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說在大家的眼裡,那些帶兵打仗的將軍頭腦簡單、是四肢發達的戰爭機器;但凡事都有例外,麥克阿瑟將軍也是個粗中有細、感情豐富的將軍。
盟軍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為親歷戰爭的軍人們,無不欣喜若狂、不能自已。但麥克阿瑟這個兵頭卻表現出難得的冷靜。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盟軍舉行了隆重的接受日本投降的受降儀式。
8點50分,日本方面的代表登上戰艦。
九點整,樂隊高奏美國國歌,麥克阿瑟代表盟軍宣讀《波茨坦公告》,隨後,麥克阿瑟將軍莊嚴地宣布:"現在我命令,日本帝國政府和日本軍隊總司令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那些身經百戰的盟國軍人,都喜極而泣,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日本代表則顯得非常慌亂,手足無措。
而投降儀式的主角,以盟軍統帥身份代表盟軍各國籤字的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卻表現得出奇冷靜,日本代表在投降文本上簽字後,麥克阿瑟在籤名的時候,竟然變戲法似的,先後用了六支鋼筆。
麥克阿瑟籤名為什麼用了六支筆,他這樣做有何深意?
盟軍接受日本投降意味著二戰結束,在這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盟軍代表用來籤名的筆當然具有非同尋常的紀念意義,麥克阿瑟要把籤名用的筆送給自己的朋友,來分享勝利的喜悅。但一支筆顯然不夠,只好用了六支筆來籤署兩份投降書,每份投降書用了三支筆。
第一支筆和第二支筆分別送給了溫萊特將軍和英國的帕西瓦爾將軍,而這兩位將軍當時在場,麥克阿瑟轉身就給了他倆。
第三支筆麥克阿瑟留給了自己的夫人。
這三支筆的下落比較清晰,溫萊特將軍的筆後來送到了西點軍校,西點軍校是為美國培養軍事人才的地方,麥克阿瑟又是在西點軍校畢業,在西點軍校度過了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見證了他的成長,麥克阿瑟在1919年擔任校長,他也是西點歷史上最年輕的校長,這支筆留存在西點軍校,再合適不過。
第四支筆送給了麥克阿瑟的副官惠特尼,第五支和第六支有不同說法,有的說贈給了中國方面的代表徐永昌一支,還有的說被麥克阿瑟送給了日本人,也有的說是送給了海軍學院,也有說法是被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了一支,但主流說法是兩支筆都被麥克阿瑟紀念館收藏。
美國國家檔案館是國家級別的歷史博物館,美國參加二戰,拯救世界,值得大書特書,而代表盟軍受降,在投降文本上簽字的這支筆,肯定要保留在這裡,讓美國後人了解這段非同尋常、波瀾壯闊的歷史。
中英兩國是二戰的重要盟軍,而且他們跟美國站在一起並肩作戰,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在投降書上簽字用的筆,如果真的是讓中英兩國代表保存,是理所當然的,也表達了美國對兩國的尊重。(麥克阿瑟把其中一支鋼筆送給了英國的將軍帕西瓦爾,其中就有對英國感謝的意思。)
雖然蘇聯也參加了二戰,但美國認為蘇聯在戰爭初期和德國人狼狽為奸,瓜分波蘭,就是二戰的發起國。
後來蘇聯人又無比貪婪,趁火打劫,吞併了波蘭和德國大片土地,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暴露出了跟希特勒一樣的侵略本質,是戰後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美國當然對蘇聯不感冒,而且充滿了敵意,所以是斷然不會把鋼筆給蘇聯代表的。
麥克阿瑟把一支鋼筆送給了自己的夫人,那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俗話說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麥克阿瑟為了人類正義事業戎馬倥傯,他的夫人路易斯為此做出的巨大犧牲,常人難以理解,只有自己丈夫最懂。麥克阿瑟把一支筆送給愛妻,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
那麼,麥克阿瑟為什麼要把第一支筆送給溫萊特將軍?這個人又是什麼來頭?
其實在國人看來,這個美國將軍溫萊特名聲並不好,因為他曾經在二戰中帶領幾萬美軍向日寇投降。
溫萊特出生於軍人世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溫萊特接替麥克阿瑟成為美國駐菲律賓總司令。他率領的美軍在菲律賓進行了殊死搏鬥,最後美軍彈盡糧絕,溫萊特為了保障士兵的生命,在1942年5月率殘部向日軍投降。
在日軍的戰俘營,美軍戰俘就像進入人間地獄,受到了非人待遇,不少人被活活折磨死,溫萊特也被殘忍對待,骨瘦如柴。
看著自己的戰友為了國家遭受這麼大委屈,還要忍受個別人的非議,麥克阿瑟當然於心不忍,他專門安排自己的戰友溫萊特中將參加受降儀式,親眼目睹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也是對自己戰友的一個最大的安慰。英國的將軍帕西瓦爾的情況與溫萊特中將差不多,他也在日本人的戰俘營中待過。
由此可見,麥克阿瑟不但是個英勇善戰的將軍,還是個情商非常高,感情細膩的將軍。有這樣的將軍不但是美國人民的福氣,也是日本人的福分。
因為二戰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作為佔領軍的軍事首腦,對日本進行了嘔心瀝血的改造。撥付美國軍糧支援日本度過饑荒難關,助推日本頒布了和平憲法,經過他的努力,使得日本由一個軍國主義控制的國家,轉變為一個民主、繁榮的正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