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薩利機長」緊急迫降!這位英雄機長到底多牛?老外都嘖嘖讚嘆了

2021-02-09 精躍精選

話說,昨天發生了一件大新聞。

四川航空一架從重慶飛往拉薩的空中巴士(airbus) 飛機經歷了驚魂40分鐘。

在飛行途中,駕駛艙一側玻璃突然破碎,機艙立刻失壓,各種儀表失靈,離空難只有咫尺之遙,但機長在這種萬分緊急狀況下,成功駕駛飛機迫降在成都機場。

具體情況,來看個場景還原視頻,了解下千鈞一髮的瞬間!

↓3D還原川航機長史詩迫降↓



航空業專業人員也都紛紛表示:此次事故極為罕見,迫降難度極大。

微博上,經過專業認證的波音737NG飛機機長@暮冥戰機,就從專業角度,高度評價了這次迫降。

甚至,還有人評價說:

可能是完成了近年來,國內最有挑戰的一次飛機特情處置和緊急著陸。

對此,國外多家主流媒體也大幅跟進報導:

一架滿載乘客的飛機在32000英尺高度,駕駛艙玻璃突然破碎,英雄機長成功讓飛機安全迫降……視頻顯示,當時機艙一片混亂

---英國《每日郵報》


四川航空史詩級迫降,震驚外國媒體:機長是英雄。

駕駛艙擋風玻璃破碎,飛行員「身體一半被吸出」艙外

當該飛機擋風玻璃在32000英尺爆裂後,副駕駛被機組其他人員拉回駕駛艙。

---英國《衛報》

《衛報》還詳細報導了整個事故過程的來龍去脈:

Captain Liu Chuanjian – hailed as a hero on social media after having to land the Airbus A319 manually – told the Chengdu Economic Daily his aircraft had just reached a cruising altitude of 32,000ft when a deafening sound tore through the cockpit.

因為成功通過手動操作,讓空客A319航班完美迫降,機長劉傳健在社交媒體上被稱為英雄。機長告訴成都商報,當時他駕駛飛機在32000英尺的巡航高度,突然聽到一張駕駛艙一聲巨響。

There was a sudden loss of pressure and drop in temperature. When he looked over, the right windshield was gone.

當時駕駛艙突然失壓、溫度驟降。他環顧了下四周,發現右側的擋風玻璃沒了。

「There was no warning sign. Suddenly the windshield just cracked and made a loud bang. The next thing I know my co-pilot had been sucked halfway out of the window,」 

當時並沒有任何預警。擋風玻璃突然裂開,然後bang的一聲巨響。然後就發現副駕駛一半身子被吸出窗外。

「Everything in the cockpit was floating in the air. Most of the equipment malfunctioned ... and I couldn’t hear the radio. The plane was shaking so hard I could not read the gauges.」

然後駕駛艙裡所有東西都漂浮起來。大部分儀器都失靈了,我聽不見無線電聲。飛機劇烈震蕩,也沒辦法讀取到儀表數據。

The co-pilot, who was wearing a seatbelt, was pulled back in. He sustained scratches and a sprained wrist, the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said, adding that one other cabin crew member was injured in the descent. None of the plane’s 119 passengers were hurt. An investigation is under way.

幸好副駕駛當時繫著安全帶,隨後被拉回駕駛艙。但副駕手臂扭傷,並伴有擦傷。其他以為機組人員受傷,但機上119名乘客都毫髮無損。相關調查正在進行中。

很快,當他們降落後不久,國家民航局相關領導就表彰了該機組成員。

媒體也採訪到了英雄機長(下圖中間這位)和其他空乘人員。

圖片來源:成都商報 郭廣宇/視覺中國

還有空姐,空少↓

圖片來源:成都商報 郭廣宇/視覺中國

那麼,為什麼這次迫降國內外都說是前所未有,史詩級(epic)的呢?

一起來看航空業人士的分析解讀。



總結來說,難度主要有以下幾點:

當時飛機正在巡航高度(cruise height),在9000多米的高空,擋風玻璃一旦破碎後,整個駕駛艙就處於失壓(pressure loss)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留給機長的有效反應時間只有十幾秒。

也就是說,機長必須在10秒的瞬間,做出正確反應,帶上氧氣罩,做出改正動作,否則可能導致空難,機毀人亡。

2008年,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一架波音737客機墜毀,70人遇難。根據事後調查,這次空難的主要原因是機艙失壓。

對航空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在平原地帶和高原地帶飛行的難度是不一樣的。

而此次航班從重慶飛往拉薩,事故發生地帶瀕臨高原航線。

而發生事故時,飛機又在一萬裡高空,這裡的溫度會低至零下幾十度,氧氣也稀薄。

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可能瞬間耳膜穿孔,損傷肺部,肌肉無法動彈。

劉傳健機長時候接受採訪時說,這就好比在零下40度的哈爾濱,你開著跑車,人基本會冷得動不了。

而劉機長,正是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爭分奪秒,靠著過硬的技術,在飛機自動駕駛儀表都失靈的情況下,靠著手動操作,通過目視進場(visual approach)的方式,把飛機開回成都迫降的。

A visual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to a runway at an airport conducted under instrument flight rules (IFR) but where the pilot proceeds by visual reference and clear of clouds to the airport. 

目視進法是根據儀表飛行規則降落在機場跑道的一種方法。飛行員只能憑藉視覺參考,避開雲層的方式找到機場並降落。

說句大白話,就是一般情況下,飛機起降落都是通過儀器輔助完成的,相當於開汽車時候的自動擋,而目視進場,就沒有儀器和數據輔助,完全靠機長手動操作飛機,靠物體參考系來瞄準跑道,一步步降落。

而且如果當天天氣不好,能見度不高,就不能目視進場,又或者飛行員身體出了任何問題,操作不當,也將導致空難。

所以,這次迫降成功堪稱是各種條件組合下創造的奇蹟。

此次事故,還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是玻璃為什麼會完全破裂,整面丟失?

一般來說,飛行器玻璃都非常結實,而且設計有三層,即使要壞,也不可能一整面都破碎掉。

而是像下圖這樣,破碎成一道道劃痕,但這個玻璃面還在。

所以,面前對於這次匪夷所思的玻璃丟失事故,專家猜測大致有兩種可能性。

在民航界,安裝和維修擋風玻璃,不僅對螺絲有要求,而且力度也有嚴格要求,弄不好,就會造成隱患。

據專家說,一般風擋玻璃需要承受3萬次循環,如果風擋玻璃材質不合格,或者老化,那麼也會導致事故,需要替換掉。

但目前川航方面說:這塊玻璃在之前的檢查中並沒有出現問題更換,依舊是空客原裝玻璃。

但目前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當然啦,這次事件雖然罕見,但在國際航空史上,並不是孤例。

英國航空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也有一例類似飛行事件,最後在機組人員的努力下,也成功化險為夷。

↓英國航空5390班機事故↓



Shortly after British Airways Flight 5390 left Birmingham Airport in England for Málaga Airport in Spain on 10 June 1990, an improperly installed windscreen panel separated from its frame, causing the plane's captain to be blown partially out of the aircraft. 

1990年6月10日,英國航空5390班機在飛行過程中,駕駛室中的一塊擋風玻璃突然飛脫,並將機長吸出機外。

With the captain pressed against the window frame for twenty minutes, the first officer managed to land at Southampton Airport with no loss of life.

但憑著副機師的努力,航機安全降落於南安普敦,而且正機長亦奇蹟般生還。

今年4月份,美國西南航空業發生了一起舷窗玻璃破碎,乘客被吸出窗外的事故,造成一名乘客死亡。

當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一家客機引擎在空中發生爆炸,引擎碎片擊碎了客艙的一個窗戶玻璃,導致坐在窗戶旁邊的一名婦女半個身體被吸出了窗外。頭部受重傷。

雖然周圍乘客努力將其拉回機艙內,但當飛機落地,女乘客被送醫後,被宣告死亡。

雖然我們今天說了很多飛行事故,但總體來說,其實飛機是所有交通工具裡出事概率最低的。

Despite big budget Hollywood films' depictions of plane crashes, flying is actually the safes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In fact, the odds of a plane crash are one for every 1.2 million flights, with odds of dying one in 11 million. Your chances of dying in a car ortraffic accident are one in 5,000.

儘管好萊塢大片有很多空難題材作品,但其實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實際上,平均來看,出事率為:每120萬次航班,有一次出事;死亡率為:1/1100萬;而汽車死亡率高達1/5000

下面是各種事故死亡率對比圖↓,總體來看,飛行還是安全的。

在航空研究中,還發現:起飛階段、降落階段的出事的概率要遠高於巡航階段。

↓以下是飛行各階段出事率圖表↓

take off+initial climb (起飛和初始爬升階段)為30%

cruise (巡航階段)為16%

final approach+landing(近地和降落階段)為25%

這就是為什麼,在起飛和降落階段,空姐一定要讓你系好安全帶的原因。

但是,航空專家建議:乘坐飛機時,最好全程系安全帶,這才是對自己真正的負責。

而如果真的遇到一些緊急狀態,那麼要聽空乘人員的指揮,必要的時候,採取

國際通用的抵禦衝擊 (brace for impact) 保護姿態。

最後,我們給大家推薦幾部與航空、飛行有關的電影和紀錄片,希望你能從中學習到更專業的飛行知識,對於飛行員的工作有更深的理解。

這部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由男神Tom Hanks主演,豆瓣得分高達8.3分。


影片改編自全美航空1549號真實事件。講述了一架飛機剛從紐約機場起飛,就遭遇鳥群,一群加拿大大雁就被吸進兩個引擎裡,導致雙引擎失去動力。

身為機長的Sullenberger臨危不亂,在極端飛行條件下,成功將飛機迫降在哈德遜河Hudson River,成為全美民族英雄。

影片除了展示事故本身以外,還探究了飛行員人性脆弱一面,讓人對飛行員這職業多了更立體而感性的理解。

這是英大看得最多的一部紀錄片,也是讓英大對飛行燃起無限熱情的紀錄片。

這個系列的紀錄片都是從真實空難、飛行事故為題材,探討事故原因,講解飛行原理、航空運作系統。

如果你能看完整個系列,那麼你對飛行知識將有非常全面的網狀、線性了解。

這是BBC近年來,拍攝的一部關於航空題材的紀錄片。

支持人探訪了全球幾個關鍵的航空港,探討了一般旅客平常不曾思考過的問題,即:每天全球有十萬架飛機起飛、降落,那麼這個巨大又複雜的物流網絡是如何有序運轉、支撐起來的?

我們的行李是如何被託運的?飛機餐又是如何做出來的?

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對飛行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有更深的了解,讓你發現一個新世界。

給  出  國  留  學  的  你

●  回復  36 ,送你36個出國留學資料大禮包

●  回復 英文小說,BBC評選出有史以來最偉大100部英文小說

●  回復 資料,可免費獲得70G託福、雅思備考大禮包

●  回復  8 ,領取TPO1-53套閱讀真題及答案

●  回復 AWL,下載學術專用詞彙表

●  回復 作文,獲取雅思考官Simo100+篇,9分作文

●  回復 機票獲得優惠購買機票的網站各航空公司託運行李清單。

●  回復 姓名+聯繫電話+測評 免費託福雅思測評、留學深度規劃

●  回復 擇校,獲得上海國際學校擇校寶典 


相關焦點

  •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誰是你心中的英雄機長?
    《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川航3U8633航班緊急迫降事件改編;《薩利機長》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薩利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一、同一主題:對生命的敬畏、對災難的恐懼《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描述了飛機在高空中遇到緊急突發情況,以機長為主的機組人員齊心協力克服困難,最終使飛機迫降成功的故事。同時,影片利用大量的剪輯手法為觀眾營造緊張感與壓迫感,用多種蒙太奇表現手法凸顯事故的緊迫。另外,對生命的敬畏、對災難的恐懼都使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感到驚險刺激。
  • 劉傳健被譽為中國版薩利機長 盤點銀幕上的英雄機長
    危急關頭,機長劉傳健在自動化設備失靈的的情況下,憑藉20年的飛行經驗和異於常人的心理素質,手動操作飛行杆,於7時40分左右,成功讓飛機備降在了成都雙流機場,期間只有短暫的20分鐘。事後,這位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生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英雄,被稱之為「中國版薩利機長」。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與《迫降航班》
    而剩下的這部《中國機長》被夾在中間,誇讚的和批評的聲音都不見得太多,平心而論,作為一部肩負著特定的顯性任務的電影,它可以說是一份不功不過、中規中矩的合格答卷,這次談到它,不僅僅是出於蹭熱度的需要也不是因為我就只看了這一部,更是因為它激起了我重溫《迫降航班》和《薩利機長》這兩部同題材電影的欲望,它們之間似乎能構成一個很有意思的對照序列,共同體現出電影作為意識形態轉述者的某種示範作用。
  • 川航機長被稱中國版薩利機長 其實我們的迫降比電影難太多了!
    川航客機史詩級迫降不僅燃爆了國內,外媒也紛紛隔空打call!每日郵報則直呼機長為「英雄」!坐飛機前風擋破碎驚魂40分鐘遇上好機長還可以撿條命, 真的是英雄,關鍵時刻能夠作出此種舉動,需要多大的魄力,膽識。肩負著一百多條人命,這就是中國人!
  • 《薩利機長》:60歲湯姆·漢克斯扮演英雄機長,揭露空難真相
    而這不得不提的一部空難電影就是2016年上映的《薩利機長》,《中國機長》又被成為「中國版的薩利機長「,但是我們透過《薩利機長》可以發現,《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雖然都是取材於真實空難事件
  • 《薩利機長》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電影的敘述方式很特別,打亂了時間線,穿插了薩利機長做的夢境。這一次緊急迫降帶給薩利的內心煎熬是非常之重的。他會時不時的回想起當時千鈞一髮的局面,每次回憶薩利都會冒冷汗,畢竟他曾與死亡擦身而過。這樣的經歷,誰都不想遇到。
  • 這個拯救了155條人命的機長才是真正的英雄!「薩利機長」高能劇透~
    講述了2009年薩利機長遇到飛機事故,最終在危難中挺了過來,化險為夷。這部電影改編於全美航空公司機長薩利的真實故事:2009年1月15日,他駕駛的1549號航班起飛後遇到鳥群,導致雙引擎失靈。這位神器的機長,挽救了自己以及無數人的性命。
  • 《薩利機長》的奇蹟!揭秘水上迫降有多難
    12月9日,電影Sully(《薩利機長》)在中國內地上映。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都很好看
    它能出現在我的電腦裡,自然是因為當年看過《中國機長》,有人吐槽其劇情平淡,不如《薩利機長》,因而好奇而下載,後來因為忙碌,竟擱置許久,遂一觀。都是一場終究被機長與機組人員、乘客共同協作避免的空難,都一樣的驚心動魄,都改編自真實事件。
  • 《薩利機長》:可被質疑的英雄
    他們面對的壓力甚至比薩利機長更大。在鳥群撞向客機,導致飛機兩臺發動機都停轉的情況下,薩利機長駕駛客機在哈德遜河上順利迫降,近200個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死亡。飛機是在低空遭遇鳥群撞擊的,高度越低駕駛員的臨機處置時間就越短——飛機失速後飛快下降,高度越低墜毀危險越大,客機在低空雙發動機停轉一般的結局就是機毀人亡、無一倖免,而薩利機長卻創造了奇蹟。他無疑可以被稱為英雄。
  • 同樣改編自真實航空事件,《中國機長》能否比肩《薩利機長》?
    《中國機長》故事根據川航3U8633航班緊急迫降事件改編,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在重慶飛拉薩的行程中,在9800米的高空中,駕駛艙右側風擋玻璃破損脫落,機艙失壓,機組人員臨危不亂化險為夷,這次事件被稱為「史詩級備降」。《中國機長》大幅度還原了飛機遇險緊急迫降的全過程,通過特效處理和情感渲染,讓觀眾仿佛親歷過一場災難。
  •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
    想通過電影來講述一個關於機長的故事,倖存幾乎成了必要條件,而奇蹟並非總是發生。此外,從飛機發生故障到迫降成功,留給機長的有效時間本就極其短暫,把一個需要讀秒的段落擴展成電影劇本,難度不小。為了避免用注水的方式表現空難,《薩利機長》另闢蹊徑,把迫降作為故事的楔子,電影的大部分時間其實跟開飛機沒什麼關係。相比之下,《中國機長》依然冥頑不靈地把重點放在8633備降雙流的42分鐘上。
  • 空難片中好評如潮的《薩利機長》,到底比《中國機長》好在哪?
    不過在雪夜看來,《薩利機長》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災難片和懸疑片。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2009年1月15日,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機長(湯姆·漢克斯飾)駕駛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哈德遜河,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 《中國機長》張涵予硬到天空,中國版的薩利機長是否吹捧過高?
    同樣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同樣是飛機事故,《中國機長》難免會被拿來和之前較為相似的影片來做橫向的比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毫無疑問是2016年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薩利機長》。2009年1月15日,薩利(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在全美航空1549號班擔任機長,飛機起飛兩分鐘後遭到飛鳥攻擊,兩架發動機全部熄火,薩利決定在哈德遜河上迫降,155人全數生還。
  • 《薩利機長》:湯姆大叔還原了堪稱奇蹟的一次迫降
    但是薩利機長根據個人判斷,最終決定迫降迫降在哈德遜河  眾所周知,在水面迫降的難度遠超地面,因為水面起伏與水流完全不可預測,因此飛機入水時極易造成翻滾,而迫降時的水溫也直接影響著生還率凡此種種,都成為了水面迫降的最大障礙薩利機長可謂是做出了史上最艱難的抉擇
  • 不懂說中國機長是中國版《薩利機長》的人,劉傳健不配擁有姓名?
    薩利機長是薩利機長,劉傳健是劉傳健,為什麼總要將兩個人相提並論,並有意無意弱化《中國機長》,強調《薩利機長》呢?就因為薩利機長和劉傳健都是成功處置行航空危險事件的英雄嗎?我覺得並不僅僅是如此。首先,《中國機長》的說法和中國版《薩利機長》是有本質區別的。《中國機長》既不是翻拍,也不是買來《薩利機長》的版權拍攝的中國版,而是真真實實發生在我們國家的英雄事跡。
  • 為什麼說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毫無可比性
    因此,對此類極端空難事件感興趣的航空迷,多半都會看國家地理紀錄片《空中浩劫》華語片領域,在《中國機長》上映前,關於空難的題材,只有一部:2000年上映的《緊急迫降》(現在再看畫質有點渣)重點放在:事後討論機長是否作出最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上。通過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和機長,在聽證會上你來我往的博弈,探討了:薩利機長的舉動,究竟是英雄還是莽夫。
  • 電影《薩利機長》一個靠譜機長和他的神隊友再現迫降奇蹟
    漢克斯)在全美航空1549號班擔任機長,飛機起飛兩分鐘後遭到飛鳥攻擊,兩架發動機全部熄火,薩利決定在哈德遜河上迫降,155人全數生還。美國華納兄弟出品,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阿甘正傳男主角湯姆·漢克斯合作的《薩利機長》已在本月9日在美國各大院線上映。
  • 評《薩利機長》:何以締造奇蹟
    從創作技法上來說,本片不同於以往的災難片,沒有將敘事重心放置於薩利機長如何迫降上,而採用交叉剪輯和閃回等敘事手段集中刻畫了美國聯邦交通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 Safety Board)對被民眾和媒體成為「英雄」的薩利機長展開調查,薩利機長與副機長傑夫最終證明當時選擇迫降沒有違反操作規程,是唯一明可行的方案的周旋過程。
  • 不要拿薩利機長來對比中國機長,這倆片根本不一樣,中國機長更爽
    透過民航人和英雄機組的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展現出空難片、災難片的魅力所在,凸顯出一個個有特點、有質感、有擔當的角色形象。 至於一直不斷被網友、影迷們提起、對比的《薩利機長》,在這裡要說,這兩個電影都很優秀,但它們根本沒什麼可比性,兩部電影有著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