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點名大數據殺熟 反對利用消費者個人數據畫像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原標題:中消協點名大數據殺熟 反對利用消費者個人數據畫像 來源:中消協

算法本身是一種技術手段,經營者可以利用算法提升經營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優良的產品和服務,也可以利用算法鑽法律的漏洞,實施違法違規行為,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1月7日消息,近年來,平臺經濟快速發展,網絡購物、交通出行、旅遊住宿、訂餐外賣、網路遊戲等生活消費領域都出現了大型平臺企業。這些平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或服務,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比如,網路遊戲抽獎概率不明、大數據殺熟、網絡消費促銷規則繁複、網絡搜索競價排名推薦、網絡直播推送違反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刷好評隱差評使評價結果呈現失真、平臺採用算法限制交易等。這些問題的背後,核心是網際網路平臺對算法技術的應用。根據消費者投訴、有關調查和相關報導,網絡領域涉及消費者權益的算法應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推薦算法。通過監測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行蹤軌跡,如瀏覽過的頁面、廣告、商品服務、話題等,有針對性的對消費者進行商業營銷。這類推薦算法利用消費者的數據畫像,實施所謂精準推送。許多消費者誤以為自己看到的與旁人無異,導致知情、選擇不足。有些經營者通過算法應用推送的商品、服務內容甚至違背法律和公序良俗。

二、價格算法。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一是對新老用戶制定不同價格,會員用戶反而比普通用戶價格更貴。二是對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制定不同價格。三是多次瀏覽頁面的用戶可能面臨價格上漲。四是利用繁複促銷規則和算法,實行價格混淆設置,吸引計算真實價格困難的消費者。這類算法造成選擇性目標傷害。

三、評價算法。部分平臺及平臺內經營者為了獲得好評,運用刷單等方式,編造虛假高分評價,或者隱匿中評、差評,使真實評價無法顯現。虛假評價、評價失實呈現,不僅破壞經營者之間的公平競爭,也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產生誤導。

四、排名算法。平臺經營者制定各類排名榜,聲稱基於消費者好評率、銷量等,對各行業或商品服務類別進行排序,引導消費者選擇,但具體如何計算得出的難以知曉。還有的混淆競價排名與自然排名,左右消費者決策。

五、概率算法。一些線上經營者開展有獎銷售、抽獎兌換,特別是部分網路遊戲公司經常性推送遊戲道具抽獎活動,雖然公示了中獎(掉落)概率,但是其算法程序不透明,實際中獎概率缺乏管控,屢遭消費者詬病。

六、流量算法。一些平臺利用所處優勢地位通過算法在流量分配、搜索排名等方面設置障礙和限制,控制平臺內經營者開展交易,影響公平競爭和消費者選擇。

算法本身是一種技術手段,經營者可以利用算法提升經營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優良的產品和服務,也可以利用算法鑽法律的漏洞,實施違法違規行為,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些常見的網絡消費領域不公平算法應用,具有技術性和隱蔽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消費者很難通過個體力量與之抗衡。如果任其無序發展,一方面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公平有序競爭,不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會使消費者面臨數據算法壓榨,成為技術欺凌的對象,甚至被算法扭曲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淪為平臺經營者的掌中「玩物」。

為更好保護網絡領域消費者權益,有效規制算法應用中的問題,切實解決消費者維權難,中消協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經營者應加強自律,切實承擔應盡義務和責任

網際網路條件下,由於信息佔有、技術應用等原因,網絡經營者處於更為強勢的地位。在算法應用中,網絡經營者應當加強自律,守法經營,切實承擔應盡義務和責任,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體而言,我們認為,網絡經營者的算法應用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堅持全面客觀,反對片面誘導。《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網絡經營者運用算法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服務,應當全面客觀,反對僅以所謂「精準」推薦代替公共選項,利用消費者信息佔有不足,實施片面誘導,從中漁利。

(二)堅持公平公正,反對消費歧視。網絡經營者應當公平公正對待廣大消費者,反對利用消費者個人數據畫像,採取算法應用,鎖定特殊消費群體,實施價格歧視、價格混淆等銷售策略。

(三)堅持誠實守信,反對欺詐、霸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強制交易。網絡經營者應當嚴格遵守法律規定,誠信應用算法,反對利用技術手段,欺騙、隱瞞真實情況,欺凌消費者,或者實施不正當競爭。

(四)堅持正確導向,反對錯誤觀念。算法應用背後潛藏著經營者的價值觀念。「流量至上」、「利潤至上」的算法應用,可能會使經營者行為有悖法律、有失道德、有違倫理。網絡經營者算法應用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社會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反對利用人性弱點,扭曲消費者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對於算法應用,希望各行業組織加強引領和督導,促使網絡經營者合理合規地應用算法,淨化行業風氣,促進良性發展,有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中消協點名大數據殺熟
    【中消協點名大數據殺熟
  • 中消協點名大數據營銷侵害消費者權益「六宗罪」
    這些平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或服務,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但與此同時,也存在網路遊戲抽獎概率不明、大數據殺熟、網絡消費促銷規則繁複、網絡搜索競價排名推薦、網絡直播推送違反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刷好評隱差評使評價結果呈現失真、平臺採用算法限制交易等一系列應用「算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 中消協:加強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保障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這些平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或服務,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比如,網路遊戲抽獎概率不明、大數據殺熟、網絡消費促銷規則繁複、網絡搜索競價排名推薦、網絡直播推送違反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刷好評隱差評使評價結果呈現失真、平臺採用算法限制交易等。這些問題的背後,核心是網際網路平臺對算法技術的應用。
  • 中消協:「大數據殺熟」如何影響消費者權益?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趙文君)「大數據殺熟」有哪些表現?網絡消費領域算法不公,對消費者權益有哪些侵害?記者8日從中國消費者協會了解到,網絡消費領域算法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其結果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和消費行為,消費者應提高警惕。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
  • 旅遊類公司被投訴:智行、去哪兒被指退款難 飛豬大數據殺熟?
    在因為買票、退票、旅行產生的投訴的調查中,智行、飛豬和去哪兒成為被投訴最多的旅遊相關公司。智行(共計148682票,佔比48.59%):被投訴在非常時刻胡亂統計,致使乘客無故被隔離;另存延遲退款等問題。飛豬旅行(共計732740票,佔比23.94%):2019年3月北京消協殺熟榜公布,飛豬旅行網被點名。
  • 社區團購數據殺熟、假貨難鑑定怎麼辦?專訪中消協消費監督部主任
    大數據殺熟未坐實,數據洩露需重視 新京報:網際網路時代催生大數據殺熟,用戶也擔心會在社區團購中遇到,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關於消費者個人信息使用方面,《電子商務法》第18條就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些原則上理解成是避免大數據殺熟的法律依據。
  • HCR大數據戰略之三:全景洞察的消費者畫像模型
    當前,基於大數據與標籤化思路的消費者畫像分析,成為B2C企業深入認知目標消費者特性的重要工具,並在電商、DSP廣告等網際網路企業發揮作用。越來越多的傳統B2C行業,也開始重視其價值。同時,更多的數據資源方(如運營商等)也希望憑藉其大數據資源上的消費者畫像服務,獲得更多的衍生收入。
  • 為什麼大數據不殺熟 ——線上購物中的隱私披露與定價策略
    與線下購物中一覽無餘的商品種類與價格不同,在線上購物中,消費者無法在商品被推薦之前知曉商品的價格。所以,商家可以根據我們的隱私數據對我們進行價格歧視,即「大數據殺熟」。那麼,如果商家承諾不根據隱私為我們進行個性化定價,我們會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心儀的商品麼?
  • 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被中消協點名,重視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力量
    近日,中消協發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截自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
  • 電商平臺亂價:中消協官方點名批評,這些品牌和平臺中招!
    昨日(6月29日),中消協發布了《「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據報告稱,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中消協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6488460條,日均信息量32萬餘條。在火爆的直播帶貨營銷場景中,平臺缺乏責任意識,忽略產品品質;商家則在以價格引流量的促銷競爭中,無視消費者合法權益。對此,中消協還特別點名直播帶貨負面典型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提及此前兩次鮮花保鮮翻車事件和部分產品不符合「全網最低價」現象。6月14日,網友@心贈於你丶Albee發布微博稱:最近羅永浩的直播又一次翻車了。
  • 不甘被割韭菜,美團會員「起義」:大數據殺熟造的孽,須付出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方並沒有直接正面否定殺熟。而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已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公開秘密!大數據殺熟:先計算,後算計!常言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在殺熟這事上,則只有見怪不怪,沒有其怪自敗。綜合以上,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則可分為兩部分理解。殺熟,指利用熟客的信任,賺取熟人錢財。而基於大數據技術,企業能夠不斷測算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對於已經有深度平臺使用習慣的用戶,瘋狂試探,並給出一個可能更高的價格。大數據殺熟之狠,就在於其「殺」消費者於無形。
  • 中消協怒了!汪涵、李佳琦被點名批評!
    11月20日,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一方面,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影響力』指標的造假,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而另一方面,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舉報等同業競爭也汙染了直播生態。」中消協稱,例如,汪涵直播帶貨翻車疑雲和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
  • 用法治遏制大數據「殺熟」
    對於大數據「殺熟」,應當抓住消費者權益這個關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治理,進一步釐清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和應用範圍,切實提高相關行為的違法成本    同一平臺、同一時段、同款貨品,下單價格竟有較大差別,更令人費解的是,多付費者還是平臺的熟客。
  • ...回應「中消協點名」:正竭力避免直播翻車,會保護消費者利益|鈦...
    羅永浩在直播間帶貨鈦媒體快訊 | 6月30日消息:昨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對618維權的集中領域及典型案例進行披露。而「羅永浩直播翻車」一事成為中消協的點名案例。今日,針對「中消協點名」,羅永浩在個人微博就鮮花不新鮮、並非全網最低價兩個問題進行回應。鮮花不新鮮,指的是羅永浩5月直播上架的「花點時間」玫瑰遭到大面積投訴,到貨鮮花出現打蔫和腐爛的情況。
  • 大數據時代,價格歧視從未離開
    文/陳根再一次,「大數據殺熟」被推到了大眾面前,刷屏了網際網路的討論。這一次,美團成為了輿論討伐的對象,對於「美團殺熟」的公眾輿論負面評價持續發酵。事情源起於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文章中,作者陳述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非會員的2元變為了6元。
  • ...消費領域的負向場效應不容忽視,中消協點名海底撈排隊亂象
    中消協向高德地圖、海底撈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商家「開炮」!  「對因自己疏漏造成的混亂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只要自己收入沒損失,就認為是否侵權無所謂」「嚴重缺乏共享共贏意識、自利利他精神的短視與自私」……  中消協15日發布了《「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點名批評高德地圖、海底撈等商家。
  • 李佳琦遭中消協點名!顧客買完後卻不讓換貨,李雪琴等人也在列
    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主播和消費者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多。11月21日,就有網友發帖稱「李雪琴李佳琦被消協點名了」。 因為雙十一才剛剛過去沒多久,中國消費者協會就據此出了一份「雙11」消費者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在列舉反面案例的時候,李佳琦就成了點名批評的對象,同樣被點評的還有明星李雪琴。
  • 京東、美團大數據殺熟邏輯:不能不殺?
    ·02美團殺熟:提升變現率的利器花錢充值會員,卻被當成大水魚?不妨先從外賣平臺盈利的邏輯說起。當個人數據和隱私權成為大數據時代的奢侈品時,單純呼籲「 DO NOT BE EVIL 」是沒有意義的。有網友自行探索了一些「反AI算法」,例如反向操作,模糊用戶數據畫像。採用多個帳號、不同行動裝置交叉認證,下單之前,先通過不同帳號不同設備進行比價,最終選定一個最低價帳號進行下單。
  • 中消協:算法不能「算計」消費者
    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綜合近期消費者投訴、有關調查和相關媒體報導,將網絡消費領域的算法問題總結為6大類,包括網路遊戲抽獎概率不明、大數據殺熟、網絡促銷規則繁複、網絡搜索競價推薦、網絡直播推送違反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刷好評隱差評使評價結果失真。算法變成了經營者「算計」消費者的工具。
  • 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 當事人:接受致歉態度 不認同理由_個股資訊...
    消費者小宇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時代財經,「我點外賣1分鐘,另一個人點外賣比價花了10分鐘,大數據肯定『殺』我。」  此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教授劉昕表示,「過去經濟學裡講一級價格歧視,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現在有了所謂的大數據,倒是堂而皇之地實現了。」  大數據殺熟現象近年來在網際網路世界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