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身處逆境,請細品《道德經》中最經典的三句話,讀後豁然開朗

2020-12-13 顧城的海子

《道德經》又名《老子》,作者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屬河南省)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相傳,老子晚年騎青牛西去,並在出函谷關之前留下了五千言的著作,即《道德經》。《道德經》飽含辯證思想,建立起以「道」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主張「清淨無為」,是一部優美的哲學史詩。今天我們來品讀其中最經典的三句話。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麼醜的觀念就產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麼惡的觀念也就產生了。所以說有和無相互依賴而產生,難和易相互對立而促成,長和短相互比較而存在,高和下相互包含而形成,音和聲相互協調,前與後相互依伴,這是永恆不變的客觀實際。因此,明智的人排除一切人為的努力而從事「無為」的事業;他任由世間萬物振興卻不加以幹涉,生養萬物而不佔為己有,培育萬物卻不自恃其能,功成名就也不居功自傲。正因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績流傳千古。

2.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這種東西可以表述出來,但表述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道」。「名」也可以說出來,但說出來的亦不是永恆的「名」。我們可以稱它為「無」,因為它是天地的本始;也可以稱它為「有」,因為它是萬物產生的根源。因此,從欲望消解的角度,能夠揣摩出它的奧妙;從功利性角度,可以探尋它的蹤跡。這二者實際上出於同一源頭,只是名稱不同。它們都是玄妙至深,這也正是宇宙間一切奧妙的源頭。

3.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偏愛的,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祀用的芻狗一樣平等;明智的人對待對待他人也像對待芻狗一般,任他人自作自息。天地之間,不正像一個大風箱嗎?靜止的時候,它是一個較為空虛的世界,一旦運動起來,就會運轉不息,永遠不會枯竭。過多的言語反而行不通,不如保持內心的虛靜。

明智的人,從不會說自己有多麼仁厚,為他人做了事情,也不求他人的回報,所以明智的人不言仁,不爭仁,為他人做事,是無私的,永遠保持一種公平的態度,才能換來內心深處的寧靜。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人身處逆境時,了解這3句話,返璞歸真,尋找真實的自我
    道德經:人身處逆境時,了解這3句話,返璞歸真,尋找真實的自我《道德經》中的三句話,幫助身處逆境的你們,看到光明,找到真實的自我。老子在《道德經》中最後的一句話: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如果你能讀懂,就會大徹大悟,人生是一場修行,做任何的事情都應該腳踏實地的,而不是只聽漂亮的話。
  • 老祖宗的告誡:身處逆境時,若能做到這三點,遲早熬出頭
    這句話就向世人說明了:一個人若是要肩負重任,就要經歷各種磨難,使其性情堅忍,增強其面對困境的能力。逆境往往能磨練人的品格與意志,古人言「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人在經歷過逆境後,能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
  • 《道德經》經典三句話,道盡人生真諦!
    文/飛魚《道德經》是我認為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的一本書,裡面闡述的都是人生智慧和哲理,能夠啟發我們的生活和人生發展的方向。下面選取的是《道德經》中的三句經典句子,希望通過閱讀,可以讓你明白人生的意義。01《道德經》的第十三章中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這句話說出了人生中的喜怒無常,也說出了人生因為一些事情而悲歡不定。
  • 當你處在人生低谷時,默念《道德經》這3句話,助你擺脫困境
    老子的《道德經》是一本智慧書,上到萬物起源,下到為人處世,老子對這些問題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很多人都說《道德經》雖只有洋洋五千字,卻深奧如大海。這就是道德經的高深玄妙之處:微言大義,精真窈冥。其大無外,無所不包而精微精妙;其小無內,無所不備而妙訣妙用!
  •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人生,有起有落,有順境必然有逆境,有高峰必然有低谷。不論貧富貴賤,誰都有感覺失落與迷茫的時候,誰都有在思想上跌入低谷的時候。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
  • 老者的告誡:人生低谷時,記住這三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老者的告誡:人生低谷時,記住這三句話,讓你豁然開朗。我還年輕,一切都可以重頭再來。人在逆境時,可能就是會失去很多,但能夠在失去時勇於歸零,才能重新面對自己,從頭開始,積極奮鬥。身處低谷的我們,如同站在半山腰的時候。只有咬緊牙關再努力往上爬,才能看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景。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至。如果一個人身處低谷的時候,無法給予自己足夠的希望,無法給予自己強大的能量,等同於毀了自己。
  • 《道德經》最經典的5句話,大道至簡,領悟透了受益一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甚至都不知道出自於哪裡。作為中國人,沒看過《道德經》是我們的損失,國外人都已經將《道德經》捧上了天,一大批外國普通網友被《道德經》中 " 上善若水 "、" 無為而治 " 等大道至簡的言語深深吸引,甚至經常在網上就此展開熱烈討論。
  • 《道德經》:上等人的智慧,其實就在於這3點,讀後醍醐灌頂
    今天我們不說中等人和下等人,暫且就以《道德經》為例,先來說說這上等人談的"智慧",指的是什麼。一,指的是處患難而不憂《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由此可見,世俗之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處順境時過喜,處逆境時過憂。而真正的君子總是能做到處患難而不憂,因為他們知道困難是當下的,只要自己具備向上的精神和積極地力量,就能夠突破於當下,避免自己受到情緒的困擾,糾纏於沮喪之中。
  • 《道德經》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被總結成了三句話
    《道德經》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我們可暫將其理解為調息至專一不亂,思維意識之有條不紊。在這個過程中,私慾越少,則呼吸越柔、越專,越不會陷入亂想紛擾或昏沉不明的「坐病」,最終「能如嬰兒」般淨柔專純。至於如何達到此「柔」境,可從三個方面來引申闡釋。首先是如何調息。《道德經》沒有專門記錄調息之步驟,只是在宏觀上談論。
  • 白巖松:不要讓自己陷進金錢的局中,讀道德經幫你尋回真正的自己
    白巖松:我曾可以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中的話讓我放棄了如今的社會,要說我們最離不開的一樣東西就是:錢!好像我們住在了被金錢圍繞的牢籠裡。他說:"從《道德經》裡,我翻譯總結出「因其無私而成其私」,豁然開朗。一切不必去考慮,做你該做的事情,當你真無私了,你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自己獲取什麼,你可能就安全了,從外在的角度來說是你「成其私」了,你突然獲得了某種解放。"
  • 依託道德經和金剛經,說說尼採、王國維、宋代禪宗的三重境界
    解讀國學的巔峰之作《道德經》,期待讀者能夠通過我的視角,重溫經典,借鑑古人的思辨精神,打磨屬於自己的生活。老子在《道德經》第11章,寫下這樣一段話,「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勵志經典!這些寫於逆境中的詩詞,讀後豁然開朗
    確實,司馬遷也有這樣的觀點,他說: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在困境中寫就的。今天,與大家分享幾首在困境中寫就的詩詞,它們流傳千古,成為勵志的經典。
  • 《道德經》經典的5句話,講訴人生大智慧,不愧是「萬經之王」
    現在很多人不愛讀國學了,有些人被洋槍洋炮打怕了,失去了文化自信力,殊不知,外國人正在潛心研究中國的老莊哲學,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一邊是國人輕視下中國傳統文化,一邊是外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找真理,真是可惜,可悲,可嘆。今天給大家講講《道德經》中經典的5句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道德經》中經典的十句話,讓你讀懂中國式智慧,終生受益
    《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相傳為老子所著,其中蘊含的哲理簡單而意味深遠,其中最經典的十句話更是蘊含了中國式的生存智慧,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的話,受益終身!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 真正想要修道的人,你就要懂得《道德經》中的這句話,受益匪淺!
    後來我告訴他們,在許多修道的古書中,《道德經》就是一部讓人如何修道的經典。有人雖然知道,但是直言「看不懂」。也有的乾脆就不懂得,為什麼《道德經》是一部修道的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除了「無為」能與修道沾點邊之外,裡面的很多內容,都是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讓人修煉自身的智慧,用以平息外在的紛爭。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道德經與個人成長》:寵辱若驚,虛極靜篤,少私寡慾!
    《道德經》是一本讓你越讀越成長的巨作,這比去參加很多低質量的學習要有用多了。《道德經》有八十一篇,篇篇經典。不用說讀懂其中一篇,哪怕是只懂其中的兩三句話,都能讓我們受益無窮。比如,如果你能真正悟透以下三句話並進行實戰,不成長是不可能的。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
  • 心煩意亂的時候,讀讀《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心自然會靜下來
    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來看看《道德經》中的這三句話,讀過思考之後,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你能努力綻放成自己喜歡的模樣。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為什麼你的人際關係差,被排擠?答案或在《道德經》裡面
    我便拿出《道德經》,給他找了3段話。並告訴他,記住這3句話,以後你就是單位裡的香餑餑。第一句話: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老子用3句話,教給了我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雖然成書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但是人性的發展極其緩慢,所以《道德經》時至今日仍然對我們的人生極具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