和去東吳處假意歸降,以探聽消息,對於二人的歸降之意,周瑜豈能不知,於是便將計就計,做好了利用二人的準備。此次對戰,對於兵少將寡的東吳來說,絕對不可能與曹操進行實打實的較量,而火攻則是其唯一的出路,但是火攻的進行需要諸多條件,於是周瑜決定派人詐降,詐降之人將船點燃之後衝向曹軍陣營將戰船引著。可是派誰去詐降,怎樣才能讓曹操相信歸降的真實性就至關重要,於是歷史上有名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苦肉計便順勢而生了。

 

在此苦肉計中,最重要的戲份莫過於黃蓋挨的那重重的50軍棍,周瑜大都督親自下令,行刑之人自然不敢懈怠,一個年富力強的年輕將領受到此刑尚且奄奄一息,更何況早已過了壯年的黃公覆,雖然被打的皮開肉綻,但卻硬生生的挺了過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黃蓋能夠躲過「此劫」呢?我們試析之!

 

一、過硬的身體素質

黃蓋戎馬一生,跟隨孫堅開始打天下,後又經歷了孫策及孫權,作為東吳的三世虎將,在作戰方面以驍勇善戰為主,雖然經歷了大小百餘戰,但最終能活到現在,其對自己一定有非常高的要求,在平日一定有非常嚴格的訓練,其身體素質在平日的訓練和戰場的廝殺中一定被塑造的非常優秀,所以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卻絕不會遜色於一個普通的年輕人。

 

二、保護江東的使命感

江東對於像黃蓋這樣親自參與打天下的將領來說,不僅僅是一方故土,而江東的百姓對於黃蓋來說更似家人一般的存在,所以他不可能不拼盡全力去保護它。如今曹操大舉興兵來犯,對於有強烈使命感的黃蓋來說,身體只是其為了完成使命的一個工具,自己的生命相較於江東及江東百姓來說實在是太輕太輕,此次苦肉計中自己的付出也只是作為軍人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一個類似於任務的插曲而已,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怎麼可以就這樣輕易地倒下來。

 

三、受主大恩、不惜以死相報的堅定信念

孫堅死後,黃蓋、程普等輩在孫策最無助的時候堅定的選擇支持孫策離開袁術,孫策臨死之時,專門囑咐孫權厚待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父兄舊部,說明孫氏領導人對於黃蓋等人都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和回饋,否則面對曹操百萬大軍,黃蓋等武將不會在這個年紀還挺身而出,堅決主戰沒有絲毫的猶豫和動搖。當然,從黃蓋等人的角度來說,能夠一如既往的受到孫家三世的厚恩,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戰功,與其本人的受恩必報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孫權與黃蓋主僕之間,更多的是用生命在相交,用性命在相託。那麼值此生死存亡之秋,與自己的主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生共死的信念就會更加的明確和堅定,孫權面臨如此大難,自己怎可不拼盡所有,也因為此信念,黃蓋心甘情願的領受了此事給自己帶來的痛苦,雖然他的身體在遭遇疼痛,但是他的心是快樂的、安穩的。

 

四、吉人自有天相

黃蓋的吉利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一生忠誠、不懷二心

黃蓋一生只追隨了孫氏一家,不僅在孫氏家族建立基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無論經歷怎樣的困難,都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的心志。

2. 在困難面前的當仁不讓

在周瑜向黃蓋說到苦肉計的時候,黃蓋當仁不讓立馬請命,不是黃蓋不知道在這樣的計策中自己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而是在黃公覆的心中,能夠當此重任為江東盡一份自己力量,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另外,同樣是將領,自己不做,別人就需要做,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向周瑜請命成為該計的主角。

3. 做人成功,深得各路人心

在周瑜下令斬殺黃蓋的時候,甘寧第一個求情被亂棍打出,東吳文臣武將全部屈膝求情;在黃蓋被打的皮開肉綻的時候,魯肅掉下了眼淚,其他人也難受異常;在黃蓋昏死過去的時候,所有人競相奔跑送回黃蓋,沒有一絲的猶豫和遲疑,如果不是平日光明磊落的成功做人,怎麼可能深得各路人心,讓東吳上下為其心疼。

 

自古吉人自有天相,一個人為自己積累了什麼樣的福氣,最終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黃蓋作為一代名將,不可能被兩個行刑的無名之輩就這樣打死在刑場。

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為自己最後的那一刻負責,平日做人要多積善緣,培植福氣,做一個向黃公覆一般光明磊落,中正誠信之人,永遠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處境不公,永遠不要嫌棄自己的所得不夠,多問問自己的付出,多想想自己的所為,也許我們會坦然、平和許多!

 

相關焦點

  • 周瑜打了黃蓋,卻沒料到的輿論風險
    關於這段歷史,能被後人廣泛記住的,無疑是一句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然而現在回頭去看,「周瑜打黃蓋」卻有幾點風險危機。其一是周瑜命令軍士杖打黃蓋,由於信息不對稱,存在著很大的場面失控風險。周瑜和黃蓋兩人雖然相互明白,自己和對方是在表演「苦肉計」,然而當場的其他謀士對此並不知情。
  • 【趣談】永州人黃蓋真的被周瑜打了嗎?
    黃蓋,字公覆,三國時泉陵人,今永州市零陵區人。詐降書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獻密計黃蓋受刑」,寫得有聲有色,而「周瑜打黃蓋」也是由此敷衍而來。正如周瑜所說:「今日痛打黃蓋,乃計也。吾欲令他詐降,先須用苦肉計瞞過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勝。」
  • 論周瑜打黃蓋的觀眾
    《無間道》的原始版本——周瑜打黃蓋估計沒有人不知道的。但裡面有個細節,就是兩個演技欠佳的奸細,蔡中&蔡和先信了,否則多疑的曹操怎麼可能相信黃蓋這種老司機?只要開出來不是持續在5+10日以上穩定上升,就是到頭,尤其是出現上下劇振帶量的話,就是反證。
  • 為什麼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原本是一句歇後語,不過你知道為什麼黃蓋願意被周瑜打麼?其實這也算是三國當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了。
  • 歷史上周瑜打黃蓋的歇後語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周瑜打黃蓋的歇後語是怎麼來的?
  • 講訴老故事:周瑜打黃蓋
    草船借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以後,又不謀而合地與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營的作戰方案。恰在此時,已投降曹操的荊州將領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來到周瑜大營詐降。心如明鏡的周瑜又裝聾賣傻,將計就計,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裡,周瑜正在帳內靜思,黃蓋潛入帳中來見,也提出火攻曹軍的作戰方案。
  •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才叫經典
    為了共同應付曹操的數十萬大軍,劉備與孫權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劉備方面指派諸葛亮為代表,一同協助江東周瑜魯肅的戰略布局。諸葛亮,周瑜同為俊傑青年,才能也是各有所長,二人皆有將才,統帥之能!在赤壁大戰前夕,曹操方面派遣蔣幹前往江東刺探軍情,此時周瑜使用反間之計,迫使曹操斬了水軍都督蔡冒張允,周瑜這一謀略,從側面打擊了曹操的軍隊,致使其水軍戰鬥力大打折扣!
  • 三國演義中黃蓋對諸葛亮有恩,當黃蓋受難時,諸葛亮為何無動於衷
    諸葛亮過江後,和周瑜不謀而合的定下了火攻之計,然火攻需派一心腹之人前往曹營詐降,以配合火攻之策。恰好此時,曹操派蔡中蔡和兄弟前來詐降,周瑜便和黃蓋商議,行苦肉之計,騙過蔡中蔡和,然後再到曹營詐降,大事可成。第二天升帳議事,黃蓋處處和周瑜作對,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說了降曹的話,氣得周瑜連連罵娘,準備將黃蓋推出去處斬。
  • 赤壁之戰中論功勞,諸葛亮和周瑜都不如黃蓋,苦肉計一般人受不了
    而對於赤壁之戰最大的功勞歸屬者,想必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諸葛孔明,因為諸葛孔明"作法"借到了東風,在之後的周瑜的火燒赤壁才能夠得以成功。可以說名著裡記載的諸葛孔明如同神一般的存在。然而事實是,並不是如同想像中的那樣最主要的功勞歸於他,而是另有其人。而對於這次戰爭勝利的主要功勞歸屬有人認為應當給周瑜,因為他指揮有方。
  • 15、 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這個歇後語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曹操殺了兩員水軍大將,消息傳來,留在江東的諸葛亮也十分高興,前往周瑜的軍中來表示祝賀。這個周瑜前一次本來想借著造箭除掉孔明,可是現在大敵當前,他還得借用孔明的智慧。兩個人各自想出了好的計策,分別寫在手上,然後一對,嘿!他們的手上都寫著一個「火」字,然後兩人對視著哈哈大笑,他們同時想到了火攻的戰術,這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 黃蓋在《三國殺》苦肉計玩法,爆發後勢不可擋,關鍵尋找諸葛連弩
    在八人身份局中,選擇使用黃蓋的玩家不是很多,但是在3對3的遊戲中,黃蓋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基本技能[苦肉]黃蓋的這個技能源於赤壁之戰中的「 苦肉計」,正所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黃蓋使用[苦肉]的價值在於能夠決定什麼時候爆發,該英雄對於時機的把握能力要求更強一些。
  • 赤壁之戰曹操那麼多謀士為何看不出周瑜的火攻計來?
    雙方形成對峙後,如果東吳用水軍強攻曹軍,即使勉強能打贏,損失也非常大,況且曹軍實力遠強於孫劉聯軍,黃蓋看到曹軍的破綻,於是向周瑜提出以自己詐降,獲得向曹操投降的機會,然後再利用投降的機會用點火的戰船衝向曹營,那樣就能擊敗曹軍。
  • 赤壁之戰後,為何黃蓋從此很少露面?原因其實很簡單
    也就是說在江東諸將中,黃蓋算是相當老資格的了。赤壁之戰中,除了周瑜和魯肅外,軍中功勞最大的就是黃蓋,火攻是他最早提出來的,具體實施的也是他,赤壁之戰東吳能取得勝利,黃蓋可謂是功不可沒。可是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位資格老,功勞大的老將在赤壁之戰後卻好像突然消失在視線裡一樣,很少能看到他出場了。
  • 三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原來不是真的,那麼周瑜究竟是怎麼死的?
    三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原來不是真的,周瑜究竟是怎麼死的?周瑜是三國時期吳國的一名大將,他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為吳國立下赫赫戰功。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認為周瑜是個心胸狹隘,小心眼的人,但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並非如此。那麼周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真的是如羅貫中所言被諸葛亮氣死的嗎?他的墓穴有多處,哪裡才是他真正的長眠之地?下面,快跟小編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大小二喬又為蓋世英雄添上一抹柔情的底色,讓這對雙子星在東漢末年閃耀了數年,若不是官渡之戰前孫策死於刺客暗殺,恐怕就不是後來三分天下的局面了。周瑜作為前線統帥,運籌帷幄之中,初戰擊敗曹操水軍,後又採用了黃蓋的火攻之計,命黃蓋詐降深入敵軍腹地,燒得敵人屁滾尿流,曹操從華容道落荒而逃,從此退守北方養老曬太陽,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如此再看蘇軾的名篇,或許會更有感觸,「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周瑜子孫今何在?除了周潤發,還有一位進了課本,名字你一定聽過
    正好曹操派人送書信給周瑜。信封上是這樣寫的:漢大丞相付周都督開閱。周瑜大怒直接撕毀書信,並且下令斬了送信人徐後下令,甘寧為先鋒,準備迎戰。 曹操得知周瑜撕爛書信並殺了送信人,大怒。立即召來降將蔡瑁,張允。命令他們先行。自己督促大隊趕往三江口。在三江口展開大戰。曹軍多是北方人,不習慣在船上作戰。被周瑜軍隊衝得七零八落。曹軍被迫退回。
  • 祈年文潭:黃蓋撅臀、悟空姓孫,粗鄙「直譯」的「魔性雕像」早該拆了
    媒體報導,這幾張照片是遊客在湖南南嶽神州祖廟黃氏宗祠拍攝的,圖中黃蓋的雕像因為姿勢太過不雅,引發網民紛紛吐槽:「醜雕像沒有最醜,只有更醜。」 南嶽神州祖廟黃氏宗祠裡的黃蓋雕像為什麼廣受詬病,因為粗製濫造到了「妖魔化歷史人物」的地步。黃蓋忠勇堅韌,被譽為「江表虎臣」。《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黃蓋與周瑜聯手實施苦肉計,詐降曹操,奠定了「火燒曹營、三足鼎立」的局面。於是民間有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歇後語。要表現這個故事,手段和方式很多。
  • 諸葛亮登七星壇借東風,為何上壇三次下壇三次,周瑜死前道破玄機
    早在赤壁之戰前,東吳老將黃蓋就提出火攻之計,再利用假投降以破曹軍。周瑜聽完,覺得極妙。後來周瑜又施行反間計,滅掉了善於水戰,且為曹操效勞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此時龐統也給曹操獻上了連環計。正當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周瑜突發疾病。諸葛亮心知肚明,他來到周瑜病榻前,要來紙筆,即時寫下16個字呈遞給周瑜,並說:「我知都督病根,即刻開方對症,若藥不治疾,不取分文!」
  • 三國志戰略版黃蓋攻略 黃蓋陣容搭配
    s的將領不少,所以黃蓋雖然兵種屬性上不算優秀,在吳國中也有用武之地。結合其四維來看,較為優秀的統率以及合格的智力能讓黃蓋有著一定的生存力,雖然黃蓋的武力也不錯,但是其自帶戰法苦肉計吃的卻是智力加成,而且還會對自己造成兵刃傷害,所以黃蓋的加點一般不會加武力,一般傾向於加統和智,某些情況下可以加速度。
  • 為了曹魏的大業,曹操主動向周瑜獻祭了八萬荊州兵
    另一路水軍則由曹操親自率領,合荊州兵共約十五六萬,由江陵順長江而下,直撲陸口,只要突破陸口,那就再無阻滯;可順水直搗夏口、樊口,幹掉劉備最後的老窩;也可自陸口(注1)進入陸水上岸,而經由江南的羊頭山(通山)低山丘陵區,再過陽新便可直取孫權水軍總部柴桑(今九江)。針對曹操的兩路兵馬,周瑜與劉備經商議後作出相應部署。他們也兵分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