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看過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關於背叛與救贖的故事。
書中,我們會憎恨阿米爾的背叛、拋棄,會為哈桑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感動不已,但本文中我並不是要將書中的故事和寓意複述一遍,而是想從心理層面去解讀兩個孩子,讓我們發現更新的東西。
故事,也許會和你想的不一樣!
「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他是對的嗎?
哈桑最經典的臺詞是「為你,千千萬萬遍」,他可以阿米爾做任何事情,包括撿風箏、啃爛泥、被扔柿子也不還手、被強暴時看見阿米爾沒來救自己也不責怪。
如果說凡事都有一個目的,但我們卻難以發現哈桑有什麼目的,他不求阿米爾對他好,他不貪圖阿米爾父親的獎賞,於是我們便能順其自然地推導出一個結果——無私的愛。
「無私的愛」好嗎?我認為不好!
在二十四孝中,有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割股療親等故事,但在今天看來,這是對自己殘忍的愚孝,不受大眾提倡。
哈桑的愛何嘗又不是這種「愚愛」呢?如果有一天阿米爾生病了,假如割肉療病有效的話,他一定會選擇這樣做。
這一點從他被阿塞夫強暴時,不責怪見死不救的阿米爾就可以看出!
當阿米爾在風箏大賽上打敗了最後一隻風箏時,哈桑自告奮勇地要去撿回戰利品,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被阿塞夫一行人堵住。
阿塞夫想要奪走阿米爾的戰利品,哈桑卻死死抱住不願給出去,最後的結果是哈桑保住了風箏,但以之為交換的是被強暴!
阿米爾去尋找哈桑時發現了這一幕,但膽小的他丟下了哈桑偷偷逃跑了,而哈桑眼看著阿米爾逃跑卻沒有絲毫的責怪!
雖然我在哈桑身上感受到了他對阿米爾無私地愛,但也感受到他主動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精神奴隸」,一個不會有絲毫抱怨,對阿尼爾無比順從的奴隸。
哈桑愛著阿米爾,這是超越性別,有別於喜歡的愛,但我認為這樣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立而完整的,每個人最該愛的還是自己!
阿米爾也認為不好,他把柿子扔向哈桑希望他還手,他也希望哈桑能夠丟下風箏保住自己,他想要的不是順從的「奴隸」,而是人格獨立,能夠自愛的哈桑!
膽小懦弱的阿米爾,他是錯的嗎?
阿米爾對哈桑的所作所為自然是錯的,但我們去分析他的心理和想法,就會發現,他只是一個渴望掌握主動權,得到父親全部的愛和尊重的孩子!
如果說哈桑對阿米爾的愛完全是無私的,那麼阿米爾對哈桑的惡行都指向一個目標——得到父親完全的愛!
阿米爾的父親是一個好面子的人,甚至他臨死時也沒告訴阿米爾,哈桑是他的私生子,是阿米爾的親兄弟,這足以看出他對形象和身份的看重!
阿米爾小時候他還不支持阿米爾寫作,也許認為這有損他的身份;他也經常會不留情地嘲諷阿米爾懦弱、膽小,缺少哈桑勇敢。
在這種情況下,渴望父愛但又無可奈何的阿米爾將他的全部憤怒轉移到了哈桑身上,他認為是哈桑奪走了屬於自己的愛,只有趕走他自己才能重新得到父親的愛。
我們不必為阿米爾的這種想法而驚訝,責怪和推卸責任本就是人性,試問我們誰沒有推卸過責任呢?
我們討厭阿米爾,推崇著哈桑的勇敢和無私,但在現實生活中誰又不是阿米爾呢?而且又有誰能成為哈桑呢?
一次,王陽明在寺廟裡看到一枯坐三年的和尚,他問和尚:「家裡還有人嗎?」
「還有老母親!」和尚回答說。
「那你想念老母親嗎?」
「想......」和尚支支吾吾地說。
「既然想念那還不回去孝敬的你老母親!」說完就一腳把他踢下山還俗去了。
王陽明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性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期待著「哈桑」,但又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阿米爾」,每個人都有醜惡的樣子,這是我們不可避免的人性部分。
小時候和表妹在一起玩,表妹不小心絆倒她家的電話線,座機被摔了個洗把臉。
叔叔生氣地走過來質問是幹的,表妹說出了讓我難以置信的話,她把責任推給了我,說是我幹的。
雖然我不是」哈桑「,但那時的表妹卻是「阿米爾」。雖然當下我很生氣,但是十多年過去了我也逐漸淡忘這了件事,不會對它耿耿於懷!
況且,在其他時候我又何嘗沒成為過「阿米爾」呢?
電影《無問西東》裡有這樣一個片段,大學生王敏佳和同學聯合寫了一封信給劉淑芬,希望劉淑芬對老師好一點,不要太過分!
早已被婚姻衝昏頭腦的劉淑芬看到信後以為王敏佳在勾引她的丈夫,於是便吆喝著一群人去找王敏佳的麻煩,但結果卻超出了劉淑芬的設想:王敏佳被毆打得奄奄一息!
看到躺在血泊中的王敏佳,劉淑芬以為她死掉了,於是帶著對婚姻的絕望和對王敏佳的愧疚跳井自殺!
我們會看到,劉淑芬又是一個「阿米爾」,縱容著人性的惡,最後犯下不可原諒的後果!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淑芬也是一個可憐人。劉淑芬耗費了自己的青春供養許伯常念完了大學,最後卻得不到許伯常一絲一毫地愛,甚至連結婚都是她提刀相逼才得以如願的。而婚後許伯常又以冷暴力對待她,讓她愛而不得,整個人幾近歇斯底裡!
她就像渴求得到愛的「哈米爾」,即使自己得不到,也不願別人分走一絲一毫!
寫在最後
我雖然會為「哈桑」而感動,但絕不推崇成為「哈桑」;我們雖然厭惡著」阿米爾「,但在生活中誰又沒成為過」阿米爾「!
但不可否認的是,《追風箏的人》還是值得我們一看的,只有看過之後你才會發現,這個關於背叛與救贖的故事是何等的震撼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