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粵菜廣東人總是一臉自豪,認為其他菜系許多只是在吃調料,只有粵菜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材的本味。但所謂眾口難調,美食真的不應該有單一的標準。而且「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西南、東北、兩湖等地的朋友若到了廣東,初來時對飲食肯定也是極不適應的。但若認為粵菜都清一色寡淡無味,那就大錯特錯了,不信你隨便找個便利店買盒豆豉鯪魚罐頭嘗嘗。
豆豉鯪魚罐頭在廣東已經流行幾十年了,在80、90後這一代人的記憶裡,豆豉鯪魚罐頭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活躍於自家廚房,那個物質還不算豐盛的年代,獨自吃完一整盒罐頭是每個廣東小朋友的夢想,而且至今還記得當時的牌子是「甘竹牌」。可以說豆豉鯪魚罐頭就是廣東人的「老乾媽」,當然,深圳南山區除外。
豆豉鯪魚到底有多好吃?
豆豉鯪魚罐頭最常出現的場景,是主婦們忙碌一天來不及買菜或沒有做菜靈感的時刻,這時只要開一盒罐頭,把冰箱裡現成的蔬菜拿出來配著一炒,就是一頓美味的簡餐。不管油麥菜還是苦瓜,和著豆豉鯪魚用熱油炒熟,就會變成可口的下飯菜。
打開罐頭蓋子,首先看到一層晶瑩澄澈的花生油,鯪魚肉已經被油浸得通透,連帶著魚骨也被煎熬得酥軟可嚼,飽滿的豆豉飽吸油和魚汁而變得軟糯鹹香,同時又釋放出濃鬱的豉香。倒在熱氣騰騰的大米飯上攪拌幾下,湯汁就撈到米粒間了。
在那個沒有網紅禮盒的年代,廣東有些單位逢年過節就發幾盒豆豉鯪魚罐頭作為節日禮品,好吃又實惠,帶回家自己吃或贈送親友都拿得出手。北方小孩子過生日,家長可能會煮一碗加了荷包蛋的長壽麵,而廣東家長開一罐豆豉鯪魚,就算給小朋友慶生了。
廣東人可以說把這道罐頭利用到了極致,將鯪魚撕成小塊,就著湯汁可以炒油麥菜、苦瓜或茄子。如果家裡連蔬菜也沒有,那麼將罐頭拆出來蒸一小碟,也能下掉一碗白飯;或者煮一鍋白粥,打開罐頭放在粥裡熬一會兒,一餐就解決了。連美食家蔡瀾先生都曾說過,天寒地凍,肚子餓時,白飯配豆豉鯪魚是最美妙的飯菜。
豆豉,廣東菜的調味之光
雖然豆豉鯪魚的主角是鯪魚,但令廣東人魂牽夢繞的味道,其實是豆豉。除了鯪魚,豆豉還可以跟鳳爪、排骨、豬肚螺等各種食材搭配。精明的廣東主婦,往往是一盒罐頭裡的鯪魚塊吃完後,把剩下的豆豉和油渣攢起來,留著下次炒菜用。
很多廣東人出去飲早茶,必點菜之一就是豉汁鳳爪,蒸得酥軟的鳳爪搭配著花生、豆豉,豉汁在高溫下完全滲透入鳳爪的皮肉中。廣東人對吃講究,出去吃飯比較挑剔,有的菜對廚師要求高,技術不好容易翻車。豉汁鳳爪要做得出彩也不容易,但一般都不會難吃,所以在粵菜館中算得上是人氣指數王。
廣東人吃魚習慣清蒸,魚身切成段後下鋪幾條蔥,上面撒少量薑絲,但味道難免有些寡淡。起鍋時表面撒上一把豆豉,再另拿一口鍋燒熱油往魚身上一澆,然後趁熱立即上桌,豆豉的存在提香又去腥。當然,嫌麻煩可以用蒸魚豉油代替這一步。
此外,豆豉蒸排骨、豆豉燒冬瓜、豆豉燒豆腐、豆豉炒田螺……不管炒什麼菜,只要一小把豆豉,就能提升風味。不過,這還不足以體現廣東人對豆豉的愛,有的人能空口吃豆豉,口味一點兒也不清淡。
微博上曾有網友曬出成都春熙路上有家店賣紅油冰淇淋,有位廣東靚女回復冰淇淋上撒豆豉鯪魚罐頭也可。知道豆豉鯪魚罐頭搭一切都沒問題,但還是想求求各位放過冰淇淋。
為什麼廣東人這麼喜歡吃豆豉?因為廣東人雖然對吃的講究,但要自己動手做就很容易犯懶。而粵菜多以肉食和海鮮類為主,去腥保鮮又不失本味就是個大問題。除了傳統的蔥姜料酒,廣東人發現豆豉也能快速去腥,還能帶來複雜的鮮味,提味卻不會奪味,這正是粵菜廚師所追求的,所以豆豉在粵菜中的應用就變得普遍了。
至於為什麼廣東人吃的豆豉都是黑黢黢的?因為那是陽江黑豆製成的。廣東陽江的環境很適合黑豆生長,溼熱的環境又有利於豆豉黴菌發育,所以陽江豆豉別具一番風味,是絕大多人廣東人最中意的味道。你們家有沒有一種必備調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