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文聯】文藝賀歲|孫宜峰《四時八節 六碗八碟》

2021-02-16 高郵文聯

孫宜峰

四時八節,總要弄個六碗八碟,主要源於嶽父母的影響。

九十年代初在臨澤,遇到端午節、中秋節,特別是春節,嶽父就忙碌起來了,一大早,挎個籃子,上街去買菜。嶽父買菜一般有個「四買、四不買」的準則,買活的不買死的,買野生的不買家養的,買稀少的不買平常的,買貴的不買便宜的。

我後來到高郵,生活沿襲之。四時八節,都較當回事,買菜,打理,做菜,雖非滿漢全席,淮揚菜系,也無海參鮑魚,只是家常便飯,冬去春來三十年,漸漸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傳統,品種應對時節,基本固定,大同小異,也隨時節而變。例如,端午節應該有鹽水河蝦(或油爆河蝦),鹹鴨蛋,炒長魚,炒紅莧菜;中秋節一定有紅燒肉圓,紅燒五香鵝,大煮乾絲,青椒炒木耳;除夕肯定有周巷雪花豆腐,紅燒五香大腸(或青椒炒大腸),清蒸桂魚,鹹野兔燒鮮肉,炒水芹,鹹肉絲炒茹蒿苔等。下面將端午節、中秋節、除夕夜「孟城山峰家常菜譜」分享如下。

端午節,十二紅,供君參考情意濃。

首當其衝鹽水蝦,透明閃亮買仔蝦,

第二當數炒長魚,韭菜洋蔥皆可以,

紅燒肉,卜頁結,價廉物美寬心結,

清蒸桂魚或扁魚,擱點生抽美味餘,

拌涼粉,煮鴨蛋,一蛋雙黃真好看,

雪裡葓,炒肉絲,生粉小鹽先打理,

紅莧菜,不可少,大火多油炒一炒,

鹽水鵝,熗黃瓜,有葷有素人人誇,

十一燒個小龍蝦,顏色通紅味道佳,

十二雞蛋蕃茄湯,清湯猶紅潤肺腸。

個人實踐應時節,或多或少可調節,

端午燒好十二紅,景秀河山一片紅。

八碟(冷菜)

1、群英薈萃(西蘭花,紫包菜,木耳菜,洋蔥,西芹拌茶幹)

2、自製鵝雜(可購買老鵝一隻,分類食用)

3、糖蓮藕片(切片用白糖醃製)

4、牛肉(購買)

5、豬耳朵(購買)

6、鹽水毛豆

7、涼拌黃瓜

8、鹽水河蝦(或油爆河蝦)

十碗(熱菜)

1、肉圓燒湯菜或燒金針菜(高郵中秋必備,意團團圓圓。如沒有湯菜,可用金針菜)

2、小公雞燒菱角米(菱米菜場有售)

3、藕夾子(藕切兩片相連夾些肉泥,油煎)

4、五香紅燒鵝燒芋頭或豆腐花幹

5、五穀豐登(菱角,鐵棍山藥,玉米,、花生殼同煮)

6、雞湯山藥鮮蘑菇汪豆腐(做法見下)

7、肉絲青椒竹筍絲煮乾絲(做法見下)

8、扁豆燒芋頭(意出門遇好人)

9、毛豆米青椒炒豆腐乾

10、野生長魚段燴韭菜(韭菜切段醃製一下)

最後上個湯,老鵝瓠子湯(或蘿蔔淡菜湯)

八碟(冷菜)

1、糖醃蘿蔔(紅色)

2、涼拌黃瓜(綠色)

3、高郵皮蛋

4、五香牛肉(購買)

5、豬耳朵或豬口條(購買)

6、風公雞或鹹公雞絲(自製)

7、風味香腸(自製)

8、熗白肚片(做法見下)

十碗(熱菜)

1、周巷雪花豆腐(老母雞湯、山藥、鮮蘑菇等,做法見下)

2、雜燴(自製,老母雞湯、鮮雞絲、鹹雞絲、小肉圓、魚圓、蹄筋、竹筍、西藍花等)

3、清蒸桂魚(做法見下)

4、鹹野兔燒鮮肉(三十二年的傳統菜。今年沒有野兔,考慮換一個菜了)

5、鹹肉河蚌燒青菜

6、野鴨燒大梗子鹹菜

7、紅燒五香大腸(或青椒炒大腸),

8、自製春卷(都說大陸春卷好,老孫在家自己包,肉絲大蒜山芋粉,色香味全吃個飽)

9、鹹肉絲炒茹蒿苔

10、紅燒肉圓襯豌豆苗(高郵除夕必備,意團團圓圓、安安穩穩)

11、鹹鵝或鹹鴨白燒芋頭或萵苣塊

12、鹹肉絲大蒜竹筍煮乾絲

13、炒水芹(高郵除夕必備,意路路通達)

14、八寶飯(高郵除夕必備,意甜甜蜜蜜)

15、紅燒鯉魚(不吃,加雲片糕壓鍋底,意年年有餘、高高在上)

主料:卜頁3張,老母雞湯1碗(骨頭湯也行)

配料:河蝦仁,鮮香菇,肉絲,竹筍絲,榨菜絲,紅椒絲,青椒絲(或時令大蒜白子絲),姜蔥絲,鹽,糖。

做法:

1、卜頁切成細絲,長8釐米,放在熱水中(特別提醒:水溫約70度左右)煮5分鐘,不到煮沸,然後放入冷水中漂清去味,不要團起,瀝乾待用。鮮香菇切成薄片。

2、把豬油(或食拉油,忌用菜油)入鍋,放入蔥薑絲,料酒火爆,先放入河蝦仁炒幾下盛起備用(保證鮮嫩),後同樣放入肉絲,鮮菇片,竹筍絲炒兩下,倒進老母雞湯和適量開水(儘量寬湯)煮至沸騰。

3、放入卜頁絲到鍋中,湯要淹沒卜頁絲,放適量鹽,白糖(起鮮)煮沸3—5分鐘,味入絲中,再放入已爆炒過的鮮蝦仁,紅綠青椒絲(或大蒜絲)和榨菜絲少許,攪拌均勻,盛碗,再滴幾滴麻油食用。

特點:爽口不油,葷素搭配,紅綠相間,操作方便。

主料:鮮鱖魚一條,最好八兩左右,不超一斤

配料:生薑,米蔥,紅綠青椒,豬油(或食拉油),料酒,鹽,糖,蒜等。

做法:

1、將桂魚洗淨(防止刺手),水瀝乾,把魚兩面用刀各切出二道口子,用適量小鹽將魚表面及肚內擦一遍,並往魚肚內放入薑片、米蔥,料酒入味15分鐘。

2、桂魚放入大碗,加上適量豬油(或食拉油),少量生抽醬油,糖,蒜,放入鍋內隔水蒸,大火燒沸10分鐘,文火蒸20—25分鐘,見魚眼珠凸出。(不揭鍋蓋,鍋中水不幹)

3、起鍋前放入紅綠青椒絲及細薑絲蒸1分鐘,起碗趁熱食用。

特點:清口可口,營養豐富,魚肉鮮嫩,四季可食。

原料:豆腐8小塊,老母雞湯1碗,鮮香茹,鮮蝦仁,厚肉白(或豬油渣子),山藥,姜蔥糖鹽,生粉等

做法: 1、豆腐去掉表皮(外皮老去之),切成細長條像雪花,用熱水燙一遍,入清水漂過,去黃豆味,瀝乾備用。將厚肉白子(或豬油渣子),鮮香菇,山藥,姜蔥切成小顆粒。

2、大火將鍋燒熱,倒入豬一油(或色拉油),姜蔥顆粒入鍋,倒入鮮蝦仁及厚肉白子(或豬油渣子),鮮香菇,山藥小顆粒爆炒兩下,倒入老母雞湯,再將豆腐放入鍋中,適量鹽,少許糖,煮沸2—3分鐘。

3、將生粉和水(不宜過量防凝結成團),倒入鍋中進行勾兌均習,盛碗滴入麻油(冬季可以放點蒜花)趁熱食用。

特點:油而不膩,價廉物美,操作簡單,四季可食。

原料:新鮮豬肚1隻,(購買時觀察其顏色鮮紅,胃黏液淡黃,不泛白色)紅綠青椒,姜蔥,料酒,蒜。

做法: 1、將豬肚清洗乾淨,具體做法為,先將內層用麵粉和小鹽各捏一遍洗淨,再反過來,去掉外層的大量豬油再用麵粉和小鹽鹽各捏一遍洗淨,注意胃小腸處用剪刀切開洗淨,可以用刀將胃黏液刮淨。

2、先將豬肚用開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漂洗乾淨,用刀去掉白皮。然後放入鍋中用冷水淹沒,放入薑片米蔥和料酒,適量鹽,大火約15分鐘煮沸,改用小火飩25—30分鐘(特別提醒:水煮約45分鐘左右),用筷子能扎開即可,切不能超時,爛了無筋道。

3、將豬肚涼一涼,用刀切成片,再放些開水氽過的紅綠青椒絲,放入生抽醬油,蒜泥,麻油趁熱食用。

特點:味道鮮美,清口不膩,老少皆宜,四季可食。

買菜自然辛苦也較煩人,但也有一番樂趣。我有一點汪曾祺先生的影子,喜歡逛菜場,知曉物品,了解價格。現在買菜也不還價,四時八節揀新鮮的、時令的、喜歡的買一點即可,不浪費就行。一等價錢一等貨,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我還拿工資呢、人家也要生活,買菜即使貴一點,也心安理得。平時我買菜也簡單,還有些捨不得,有時買個便宜的鰱魚煮煮,冬天吃剩的青菜湯,次日下個菜面吃吃。前幾天,在南門菜場,見一老漢賣本地淡黃色的胡蘿蔔,分成了兩攤,一攤每斤四元,一攤每斤二元,問:何故?難道不是同一品種?答:是同一品種,分揀出來的,這攤大小均勻,水靈光滑,像個少女,那攤長得不好看,像個老太婆,還有殘疾人。聽之,大笑,彩、彩、彩。

中國飲食文化淵遠流長,對待四時八節,態度不一,有人簡單為之,反正正常過一天,有人隆重對待,節日就是節日,有四季分明之感。我以為,四時八節是生活的節點,人的心情、人情世故、家庭關係、工作壓力等可以用節慶來調節,六碗八碟看在眼裡,笑在臉上,吃在嘴裡,甜在心間。這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人生的態度。

吃了年夜飯,一切向前看,牛年發大財,擼起袖子幹。

相關焦點

  • 孫宜峰 | 四時八節 六碗八碟
    孫宜峰四時八節,總要弄個六碗八碟,主要源於嶽父母的影響。九十年代初在臨澤,遇到端午節、中秋節,特別是春節,嶽父就忙碌起來了,一大早,挎個籃子,上街去買菜。嶽父買菜一般有個「四買、四不買」的準則,買活的不買死的,買野生的不買家養的,買稀少的不買平常的,買貴的不買便宜的。我後來到高郵,生活沿襲之。
  • 「八碟八碗」是過年一道生動的風景
    小時候,在我們那裡,最高檔次的宴席就是八碟八碗了。平時,只有誰家娶媳婦,才擺如此標準的宴席。從我記事起,不管年景如何,媽媽總是煞費苦心地按這個標準給我們做年夜飯。八碟八碗原為滿族正宗桌席。飯桌上的八碟八碗,與滿人的豪爽相匹配。我們家不是純正的滿族,當然年夜飯中的八碟八碗也跟「豪爽」無關。
  • 李雲龍 :八碟八碗|讀者
    四爺說,「待客豐盛又不靡費的吃法兒,不是用盡了心思淘換來的山珍海味,不是大油,不是大量,在這山裡,最最妥當的是『八碟八碗』!」「八碟八碗」是菜,我對這印象可深。村裡隔長不短的婚聘嫁娶,席面的標準都得是這。其實做這菜的料,幾乎全是一個來處,一頭豬。這麼一來,就是趕不上婚聘嫁娶做客也沒關係,每家臘月昝兒都得殺豬,到這時候,一家老小總也能吃上自家兒的「八碟八碗」。
  • 四時八節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四時八節,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氣。出自:唐 杜甫《狂歌行贈四兄》:「四時八節還拘禮,女拜弟妻男拜弟。」四時八節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季節。
  • 日韓料理為什麼這麼多碗碗碟碟
    看看隔壁踐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鋪滿全桌,吃個飯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韓國和日本,那才真正讓人頭大。  的確,「西方分餐,東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該被打破了,東方人分餐起來,可比西方人精緻講究得多。  比如一頓吃下來需要近兩個小時的懷石料理,從「先付(前菜)、八寸(下酒菜)、向付(季節性的生魚片)、炊き合わせ(蔬菜、魚、豆腐等切小塊燜煮)、蓋物(湯或茶碗蒸)」到「燒物(季節性的魚類燒烤)、酢餚(醋醃菜)、冷缽(冰鎮過的食器放熟食,如涼拌時蔬等)、中豬口(酸味的湯)、強餚(肉類主菜)」再到「御飯(米飯)、香物(季節性的醃菜)、止碗(醬湯)、水物(餐後甜點)」。
  • 讓文藝之花為時代和人民綻放——扶風縣文聯2019年工作巡禮
    扶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藝工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中省市文聯關於深化文聯改革的文件精神,今年5月22日,在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市文聯的精心指導下,扶風縣文聯正式成立。
  • 臨洮縣文聯八個協會完成換屆,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
    臨洮縣文聯八個協會完成換屆,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11月27日至12月1日,經中共臨洮縣委宣傳部批准,縣文聯八個協會分別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和主席團成員。會前,傳達、學習了縣委書記石琳同志對全縣文藝工作的重要批示。
  • 尋味高郵,「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不過高郵的陽春麵,實在太有名,可謂小吃界的頭牌,所以還是應該嘗試下。面還沒有吃到,先被這裡煮麵的架勢嚇一跳。古老的灶臺大鐵鍋裡,漂著七八隻搪瓷碗,此景被稱之為「鍋上漂」。煮麵的時候,把盛有佐料的碗也放到鍋裡去燙,在熱力的催化下,碗裡的醬油湯底料被激發出鮮香,面熟後迅速撈起,放進已經燙好的面碗裡,撒一點蔥花,一碗陽春麵就好了。眼前這碗陽春麵,是顏色濃鬱的醬油湯底,湯汁不多,像拌麵,和以前吃的那種白湯陽春麵並不一樣。別看這面素,卻很好吃。
  • 昆明市文聯籤約9組文藝家,涵蓋多元門類力推文藝精品
    12月22日,昆明市文聯2020年籤約文藝家籤約儀式在昆明市文聯舉行。陳約紅、王單單、劉曉蘭、曹衛華、馬嘉、劉文全、劉榕、袁瀚和侯躍、疆嘎、陳瑤共9組作家、藝術家成為昆明市文聯2020年籤約文藝家。籤約文藝家涵蓋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多元文藝門類。
  • 【高郵文聯】陳松永|高郵名家系列:攝影家張曉萌
    了解張曉萌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家是三代攝影之家,張先生的父親張元奇老先生,在五十年代就開始攝影創作,其作品早已成為高郵的名片;張曉萌先生自己,是從膠片攝影過渡到數碼攝影的代表,崇尚唯美藝術;他兒子,則是概念藝術攝影的代表。
  • 【高郵文聯】百年汪老|張子麟:大淖尋訪記
    大淖是高郵的一個地名,也是汪曾祺小說《大淖記事》的發生地。我還算不上汪迷,但我很喜歡汪老涉及家鄉的作品,更崇拜汪老這位率真可愛的前輩。同飲大運河的水,一樣的水鄉風景,一樣的風土人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相似的鄉音。他筆下的小英子、老錫匠、賣薰燒的王二,一個個都是生活在我周邊的街坊和鄉鄰,再熟悉再親近不過了。
  • 【高郵文聯】文學悅讀|張先軍《洋槐五月花》
    這是《高郵民歌》書中收錄的一首與槐花有關的民歌,美妙的愛情,在冬天孕育,春天發芽,初夏開花,秋天果熟,是鄉村生生不息的原動力,槐花只不過是愛情的道具,花裡的甜蜜花外的芳香,樸實的開放在每一個村莊角落。這愛情也如同鄉土的槐花一樣,沒有功利,沒有攀比,沒有門當戶對,更不會有《紅樓夢》裡的偷梁換柱。
  • 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
    看看隔壁踐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鋪滿全桌,吃個飯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韓國和日本,那才真正讓人頭大。的確,「西方分餐,東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該被打破了,東方人分餐起來,可比西方人精緻講究得多。緣起中國的分餐制傳統的日韓料理常給人「菜少碗多」的鋪張感,原因之一,便是分餐相比合餐,需要的碗盤更多。
  • 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專題美術作品展開幕:為「時代楷模」立像
    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專題美術作品展開幕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高凱)104幅作品,中國畫、油畫、綜合材料等眾多表現形式,從創作到寫生,全部聚焦以「六老漢」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治沙人,12月4日,一場別具特色的人像美術展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
  • 山東省文聯邀您一起賞文藝精品跨新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2021山東新年文藝晚會」,將於12月31日在濟南山東省會大劇院拉開帷幕,「歌舞專場」「雜技魔術專場」「相聲專場」「戲曲專場」四臺演出連軸上演,將精品文藝獻給廣大人民群眾,共慶新年來臨
  • 包頭師範學院群舞《額吉-都貴瑪》獲批中國文聯2020年青年文藝創作...
    近日 ,中國文聯2020年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資助項目公布,包頭師範學院音樂學院舞蹈系副教授史建興申報的群舞《額吉-都貴瑪》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獲批作品。2020年中國文聯面向全國活躍在創作一線的青年文藝工作者徵集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
  • 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校友跨界合作《晴空》——新時代新文藝新創作
    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校友合作,電影主題曲《晴空》,在開機儀式前全網發布音樂MV。疫情期間,我想靜靜;晴空之下,您聽凝凝。歌手蔣燁凝推出原創新歌——《晴空》太陽版,《星空》月亮版。用藝術解讀兩會熱詞「新基建」:晴空裡,深呼吸,藍天白雲悠然回憶,清風徐徐沁人心脾,你可知否我不離。
  • 東莞文聯「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書畫家熊曦講授中國...
    本次活動為2020年東莞文聯「文藝志願服務行動」之「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熊曦以講課與現場揮毫示範相結合的方式,與30多名高校學生互動交流。書法是繪畫的最高境界熊曦是東莞文學藝術院副院長、《東莞書畫》執行主編、廣州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嶺南畫院院聘畫家,詩書畫同修。
  • 為什麼日本人吃飯要用這麼多碗碗碟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箋語,原標題:《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德妃諾潮玩經授權發布。一到臨近過年,聚會扎堆,小通就想原地隱身。作為社恐晚期患者,推杯換盞間的商業互吹,已經足以讓人尷尬到用腳趾摳出一套海景大別墅了;而身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打工人,對三姑六婆們查戶口一般無微不至的關心,更是從頭到腳寫滿抗拒。
  • 中國文聯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隊走進北京、河北、遼寧等地
    這幾天,北京、河北、遼寧、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地已是寒冬時節,文藝志願者們內心火熱,他們以雷鋒的名義相聚,在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的特殊時刻,以文藝志願服務的形式弘揚和傳承雷鋒精神。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主辦的「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中國文聯新時代文明實踐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活動為當地群眾獻上歌舞、相聲、小品、器樂、朗誦等文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