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為何秦朝滅亡後老秦人沒有開展復國運動?

2020-12-23 津城沐雨

秦朝統一六國後,山東六國的舊貴族勢力並不甘心,一直想恢復故國,回到曾經的尊榮。

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貴族趁機而起,紛紛恢復舊有國號,在原來國土上建立起自己的勢力。

比如楚國的項家建立的楚軍,比如趙地的趙王歇恢復的趙國邯鄲地區,再比如魏王豹,還有齊地的田家貴族建立的政權等等。

但秦朝滅亡後,為什麼沒有人掀起恢復故國的浪潮?曾經「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不復仇?

其實,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秦國貴族勢力幾經挫折,損失慘重。

一個國家滅亡後,最希望復國的是那些曾經的貴族,因為他們的利益損失最大,不管是韓人張良還是楚人項家後人等,皆是如此。

但秦國的貴族在秦國發展過程中卻歷經波折,實力受損嚴重,無力承擔復國的重任。

比如商鞅變法,對舊有貴族打擊沉重,秦國發展成論功為貴的國度,貴族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其號召力和權威不像山東六國那樣強勁。

其次,秦二世即位後,擔心其他公子會威脅到自己的位置,在趙高的鼓搗下誅殺了大量皇室貴胄,秦二世幾乎成了「孤家寡人」,秦國皇室貴胄損失慘重。

最後就是秦國滅亡後,意氣用事的項羽沒有放過秦國皇室,秦王子嬰等被殺,秦國皇室基本滅絕,又怎麼來復國?

其二:漢朝繼承了秦朝制度,對老秦人來說和過去沒有什麼兩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山東六國的政治制度、貨幣、度量衡、文字等,以秦國制度為標準推行到全國。

各方面的改變,讓山東六國的原居民無法適應,嚴苛的秦法更是讓他們心生怨恨,當貴族豎起復國大旗後,他們積極響應,參加到復國運動中。

但秦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雖然秦朝滅亡了,秦地換了主人,但是劉邦並沒有廢除秦的制度,而是選擇大部分繼承,並且廢除了秦法中部分嚴苛的法令。

也就是說,秦人過的生活和以前沒什麼兩樣,甚至比以前更加寬鬆、更加有人情味兒,他們又為什麼放棄好好的日子不過去造反呢?

其三:劉邦安撫民眾,替老秦人教訓了他們的仇人。

劉邦率先進入關中後,並沒有大肆掠奪秦人,安撫民眾,這和後來項羽來後大肆掠奪和破壞形成了鮮明對比。

項羽坑殺幾十萬已經投降的秦人士卒,再加上搶掠鹹陽,一把火燒了秦的皇宮,讓秦人對項羽恨之入骨。

劉邦佔領關中後,開始與項羽爭奪天下,這對秦人來說,劉邦在實現自己利益的同時,也是在為秦人復仇,他們積極參軍,積極生產,配合劉邦。

對於秦人來說,劉邦雖為楚人,維護的卻是秦人的利益,擁護劉邦就是擁護秦人的大一統。

所以,相比於山東六國濃烈的復國情緒,秦人並沒有太重的復國意願,他們只希望有個維持秩序、帶領他們過得更好的領導人。

對此,大家怎麼看?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隨手關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歷史知識,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漢書》,

《史記》。

相關焦點

  •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這四位出身老秦人的秦國名將,你都認識嗎?
    亦或是「虎狼之國」?筆者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那首《大秦帝國之裂變》的主題曲。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楚滅楚人想著復國,而秦朝滅亡後無人復秦
    範增引用楚南公說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陳勝失敗是應該的,秦國滅亡六國時,楚國最沒有過錯,自從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後,楚人至今經常懷念,所以楚南公說: 是秦國發起的統一戰爭,結束了這種局面,原來的楚人效忠的是楚國國君,秦統一天下後,所有楚人都效忠秦朝皇帝,這個效忠對象發生了改變,另一個就是存在幾百年的文化習俗全部也變了,變成了滅亡自己國家的秦國文化,楚人一時難以習慣。
  • 秦亡之後,老秦人為何不反抗?強秦大軍不再,秦人眼裡大漢即是秦
    秦國的統治如此短暫,讓人實在想不通。首先,秦法是六國之中最高效、最成熟的,能讓地處邊陲的秦國富國強兵,國內吏治清明,法律令行禁止;其次,秦軍在戰國天下無敵,強如趙國和楚國都被滅國,這麼厲害的軍隊又怎麼能坐視秦國滅國呢?  有人說,秦軍曾在巨鹿被項羽擊敗,但那很大一部分是章邯改編的「驪山徒」,不是正牌的秦軍。其實秦國的滅亡,和秦軍最後的去向有很大關係。
  • 六國被滅後,後人都向秦復仇,秦滅亡後秦人怎麼不向漢復仇?
    而其他小諸侯國貴族雖然沒有楚國這麼霸氣,但也總是冷不丁給秦始皇搞個暗殺。比如韓國貴族張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暴秦終於被推翻,天下又陷入了楚漢相爭的局面。最後還是劉邦棋高一著,戰勝了項羽。按理說,劉邦取代了秦朝在中國的統治,應該是老秦人的仇人。為何卻沒見老秦人向漢朝復仇呢?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個中原委。
  • 秦始皇派50萬秦軍已徵服百越,秦朝滅亡時趙佗為何不北上救秦?
    公元前221年,經過幾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秦王嬴政終於掃平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大一統王朝——秦朝,並自稱始皇帝。然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後,短短3年,秦朝於公元前207年即宣告滅亡。
  • 秦朝末年,南方數十萬秦軍為何按兵不動,眼睜睜地看著秦朝滅亡?
    《淮南子》 屠睢的死其實代表著秦國對百越徵服的失敗,然而秦始皇卻不甘心承認失敗,之後他又派任囂、趙佗率大軍駐守百越,這樣一來百越才沒有脫離秦朝的控制。所以說秦國是經過艱難的戰爭才徵服了百越地區,不過這裡的徵服也僅僅是武力上的徵服。 百越秦軍為何不救秦朝 秦始皇死後,他的接班人秦二世登基。
  • 秦朝的滅亡,真的全怪胡亥嗎?秦始皇的責任最大
    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四十六天後,秦朝滅亡了。
  • 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了18個諸侯,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後滅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後,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 秦始皇之後,秦朝或有救,扶蘇繼位相比胡亥:一顆仁心五大優勢
    最終秦朝在秦二世登基3年後被項羽和劉邦等起義軍滅亡。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建立的秦朝,曾經橫掃天下,短短15年即退出歷史舞臺,讓人唏噓不已。 秦二世繼位後,採取了比秦始皇更暴力的統治,但秦朝恰恰就毀在了秦二世手裡。 2. 嬴氏宗室不會被過度打壓和清洗 秦朝滅亡與嬴氏宗室衰弱有一定關係。秦始皇在世時已對嬴氏宗室進行大力打壓,取消了分封皇族的制度,嬴氏宗族既沒有封地也沒有實權。實行郡縣制後,嬴氏宗族也沒有得到重用。
  • 秦朝短命是因秦始皇對六國貴族心慈手軟?恰恰相反
    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僅僅十三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起的反秦起義立即引發全國連鎖反應,六國紛紛復國,兩年秦朝滅亡。此外,秦末反秦各國紛紛復國時,韓國,應該是說韓王安這一支無後,要去立橫陽君韓成為韓王,韓成不知道啥輩分,不過韓成之後的韓王信就要追溯到韓襄王那支,可見韓王安一系同樣遭到屠戮。及項梁之立楚懷王也,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後,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而燕國復國時的新王是韓廣,跟燕國王室沒啥關係,後來項羽分封,以臧荼為燕王,同樣不是燕國貴胄。
  • 秦始皇為何鑄造十二銅人,秦朝滅亡以後,銅人去了哪裡
    十二銅人一、休止兵戈,鑄劍為犁秦朝一統天下之後,秦始皇並不放心,因為山東六國很多人都不服秦的統治,想要謀殺他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二、烽煙再起,下落成謎秦朝滅亡之後,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劉邦把十二銅人搬到了長安宮,就這樣又過了400多年,東漢末年董卓進入長安,把十二個銅人融化了十個,鑄成了銅錢。剩下的兩個在曹魏那裡,後來魏明帝曹叡想讓人把十二銅人搬到洛陽,可是十二銅人太沉了,搬運的人走到西安市東郊灞橋就搬不動了,於是把十二銅人扔在那裡,在今天的灞橋一帶就有個地方叫「銅人原」。
  • 復國運動與琉球民族的消亡
    琉球的愛國主義救國運動 「生不願為日國屬人,死不願為日國屬鬼」 這句話是1876年來中國求助的琉球人向德宏所說,他們一行人來中國幾年了,想要清政府出兵幫助琉球,可是一直沒有結果,清政府與日本的談判也是沒有任何進展
  • 秦朝先後滅六國,統一中國,為什麼短短15年就滅亡?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一整個秦朝還沒有其它朝代一位君主在位的時間長,但是,它的出現對中國後世2000年的封建王朝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是開山之祖。秦始皇可以統一中國,可以說能力實力都是非常強的,為什麼秦朝只存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被取代了?
  • 中國歷史上最不該滅亡的朝代,它卻因太強大而滅亡,不是秦朝
    中國歷史上最不該滅亡的朝代,它卻因太強大而滅亡,不是秦朝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無處朝代交替變化,放到如今來看,各個政權的興衰,除了宋朝是亡於外患,其餘的皆是滅亡於國內的動亂,這也不由得讓人感到嘆息,畢竟再好的果實,也是從內部開始腐朽的啊!
  • 亡國123年的波蘭,一戰後好不容易復國,為何僅20年又再度被瓜分
    波蘭在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建立波蘭立陶宛聯邦,從而一躍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強國,國力可謂強橫一時,然而自17世紀後卻開始迅速衰落,並最終於1795年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直到一戰之後,波蘭才得以重新復國,然而這次復國僅僅20年,便再度被瓜分亡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 聖經解密:無花果樹——以色列的滅亡與復國預言
    認識聖經中的無花果樹與各種樹的含義在聖經中無花果樹的含義是象徵以色列國 ,寓意為:不求外在的榮華,不為榮耀自己,只求在基督裡的長進。失去上帝的守護,結果就是以色列國家的滅亡!關於以色列國家的滅亡,耶穌基督還在另一個地方做了預言:耶穌出了聖殿,正離開的時候,門徒前來,把聖殿的建築指給他看。 耶穌回應他們說:「你們不是看見這一切嗎?我實在告訴你們,這裡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