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電影】陳凱歌《黃土地》:黃土地上的救贖

2021-02-08 北京市新億佰影視藝術中心

黃土地、黃河、腰鼓是電影切換鏡頭經常出現的意象。「影像符號傳達情感和信息是通過藝術內容和藝術形式兩方面進行的,是通過影像的各個部分表現出來的。首先影像再現實體的內容,完成表達劇中人物諸多信息,即影視的故事情節、人物動作、引起觀眾的思考和情感共鳴; 其次是利用有意味的形式表達情感; 最後是利用影像造型元素構成意象表達情感和觀念

。」意象也是符號的一種,電影巧妙地運用了

黃土地、黃河、腰鼓的三種意象的疊加,給本片增色不少。

「黃土地是導演精心安排的 『家』,是一個封閉的

、充滿『溫情的愚昧』自足的 『鐵屋子』。」一方面,黃土地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徵,陝北人民對其有深厚的感情,因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黃土地對他們來說就是有母親般的溫情

。另一方面,陝北人民囿於生活在黃土地上,人們都處於落後、封閉的空間內,甚至還會有沿襲陋習的詬病,所以黃土地又是愚昧、保守的象徵。影片中當用廣角鏡頭拍攝整體的黃土地的面貌時,觀者感嘆黃土地遼闊的自然風貌同時,也會惋惜這裡的人們只能囿於這個空間內,卻不知外面世界的風光和精彩。影片名字叫做 《黃土地》,原因在於以物寄託感情。

影片大量出現黃土地的意象,盡顯滄桑感和歷史歲月的沉澱感。電影巧妙運用黃土地這個大

背景,將人與故事情節都融入其中,給觀者講述了一個與黃土地有淵源關係的故事。「黃河

」在電影中是主人公翠巧內心世界的象徵。當翠巧感嘆命運不公時,導演將鏡頭再一次對準正在奔騰咆哮的黃河,好像也在抱怨翠巧命運的悲慘; 翠巧在顧青的勸說下,勇於掙脫陋習,終於逃離了命運的束縛。此時,影片中的鏡頭又一次對準黃河,黃河像奏響了歡快的曲調,正為翠巧的勇敢鼓掌。腰鼓是陝北人民熱愛的打擊樂,也是民族文化的符號。當老農們在黃土地上,充滿氣勢、整齊地打著腰鼓時,觀者感到生命的張力和充滿旺盛的民族精神

。原生態的民俗更具有藝術的魅力在於以自然風光為演出背景,不加藝術的修飾,純天

然地展現出演出者的舞蹈藝術,讓觀者與演出現場融為一體,真實地感受原生態風貌。 「腰鼓」是民族文化的縮影,是民族精神的濃縮,當老農們打起腰鼓,歡欣鼓舞地扭動著身姿,自由地歌唱著這片土地時,生活也有了原汁原味的民俗味道和民族價值。

相關焦點

  • 陳凱歌、張藝謀合作的《黃土地》:對思想自由的追逐,生生不息
    ——饒曙光 1976年,文革結束,中國電影的第五代運動隨之興起,經歷了文革浩劫的「第五代」年輕電影人紛紛投入到中國歷史的反思和繼承的討論中,《黃土地》就是在那時誕生的。 這部電影是陳凱歌導演的處女作,也是他和張藝謀合作的第一部影片。
  • 《黃土地》:一部具有民族精神的現實主義電影
    由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改編自柯藍的散文《深谷回聲》,影片講述了陝北農村貧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親,無法擺脫厄運,只得藉助「信天遊」的歌聲,抒發內心痛苦的故事。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5年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陳凱歌導演憑藉此片獲得第2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特蘭杯導演獎。
  • 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黃土地》開創了中國電影的新時代
    第五代中國電影由於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的重新開課而成為可能。在1982年畢業的第一批學生中,有陳凱歌、張藝謀和田壯壯等未來的第五代電影人。這些年輕的電影人有著開創中國電影新時代的野心,而這個群體中出現的第一部主要電影是由陳凱歌執導、張藝謀攝影的《黃土地》。
  • 誰又看懂了陳凱歌的黃土情深
    ;也許這是陳凱歌最真摯的一部電影",《黃土地》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迴響》。柯藍的小說+陳凱歌執導+張藝謀攝像的頂級配置,是現在電影望塵莫及的搭配。當年,張藝謀所在的廣影製片廠拿到了《黃土地》的劇本,但導演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張藝謀想到了老同學陳凱歌,在北京不受重用的陳凱歌答應了張藝謀的邀請。他們一起去黃土高原,想要大幹一場。
  • 36年前陳凱歌、張藝謀一部《黃土地》,開啟了國產電影的黃金時代
    但是也正因為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太過經典,使得人們很容易便忽略了陳凱歌其他的代表作。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作品,是陳凱歌的處女作《黃土地》,這部影片上映於36年前的1984年,當時陳凱歌剛剛由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兩年。《黃土地》的主創人員除了導演陳凱歌之外,攝影師張藝謀,美工何群,也都是來自於1978屆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
  • 影片分享--《黃土地》
    《黃土地》,是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的一部文藝題材的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影片講述了陝北農村貧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親,她無法擺脫厄運,只得藉助"信天遊"的歌聲,抒發內心的痛苦。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5年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 《黃土地》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主要講的什麼內容,你看過嗎?
    看《黃土地》,心情是抑鬱的,雖然有那遼闊的長空,無垠的黃土地,以及那浩浩湯湯、奔騰不息的黃河水,但是畫面之外的那種沉重的思想卻緊緊壓在人們心頭,一刻也不放鬆;雖然有嘹亮的信天遊、奔放、歡快的腰鼓陣,但是蘊蓄其中的又有多少的心酸和悲苦!
  • 電影《黃土地 (1984)》
    導演: 陳凱歌編劇: 張子良 / 柯藍 / 陳凱歌主演: 薛白 / 王學圻 / 譚託 / 劉強類型: 劇情 / 音樂
  • 看完華麗的《妖貓傳》說說樸素的《黃土地》
    看完《妖貓傳》我一下子就想到陳凱歌的處女作《黃土地》。《黃土地》一點也不華麗,樸素至極。那個時候,電影對於陳凱歌還不是「盛大的幻術」。那個時候電影還是他充分的自我表達和寄情的藝術。多年以後,熱愛中國電影的人提到這部《黃土地》時可能還會有點小激動。
  • 聆聽黃土地的回聲
    聆聽黃土地的回聲作者:韓紅濤年前,聽到曹寶武散文集《聆聽黃土地》出版的消息,作為他的師兄,我欲先睹為快,於是第一時間下訂單!我們算是衡水學院中文系的同門師兄弟,也正因這個緣故,我較早地關注著他。跟寶武的相識是十年前的事。
  • 陳凱歌電影
    整部《黃土地》自然脫不了「黃」這一顏色,大量表現黃土、黃河的鏡頭共同營造了整部電影的色彩基調。陳凱歌導演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種種具有陝北特徵的事物,這些事物在導演的刻畫下具有了鮮活的象徵意義,從而傳遞給觀眾一種「黃土高坡」的質感和深刻的思想內容。傳遞人民正是懷著這種敬意去發掘這片土地的力量。
  • 36年前,陳凱歌因《黃土地》爆紅,原因:影片內容太過展現人性
    導演因《黃土地》爆紅36年前的《黃土地》改編自珂蘭的小說《深谷回聲》,由陳凱歌導演執導,王學圻,薛白,等主演電影。在此之前,中國電影在經歷了謝晉第四代導演反思文革的傷痕電影之後,一批在文革中成長的導演們開始執導電影。電影《一個和八個》只是在試探著邁出了第一步之後,陳凱歌的《黃土地》,就在電影風格和語言強烈之中形成一種新的影像,並深深影響了整個第五代導演早期的敘事傾向和風格基調。
  • 左權民歌:黃土地上「長」出的旋律
    老人們說,這些歌是從黃土地上長出來的……尋著歌聲,不知不覺來到了宋代。據明《江州志》載,宋、元以來,遼縣人有了「鬧元宵」「鬧社火」「鬧紅火」的風俗。其中的「文社火隊」就是小花戲的前身,那時的小花戲唱曲便是民歌。遼縣即今天的左權。從遼縣到左權,太行山深處傳出的歌聲從未中斷,越唱越動聽,越唱越有味道。
  • 廣西電影製片廠攝影師張藝謀的作業
    1983年,「第五代電影人」沒有安於現狀:吳子牛拍了《喋血黑谷》;田壯壯拍了《九月》和《獵場札撒》;張軍釗拍了體育故事片《加油-中國隊》;胡玫拍了反映軍隊女性生活的探索性故事片《女兒樓》……而作為第五代電影人代表人物的張藝謀和陳凱歌也在這一年開始合作,並且拍出了技驚四座的作品——《黃土地》。
  • 孫延文:電影《黃土地》中的陝北民歌 丨今日頭條
    ▲題圖:張江源 油畫作品《高山厚土》布面 80×100cm文 孫延文《黃土地》是我國著名導演陳凱歌的代表作,曾獲國內外五項大獎。陝北民歌是陝北民俗的一個分支,它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由陝北人自己在勞動中創作並傳唱與整個陝北地區。和其他歌曲不同,陝北民歌不受韻律及歌詞的限制,由於它產生於厚重的黃土文化氛圍之中,所以具有很強的隨意性,任何事情、東西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拿來唱。可以說陝北民歌是陝北人生活的活化石,更是整個中華民俗史上永不凋謝的花朵。《黃土地》從始至終都有一條主線貫穿於整個故事中,那就是陝北民歌。
  • 繼周星馳的"豬籠城寨城",陳凱歌的"秦王宮"才是真豪橫
    在還沒有成為知名導演的時候,陳凱歌被發配到了廣西的一個製片廠,就跟古代的時候發配邊疆的性質一樣,但是不甘平凡的陳凱歌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了命運。《黃土地》這部影片改變了陳凱歌的一生。,沒有新意只有一片黃土高山的電影可能沒有太多觀眾觀看。
  • 陳凱歌影史地位最高的電影並非是《霸王別姬》,是沒有高清版的它
    但論影史地位《霸王別姬》遠遠不是華語第一,甚至都不是陳凱歌的第一。陳凱歌最受認可的是主旋律的女性電影《黃土地》,無論國際國內地位都比《霸王別姬》要高。可惜的是雖然中國電影資料館已經對《黃土地》進行了高清修復,但只會在電影資料館進行放映,沒有發行藍光版本。目前網上的《黃土地》資源清晰度都低得很,阻礙了這部電影的流傳。
  • 文人本色,精英意識:大師陳凱歌電影排行榜
    另外,這也是中國電影至今唯一一部獲得金棕櫚的華語電影。這部作品也是陳凱歌的巔峰之作了。我超級喜歡這部電影,因為故事說的很好,還有張國榮貢獻了一次偉大的表演。雖然很多評論認為《孩子王》比《黃土地》要好,《黃土地》過於主題先行了。但我不同意,就我個人的觀感,《黃土地》比《孩子王》要好一些,因為《黃土地》更簡單更純粹。全片就那幾個人在表演,人物、情節簡單到不得了,但很有味道。
  • 黃土地上的房子都是這樣的,冬暖夏涼,你要多就可以挖多少
    《黃土地》,是改編自珂蘭的小說《深谷回聲》的一部文藝題材的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影片講述了陝北農村貧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親,她無法擺脫厄運,只得藉助"信天遊"的歌聲,抒發內心的痛苦。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5年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 用話劇演繹黃土地上顛鸞倒鳳的風月故事
    對黃土地上男女的風月故事露骨的性描寫隨處可見, 這也是這部小說十分暢銷的原因之一。用話劇演繹黃土地上顛鸞倒鳳的風月故事你怎能不來一看顛鸞倒鳳,鸞是神鳥,鳳就是鳳凰那個時代的女人就像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瑪蓮娜一樣,田小娥是亂世中的浮萍,無力依靠,無力生存,男人是她所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