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能成為第一個平民皇帝?背後都是一些高深的生活哲學

2021-02-13 老易亂說

我一直很是調侃地稱呼劉邦為「老流氓」,與此同時,我的微信頭像也好多年都是陳道明老師飾演的劉邦了,是不是很矛盾?其實沒這麼複雜,因為歷史上的劉邦確實既有讓我討厭,也有讓我欽佩的地方。其實看待劉邦這個人物,要一分為二地去看,首先是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這足以讓他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但這也不能完全掩蓋其身上較為濃厚的流氓習氣;其次,劉邦是歷史上的最聲名遠揚的大流氓,很多流氓行為甚至讓他因禍得福,但這不能成為劉邦功成名就的邏輯理由。總之,劉邦耍流氓和當皇帝兩件事應該是兩件獨立的事情,沒有必然的關聯邏輯。

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相爭,既給世人提供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也引發了人們不勝唏噓的歷史感慨。貴族出身、軍事天才的項羽最後竟然敗給了平民出身、流氓無賴的劉邦,這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難以接受。好奇害死貓,人們越是迷惑,越是好奇,就越容易對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是,很遺憾的是,很多人研究的結果居然是,劉邦之所以能贏項羽是因為劉邦夠不要臉。這讓我感覺有失偏頗、未及要點。

所以我們需要透過歷史的現象,去看歷史的本質。如果說劉邦善於耍流氓就能贏了項羽,奪得天下,我估計劉邦自己都不敢相信!而我們後人卻因此「總結」出劉邦的「流氓成功學」,豈不是貽笑大方?那麼,劉邦究竟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他成功的邏輯究竟在哪裡呢?他的過人之處在哪裡呢?

不甘平淡的堅持

民間傳說,劉邦他媽被龍盤了,所以生下了劉邦。這自然是一種加工宣傳。但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劉邦是過人之處的,否則這樣的「神話」和「傳說」,絕不會落到一個平庸之人身上的。

劉邦一生下來就遊手好閒,如果他出生在一個富貴之間,或許就是一個妥妥的紈絝子弟,吃飽喝足、調戲良家婦女,眼睛一睜一閉,這一輩子就這麼愉快地過去了。但是劉邦並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他的家境平凡,就是一個農家子弟。農家子弟還遊手好閒,這就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的。首先,那個時候的農民如果不事生產,基本上連生存問題都很難解決的。落魄貴族韓信不事生產,還要靠漂母的一飯之恩才得以活下去呢!其次,在那個時代,人們對待「懶」的容忍幾乎是零,劉邦的遊手好閒讓劉老爹都對他深惡痛絕,幾乎已經放棄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了。

但是,劉邦活得很好,除了經常被劉老爹罵外,每天東蕩西晃,跟個巡視員一樣,好不自在。關鍵人家混吃混喝一點都不含糊。這就要點水平了。比如,劉邦喜歡喝酒,但身上又沒有錢。每一次到一個寡婦的酒寮裡去喝酒,都是賒帳。一開始,老闆娘也挺煩他的,只是有點怕事,所以強行容忍而已。但是沒過多久,老闆娘不光不煩他,還特別盼著他去喝霸王酒。為啥呢?因為這老闆娘是一個優秀的市場經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就發現,每次劉邦來喝酒的時候,她的生意比平時好得多,這多賺的錢比劉邦那點酒錢多得多。後來,時間一長,這個老闆娘對劉邦,不光把酒搭進去了,而且把人都搭進去了。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劉邦就是一個混吃等死的流氓,但其實流氓還真是有志向和原則的。只是他的生活條件,不允許他去盲目追求那些遙遠的夢想。一個人,在沒有能力去追逐詩和遠方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甘於眼前的苟且,堅守自己的底線,靜待時機。

劉邦的無賴是有底線的。比如劉邦賭錢輸了,寧願把自己的牛偷來抵債,也不賴帳。因為他知道在他一事無成之前,他在他家的名聲是好不了的。但不管如何,他始終會是他爸的兒子,坑一下就坑一下吧。但是,他要是在外面的名聲徹底地臭了,那麼他就再也沒有機會爬起來了。顯然,劉邦其實是一個知道輕重,並能保持理智的人。

劉邦的無賴是有目標的。就拿他到呂雉家蹭飯吃這件事來說,劉邦就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因為呂家是外來戶,剛來沛縣,人生地不熟,對自己的過去不是那麼知根知底,只要表現得好,可以爭取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其次,呂家這種大戶人家,需要的是能和他們「平等」對話的人,所以他報賀禮錢猛報了一萬錢,才能爭取那個資格。第三,呂家這樣的大戶,他們有見識、有實力,只要人對眼,他們根本不在乎錢不錢的。結果,這些關鍵點,劉邦都把握住了,從而成就自己的人生轉折。劉邦的成功與呂家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只是歷史刻意隱藏了呂家的存在感而已。

劉邦的無賴是有技巧的。大家可以細心地發現,劉邦耍流氓歸耍流氓,但是他是每天沉溺在那種無所事事的低級樂趣之中嗎?他是結交一些一無是處的人嗎?要是劉邦這個大流氓真就是一個街頭小混混,是不可能結識到蕭何、曹參、樊噲等一大批有識、有才、有力之士的。劉邦是在耍流氓的時候,其實是講技巧的,根據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式。

劉邦出身平凡,但又不甘於平凡。這一點從他第一次見到秦始皇時,發出「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就可以看得出。從他一有機會就努力「轉正」(利用關係、抓緊機會給自己弄個亭長身份)也可以看得出。劉邦其實是很清楚自己要什麼的人,限於自己的基礎,只能披著放浪的外衣苦心經營,靜候時機。這種人,很多時候讓人看不起的,活得很卑微。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清醒的認識和堅定的信念,其實往往是更可貴的。

舉重若輕的豁達

五十歲的劉邦押送戍卒去指定地點,卻耽誤了行程,為了逃避秦律的懲罰,乾脆把所有人都遣散了。從此,被迫走上了反秦之路。很多人說,這是劉邦仁義的表現,但這其實只是劉邦聰明的體現。因為當時秦朝已經大亂,他能否順利地把人送到,然後回到家裡繼續過安穩日子,這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其次,當時已經誤期了,繼續走,也會受到懲罰,甚至那些戍卒可能會擔心受到懲罰而奮起反抗,到時候劉邦就有性命之憂了。所以,劉邦還不如就地解散,做個順水人情,說不定還能籠絡幾個人的人心,結果果然有一些人無家可歸,因感念劉邦的恩德,願意追隨劉邦。

但是劉邦並沒有盲目地投入到反秦浪潮當中去,因為身在亂世,首先你得學會保護自己,然後才有機會打敗敵人(這一點劉邦運用得爐火純青)。沒有隊伍、沒有根據地,劉邦帶著這些人到芒碭山「落草為寇」。於是,歷史上最有趣的雙簧開始上演了,劉邦裝作一副很純潔的樣子,呂雉開始在外圍幫他進行包裝和宣傳。說劉邦躲在深山中,自己怎麼也找不到,後來抬頭看天,天空有彩色雲霧籠罩,劉邦居然就藏在彩色雲霧之中。反正就是各種「吹牛不犯法」,引得那些無知無識的老百姓頂禮膜拜,紛紛前去投靠。就這樣,隊伍逐漸壯大了(背後沒少受呂家的指導和資助)。

後來,沛縣縣令感覺秦朝頂不住了,也想混個革命功臣,於是準備也順應潮流反秦。結果被手下的蕭何和曹參(都念想著劉邦呢)帶到溝裡了,這兩人趁機忽悠他把劉邦放進城來。雖然這位縣令後來猛然醒悟,但為時已晚,被劉邦和城裡的「父老鄉親」裡應外合地奪了沛縣。劉邦坐上了起義領袖的位置。

劉邦的事業終於開始起步了,看起來好像劉邦就是吊兒郎當、稀裡糊塗就當上了老大哥。但是,大家仔細琢磨一下,其實劉邦是有精心計劃和組織安排的。怎麼拉攏人?怎麼宣傳擴大?怎麼站穩腳跟?都是能找出蛛絲馬跡的。更何況,官職、威望、能力都更有優勢的蕭何和曹參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把老大的位置讓給劉邦呢?也說明劉邦是提前計劃好的。

劉邦無所事事的樣子是給別人看的,好像對什麼事都無所謂,其實是劉邦舉重若輕的豁達。因為人生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甚至欲速則不達,還不如輕鬆一點去謀劃、去實施,沒必要那麼凝重。

恰到好處的較真

很多人說劉邦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劉邦從來不跟自己較真。這個話沒有大毛病,但還是比較片面,劉邦不是不較真,而是他懂得什麼時候該和自己和解。

在劉邦打下沛縣之後,又趁熱打鐵打下了豐縣,並派當時他手下最能打的雍齒帶兵駐守。結果人家雍齒覺得劉邦這人不靠譜,要就業還是要找一家正規公司,轉個頭便投降魏國了。這傢伙,可把劉邦較真的一面逼出來了。先是自己帶兵去打雍齒,結果被打敗。牛脾氣上來了的劉邦又帶著殘部去投靠當時實力強勁的景駒,準備借兵回來再來打。結果走到了半路上,景駒就被項梁、項羽叔侄給滅了,沒有達成目的。但是劉邦在途中遇到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導師張良,可以說,沒有張良,劉邦註定成不了大器的。

在返回的過程中,劉邦又積聚了一些實力,然後又去打雍齒,結果又被打敗了。所以,劉邦又去借兵,這次找的是風頭正盛的項梁。項梁為了拉攏、團結所有抗秦力量,果斷地派了十名大將率數千兵馬幫劉邦報了仇、雪了恨。通過這件事,大家還覺得劉邦不較真嗎?

但是,劉邦較真,卻不走極端,不會鑽到牛角尖裡不出來,見風使舵是他的拿手好戲。比如歷史上劉邦因為自己沒文化,所以特別鄙視讀書人,這也算是階級鄙視鏈吧。他常常會戲弄讀書人,甚至還幹過往讀書人帽子裡撒尿這樣有辱斯文的事。但是,像歷史上有名的酈食其這樣打著「高陽酒徒」的名號的讀書人,劉邦既然痞氣十足地拒絕人家,也能誠懇地聽取他的意見,西進關中若沒有酈食其那張嘴,就憑劉邦那點軍事水平,還真進不去。

到了鹹陽,劉邦又想抱著秦宮裡的美女和財寶,好好地放縱一下,結果樊噲和張良一勸,人家嘟嘟囔囔兩句也就完事了。鴻門宴前夕,劉邦都把大軍拉到前線了,準備跟項羽開幹了,結果張良一勸,他又老老實實去給項羽裝孫子了;被「發配」漢中,一路上無精打採的,後來被韓信刺激一下,馬上就滿血復活了。彭城之戰,才快活了幾天,就被項羽打成光杆司令了,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跑到韓信那裡,偷來兵權又跟項羽幹起來了。滎陽對峙時,被項羽壓著打,打不贏就認輸,緩過氣來又偷襲。鴻溝會盟後,項羽剛一開拔,他就追上去偷襲……

你說劉邦到底較真不較真?他不較真的只是那些蠅頭小利或者虛名浮利,所以,他給人一種很豁達,很灑脫的樣子,就像一個流氓一樣,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無所謂,你們看著辦就可以了。但是,對一些核心的利害關係,劉邦其實是十分較真的,對雍齒就是這樣的,因為他不能接受背叛,也要藉此來警告他人。對項羽更是較真,因為他知道自己和項羽,雖然惺惺相惜,但不能共存,註定是你死我活的結果,所以必須咬住不放。

所以,劉邦較真是較真到恰到好處的。該較真的地方絕不放過,不該較真的時候,打個哈哈就過去了。這才是劉邦活得通透的地方,沒有生命安全、政治地位,所謂的尊嚴、利益都是瞎扯,沒有底下那幫人為自己賣命,他得到再多也守不住,還不如「慷慨」地和大家分享。

大智若愚的清醒

劉邦是平民出身,身上有很重的流氓習氣,這些其實都是他的致命弱點,因為限制了他的見識和覺悟了。我為什麼說如果沒有張良,劉邦永遠成不了大器,原因就在這裡。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有多高,他才有可能走多遠。

剛剛出沛縣出來的劉邦只是一個生活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的聰明人,但談不上有什麼大的格局,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榮華富貴。所以,大家不要說劉邦仁慈、項羽殘暴,一個必勝、一個必敗這樣的話,政治中,沒有多少人是仁慈的。劉邦在西進關中的時候,和韓王、張良合作第一次打攻城戰,打下潁川城,他老人家憤怒於別人的頑強抵抗,進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劉邦仁慈嗎?

劉邦真正開始從自己的小民意識裡清醒過來,我想應該是在鹹陽的時候。按照他的覺悟,就是人生當及時行樂,所以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後,劉邦是急匆匆地往人家的後宮裡跑,結果被樊噲和張良制止了。

一個人開始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並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和態度去實現欲望,這個人才真正地開始成熟了。所以,劉邦才會和關中子民約法三章,才會去鴻門宴裝孫子,才會憋著一肚子委屈進漢中,才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才會一邊「大膽」用韓信,一邊三番五次陰韓信……

也就是在鹹陽那個時候,劉邦才真正有爭霸天下的意識。並且迅速地調整了自己自我行為,並展現出劉邦身上最難能可貴的特質——聽得進話,想得清事。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挺難的,因為大多數人骨子裡都是固執的,特別是劉邦這樣一個五十多歲的糟老頭子,正常情況下早就定性了。

但是劉邦是真適合搞政治,太清醒了,太有自知之明了。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幹的,哪些是自己必須要幹。其餘不清楚的事情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並且同意之後,立馬就辦。如聯合彭越打遊擊騷擾項羽,如策反英布,如採用陳平之計滎陽脫險……很多次,劉邦只要稍微猶豫不決,或者固執己見,他就會面對截然不同的結局,所幸,劉邦都踩到點子了。

劉邦給人感覺他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流氓,但是人家對重點工作一直抓得緊、跟得嚴,他幾次奪韓信的兵權,韓信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包括立國後,清理異姓王,打造自己理想的政治王國,劉邦的思路都十分清晰。

對於和項羽戰場對決這樣的事情,劉邦是被打得真沒信心了。從來沒有在正面戰場上贏過項羽。但是,他敢放手、願出價,只要誰能幫我弄死項羽,條件你們儘管提(心裡其實也恨得牙痒痒)。這就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所應該具備的對自我的清醒認識。

所以,我們看很多影視劇裡,常常把劉邦演成一個死不要臉,然後稀裡糊塗被命運之神推著向皇位靠攏的角色。這實在是有點膚淺了。劉邦是典型的那種表面上嬉皮笑臉,內心裡清醒、精明得很的人。

一點感慨

其實,我一直喜歡調侃劉邦,因為這個人確實有點老不正經,調侃他不過分,也很有趣。但是,其實我一直也很敬佩劉邦。作為中國第一個平民皇帝,而且年近50才開始創業,最後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王朝,劉邦確實可親可敬。

劉邦的成功引起了很多歷史愛好者的關注和研究,但是劉邦的成功之路其實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可遇不可求。所以我時常勸誡朋友們,思考借鑑劉邦的成功之道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試圖在生活中仿效複製劉邦是且不可行的。我常說,成功都是偶然的,失敗才必然的,我們不要把偶然當必然,比如,學劉邦當流氓就能成功?

也有很多人把劉邦的智慧與現在廣為流傳的「厚黑學」聯繫到一起,並對號入座。這樣就真的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劉邦遠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的,也有很多因素是我們無法匹配的。比如呂雉、張良、蕭何、韓信等幫手,比如項羽這樣一直逼著自己進步的對手,比如好多次大難不死的運氣……

我們讀史,絕對不是為了獲取一種淺薄的刺激感,不能停留在表面現象上自嗨。我們要追求一種醍醐灌頂的收穫感和原來如此的覺悟感。這也是我堅持深度地去表達自己對歷史的理解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痞子」劉邦能夠成為皇帝的原因有哪些?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白手起家的他在短短數年間內就成為了華夏民族的領頭人,演繹了一段難以複製的人生傳奇。縱觀劉邦的一生,你可以發現他的身上,一直有著如下的一些特點,這也是他能夠最終登基為帝的原因所在。
  • 劉邦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 為何平民皇帝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
    ❷ 讓企業不花1分推廣費獲得100萬人關注 ❸ 靠1個手機網頁就能成交30萬,7天粉絲爆炸式增長10倍以上【來源:網絡】 版權聲明: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處理:ao81ao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兩個平民皇帝非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莫屬
  • 古代皇帝總愛醜化對手,為何項羽的形象卻高過劉邦?背後真相曝光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漢武帝和西漢的歷代皇帝們,都要把項羽寫得比劉邦更像英雄呢?其實,這背後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劉邦和項羽都曾屬於是反秦義軍,如果把項羽給妖魔化,會讓整個反秦義軍的名聲受損,從而影響大漢帝國的合法性!
  • 劉邦沒有身份的女人曹氏,她的後代,二百多年後靠抓鬮做了皇帝?
    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誰能想到她的子孫中,居然出了個皇帝!曹氏是劉邦迎娶呂雉前的情婦,史書稱之為「外婦」。所謂「外婦」,就是沒有進入劉家的門,連「妾」的身份都沒有,單獨生活,可是她又與劉邦存在事實婚姻,還給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劉肥。
  • 咋回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第一個皇后卻是劉邦老婆
    皇后(拼音:huáng hòu)簡稱為後,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 「後」與「後」,古已有之。「後」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啟就稱作夏啟後,後引申指「君主的妻妾」,這是一個位份、稱謂,而不僅僅是」皇帝後面的女人「。因為漢字被簡化的原因,我們習慣將」後「與」後「兩字均合併為」後「,取其」後面「的意思。這是誤解。在以前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
  • 國之將興,必有祥瑞,兩位平民開國皇帝出生時竟天現異象
    只能說這是出於政治的需要,劉邦出身平民,長大後遊手好閒,不過泗水一亭長,身份地位卑微,在當時看重身份地位的時代背景下,劉邦從一介布衣最後成為天子,這本身就不可思議。要知道在當時的觀念中,自古以來就沒有平民能做君王的先例,劉邦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第一個布衣天子,劉邦和他的繼任者不得不考慮將來是否也有人會效仿。
  • 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後人對他的評價卻……
    歷史上的皇帝,出身平民階級的不多,最為世人熟知的有兩位,一位是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平民出身還做過乞丐,另一位則是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其實好壞參半,這又是為何呢?
  • 都說昏君是色徒,漢高祖劉邦「見色起意」,為什麼他不昏庸?
    即使女流武則天做了皇帝,也找有面首。但是,君王好色並不能與昏庸劃等號。例如可以說劉邦容易「見色起意」,一生身邊有不少女人。但他不昏庸,反倒是一生很有作為。我們先說劉邦如何好色。劉邦一生的老婆,史書上明確記載的主要有:曹氏、呂雉、戚夫人、薄姬、管夫人、趙子兒、趙姬、石美人、唐山夫人(唐姬)。劉邦的第一個老婆是同鄉曹氏,是劉邦當沛縣泗水亭長時的"外婦"。"
  • 劉邦能當上皇帝,和斬白蛇一點關係都沒有,全靠張良的一本奇書!
    當時,劉邦主動告別了體制內的生活,率一幫亡命之徒隱於芒碭山間,也就是做居無定所的綠林好漢。一日,劉邦帶著居無定所的兄弟們尋找住所去,走著走著,先前派出探路的幾位兄弟們慌裡慌張地回來報告,說前方的路被一條大白蛇擋住了,過不去。聽了報告,劉邦迅速拿出老大應有的姿態,說了句,男子漢大丈夫,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一條白蛇,有什麼可怕的?
  • 為什麼劉邦當了皇帝以後,韓信彭越會成為收拾的對象?禍端在此
    (圖)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劉邦,陳道明(飾)▼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漢王劉邦迎回父親太公和妻子呂雉之時
  • 劉邦被稱為「流氓皇帝」,對父親、兒女、妃嬪都沒有盡責,對嗎?
    劉邦是「流氓皇帝」嗎?按照《史記》司馬遷的記錄,似乎他就是典型的流氓皇帝。不說別的我們就看他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的素質是一點都不高呀。我們說一件小事,劉邦一項認為打天下是靠武力的,他看不起儒生。看不起儒生就看不起吧,他竟然羞辱儒生。
  • 在古代地位最高的人是皇帝嗎?其實有一個人的地位比皇帝還要高
    直到有一天,劉邦去看他的父親的時候,他的父親正在打掃庭院,看到劉邦進來後就倒退著進了屋內,劉邦看到後很是好奇,就問他的父親為什麼要這樣進房間呢? 劉太公顫巍巍的說道,我作為一個平民百姓怎麼能把屁股對著皇帝呢?
  • 承認劉邦之父劉太公,未為帝王卻為太上皇,劉邦與父親的關係
    劉邦是中國漢朝開國皇帝,是漢文化和漢民族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指揮家和戰略家。劉邦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草根皇帝,短短四年多時間就從平民逆襲成為了皇帝。
  • 【皇帝】劉邦:非劉姓宗族不能稱王,非有功之臣不能封侯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亡秦滅楚,建立漢朝,人稱布衣皇帝,他的豐功偉績早已耳熟能詳,很多影視劇中都有所展現,比如:楚漢之爭,鴻門宴等等。
  • 項羽要烹殺劉邦父親,劉邦:我們是兄弟,煮你爹的時候分我一杯羹
    史詩級心理戰項羽沒有煮熟了給劉邦送過去,項羽是貴族,有著貴族的傲氣,所以說項羽被後人譽為英雄。但這也是劉邦為什麼能得天下,什麼樣的形式打什麼仗,現在就是打心理戰的時候,說完就跑,或藏起來,跑才能救他爹,不跑,肯定會被煮。
  • 為什麼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其他皇帝服嗎?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和教訓,其他的皇帝不得不服。秦始皇的工作是開創性的,前無古人,後來者只有學習和模仿,並加以一定的變革。打破了世襲貴族的統治,實行了一種平民的治理,依靠的是法律和律令,而不是貴族土地所有者的家法,解放了農民,讓他們成為國家的直接徵稅者,成為真正的國民,成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平民通過更多途徑參與治理中來,培養和樹立了一種國家民族觀念。使得多民族能夠在同一理念下共同生活。影響深遠。
  • 劉邦的原配呂雉,為何被稱「創造了眾多史上第一的女人」?
    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 呂雉在年僅不到20歲,正值花季年華之時,就因為父親個人的感覺劉邦此人忠厚老實,便被下嫁給了年近40歲,愛好酒色的劉邦,於是她就成為了劉邦這個老男人的第一個正門妻子。
  • 漢高祖劉邦:從流氓奮鬥到皇帝
    這劉三出身農家,但不愛勞動,屬於愛幻想的孩子,喜歡聽一些諸侯爭霸的故事,天天想著仗劍天下行走江湖。這樣一來,很難想像不成為「孤家寡人」。性格決定命運。同樣是一個小謀士,則因同一策而成為劉邦的座上賓。人和人的差別就是這麼大。話說劉邦平定天下後,原本定都於洛陽,一個叫婁敬的士卒同樣建議劉邦定都於「退可守,攻可出」的關中。劉邦認為有道理,於是很快將都城遷到了長安。婁敬則因獻策官升數級,並被賜姓劉。暫時回到公元前206年。
  • 西漢皇帝列表及簡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
    咱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大漢王朝前半段,也就是西漢的皇帝們。相較來說兩漢裡西漢的諸位皇帝要比東漢知名度高一些,畢竟開創性的東西更多。比如開朝皇帝劉邦,單說此人能成為皇帝,在當時就已經是開天闢地性的了,因此在此之前的夏商周乃至秦,都是出身、血統大於一切的。雖說劉邦不像朱元璋那樣以乞丐為起點,但畢竟朱元璋晚太多了,南北朝以後世族的傳承就已經不再是主流了,所以這樣看起來一個亭長能當上皇帝,開創性已然很足。
  • 因為這三件事,劉邦被世人稱為「流氓皇帝」,一件比一件辣眼睛
    可是偏偏就有這樣一個人從小好吃懶做,經常被父親訓斥,都四十多歲的人了,還是個單身漢。但他一個華麗的轉身就變成了受萬人朝拜的皇帝,他就是漢高祖劉邦。呂太公因為與人結仇不得已搬家到了沛縣,這才在沛縣認識了劉邦。呂太公一眼看中了劉邦,要認他做女婿。就這樣呂雉成為了劉邦的正門妻子,後來順理成章的跟隨劉邦當上了皇后。可憐的曹氏被劉邦給拋棄,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劉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