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離騷》是屈原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屈原反覆傾訴自己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採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性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 「離騷」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4、文體之一種。宋·魏慶之《詩人玉屑· 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沉宋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清· 杭世峻《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遊國恩《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楚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楚國當時的一種曲名。
對於「離騷」二字的解釋,歷來就有分歧意見,以上幾種說法都可供參考。
說的明白一點——《離騷》的離就是分別離開的意思,騷就是發牢騷。
屈原覺得空有一腔報國之志,但為南後、公子子蘭排擠,且受到張儀的挑撥離間,最終被楚懷王流放,他寫《離騷》就是把自己的身世以及報國無門的心情寫出來而已了。
一,從文字解釋:離,就是遠離,別過之意。騷,註解為憂愁,牢騷,發脾氣,不滿之意。
二,凡讀懂《離騷》之人,對當時黑暗統治社會,忠良受到饞言誹謗。
三:《離騷》抒寫了作者的身世,熱愛人民,揭露了楚王聽信饞言,殘害忠良,作者報國無門,理想與現實社會自相矛盾的憂國憂民的心情,《離騷》一本抒情的政治色彩的詩集,詩中反應了作者報國失敗,不與當時黑暗社會同流合汙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