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陳式太極拳纏絲勁運轉的經絡路線

2020-12-21 正雷太極書院

據《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小架的陳鑫著作,手與腿的纏絲勁有順和逆之分,凡是順纏勁都是從實腿的腹側腰隙開始,凡是逆纏勁都是從背側腰隙開始,並且主張行氣運勁時注意經絡穴位。

陳鑫提供的練法,順纏從腹側腰隙開始,逆纏從背側腰隙開始,是對腰隙鍛鍊較為全面的方法,是可以採取的一般練法腰隙的抽換隻從兩腹側開始。但是經絡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因為太極拳纏絲勁的練法是要行氣運勁無微不到,氣血流轉貫注,對三陰三陽的經絡系統,無所偏倚。如果注意了運轉經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劍之弊。

手順纏勁:從實腿的腹側腰隙起,裡往外纏為順纏內勁由實腿的腹側腰隙上行至日月,達肩井,向肩顒;下行至青靈、少海,經上廉、下廉,達陽池,注五指,或由陽池向大指根從手背再纏至小指腓,裡轉小指肚,依次貫注於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指肚。指向前合,勁貫九分,神氣要貫到十分。逢虛腿一面的手順纏時,內勁也由實腿的腰隙起,斜行至虛腿一面的日月而運轉。

手逆纏勁:從實腿的背側腰隙起,外往裡纏為逆纏內勁由實腿的背側腰隙起,上循背後膏肓、魄戶、附分逆行而上至肩顒,經消濼、清冷淵,達少海,向上廉,經支溝、陽池,至大指掌,分注五指肚。逢虛腿一面的手逆纏時,內勁仍由實腿的背後腰隙起,斜行至虛腿一面的背側;隨即上行至膏肓而運轉。

手的順纏、逆纏,有一順一逆右順左逆和左順右逆、雙順、雙逆之分,錯綜複雜,因勢而異。左右手同時運行,不分先後。運轉時須以意輕輕運行,不可著力,不可使氣,著力使氣則犯硬,甚至有流弊。動作越輕緩越好,能輕緩可以揣摩所運之勁從何處而起,到何處而止,柔順中正,呼吸不促,氣血通行無滯。

成勢時,手臂微向前合,微屈不直;不可過,過則無蓄勢,不能滔滔不絕,氣也只能至肘,不能至指;不可太屈,太屈為不及,不及則手臂成直角無勁掤。內勁須得其中,姿勢也須得其中。手在運轉時,中指領住左右四指,自食指至小指指節駢並,指尖向手背微彎,勁由掌根透於指尖,指方有勁。運轉時小指擁無名指,無名指擁中指,中指擁食指。大指尖亦微向後彎,掌心不能凹。

腿順纏勁:裡往外上而向下斜纏以膝頭向襠外旋轉。內勁由腰隙經大腿根裡邊向上而外,經環跳穴,再往裡向下斜纏至足跟大鐘穴,分注五趾肚。

腿逆纏勁:足平實踏地,足趾與足跟用意沉住,中間湧泉穴要虛,隨著下纏勁,其勁如纏入地下,使有盤根錯節之意;膝以上兩大股用精神貫注,有騰挪之意,則樁步愈練愈穩固而又輕靈善變。手足一齊運動,中間胸腹隨之運轉,不分先後,必如此運,方能一氣貫通,上下相隨。外之所形,莫非內之所發。

纏絲精貴用意,尚行氣,戒用力。太極拳重內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氣不重力。練習和運用纏絲勁,首要是培植和運用內氣。要用意念引導內氣在肢體中做螺旋形循環運轉。有少許的意念就行,不要強纏硬扭。如果過分注意外形的纏扭,則易導致氣血滯澀,促使肌肉、關節甚至內臟受損。應像陳鑫說的「輕輕運行,徐徐停止,意念運以微細,毋使波瀾忽興。」

腰為樞紐;手足相隨。纏絲勁以腰脊命門穴為樞紐,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時,身體同側手足的纏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順纏,右足一般也是順纏;右手如是逆纏,右足一般也是逆纏。左側手足也如此。比如「白鵝亮翅」式,右側手足都是由收勁順纏轉為出勁逆纏,左側手足都是由收勁逆纏轉為出勁順纏。陳鑫曾說:「腰是上下體之關鍵。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又說:「上面手如何運,下面足如何運。」「中間胸腰隨手足運,上下一氣貫通。」

順逆出入,循環無間。太極拳行功,「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手足運動,要劃圈旋轉,不走直線,不走回頭路。纏絲勁從順到逆,從逆到順,從收到出,從出到收,循環無間。下半圈如是順纏,上半圈則是逆纏;下半圈如是收勁,上半圈則是出勁,反過來也是如此。並且從始至終,纏絲勁一刻也不能丟失。陳鑫詩云:「陰陽無始又無終,來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參透,圓轉隨意運鴻蒙。」

相關焦點

  • 解析陳式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
    這是陳式太極拳纏絲法詩二首。詩中闡明了纏絲是畫圓,陰陽互為根,功久探奧秘,隨意見天真之理。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運動方法。實踐證明:螺旋纏絲運動符合哲學、生理、力學等原理。螺旋纏絲運動有促進人身心健康,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增強技擊功能等作用。  纏絲勁是用形象逼真的纏絲動作比喻太極拳螺旋畫圓動作產生的勁力。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太極拳纏絲勁練法解讀
    太極拳於對敵時,搭到敵方能夠隨屈就伸,能夠避實就虛,微微轉動,隨化隨發,以及有一種絞來絞去的勁,拿住對方不能轉動,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都是纏絲勁的妙用。陳鑫說:「要拳《纏絲勁》作何用?  太極拳必須運勁如纏絲,或者說運勁如抽絲。這兩種形象的比方都是說,運勁的形象如螺旋。同時這種螺旋又必須走弧線,尤如子彈通過槍膛時的來複線後,當它運動於空間時,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轉,又有拋物線的運動路線。太極拳的纏絲勁就要具有這種形象。
  • 打陳式太極拳沒有這種勁,不叫陳式太極拳
    太極拳健康之路——練好周身一家的纏絲勁
  • 陳式太極拳特點之三: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
    從上列四項規定中可以看出,太極拳運動必須如抽絲的形狀。抽絲是旋轉著抽出來的,因為直抽於旋轉之中,自然就形成一種螺旋的形狀,這是曲直對立面的統一。至於纏絲勁或抽絲勁都是指這個意思。因為在纏的過程中伸縮其四肢同樣會產生一種螺旋的形象,所以拳論說,不論開展的大動作或緊湊的小動作,千萬不可離開這種對立統一的太極勁。
  •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怎麼練?
    一、動作要柔順圓活 有很多人都說陳式太極拳容易學習,而且它的動作優美。 以採挒肘靠四隅勁為輔,用勁方法以纏絲勁為主,以發勁為輔;動作力求柔順,外形具有緩、柔、穩的特色。」 對如何練好練好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極拳是意氣運動。是用意練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陳式太極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學練老架一路拳時要牢牢把握這一原則。
  • 初學者應該怎樣習練陳式太極拳,收藏版!
    一、要深刻理解拳式的內涵陳式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強調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以不變應萬變,因此在攻防格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對身體素質好、能練武術基本功、年齡一般在四十歲以下、時間較充裕的人,可從基本功、基本套路、內功、外功,拳理、基礎理論,器械、對練等諸方面循序漸進,全面學習、逐步提高,集演、打、養全面發展於一身。
  • 武術中的纏絲勁
    在武術動作中,由旋和轉動作產生的勁力都是呈弧線或螺旋狀的,都可稱之「纏絲勁」。 二、「纏絲勁」是太極拳獨有的嗎? 由動作的旋、轉產生「纏絲勁」,而旋和轉是武術動作中普遍存的運動方式。以長拳中的衝拳為例:長拳中的衝拳多是從腰間向外發出的。一般情況下,拳在腰間時拳心都是朝上的,向外衝時,通過手臂內旋翻轉成拳心朝下、拳面前領、發勁而出,力達拳面。
  • 纏絲勁的練習方法
    ,其不同特殊的是一種運轉螺旋的《纏絲勁》。大家都知道太極拳的動作是走弧線成圓形的,但是單純的弧線圓形是沒有螺旋的作用的,一定要在圓圈之中,蘊藏著一種好像螺絲似的旋轉勁道,才能稱之為《纏絲勁》。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精華,太極拳的能夠以小力勝大力,以慢制快,全在於有了纏絲勁。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一種特殊的練法,陳王廷的《拳經總歌》開首兩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絲我皆依。就是指這纏絲勁。
  •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怎麼練? (陳正雷老架一路74式口令版視頻)
    有很多人都說陳式太極拳容易學習,而且它的動作優美。
  • 教你一招如何練出螺旋「纏絲勁」的訓練方法
    太極拳之所以異於其它拳術的,不在於動作的緩慢,因為太極拳也有動作快的時候,也不在於手法用勁的柔和,因為太極拳也有手法用勁剛的一面,其不同特殊的是一種運轉螺旋的《纏絲勁》。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的動作是走弧線成圓形的,但是單純的弧線圓形是沒有螺旋的作用的,一定要在圓圈之中,蘊藏著一種好像螺絲似的旋轉勁道,才能稱之為《纏絲勁》。
  • 纏絲勁的掌握
    所以,要想把太極拳練好,就必須先明白基本纏絲法。纏絲從字面上看就是連綿不斷,這就要求對太極拳的拳理拳法都要熟練的掌握。即:裡纏、外纏、順纏、逆纏,其關鍵在於由內到外,順遂勻稱,裡纏、外纏是核心,由裡及外,由中而發,內纏、外纏相聯合一。顯於外是螺旋運動,隱於內是纏絲運行,裡纏為體,外纏為用,裡纏是心神意氣,外纏是筋骨皮肉,螺旋抽絲合而為一而成為纏絲勁。
  • 陳式太極拳必須要知道這三層功夫!
    但也正因為陳式太極拳所表露的這些特點,反而使得眾多的學拳者不能正確認識陳式太極拳鍛鍊的根本方法,以至浪費光陰,無有所得;或者流弊於硬拳,難成妙手。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先哲有語:"物有本末,身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纏絲勁 | 包含著槓桿原理和螺旋原理
    螺旋,在太極拳的學習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可謂貫穿學習始終。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傳統陳家溝太極拳」,就是通過拳術的方式,在巧妙地表現中華民族悠久的太極文化;其中的精華——纏絲勁,是完全依據太極圖的原理在運行,所以是科學的人體運動方式。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外友人早已美譽此項運動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五大發明。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轉眼間練習陳式太極拳也有些年頭了,自2003年開始系統學習陳式太極拳,到如今已近二十年了,在這些年中也只練習陳式太極拳一種拳術,以及各種兵器,其實我個人練習陳式太極拳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當年練習雙節棍時,下盤的力量太差,再就是機緣巧合認識了第一個陳式太極拳的師傅。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基本功紮實的人,無論練習什麼拳術都會進步很快,比如你讓一個武術冠軍來學習太極拳,他們的學拳速度以及練習起來動作的瀟灑程度,可以趕上一個練習兩三年拳術的人。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的基本功非常的紮實。馬步,弓步是一切武術的基礎,太極拳的弓馬步雖然有所不同,但一樣是組成太極拳套路的關鍵。
  • 【理】練習太極拳必須明白的對稱關係
    二、太極拳左右對稱關係 左右對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逢左必右,逢右必左。如陳式太極拳中的「單鞭」,打拳心是主,脊骨是左右身之關鍵,腰是上下體之關鍵。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使上下對拉之勢,其實一氣貫通並行不悖。
  • 纏絲勁與螺旋勁的區別就在這!
    陳鑫先生提出「太極拳,纏法也.行中氣之法門,不明此理,即不明此拳,並多次在「太極拳圖說中提到纏絲勁的說法。具體什麼是纏絲勁,人們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有人把螺旋運動軌跡的勁路統稱為纏絲勁,這樣的歸類法是不科學的,也是背離古人原意的。
  • 陳式太極拳全身運動的配合規律
    陳式太極拳的配合規律,從全身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