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宜峰
四時八節,總要弄個六碗八碟,主要源於嶽父母的影響。
九十年代初在臨澤,遇到端午節、中秋節,特別是春節,嶽父就忙碌起來了,一大早,挎個籃子,上街去買菜。嶽父買菜一般有個「四買、四不買」的準則,買活的不買死的,買野生的不買家養的,買稀少的不買平常的,買貴的不買便宜的。
我後來到高郵,生活沿襲之。四時八節,都較當回事,買菜,打理,做菜,雖非滿漢全席,淮揚菜系,也無海參鮑魚,只是家常便飯,冬去春來三十年,漸漸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傳統,品種應對時節,基本固定,大同小異,也隨時節而變。例如,端午節應該有鹽水河蝦(或油爆河蝦),鹹鴨蛋,炒長魚,炒紅莧菜;中秋節一定有紅燒肉圓,紅燒五香鵝,大煮乾絲,青椒炒木耳;除夕肯定有周巷雪花豆腐,紅燒五香大腸(或青椒炒大腸),清蒸桂魚,鹹野兔燒鮮肉,炒水芹,鹹肉絲炒茹蒿苔等。下面將端午節、中秋節、除夕夜「孟城山峰家常菜譜」分享如下。
端午節,十二紅,供君參考情意濃。
首當其衝鹽水蝦,透明閃亮買仔蝦,
第二當數炒長魚,韭菜洋蔥皆可以,
紅燒肉,卜頁結,價廉物美寬心結,
清蒸桂魚或扁魚,擱點生抽美味餘,
拌涼粉,煮鴨蛋,一蛋雙黃真好看,
雪裡葓,炒肉絲,生粉小鹽先打理,
紅莧菜,不可少,大火多油炒一炒,
鹽水鵝,熗黃瓜,有葷有素人人誇,
十一燒個小龍蝦,顏色通紅味道佳,
十二雞蛋蕃茄湯,清湯猶紅潤肺腸。
個人實踐應時節,或多或少可調節,
端午燒好十二紅,景秀河山一片紅。
八碟(冷菜)
1、群英薈萃(西蘭花,紫包菜,木耳菜,洋蔥,西芹拌茶幹)
2、自製鵝雜(可購買老鵝一隻,分類食用)
3、糖蓮藕片(切片用白糖醃製)
4、牛肉(購買)
5、豬耳朵(購買)
6、鹽水毛豆
7、涼拌黃瓜
8、鹽水河蝦(或油爆河蝦)
十碗(熱菜)
1、肉圓燒湯菜或燒金針菜(高郵中秋必備,意團團圓圓。如沒有湯菜,可用金針菜)
2、小公雞燒菱角米(菱米菜場有售)
3、藕夾子(藕切兩片相連夾些肉泥,油煎)
4、五香紅燒鵝燒芋頭或豆腐花幹
5、五穀豐登(菱角,鐵棍山藥,玉米,、花生殼同煮)
6、雞湯山藥鮮蘑菇汪豆腐(做法見下)
7、肉絲青椒竹筍絲煮乾絲(做法見下)
8、扁豆燒芋頭(意出門遇好人)
9、毛豆米青椒炒豆腐乾
10、野生長魚段燴韭菜(韭菜切段醃製一下)
最後上個湯,老鵝瓠子湯(或蘿蔔淡菜湯)
八碟(冷菜)
1、糖醃蘿蔔(紅色)
2、涼拌黃瓜(綠色)
3、高郵皮蛋
4、五香牛肉(購買)
5、豬耳朵或豬口條(購買)
6、風公雞或鹹公雞絲(自製)
7、風味香腸(自製)
8、熗白肚片(做法見下)
十碗(熱菜)
1、周巷雪花豆腐(老母雞湯、山藥、鮮蘑菇等,做法見下)
2、雜燴(自製,老母雞湯、鮮雞絲、鹹雞絲、小肉圓、魚圓、蹄筋、竹筍、西藍花等)
3、清蒸桂魚(做法見下)
4、鹹野兔燒鮮肉(三十二年的傳統菜。今年沒有野兔,考慮換一個菜了)
5、鹹肉河蚌燒青菜
6、野鴨燒大梗子鹹菜
7、紅燒五香大腸(或青椒炒大腸),
8、自製春卷(都說大陸春卷好,老孫在家自己包,肉絲大蒜山芋粉,色香味全吃個飽)
9、鹹肉絲炒茹蒿苔
10、紅燒肉圓襯豌豆苗(高郵除夕必備,意團團圓圓、安安穩穩)
11、鹹鵝或鹹鴨白燒芋頭或萵苣塊
12、鹹肉絲大蒜竹筍煮乾絲
13、炒水芹(高郵除夕必備,意路路通達)
14、八寶飯(高郵除夕必備,意甜甜蜜蜜)
15、紅燒鯉魚(不吃,加雲片糕壓鍋底,意年年有餘、高高在上)
主料:卜頁3張,老母雞湯1碗(骨頭湯也行)
配料:河蝦仁,鮮香菇,肉絲,竹筍絲,榨菜絲,紅椒絲,青椒絲(或時令大蒜白子絲),姜蔥絲,鹽,糖。
做法:
1、卜頁切成細絲,長8釐米,放在熱水中(特別提醒:水溫約70度左右)煮5分鐘,不到煮沸,然後放入冷水中漂清去味,不要團起,瀝乾待用。鮮香菇切成薄片。
2、把豬油(或食拉油,忌用菜油)入鍋,放入蔥薑絲,料酒火爆,先放入河蝦仁炒幾下盛起備用(保證鮮嫩),後同樣放入肉絲,鮮菇片,竹筍絲炒兩下,倒進老母雞湯和適量開水(儘量寬湯)煮至沸騰。
3、放入卜頁絲到鍋中,湯要淹沒卜頁絲,放適量鹽,白糖(起鮮)煮沸3—5分鐘,味入絲中,再放入已爆炒過的鮮蝦仁,紅綠青椒絲(或大蒜絲)和榨菜絲少許,攪拌均勻,盛碗,再滴幾滴麻油食用。
特點:爽口不油,葷素搭配,紅綠相間,操作方便。
主料:鮮鱖魚一條,最好八兩左右,不超一斤
配料:生薑,米蔥,紅綠青椒,豬油(或食拉油),料酒,鹽,糖,蒜等。
做法:
1、將桂魚洗淨(防止刺手),水瀝乾,把魚兩面用刀各切出二道口子,用適量小鹽將魚表面及肚內擦一遍,並往魚肚內放入薑片、米蔥,料酒入味15分鐘。
2、桂魚放入大碗,加上適量豬油(或食拉油),少量生抽醬油,糖,蒜,放入鍋內隔水蒸,大火燒沸10分鐘,文火蒸20—25分鐘,見魚眼珠凸出。(不揭鍋蓋,鍋中水不幹)
3、起鍋前放入紅綠青椒絲及細薑絲蒸1分鐘,起碗趁熱食用。
特點:清口可口,營養豐富,魚肉鮮嫩,四季可食。
原料:豆腐8小塊,老母雞湯1碗,鮮香茹,鮮蝦仁,厚肉白(或豬油渣子),山藥,姜蔥糖鹽,生粉等
做法: 1、豆腐去掉表皮(外皮老去之),切成細長條像雪花,用熱水燙一遍,入清水漂過,去黃豆味,瀝乾備用。將厚肉白子(或豬油渣子),鮮香菇,山藥,姜蔥切成小顆粒。
2、大火將鍋燒熱,倒入豬一油(或色拉油),姜蔥顆粒入鍋,倒入鮮蝦仁及厚肉白子(或豬油渣子),鮮香菇,山藥小顆粒爆炒兩下,倒入老母雞湯,再將豆腐放入鍋中,適量鹽,少許糖,煮沸2—3分鐘。
3、將生粉和水(不宜過量防凝結成團),倒入鍋中進行勾兌均習,盛碗滴入麻油(冬季可以放點蒜花)趁熱食用。
特點:油而不膩,價廉物美,操作簡單,四季可食。
原料:新鮮豬肚1隻,(購買時觀察其顏色鮮紅,胃黏液淡黃,不泛白色)紅綠青椒,姜蔥,料酒,蒜。
做法: 1、將豬肚清洗乾淨,具體做法為,先將內層用麵粉和小鹽各捏一遍洗淨,再反過來,去掉外層的大量豬油再用麵粉和小鹽鹽各捏一遍洗淨,注意胃小腸處用剪刀切開洗淨,可以用刀將胃黏液刮淨。
2、先將豬肚用開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漂洗乾淨,用刀去掉白皮。然後放入鍋中用冷水淹沒,放入薑片米蔥和料酒,適量鹽,大火約15分鐘煮沸,改用小火飩25—30分鐘(特別提醒:水煮約45分鐘左右),用筷子能扎開即可,切不能超時,爛了無筋道。
3、將豬肚涼一涼,用刀切成片,再放些開水氽過的紅綠青椒絲,放入生抽醬油,蒜泥,麻油趁熱食用。
特點:味道鮮美,清口不膩,老少皆宜,四季可食。
買菜自然辛苦也較煩人,但也有一番樂趣。我有一點汪曾祺先生的影子,喜歡逛菜場,知曉物品,了解價格。現在買菜也不還價,四時八節揀新鮮的、時令的、喜歡的買一點即可,不浪費就行。一等價錢一等貨,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我還拿工資呢、人家也要生活,買菜即使貴一點,也心安理得。平時我買菜也簡單,還有些捨不得,有時買個便宜的鰱魚煮煮,冬天吃剩的青菜湯,次日下個菜面吃吃。前幾天,在南門菜場,見一老漢賣本地淡黃色的胡蘿蔔,分成了兩攤,一攤每斤四元,一攤每斤二元,問:何故?難道不是同一品種?答:是同一品種,分揀出來的,這攤大小均勻,水靈光滑,像個少女,那攤長得不好看,像個老太婆,還有殘疾人。聽之,大笑,彩、彩、彩。
中國飲食文化淵遠流長,對待四時八節,態度不一,有人簡單為之,反正正常過一天,有人隆重對待,節日就是節日,有四季分明之感。我以為,四時八節是生活的節點,人的心情、人情世故、家庭關係、工作壓力等可以用節慶來調節,六碗八碟看在眼裡,笑在臉上,吃在嘴裡,甜在心間。這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人生的態度。
吃了年夜飯,一切向前看,牛年發大財,擼起袖子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