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吃飯,是自由的最高級別

2021-02-28 我總對自己太好

比起一問世就爆紅的電視劇版,《孤獨的美食家》的原作十分慢熱。這部由久住昌之原作 + 谷口治郎作畫構成的漫畫,於1994年到1996年連載結束,只出了一本單行本,一直要到2008年才開始恢復定期連載。

結果2012年,松重·面癱·內心戲抓馬到炸裂·豐的表演,讓五郎徹底成為了頭號「看他天天吃飯都不膩的大叔」,本來到第三季就要結束的電視劇,也因為觀眾強烈要求拿來配飯,今年即將製作第六季。

製作成本一集約合人民幣30萬(不夠小鮮肉演4個小時的表情包),一集20分鐘,全無激烈衝突,就一個大叔自己坐那兒吃啊吃,憑什麼?

主要吧,叔吧,自帶一套覓食儀式:

對著一家家飯館的招牌做一番YY,挑一家進門,反芻菜單三兩遍終於慎重點單;

點對了,內心豎起大拇指,萬一不小心點多或者搭配錯,內心小人無比捶足頓胸;

過程中還要分神偷瞄隔壁桌點了什麼,「糟了!那個也不錯!好想吃!」

別看叔總是一個人用餐,可內心戲豐富到夠24個人格演一遍。一個人吃飯這件事,到了《孤獨的美食家》,徹底成了自己給自己的治癒時間。

國內版《孤獨的美食家》為什麼敗得一塌糊塗?因為趙文瑄完全把「五郎」演成了一坨美食節目主持人啊。每頓飯的流程都是:啊這家店好有名——點菜——啊果然不錯——買單走人,多好的菜,都是飛速吃完趕下一場——喂喂,這裡是臺灣名小吃旅遊秀嗎?

不能有一種旁若無人care個毛的浸入式用食體驗,就完全喪失了「一個人吃飯」的真諦。

五郎獨自覓食,自有一套指導思想:

「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時候,短時間內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誰也不打擾,毫不費神地吃東西的這種孤高行為,這種行為才是平等地賦予現代人的最高治癒。」

孤獨在此處,做「享受」解。

如果把孤獨分出等級來,一個人吃飯大概可以挑戰10級。拒絕了飯桌上的應酬交際、互相遷就,再沒有長袖善舞耳鬢廝磨來打擾你直視本能。

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最自我的味覺解釋我們是什麼人,來自何方,走過哪些路,血液裡浸透過哪些祖先的經驗。

看各國電視劇怎麼拍一個人吃飯的場景,是看一種文化如何看待「孤獨」這件事。

看徐崢說過,他特別喜歡反覆看《紙牌屋》裡頭政客男主吃肋排的一段。

小巷子裡頭一家老黑人開的蒼蠅館子,滿面憂思的副總統匆匆走進去,點最厚的肋排,烤得滋滋作響端上來,他坐店外頭靠牆一張小桌子上,拿起來一咬一嘴油,沒有比這個更滿足的了。下木不會帶夫人來同享,因他獨自吃肋排那一刻,骨子裡還是那個德州鄉下小子:「吃肋排可以讓我回到過去」。

這是美劇中的一個人飯局,醒掌天下權的男人,他的孤獨是為了回溯。

到了《孤獨的美食家》,五郎的孤獨則是一種樂趣,有人陪都不要,必須自找。把孤獨演化為一種審美,一種情趣,真得是日本才有這樣的文化。

日語中「さび"(閒寂一詞,從第一義的「孤寂」又可延展為「清貧、淡泊」、不肯流俗。去除掉物質的華美豐盛,人終究是獨自生存。

《平家物語》寫「巖石青苔,寂之所生」,千利休毀盡朝顏只留一朵在茶室,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一脈相承。

芭蕉翁寫「獨酌難眠,夜來風雪天」、「樹下肉絲,菜湯上,飄落櫻花瓣」,「黃鶯啊,飛到簷廊下,朝麵餅上拉屎啦」,顯然也不能是熱鬧的用餐環境中發生的事。

雖然俳句被目為「中人以下之玩物」,但以「寂味」為上等風骨,還是一種體貴族風度而來的文化審美,是一種不為勞作所累的人,才享用的精神奢侈品。

平行線上的日本庶民文化則一直是熱鬧的。比如庶民文化真正成型的江戶時期,落語和淨琉璃的人氣段子,都是喧囂的,插科打諢,自帶一股熙熙攘攘的煙火氣。

真要到了當今社會,現代工業文明發達到可怖的程度,孤獨之美才算是一種庶民也可以擁有的日用品。

孤獨在此處,做「審美」解。

日本大概是全世界最適合一個人去旅行的地方。一般旅館都常備單人間,而一個人吃日餐,更有一種格外的理所當然。

要高級去米其林懷石料理,一個人的分量也可以吃全前菜、湯、主菜、主食,哦,當然不會漏了甜品。

最不濟最不趕趟的時候,還有萬能口袋的存在——便利店。《孤獨的美食家》漫畫有一章,五郎加班時去便利店採買了一堆,排在桌上也是林林總總十幾樣,最大的疑問只會是「為什麼我只有一個胃?」自得其樂完全不是問題。

工業文明完善到足以照顧生存需求到每一個細胞,解決了一個人生活的後顧之憂,才可盡情享用孤獨這一味。

人類抱團而活,最初是出於在惡劣環境下的自保本能。

進化心理學家特裡弗斯提出了「互惠利他」理論,簡單說就是互取所需,比如你幫我捉蝨子,我幫你舔毛,合作捕食、協防,個體間互相幫助更容易存活,並傳承基因。

當人不再那麼依賴於社會環境和社交關係,就自然而然散發出對於孤獨的喜愛和享受——也算一種文明的副產品。


也唯有孤獨這一刻,能最大程度放大和凸顯自我的重要性,「我才是我」。

孤獨在此處,做「自由」解。


最近「為北京難過」又帶了一波逃離北上廣話題,這也是過年後的常青樹迷思了:是回家鄉安逸度日,還是在北上廣享受冷漠的自由?

我只知道,我願意生活在一個自己一個人吃飯,不會被斜眼也不會被在對面放一隻熊的地方,別管是吃日料還是吃火鍋。空巢青年也是有尊嚴的。

而一個人吃飯,是自由的最高級。

圖 | 叢二

※ 除標註外,圖片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孤獨的美食家 第八季》一個人吃飯,體會最大的自由
    而劇情十分簡單:一個中年大叔每天的吃飯。正如劇名《孤獨的美食家》,五郎未婚,一個人開店,一個人跑業務,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吃飯,五郎把這件事演繹得十分有趣「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那一瞬間,他隨心所欲,重獲自由。」
  • 在韓國 ,一個人吃飯很奇怪嗎?!
    在韓國,一個人吃飯是很奇怪的。在餐廳裡仔細觀察的話,來吃飯的人基本都是成雙成對,即便是男孩子,也要兩個人一起面對面吃飯。韓國健康增進開發院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以453名20-29歲的獨居職場人和大學生為對象,發現10個獨居人士中有9個人採取一個人吃飯的方式。
  • 一個人吃飯孤獨嗎?不
    喜歡日劇的人應該都知道《孤獨的美食家》,這部講述一個人尋找美食的電視劇有著神奇的魔力,堪稱下飯神劇、治癒佳片,看著五郎叔吃飯的樣子簡直讓人胃口大開。目前《孤獨的美食家》已經播放到了第八季,一部靠著中年男人一個人吃吃吃的電視劇能夠拍攝8季而且很受歡迎也算是個傳奇了。
  • 《孤獨的美食家 第七季》最高級別的治癒
    之前在b站上看過剪輯版本,把過場都剪掉,直接就是吃飯集合全篇就是菜端上來之後,跟隨叔審視目光下的美食特寫鏡頭,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塊慢慢地放進嘴裡,認真品嘗的細嚼慢咽,然後吃著吃著叔的嘴角開始上翹,笑容從眼睛裡洋溢出來,中間開始要嘗試不同的搭配吃法,一口接一口,愈吃愈快,最後不顧一切大快朵頤美味的表達不僅僅體現在視覺上面,更是在叔的每一個動作裡,每一個表情裡,每一個動人心魄的咀嚼裡面
  • 在DC這幾家餐廳吃飯,一個人吃飯也挺好!
    所以,一個人的時候,如何避開人群的喧囂,去哪吃飯比較好呢?(圖片來源於Yelp,版權屬於原作者)來到這家店吃飯的人鮮少有家庭聚會的成群結隊,大多數都是下了班一個人或兩個人過來吃飯,還有很多吃完飯就直接坐著辦公的。
  • 一個人吃飯也可以不孤單
    一個人吃飯
  • 【美食】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袁弘和張歆藝結婚了,婚禮豪華唯美得一塌糊塗,而且還有史上顏值最高的伴郎團!
  • 一個人吃飯並不孤單
    每一集的開頭,旁白都會說這樣的一段話: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短時間內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誰打擾,毫不費神地吃東西的這種孤高行為,是現代人都平等地擁有的最高治癒。吃,絕對不是一件隨便的事。
  •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北京適合一個人吃飯的餐廳
    「我一個人吃飯 旅行 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 寫信 自己對話談心。」但一個人的行動,總難免帶著些許寂寞的氣息,特別是對於吃飯來說。試想推門進屋,問您幾位?著實尷尬。「一個人的座位」對國內的大多餐廳來說不好安排,但現如今獨自用餐的人不在少數,為避免尷尬不如去京城那些可以獨自吃飯的餐廳試試,小小的桌子,一個人的餐具墊和合適的個人空間,讓你可以充分的享受美食給你帶來的快感。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幾家從餐廳設計到菜式都適合一個人吃飯的餐廳,幸好在世界上總有懂寂寞的人,設計出這些可以怡然獨處的場所,讓我們暫時地與外界隔離,享受一段一個人的美妙時光。
  • 【好文推薦】一個人吃飯的信仰
    比如武松,一個人溜達到景陽崗吃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輪再一輪,但一下喝了十八碗,惹來圍觀群眾,造成群體性事件,打死珍稀動物就不應該了。更甚的是宋江,一般情況都是和兄弟一起吃飯,偶然一人去潯陽樓吃飯就出事了。他在牆上寫一首反詩,被人抓個正著,連翻供餘地都沒有,不得不走上不歸路——一頓飯改變人生,太戲劇性了。
  •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唱K一個人野營…他們開始流行一個人生活,感覺也很可以啊!
    沒有約朋友,一個人吃飯,坐在裡面也不用擔心和陌生人對視時的尷尬,更不用擔心旁邊有人在有意無意偷窺你的手機屏幕,怎麼自在怎麼來。哪怕只是去青山綠水間靜靜地發呆一整天,也是個人的自由。吃飯用的大桌沒變,但是一個人吃飯時再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目光。
  • 一個人吃飯被拍了八季,還每季評分都上9,憑什麼?
    而《孤獨的美食家》之所以被叫做「孤獨」的原因,在於五郎叔總是一個人吃飯。 但跟著叔走到了第8季,以前覺得一個人吃飯很害羞,現在也會覺得這是一件很極為平常的事。
  • 一個人在食堂吃飯真的不尷尬嗎?
    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有獨自用餐的時刻,也總避免不了所謂的「孤獨」,你會覺得一個人在食堂吃飯尷尬嗎?你有過一個人吃飯的經歷嗎?今天就來與你聊一聊一個人在食堂吃飯的那些事。她覺得自己最尷尬的事情就是獨自在食堂吃飯被熟悉的人發現。他們往往會帶著難以置信的目光疑惑地問道:「你怎麼一個人在這裡吃飯啊?」
  • 韓國面臨「最高級別」防疫抉擇
    韓國面臨「最高級別」防疫抉擇陳立希韓國政府將在27日舉行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會議上決定,是否上調防疫響應級別至最高的第3級。韓國單日新增新冠病例維持高位,令政府持續承壓。本月8日,韓國政府把首都圈防疫級別從2級提升至2.5級,其他地區從1.5級提升至2級,實施3周至28日結束。中央應急處置本部防疫總括組組長尹泰皓認為,如果民眾在歲末年初特別防疫期避免出行、聚集,嚴格遵守防疫規定,疫情擴散勢頭有望在明年初得到扭轉。韓國政府把本月24日至明年1月3日定為假期特別防疫期。
  • 【蔣冰】一個人,在韓國吃飯,和在日本吃飯
    文/攝影:蔣冰    在韓國一個人吃飯連自己都會覺得可憐,而日本確實是很適合一個人旅行。————摘要有一年深秋,一個人在韓國慶州,晚上去一個傳統的韓餐廳吃飯,點菜時,語言不通,老闆娘便請我隔壁桌的客人當了翻譯,隔壁桌的隔壁桌的客人因此問我來自於哪裡。
  • 柔軟,是最高級別的情商
    一個人變得成熟,想來便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一點點變得柔軟,能包容一切,涵攝一切。01柔軟,是好好說話。一個人的美好,不僅僅是外在的東西,更多的是來自於柔軟心的力量。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成長了,但其實沒有。長大應該是變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成熟,是對很多事物都能放下,都能慈悲,願以善眼望世界。」
  • 在日本,一個人吃飯會覺得孤獨嗎?
    對你來說,一個人吃飯會覺得孤獨嗎?對於一個人吃飯,日語有個專用詞「獨食」,獨自進食的簡寫。
  • 【特稿】韓國面臨「最高級別」防疫抉擇
    2020-12-27 07:29:10 來源: 新華社 舉報   韓國面臨「最高級別
  • 大學一個人吃飯很丟人嗎?
    一邊躲開迎面而來的人群的目光時,內心小劇場也在不停上演:一個人吃飯會不會很丟人?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沒朋友?那種感覺我也體會過,就像:即使那天食堂排隊的人很少,菜式也是你喜歡的,可是送進嘴裡,就是沒有隔壁一桌子人邊吃邊聊吃起來香。我懂這種孤獨感。但事實上,大學裡乃至踏入社會,包括吃飯在內的很多事情,並不是非要一群人做不可。
  • 澳洲「最高級別」監獄內部曝光:外面戒備森嚴,槍枝彈藥,裡面竟…
    這家位於雪梨的「最高級別」監獄竟然長這樣…剛剛,每日郵報報導了雪梨這家關著400多人的重罪囚犯的監獄設施。(圖片來源:每日郵報)雖然他們享有「最高安全級別」的設施,但沒有特權,依舊需要接受工作和教育改造,以便為未來的出獄生活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