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兵北京戰友藝術團來到《金色時光》,請向這些老兵致敬!

2021-02-18 BTV金色時光

一位同事看過這期節目後說:錄製這個選題本身,就已經「贏了」,贏的不是收視率,贏在人心。

我們希望通過這期節目,讓百萬老鐵道兵們,知道國家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的流血犧牲,沒有忘記他們在建設新中國中立下的汗馬功勞。

今天,新中國成立71年了。這些鐵道兵們用流血犧牲鑄就了祖國的鋼鐵動脈,我們有責任用鏡頭記錄他們歌聲和故事,讓他們被後人銘記。

一位合唱團中的老兵在現場泛起淚花

「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65式軍裝,是那個時代最美的「時裝」。一位老兵說:解放軍軍裝換過好幾代了,但是我還是最喜歡這套軍裝。「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雲天」。軍裝,體現一個時代的精神。

圖為錄製《金色時光》「我曾是鐵道兵」專題的現場,時隔30多年後,老兵們再次穿上65式,興奮不已。

這套軍裝,穿出了他們當年的青春和芳華。

男聲小合唱《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女聲小合唱《金珠瑪米呀骨嘟》這兩首歌,70後、60後、50後、40後們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

「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裡需要哪裡去,哪裡需要哪裡安家……祖國需要我守哨卡,打起背包我就走……」當年,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帶給一代人紅色的記憶。

我們今天擁有的一切,都來自那代人的無私付出。儘管很多人已經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人的單純和奉獻精神,但他們的歌聲和故事,仍舊應該被後輩人知道。

當前的祖國空前繁榮昌盛,但我們仍舊應該學習和發揚當年那代中國人艱苦耐勞、無私無畏的精神。因為只有銘記歷史,才可以砥礪前行。

這期金色時光預計十月三日晚上八點半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次日新聞頻道下午三點重播。

相關焦點

  • 戰友作品:金色柴達木(張怡華)
    這個地方不是繁華的北京、紐約,也不是波光雲影的三亞、北戴河,而是荒涼的大漠、戈壁,是鐵道兵戰士流血汗、獻青春的千裡鐵道線。張怡華七十年代當兵修建青藏鐵路,在青海僅僅3年,一生不能忘懷。近幾年,不顧年邁體衰,先後2次與全國各地的戰友組隊重返青藏鐵路。《金色柴達木》記錄了早年工地決戰、邊疆勝景。戈壁風情、營區生活,像一幀幀老照片呈現在眼前。
  • 侯衛——鐵道兵戰友網,走向春天聯歡晚會
    今天是立春,春天已經扣響了新時代的大門,一個萬物竟生、朝氣蓬勃的明天正向我們走來。借著這濃濃的吉祥氣氛,咱們今晚組織一個內部的迎春晚會,大家一起放鬆放鬆,娛樂開心首先,我來向戰友們公布2020年咱們網絡系統的評先文件——
  • 沉痛悼念鐵道兵網站創始人之一的張怡華戰友情懷
    我謹代表湖南鐵道兵文化聯誼會,代表鐵道兵戰友網網絡系統,代表今天所參加追悼會的戰友,向怡華戰友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向怡華戰友的親屬表示真摯的問候!獲悉他去世的消息,各地戰友紛紛打來電話詢問並表示深切悼念,打來電話的有北京關麗榮、甘肅王明義、廣東陳建方、梁志江、青海劉國治、福建陳福池、貴州付國民、雲南楊福德、衡陽曾建湘、深圳郭玉峰等;北京鐵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和文化聯誼會、青海省鐵道兵文化聯誼會、廣東省鐵道兵文化聯誼會、貴州付國民戰友還分別委託我們送了花圈。
  • 呼喚戰友 鐵道兵戰友網紀念援越抗美55周年
    呼喚戰友作者/六支隊(12師58團)高俊玉親愛的戰友:在鐵道兵網紀念援越抗美55周年專項活動中,我以58團一名參戰老兵的名義呼籲戰友們踴躍投稿,共同回憶我們的鐵兵生活,記錄鐵兵史,讓鐵兵的精神永存,讓鐵兵的軍旗在我們心中永遠飄揚
  • 【鐵兵動態】2018年戰友聚會經典照片展示專輯之一
    為此,各地戰友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戰友聚會,留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珍貴影像,這些雋永的瞬間,是體現和延續咱們鐵道兵文化精神的一種文化符號,根據群內年度計劃安排,將在群裡舉辦《不變鐵兵心、大愛戰友情》一2018年戰友聚會經典照片展示活動。
  • 鐵道兵愛擺昔日功!
    ,在截止日之前,允許修改一次,修改稿請註明(修改稿)字樣。這輩子是戰友,下輩子還要做兄弟哇!22.作者:鐵十二師 牟金海【徵文】鐵道兵——我最想對你說北京地鐵一號線,毛主席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的教導鼓舞著鐵道兵部隊建成了中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向國慶卄周年獻了厚禮。
  • 40年收集上千件軍用品,六旬退伍老兵自建「戰友之家」
    「這些都是永不褪色的軍裝,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發揚艱苦奮鬥精神。」11月13日,何志敏邊用手擦拭軍裝上的落灰,邊回憶起那段軍旅歲月。今年62歲的三水人何志敏,曾經是一名鐵道兵。1981年退伍後,他開始收集鐵道兵軍用品,擺放在三水一家小店鋪裡。
  • 警通連「回憶軍旅往事 共敘戰友情誼」晚會
    警通連於1974年6月,在董超院長從火熱的一線連隊抽調三個排的戰友,來到長沙籌備組建「長沙鐵道兵軍政幹校」起,就成立了警通連,編制三個排,即警衛排四個班,公務排三個班,通信排三個班(話務班,外線班,通信班)。到1984年鐵道兵退出了軍隊序列,警通連一共十年,為鐵道兵學院的安全保衛、通訊保障、院首長的警衛服務,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以「愛」之名,致敬老兵!
    乘坐主題婚車環遊西湖,抗美援朝老兵姚龍和熊菊芳夫婦興奮不已。11月30日,浙江杭州,抗美援朝老兵鍾恆夫婦和姚龍夫婦乘坐著裝扮一新的紅色1314路巴士環遊西湖景區。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杭州市公交集團共同發起「用愛向老兵致敬」主題婚車活動,1314路諧音「一生一世」,以此表達對老兵夫婦的美好祝福。「那個年代,拿票去換2斤糖,戰友們熱鬧一下,就算結婚了。」老兵鍾恆今年87歲,1951年3月入伍。他與妻子鍾慧英已相伴走過半個多世紀,沒能給妻子一個像樣的婚禮是他一直以來的遺憾。「沒想到今天補上了這個遺憾」,老人激動不已。
  • 院慶日憶芳華 |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合唱團亮相北京電視臺《金色時光...
    正值北京協和醫院99歲生日之際,由醫院各科室54名教授組成的協和教授合唱團完成了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金色時光》專題節目錄製,向全國電視觀眾講述了協和故事,宣揚了協和精神。《金色時光》是北京電視臺科教節目中心打造的全新節目,其主題是「唱經典、憶芳華、抒豪情、譜輝煌」。
  • 戰友作品:我們的青蔥歲月(李建麗)
    在五十多年前我的人生花季裡,有幸在鐵道兵軍營裡度過12個春秋,於1982年大裁軍前夕轉業回到北京。隨著年齡向老,我思念部隊,懷念戰友,常常站在窗前久久遙望十二年花季從軍走過的山川河流,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充盈心胸。
  • 【悅讀】 嚴歌岺:鐵道兵的生活,不斷出現在我的夢裡
    當年鐵道兵作家在引灤入津工地採訪 。傳說成昆鐵路每公裡犧牲一個鐵道兵戰士,當時我就對『老鐵』感到神秘,也很敬重。『後來我非常巧合地走進了鐵道兵部隊裡,發現鐵道兵的生活比我想像的更艱苦。他們不僅要到最艱苦的沒有路的地方去,還有就是他們身邊根本沒有女人,沒有正常人的市井生活。他們要很多年、很長時間在一個地方駐紮修鐵路。後來離開部隊到美國以後,我就發現鐵道兵的生活會不斷出現在我的夢裡。」
  • 建軍節:致敬唐山大地震中的解放軍
    在兩個紀念日相繼到來之際,向唐山大地震中的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人民子弟兵致敬。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芮氏7.8級地震。解放軍鐵道兵4師17團18連是有資料記載的第一支進入唐山的抗震救災部隊,該連官兵在地震後10分鐘到達災區。
  • 抗戰老兵,今天您最帥!
    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9月6日,來自玉林城區、福綿區、興業縣及北流市的8名抗戰老兵相聚玉城,參加由廣西壹方慈善基金會、援助抗戰老兵玉林行動組、北流市中力志願者協會主辦的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暨向抗戰老兵致敬公益活動。這些老兵,年齡最小的93歲,最大的99歲,他們一同緬懷為國、為民族犧牲的戰友,追憶往昔抗戰的崢嶸歲月。您就是英雄。
  • 致敬:老兵不死 也未凋零
  • 歌詞:我們是光榮的鐵道兵一一紀念成昆鐵路通車50周年
    文/王印祥鐵道兵,嘿,鐵道兵,個個都是鐵打的兵,人人都是真英雄。鐵道兵的豪情鑄精神,誓把成昆鐵路全打通!鐵道兵,嘿,鐵道兵,個個都是光榮的兵,人人都是真英雄。理想高於天,戰友兄弟情;逢山敢劈嶺,遇水要踏平。疾風吹,驟雨淋,霜打雪壓腰更挺。
  • 紀念成昆線犧牲的1304名鐵道兵官兵
    時任鐵道兵第一師1團23連戰士。王澤清入伍以來,先後4次跳入激流搶救戰友和群眾,救出1名工人和1名紅衛兵。1969年1月4日,在成昆鐵路漁洗二號隧道搶塌方、滅火中,英勇頑強,壯烈犧牲。1969年12月8日,經鐵道兵黨委批准追記一等功。向啟萬四川省金堂縣人,1940年生,1966年入伍,同年入團。時任鐵道兵第七師31團5連戰士。
  • 這是他在軍旅生涯向大山的最後一次致敬
    那山那雪那暖陽■本期觀察 雷 柱 李 忠站立許久,老兵莊嚴地舉起了右手。雪後,夕陽灑下一片金黃,老兵面向大山,眼神流露傷感。這是衡培智新年的第一個軍禮,也是他在軍旅生涯尾聲向大山最後一次致敬。元旦當天,高原一座海拔3000多米的山,雪落無聲。
  • 今天,向抗戰老兵致敬!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102歲的陳廷儒因年齡最長,被安排在老兵方陣第一車首排首座,他舉起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陳明奶她曾向兒女回憶說,「行軍打仗時傷員病號很多,女戰士們背上槍彈、藥品護送傷病員轉移。遇到敵機掃射扔炸彈,我們用身體擋在傷病員身上作掩護……」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