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離騷》十大名言金句,不愧中國第一抒情長詩

2021-03-01 中華詩文學習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採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文人無不對這首長詩推崇備至。唐代大詩人李白宣稱:「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魯迅在1926年出版《彷徨》時引《離騷》詩句作為書前的題詞,顯示出《離騷》所體現的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對魯迅的巨大影響。《離騷》已經成為楚辭的代名詞,「騷人」也成為詩人的代名詞。

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顯然,我們可從這裡發現,雖然屈原是楚國貴族,是個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間對勞動人民的深入接觸,他深深的感於人民的痛苦處境,所以,在他的詩歌裡常有憂國憂民的詩句。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縱然死掉九回我也不會懊喪。這兩句表現了詩人對美好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擊強秦的侵略,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屈原《離騷》

老百姓過日子樂趣各樣,我獨自愛修養習以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變我的思想,又怎能挫敗我遠大志向。

前面的路程遙遠而又漫長,我要上天下地到處去尋覓(心中的太陽)。體現了屈原一個至清的浪漫主義詩人的求索精神。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離騷》

早晨飲用木蘭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飄落的花瓣。飲露是表示自己不與世同汙,化用了鳳凰非露水不飲,非煉食不食的典故。

人漸漸要老了,恐怕良好的名聲還沒有俱備起來(古代講功成名就,三十而立就有立名的含義) 。

想到草木不斷地在飄零凋謝,不禁擔憂美人(代指君王)也會日益衰老。


保持清白節操,為正直的信仰而死,這正是被古代聖賢所看重推許的。


眾女疾餘之蛾眉兮,謠諑謖餘以善淫。

——屈原《離騷》

那些壞女人妒忌我風華出眾,於是(向楚王)造謠誣衊,說我是一個妖豔好淫之人。


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屈原為何寫下《離騷》?《離騷》又為什麼成為經典?
    端午節原先是南方吳越先民用來拜祭龍祖的節日,後來成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節日。說道屈原,不得不提起他的長篇浪漫主義抒情詩《離騷》。《離騷》幾近敘述了屈原的生平,從中可以窺見屈原的思想和情感,因而評價屈原的時候,是離不開《離騷》這篇長詩的。《離騷》到底是什麼意思?
  •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很多生僻字卻常被後世引用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這些詩句都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 許軍琦:在石川河畔讀《離騷》
    在石川河畔讀巜離騷》是我喜歡的事情。清晨或傍晚,在酣暢淋漓的長跑之後,漫步在風光旖旎的石川河之濱,置身於如詩如畫的優美環境裡,我的思緒如水波蕩漾,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誦讀起他的長詩《離騷》來。
  • 除了《離騷》,「楚辭之祖」屈原還有這些作品,你知道嗎?
    字原,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南朝梁宗懍編撰的記錄古代楚地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文集《荊楚歲時記》載:「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端午節便演變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 離騷
    離騷:古琴曲,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抒情長詩而作。曲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原曲為九段,後人衍為十八段。離騷 - 吳文光   《詩經》之後,經過大約三百年的時間,出現了同樣光照千古的作品《楚辭》及詩人屈原。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是一首自傳性的抒情長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 屈原的一生,橘頌裡尋志,出仕之離騷,汨羅江畔哀郢
    打小記事起,我們就知道端午節,卻不知道屈原是什麼人,只知道端午時節「粽香四溢,龍舟競賽」,有假放、有得吃、有得玩!長大了一點,讀到了屈原的生平,讀到了《離騷》,可依舊是一知半解,不明其中深意,只是時常與旁人調侃「屈原」的名字!屈原,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 《離騷》究竟是什麼意思?
    《離騷》是什麼意思?《楚辭》最早的注本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後人研究《楚辭》也大多是從這個版本開始。在《楚辭章句》中王逸將《離騷》選為《楚辭》的第一篇,但是不單純的叫做《離騷》,而是叫《離騷經》,王逸煞有介事的說:「離」就是離別,「騷」就是憂愁,「經」的意思是路徑,所以「離騷經」是說,屈原被放逐後,很苦悶,但是還在不斷地循著正途來勸諫楚王。
  • 10句《離騷》千古名言:我自一身浩然正氣,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裡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 《中國八大詩人》之屈原
    01中國的詩歌,發生得很早。就孔子刪訂的《詩經》來看,不過三百來篇的詩歌,到如今雖然存在,但作者已不可考,而且那時沒有以作詩著名的詩人。中國有專門的詩人,要從屈原算起。02屈原的作品,自然是以《離騷》為主,此外再有《卜居》、《漁父》等。再有《九歌》,本為楚人祭祀的樂歌,後經屈原加工而成的。後來他的弟子宋玉、景差及漢朝賈誼等,仿他所做的作品,統名為《楚辭》。屈原的作品啟發了後世無數詩人,如曹子建、李白、李義山等。
  • 《離騷》的十句千古名言,深刻動人
    《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 《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
  • 屈原最有名的一句詩,竟然被改編成歌曲?由毛阿敏演唱!
    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鼻祖,作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寫了不少名篇佳作,《離騷》就是其最為著名的作品。屈原也寫了不少名言警句,如果要說屈原最為著名的一句詩,小編認為是這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句出自《離騷》,也曾經被改編成歌詞。
  • 閒看楚辭讀《離騷》古人都說屈原是憤青,他到底是憤青還是愛國?
    宋代人宋祁說:「《離騷》為詞賦之祖,後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 這說明《離騷》在中國文學領域詩賦方面難以企及的地位,屈原作為《離騷》的作者,其文採此處不再贅述。明代詩人袁宏道於《敘小修詩》中駁斥道:《離騷》「忿懟之極」,對「黨人」和楚王都「明示唾罵」,「安在所謂怨而不傷者乎?」
  • 端午節,吃粽子時記起屈原了嗎?屈原這兩點你應該知道
    這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出自屈原的傑作——《離騷》。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人們又開始懷念屈原。但許多人其實只是略知其人其事,而並不真正了解屈原,更不知道屈原對於中國文化的重要意義。沒有思想上的深刻認識,就不可能有更好地繼承與發揚。
  • 「離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屈原寫的詩篇稱為《離騷》?
    《離騷》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
  • 經典詠流傳 ‖ [第四期] 第3首 《上下求索》(離騷片段)作者 屈原 經典傳唱人 龔琳娜
    《上下求索》(離騷片段)作者:屈原 經典傳唱人:龔琳娜駟玉虯以桀鷖兮,溘埃風餘上徵。一首《上下求索》盪氣迴腸,龔琳娜的聲音極富感染力,老鑼指揮一氣呵成,隨州博物館曾侯乙編鐘樂團攜曾侯乙編鐘複製件為其伴奏,這對跨國夫妻基於《離騷》(節選)創作的新作,與編鐘的金石之音和鳴,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我和老鑼最大的夢想就是將編鐘帶到舞臺上。」龔琳娜表演完節目動容地說。
  • 「離騷」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關於《離騷》的爭論太多了
    離愁說: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王逸在《離騷》的註解當中講:離,別也;騷,愁也。兩人的差別在於,王逸認為「離騷」是離別的憂愁;而司馬遷將「離」作為動詞,通「罹」,意為遭受。但二人都認為「離騷」是屈原被放逐之後的憂愁。這種說法流行最為廣泛,容易被人理解。
  • 木心:屈原寫詩,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
    02中國詩人,要說偉大,屈原最偉大政治、生活、愛情都成功,可以是偉大的文學家,譬如歌德。政治、生活、愛情都失敗,更可以是偉大的文學家,譬如但丁、屈原。藝術家莫不如此。人生中,庸俗之輩包圍,很難成功。愛情最難。親家成仇家,因為了解,罵起來特別兇。
  • 《離騷》太長,《天問》太難,屈原的經典句子,再忙都要背下來
    我們目睹的月亮上有抹不掉的蘇軾,我們捉到的蝴蝶中有忘不掉的梁祝,端午節自然是繞不開屈原的。可對小學生來說,《天問》太難,《離騷》太長,怎樣在作文裡活用屈原的文學作品呢?我們可以適當進行引用和擴寫,這裡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借鑑。
  • 楚天舒:毛澤東與屈原,穿越時空的思想共鳴
    而以屈原為代表的2000多年前的楚文化,風格就是瑰麗浪漫、飄逸、神秘。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是一首近似自傳體的長詩。詩人以縱橫馳騁的豐富想像力,曲折離奇的優美神話傳說,激越高昂的詩歌韻律,講述了他坎坷不平的生活遭遇,表達他偉大的政治理想抱負,抒發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真摯情感。
  • 重溫《離騷》中的10句名句,句句經典,不背全詩也得牢牢記住
    至今我仍然覺得,《離騷》是中學背過的詩裡最難背的詩,沒有之一。但現在回頭來看,或許因為重複太多次,儘管不再能背誦全詩,但當中的那些經典語句,仍然不時迴蕩在耳邊心中。這也就是說,在背詩的時候,尤其像《離騷》這樣從字面上一下子並不那麼容易理解的長詩的時候,像以前那樣囫圇而過是絕對不行了,你得知道每句詩文的意思,以及作者寫它有何用意。換句話說,「能背就行,不求甚解」的名句默寫年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