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同堂,可不是人類的專利喲
揚州小兔子
2020-03-1220:39
天目山在杭州臨安,有東西兩峰遙相對峙。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峰之巔各有一個天池。就像美麗的雙眸仰望蒼穹,因而叫做天目山。在抗日戰爭期間,天目山慘遭日本人的轟炸。這裡一度是浙江抗戰救亡中心。今天,還有一個周恩來演講臺的紀念碑留存傳世。
禪寺寶塔
冒著淅瀝的雨,我們打著傘到了天目山。著名的江南佛教聖地禪源寺首先進入我們的視線。禪源寺之名稱,緣於該寺是佛教臨濟宗的發源地。祖師被稱為「江南活佛」。寺廟建於清康熙四年,距今三百多年。禪源寺的締造者玉琳國師是順治皇帝的老師。雍正皇帝欽賜「禪源寺」匾額。禪源寺曾與普陀寺、國慶寺、靈隱寺同列為江南四大名剎。因為如本人的炸彈,只剩下山門和天王殿僅存。
禪源寺與其它寺廟最大的區別有兩個:一個是山門。一般的寺廟都有三座門,中間的正門通常是為尊者開的,但玉琳國師本著眾生平等的精神,只修了一座門,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布衣平民,全部由此門出入;再一個就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兩側,通常供奉十八羅漢。這裡,供奉了六百個羅漢。因此,這個大雄寶殿,我以為叫羅漢堂更加準確。
禪源寺是韋陀菩薩道場。這裡的韋陀像,與其它寺廟不一樣,是坐著的。只要是佛教寺廟,不論大小,一定有護法韋陀。他站在天王殿大肚彌勒佛的後面。韋陀菩薩非常漂亮,英俊瀟灑,是天界第一美男。
隨便一棵,都是歲月
天目山是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上世紀末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為世界級自然保護區。雨越來越大,我們撐著傘,只看到腳底的兩寸地,很多美景難以欣賞,實在可惜。「爬山不看景,看景不爬山」的告誡在雨中,被我實實在在踐行了一次。
天目山峰戀疊翠,古木蔥蘢,有奇巖怪石之險、流泉飛瀑之勝,是古今攬勝頤神的勝地。於風雨中,風光別有一番情致。我對於玩的瘋狂,在天目山雨中遊玩中,讓他們驚詫。一圈走下來,衣服溼透了。鞋子裡灌滿了水。這些都不遺憾。遺憾的是風雨交加中,相機沒派上用場,一直放在包裡面。天目山的美景,只存於記憶並因此難忘。
從景區門口,換景點擺渡車上山,共十八公裡,二百三十六個彎。雨天路滑,可能班車上下山有時間限制,司機將車開得很快,乘坐者皆提心弔膽。車子在彎道上拐來拐去,每一個拐彎都感覺像要翻車似的,幅度很大。很多人都暈車了。
我以為自己開車以後不再暈車的想像,在天目山之行被打破!上山前的美味佳餚,到五臟廟中旅遊一趟,不情不願地原路返回!
林中的小路有多長
遊西湖,「水光灩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玩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我也曾冒著大雪登上了黃山,感受「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豪氣。風雨中的天目山,我遠近高低都沒怎麼看到,倒是好好欣賞了山上的各種植物。
天目山有五個著名景點,兩個與樹木相關。大樹王和五世同堂。大樹王,是一顆柳杉。它直徑2.75米,其「樹王」封號來自乾隆皇帝御賜。傳說乾隆皇帝到天目山遊玩,看到這棵大樹,童心頓起,想量量樹有多粗。他伸手環抱抱不過來,解下身上玉帶加長,還是環抱不了。乾隆帝不甘心,自言自語道:我是皇帝,天下都是我的,這棵樹不是?老樹沐浴過三千多年的日月精華,早通了人性。聽乾隆如此說,收縮到乾隆的胳膊加玉帶正好抱樹一圈。
在樹身約高一米左右位置,有一道被箍過的印子。乾隆帝的傑作啊。將大柳杉抱入懷中的皇帝,封了它大樹王。成王了是好事嗎?樹大招風!這棵樹因此引來無數人膜拜。人們覺得,大樹通人性,可以包治百病,紛紛來剝大樹皮回家。「樹要皮,人要臉」。大樹沒有了皮,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樹王黯然離去,魂歸天國。這是有記載的實事。現在,新的大樹王重新出現。樹的直徑2.36米。無愧新王的光榮稱號。這棵樹的腰箍來自何人?
五世同堂景點,是一棵老銀杏樹。銀杏樹周圍,同根生出了無數大大小小的銀杏樹。銀杏的老乾居中而立,小樹們如眾星拱月,與人間幾世同堂的大家庭一樣,瓜瓞綿綿……介紹說這棵樹已經有一萬兩千多年樹齡。銀杏樹本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一萬多年雖不是化石,也是第一次見識,開眼了。
除了這兩棵赫赫有名的大樹,天目山還有很多令人難忘的老樹。筆直、挺拔的 「金錢松」,樹皮上圓圓的圈,像金錢豹的花紋。導遊介紹說,最高的金錢松有六十四米高!
一棵被稱為「浙江人的精神」的樹,在「五世同堂」後面。這棵樹在兩塊巨大石塊的縫隙裡,不知以什麼方式生存下來並長成參天大樹。樹,將兩塊巨大的石頭分離開,樹根從其中一塊石頭的下面穿過,將石頭頂得鬆動開來。它寓意了浙江人用於開創的精神嗎?
活化石銀杏,一萬兩千多歲啦
除了「樹王」,高大的柳杉有很多很多,都是幾個大小夥子才能合抱的粗壯。一處地面,柳杉的根與黃山松的根,在地下交織,形成了奇妙的一景:自然形成的地面九龍壁。一株「天目莪而櫪」讓我想起」「普陀莪而櫪」。那是浙江普陀山唯一的一棵,號稱是佛界唯一的留存。「天目莪而櫪」與「普陀鵝耳櫪」是不是什麼親戚?
天目山是黃山的餘脈,行走途中,時不時看到黃山松。黃山的迎客松、送客松等,這裡都有似曾相識的身影。如果不是下雨,我可能會找到更多的神奇植物,更多沒見過的樹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天目山的樹過萬年,難以忘懷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