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的「重典治娼」,出手真的是重

2020-12-23 挖史人

(一)嚴禁官吏狎妓

清律規定,「凡文武官吏宿娼者杖六十,(挾妓飲酒亦坐此律)媒合人減一等。若官員子孫(應襲蔭)宿娟者,罪亦如之」。後又規定「凡狎妓宿娼者,謂之行止有汙,官吏革職」,「生監兵役人等窩頓土娼,照窩賭治罪。如系偶然存留,為日無多,枷號三月,杖一百。若日月經久,杖徒,再犯杖流。其得受娼家財物者,仍照枉法計贓從重論」。其失察之該地方官,交部照例議處。

從清律中對官員狎妓的種種嚴厲的懲罰性規定中不難看出清朝官府對官吏狎妓的處罰是極其嚴厲的,如果一位官員在清朝嫖娼被抓,不僅意味著這給官員的仕途就此結束,還意味著身體上的懲罰及精神上的譴責,其代價可謂十分巨大。因為自古以來官吏始終是娼妓業的一大消費群體,清朝嚴禁官吏嫖娼在程度上抑制了娼妓業的發展,改良了官場風紀。一時間,無論是京官還是地方官在嫖娼問題上可謂是人人自危,從風月場上的主要消費群體變成談娼色變一身正氣,可見清朝治理官吏嫖娼的效果。沒有了官吏們權力與財力的支撐,很多妓院的經營面臨了很大的危機,娼妓業受到了嚴厲的打壓,很多妓院經營難以為繼而紛紛破產,客觀上刺激了娼妓的從良,很好的抑制了娼妓業的發展與泛濫。

(二)廢除官妓

清朝統治者將娼妓與盜賊、賭博、打架一同歸為威脅統治穩定和社會安定的「四害」, 稱「此四惡者,劫人之財,找人之命,傷人之肢體,破人之家,敗人之德,為善良之害者,莫大於此。順治八年(1651 年),降旨停止宮中教坊女樂,改用 48 名太監代之。順治十六年(1659 年),再次降旨停止教坊女樂,代之以太監,並確立為「定製」。歷經兩次革除,京城官妓廢止,然而,各省府州縣猶存。因此,康熙十二年(1673 年)再次諭令省府州縣嚴行禁止提取伶人娼婦,要求各省樂戶皆令責削籍,改業為良。自戰國設「女閭」以降近 2000 年的「官妓」制度由是廢止。史載「康熙間,裁樂戶,遂無官妓」。

(三)重罰暗娼

對暗娼,開窯,「為首者斬,從者發塞外」,「其租給房屋房主,初犯杖八十徒二年、再犯杖一百徒三年,知情容留之鄰右笞八十,房屋入官」。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頒布的《違警律》第七章第三十一條規定,「暗娼賣奸或代媒合及容止者,處以十五日以下、十日以上之拘留,或者十五元以下、十元以上之罰金」。

由於清代對娼妓嚴厲的法律治理,很多娼妓不得不轉入地下繼續從事色情行業,變成暗娼。清朝前期針對暗娼泛濫的現象對暗娼進行嚴格治理,不僅對娼妓予以懲罰,還對容留娼妓的場所的擁有者也進行嚴格懲罰,可謂是雙管齊下。到了清朝中後期解禁娼妓業,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對娼妓業徵收賦稅,以緩解嚴重的財政赤字狀況,然而暗娼的泛濫使政府的願望成為了泡影,所以對暗娼的治理一直貫穿著清朝法律治娼始末,是貫徹執行最為長久與嚴格的治娼舉措。

(四)重懲開設妓院及提供場所者

康熙十九年(1680 年)規定,「夥眾開窯,誘取婦人子女,為首照光棍例斬決,為從發黑龍江等處給披甲人為奴」。嘉慶十六年(1811 年)修訂《大清律》時仍然規定,京師內外拿獲「窩娼至開設軟棚,日月經久之犯,除本犯照例治罪外,其租給房屋之房主,初犯杖八十,徒一月。知情容留者,鄰保杖八十,房屋入官」。

清代對開設妓院的人員的處罰到了「斬決」的地步,對參與者的懲罰也十分的嚴厲。在如此嚴厲的治理之下,清朝前期市面上的妓院基本絕跡。對妓院的查禁直接剷除了娼妓賴生存的場所與根基,在清代法律治娼中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五)將娼妓的社會身份歸賤為良

在中國古代,一旦良家婦女輪為娼妓,那她們的處境就會極其悲慘,她們的社會身份極其低下,屬於賤民階層,在社會生活中總是處於奴隸的地位。如元代規定:妓女「不得戴笠子,並穿戴金衣服,及不得騎坐馬匹,違者,許諸色人捉拿到官,將馬匹給付拿住的人為主;殺死妓女可以不償命;妓女如果懷孕,未生墮其胎,生輒殘其命。」剛一旦淪落為妓女,人的尊嚴就蕩然無存,也不可能與一個有一定財產和地位的男人結婚,充其量也不過是被男人「贖身」而成為妾。清朝為了使這類婦女徹底她們悲慘的命運,就必須要出去她們的賤民身份,給她們與其他人一樣的社會地位。雍正元年(1723 年)下令將山西省的樂戶、浙江紹興府的「惰民」、江南徽州府的「伴當」、寧國府的「世僕」、廣東省的「蛋戶」等削除其籍,恢復其良民身份。同時亦將江西、福建、浙江等省的「棚民」以及廣東的「寮民」按戶編查。

清朝將娼妓的社會地位歸賤為良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是絕無僅有的,從此以後,清朝的娼妓享有與普通良家婦女平等的社會地位,更加有助於娼妓擺脫悲慘的命運,為娼妓重新融入普通婦女群體與過上良家婦女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給娼妓指明了人生的出路。同時,去除娼妓的賤民身份,更加有助於對娼妓的法律治理與保護,為清朝法律治娼提供了依據與可能性。

(六)文化措施

從順治到同治,幾乎都發布有嚴禁淫詞小說的諭旨。如康熙二十六年、四十年、四十八年、五十三年,雍正二年,乾隆三年、十九年,嘉慶七年、十五年、十八年,道光十四年,鹹豐元年,同治七年都有頒布。對違者的處罰也極為峻苛,「凡坊肆市賣一應小說淫詞,在內交與八旗都統、都察院、順天府,在外交於督撫,轉行所屬文武官弁,嚴查禁絕,將板與書,一併盡行銷毀。如仍行造作刻印者,系官革職,軍民杖一百,流三千裡;市賣者杖一百,徒三年。該管官弁不行查出者,初次罰俸六個月,二次罰體一年,三次降一級調用。」面對淫詞小說屢禁不止的狀況,嘉慶與道光年間還公開了禁書的名稱,嚴格禁止淫詞小說的流通。

清末新政時頒布的一系列法律中亦有此方面的規定。光緒三十二年(1906 年)頒布的《大清印刷物專律》有如下規定:「所有關涉一切印刷及新聞記載,均須在京師印刷總局註冊。」「凡未經註冊之印刷人,不論承印何種文書圖畫,均以犯法論。」要求「凡以印刷或發賣各種印刷物件為業之人,依本律即須就所在營業地方巡警衙門,呈請註冊。」此外,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頒布的《違警律》第七章第三十一條規定:「唱演淫詞淫戲者,處以十五日以下、十日以上之拘留,或者十五元以下、十元以上之罰金。」同年頒布的《報律》對報紙的刊登內容也做了規定,要求「報紙不得揭載敗壞風俗之語」,「違者發行人、編輯人處二十日以上、六月以下之監禁,或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罰金。」

在政府的強力幹預下,嫖宿娼妓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這一點在清朝人寫的筆記中就可見一斑。如《燕臺評春錄》說:「嘉道中六街禁令嚴;歌郎比戶,而平康錄事不敢僑居。士大夫亦恐罹不測,少呢妓者。」「道光以前,京師最重像姑,絕少妓寮。」《京華春夢錄》也稱:「清光緒中葉,斯時歌郎像姑之風甚熾,朝士大夫均以挾妓為恥」。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發現,出於對清朝嚴格的法律治娼的急單,嫖娼行為有了明顯的減少。不過,私娼卻是無法也不可能禁止的。官方對嫖娼的處罰僅限於政府官員和有相當身份者,對普通人並無特別的措施。而且,隨著時勢變遷和政府對社會控制力的弱化,官員嫖娼以為恥的觀念開始改變,對官員公開的嫖娼行為也失去了之前的監管,甚至同僚爭相狎名妓稱為風雅。與趙翼、張問陶並稱乾嘉詩壇性靈派三大家的袁枚,乾隆進士,曾為翰林院庶吉士,是清朝乾隆年間頗有賢名的知縣,其冶遊青樓生性風流甚至在當時流傳為佳話,可見當時官員嫖娼的普遍程度。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乾隆晚年,娼妓在江南地方就很興盛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有名為珠泉居士者寫作《續板橋雜記》,書中敘述了南京妓女之盛,過了三年,這位文人又寫作了一本叫《雪鴻小記》的書,講述了揚州妓女的情況。嘉慶初年,有西溪山人作《吳門畫舫錄》,描寫過蘇州妓女的若干情形。此時,不少名妓開始湧現,如「乾隆末年,秦淮名姝首推二湯」、「趙小如、董三、許壽子、朱大等為秦淮名妓。」

相關焦點

  • 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前期要拿爵位換,後期敞開隨便買
    勳章的制度,不是西方所獨有,在清代的時候,就有在封爵之外賞賜實物以表彰功勞的做法,那就是花翎。花翎是清代官員常見的冠飾,用將孔雀翎毛飾於冠帽後,以翎眼多者為貴。翎管,就是用來插孔雀翎子並使之與冠帽連接的附屬飾件。白羽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清代的花翎制度。
  • 亂世用重典此其時矣!
    俗語說:亂世用重典。毒販危害社會穩定和國家進步,對青少年的成長和身體健康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對付犯罪分子,如果不以重拳打擊,殺一儆百,可能收效不大,甚至功虧一簣,最後一事無成。反罪惡是杜特地的承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而恢復死刑是反罪惡活動成敗的關鍵。話說回來,即使一時無法獲得國會支持,就是否恢復死刑一事進行辯論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可以通過辯論提高人民的認識與覺悟。
  • 【考拉長笛】巴赫《大鍵琴協奏曲BWV1056》<工藤重典長笛樂團>
    如果說莫扎特的旋律如同初冬的陽光一般,溫柔而毫不狎暱那麼巴赫的旋律則一如雪後初晴,一派純淨無瑕的景象今天與大家分享工藤重典長笛樂團精彩演繹      他曾師從於工藤重典(Shigenori Kudo),白朗隆(Takashi Shirao)和山中淳二(Junji Yamanaka)學習長笛,師從伊藤修平(Shehei Isobe)學習室內音樂。後接受Aurel Nicolet,Maxance Larrieux和Philippe Belnord大師的指導。
  • 為什麼說張家口曾是清代前中期的中國金融中心?
    有人說,她是鐵路的鼻祖,因為京張鐵路就是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有人說她是軍事要地,關係到京畿首都的安危;也有人說它是清代前期和中期的中國金融中心。那麼,張家口到底是不是清代前期和中期的中國金融中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來個一探究竟。首先,誰也不能否認,張家口在清朝時期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它是中國 「歷史脈絡的拐點」,蘊藏著「時代性的奇蹟」。
  • 清代的鴉片煙槍和煙燈長什麼樣?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清代的文物——紅木鑲銅嵌玉石翠菸嘴鴉片煙槍(附鏤雕花卉紋銅煙燈),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清紅木鑲銅嵌玉石翠菸嘴鴉片煙槍 該文物收藏於福建省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長32釐米,重1.3千克。
  • 情慾與刑罰:清前期姦淫案件的歷史解讀
    這條律文的用意在婦女不能誣告親翁、兄長強暴行為,但若真的發生親翁、兄長強姦婦女未成,婦女自盡,仍照親屬強姦未成例判決。例如雍正十二年(1734)趙情三調戲侄媳喻氏,以致喻氏自殺身亡,趙情三依照「強姦緦麻以上親及緦麻以上親之妻未成,本婦羞忿自盡者」例,擬斬監候。基於男尊女卑的原則,清代法律中未有任何處分丈夫外遇的律例條文,但妻子有外遇至少要杖八十。
  • 清代知識女性的謀生問題
    前賢對清代農婦勞作問題已有考察,而對清代知識女性謀生的研究,有賴近年來女性作品及相關文獻的大量出版,也成為可能。對清代知識女性謀生問題的考察,不僅能解決清代婦女史、經濟史相關問題,而且是解析女性藝術及其心靈史、生命史的重要面向,可以立體呈現清代女性與家庭、家族及社會的多向互動。清代知識女性人數逾四千名,絕大多數仍需要從事謀生活動,是家庭生存的重要依賴。
  • 清代皇帝服飾
    清代皇帝的官服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
  • 106件清代犀牛角作品大賞
    清代,由於工藝美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雕刻工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精湛的雕刻藝術擴展到犀角材質中來,這樣,形狀眾多,花紋各異的犀角杯就脫穎而出,聞名於世。所配之底座,乃小葉紫檀材質,質地細膩,通體鏤雕海浪紋,以護固杯身,別致精巧,古樸典雅。此犀角杯工藝精湛無比,所雕諸景生動逼真,富具立體感,為清代雕刻不可多得的絕妙佳品,彌足珍貴。
  • 清代偽古玉的生產與辨偽
    在仿古玉流行風尚的影響下,偽古玉在宋代也應運而生,明末、清代中期和清末民國時期是偽古玉生產的三個高峰階段。筆者曾分別對宋代和明代偽古玉生產及辨偽的情況進行過整理研究,本文則繼續考察清代偽古玉生產及辨偽的情況。在宋、元、明三代偽古玉生產的基礎上,清代偽古玉的生產更加發展,人們的辨偽能力也有所提高,清代晚期的陳性等人,則更是通過了解偽古玉的製作方法來辨識偽古玉。
  • 《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等三部新書發布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維宣  展現清代廣州十三行興衰歷史  廣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曾是清朝「一口通商」之地。清朝為什麼要對西方世界關閉其他口岸,只留粵海關對外通商?廣州十三行行商,曾與晉商、徽商並稱為清代中國的三大商團,其商業理念是怎樣的?
  • 清代銅佛像,價值超出想像
    【古董鑑定方法:每天早上8點更新】 清代銅佛像,價值超出想像 為避免清代銅佛像投資失敗的陷阱,首先要自我充實,謹慎選擇投資的清代銅佛像並要了解其清代銅佛像投資的禁忌,才方能增加成功的機率。
  • 一出手就刷屏,他在上海改造了一座清代老宅,復活詩意鄉村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人氣設計師出手清朝老宅一座古老的村落融入進了新建築美得像自然「長」出來如果不混設計圈,你或許沒聽說過琚賓,但在朋友圈刷過屏的Alila陽朔糖舍你一定不會陌生
  • 清朝前期史官制度有什麼特點?修史活動受到皇權限制
    從中國史學史學科來說,其分期問題尚未取得一致看法,尹達先生主編的《中國史學發展史》中將中國史學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 1840 年鴉片戰爭前的封建社會史學屬於清前期史學的範疇。明朝衰亡,清朝繼起,古代史學的長久積累,清前期的政治文化策略,眾多因素造就了清前期史學呈現出了終結與嬗變的特點。就官修史書而言,清代成就可觀。
  • 古錢幣交易注意以下幾點,出手很簡單
    這樣就讓錢幣出手成了一個問題。怎樣出手手中的藏品呢?古幣在古董行業中應該是熱門的一部分 尤其是近兩年 大多數人手中都有幾枚古錢幣 但是您知道手裡的古錢幣怎麼出手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才合適。1 線下交易 是出手古錢幣最快最方便的一種出手方式 公司內部提供客戶資源 然後進行面對面的交易 錢幣確定好 價格確定好 籤好合同後 當天交易當天結款。
  • 清代袁枚十首詩,清雅脫俗,樸素自然,除了《苔》你讀過哪首?
    因為CCTV《經典詠流傳》上的一首《苔》,袁枚真的火了,讓很多人開始注意到這位清代大才子。他還廣收弟子,親身傳授,成為清代乾嘉期間,詩壇中赫赫有名的大家。袁枚是清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有靈性,抒發真情,成為後輩詩人模仿的對象。袁枚的詩共分幾大類,詠史詩較為突出的。他一生共創作200餘詠史詩,內容豐富,涵義新意,感情意味綿長,使詠史詩提升一個層次。
  • 趣說清代皇帝的真實生活(一)
    其實不然,清代皇帝的真實生活是非常非常辛苦的,有很多的心要操,也有很多的身不由己,甚至可以說過的很是苦逼。清朝歷經268年,共有十二位皇帝。縱觀歷史,可以說清代的皇帝都是飽讀詩書之士,前期的幾位皇帝更是極為勤勉,不論哪一位放在哪一朝,都是不世出的好皇帝。這裡請大漢沙文主義者不要噴我,咱們先看看清代皇帝一天的作息安排。
  • 清代,坐轎的和抬轎的
    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清代對坐轎資格的規定繁縟細碎。據《清史稿·輿服志》:「滿洲官惟親王、郡王、大學士、尚書乘輿。貝勒、貝子、公、都統及二品文臣,非年老者不得乘輿。其餘文、武均乘馬。」清代前期對坐轎資格規定相對寬鬆,順治朝規定「不願坐轎、願騎馬者,各從其便」。據清人福格記載,清初京官中的漢人上朝時,很多騎馬,其後允許坐轎,三品以上官員坐四人抬的轎子,四品以下坐兩人抬的轎子。▲圖為一四人抬轎子清代中期,京官出行風尚有所變化。
  •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清代前鋒營制式佩刀「順刀」
    清代短兵有改制的,有自製的,有進貢的,形制很多,精美程度勝於宋明,分為刀、劍、鉤、戟、鐧、鞭、斧、錘等。最重要的行軍必備兵器只有刀、劍,其餘都只用來練習和防身。 清代軍用刀及寶刀 有腰刀、短刀、獵刀、小刀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