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夏時光,江安縣井口鎮卯埂村山風吹拂,綠意染心。村委會辦公室,駐村第一書記吳克同村黨支部書記宋海正討論著端午節活動方案。
2018年5月,宜賓市紀委監委幹部吳克主動請纓下鄉扶貧,擔任江安縣井口鎮卯埂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這個務實清瘦的85後,正式踏上「縈紆指尖、守於心間」的駐村幫扶路 。
「我在村上服裝廠已經領了9000多元的工資了,家裡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我相信以後的日子還會更好。」卯埂村貧困戶易小容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實現穩定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
卯埂村是省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9戶共計198人。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產業支撐,青壯年紛紛選擇外出務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和少數同易小容一樣「出不了門」的婦女。
初到卯埂的吳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過充分調研和謀劃,吳克領著村幹部開始東奔西跑,爭取項目、協調資金,希望撬動產業槓桿,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起初接觸的幾個項目並不順利,直到他用「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了納溪區一服裝廠老闆陳先茂,為村裡引進了第一個扶貧項目。
7月,卯埂村室外氣溫接近40度,為讓服裝廠早日達到開工條件,平整地面、粉刷牆壁、安裝機器,吳克的衣服幹了又溼,溼了又幹。8月,服裝廠正式運行。
「這麼丁點大個廠,能發得起工資不?」起先,村民們對這個用老村委會辦公室改造的小工廠並不看好。雖然吳克帶領隊員多次上門做工作,但原本配置的12臺製衣機器,卻只招募到包括易小容在內的9名工人。
之前沒幹過的事情,大家都在觀望。不想,工廠運行幾個月下來,出貨渠道通暢,工人們收入穩定。
「好些個村民都想過來上班,你有沒有興趣把工廠做大?」12月的一天,吳克和村幹部找到陳先茂。
「吳書記,你完全說到我心坎上了。」於是,擴大工廠規模的計劃很快提上了日程。
「一定要趕在春節前建好廠房,爭取多留下幾個返鄉過節的務工人員。」吳克在施工現場倒排著工期。
老闆陳先茂回憶說,從採購建築材料、現場督促施工、添置設備、擬定管理制度,他感覺吳克比自己還上心。
2019年2月,卯埂村麥伊佳服裝新廠的機器開始轉動。
務工村民增加到21人,其中,返鄉人員13人,按照目前用工規模,一年可產生30多萬元的工資效益。
5月21日,新廠第一批衣服開始裝車,工人們爭相跟自己的勞動成果合影,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一年,卯埂村還栽種花椒近400畝,僅此一項,便給村民帶來了13萬土地流轉費和12萬的務工收入。
「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5萬元,這是2018年的三倍。」吳克說,隨著扶貧力度不斷加大,村裡的就業創業機會多了,與在外打工的薪資水平差距小了,加上距離近能顧家,返鄉已經成為卯埂村越來越多外出務工者的更好選擇。
吳克(左三)動員村民流轉土地栽種花椒。
卯埂村村口有個小茶館,以前不管白天還是晚上,茶館裡總是坐滿了人,喝茶的、閒聊的、打牌的,其中不乏貧困戶、低保戶。現在,茶館卻再難發現他們的身影。
「我現在養雞、管花椒都搞不贏,哪還有閒心去喝茶?」說這話的,是卯埂村大石塔組貧困戶陳修敏。這個原本一心只想靠申請「五保戶」混日子,既不務工、也不種地的茶館常客,如今卻已成了村裡的脫貧能手。
改變陳修敏命運的,是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而改變他思想的,是駐村第一書記吳克。
「『保姆式』扶貧容易養懶漢。」吳克決定首先扶起他的志氣。 每次村組幹部外出「取經」,吳克都會特意叫上陳修敏。
「吳書記沒放棄我,我也不能自己放棄自己。」漸漸地,陳修敏心裡激起了自力更生的念頭。
2018年8月,他把家附近的竹林圍了起來,不久,圈舍裡多了200隻雞苗。
為此,吳克每周都帶人跟進陳修敏的養殖情況,拌食料、做防疫……一樣不落。
深秋時節,吳克又接到陳修敏的電話。「吳書記,現在村上都在栽花椒,你說我得行不,但是我的錢都拿去養雞了,你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看到陳修敏的轉變,吳克打心底為他高興,不久,為其申請到1萬元的產業扶貧款,陳修敏利用這1萬元,發展了近15畝花椒。
2019年1月份,臨近春節,陳修敏精心飼養的土雞開始出售,除去成本,他盡賺了4000多元。
「陳修福在花椒專合社打工一天60元;劉登江養了2隻羊,30多隻烏骨雞和20多隻鴨子;為朱吉文爭取了公益性崗位,一個月有500元……」吳克可以一口氣把貧困戶的變化說個遍。
吳克(右)了解貧困戶家庭情況。
如今,村裡的貧困戶紛紛挺起了自立自強的脊梁,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奔湧而出。
產業發展了,思想也不能「掉隊」。
在第一書記的策劃、組織下,「六一」親子遊園、端午包粽吃粽、重陽敬老壩壩宴,新春寫對聯,評選「環境衛生標兵」「文明家庭」「敬老孝老」模範,在貧困戶中評選「脫貧示範戶」……
一系列活動穩步推進。
漸漸地,遊手好閒的少了,下地幹活的多了,房前屋後乾淨了,茶館裡再難尋貧困戶、低保戶蹤跡,「貧」與「非貧」矛盾也慢慢開始化解,勤勞文明新風悄然吹進卯埂村民的心間。
吳克(左)同王文虎查看卯埂村硬化路。
「你是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關口』,正風反腐的『最前哨』,責任重哦。」駐村不到一周,熟悉完村裡情況後,吳克就找到村紀檢委員王文虎,交流「一線」監督履職情況。
「『近距離監督』的天然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心裡壓力也不小,存在礙於人情不願監督、職責不清不會監督的情況。」吳克認真分析老王遇到的瓶頸。
第二天,他將「八張清單」之一的「村(社區)黨支部紀檢委員履行黨內『一線』監督責任清單」遞到王文虎手中。
此後,搜集基層「微腐敗」典型案例;規範記錄、保存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的來信來訪登記臺帳;「一對一」談心談話怎樣談、談什麼;制定村支「兩委」班子履職和廉潔自律情況監督清單……」吳克當上了王文虎的業務「輔導員」。
慢慢地,王文虎卸下了思想包袱,對於「幹什麼、怎麼幹」也越來越清晰。
「在吳書記的幫助下,解決了我以往『不會監督』和『不願監督』的問題,也更加堅定了我當好『前沿哨兵』,以鐵的紀律護航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王文虎的臉上寫滿了自信和堅定。
這一年,卯埂村新建集中養老廉租房5套,異地扶貧搬遷1戶,危房改造6戶,完成「一事一議」項目2個,硬化產業和入戶路1.825公裡。低保評定、「三務」公開、政策補助、惠農資金發放 ……都活躍著基層紀檢委員「貼身防守」的身影。
「村組幹部語氣都比以前好多了,扶貧資金怎麼用的,『四類』人員有哪些,每月補助是多少,我們在『家門口』的公示欄就看得到。」說到卯埂村的紀檢工作,村民們連聲稱讚。
2018年10月,卯埂村最後6戶1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卯埂村雞犬相聞,安樂如常。但吳克知道,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作為脫貧攻堅第一線的紀檢監察幹部,他會始終堅守職責與擔當,繼續在卯埂的熱土上追尋他的「詩和遠方」。
【來源:市紀委監委機關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