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
日本天皇裕仁的《終戰詔書》,注意此書是面向日本國內的版本,用的還是「朕」
有末精三帶著天皇裕仁的親筆詔書,去盟軍總部拜見麥克阿瑟。(有末精三,日本陸軍中將,是終戰聯絡委員長)
這一歷史時刻,各戰勝國代表都在場,大家傳閱裕仁的投降詔書,難掩激動。打幾年仗,不就為了日本天皇這封投降詔書嗎?
中文版的降書
突然,美國軍官惠特尼提出了異議。這位美國律師出身的將軍,一向具有法治精神,對投降詔書上的措辭不滿。
幾天前,麥克阿瑟在菲律賓時,讓日本大使帶回一個投降事宜的草稿,他們想這次投降詔書應該變動不大,但他們發現裕仁天皇詔書文縐縐的。
配圖
經過翻譯,雖然弄懂了原來的意思,但對裕仁自稱「朕」感到不滿。
「這個朕字用不得。」惠特尼嚴肅地告訴有末精三。
「這是天皇一貫用法。」有末精三辯說。
「『朕』是帝王之稱,你們現在投降了,要聽候盟國的處理,天皇的小命保不保都不一定了,還以帝王自居?是天皇統治盟國,還是盟國統治天皇?」
戰後的裕仁籤字
一席話讓有末精三啞口無言。麥克阿瑟和各受降國代表哈哈大笑。
「你們在投降書上偷天換日,無法無天,詔書還這樣,日後盟軍的管制法令,也這樣胡來嗎?」惠特尼窮追猛打。
「不敢,不敢。」有末精三面紅耳赤地說。
麥克阿瑟
惠特尼拿起麥克阿瑟的鋼筆,在詔書上將「朕」字劃掉,換成了「餘」字。
有末精三諾諾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