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出售榮耀業務引起熱議,一時間大家對創始人任正非先生的抉擇邏輯感到十分震驚,又好像在情理之中。其實在華為發展歷史上,出售相關業務也有多次,只不過沒有這次這樣規模龐大。那麼任總的到底經歷了哪些出售業務事件?其背後又有什麼樣的邏輯呢?
熟讀兵書,人生履歷,經驗歷練造就任正非的果敢與決心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曾經在某平臺問過任總喜歡讀哪些書。有很多回復,可能比較靠譜的回答是來自與華為的內部員工。
一位認證信息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HRBP「的給了上圖的回覆,當然絕不僅限於此。之所以任總喜歡看這樣書籍、視頻,是因為他的格局與戰略思想需要從宏大的層面考慮問題。他從來沒有要求國人購買他的東西,甚至面對美國的種種不穩定的行為,也沒有放棄合作的想法。
任正非:你做得好了,不會沒人買的,你不要擔憂。全世界把5G做得最好的是華為,全世界把微波做得最好的是華為。不買是他們傻,不買他們就虧了,比賽是和平競爭,技術競爭是和平競爭,除了買(他們)還有什麼辦法。(2019年央視《面對面》訪談節選)
在華為的戰略上,任總總是高屋建瓴,也是最果斷的,這次出售榮耀,盛傳給了幾套方案讓他選,最終我們也看到了他的決心。養大7年的孩子,好不容易有機會一騎絕塵,將友商置於身後,但是卻面臨著單飛。榮耀不在是華為的榮耀,而是供應鏈和銷售鏈的榮耀,只享受財務收益的華為,徹底的讓榮耀單飛了。
即使是餘承東的數度哽咽,即使是任總多次的感嘆:太難了。他們也沒想到會和榮耀品牌在如此情境下分離。最終由30多家企業共同營運的榮耀將會走向何方?任總雖有不舍,原班人馬,鼓勵員工入駐榮耀,這也許很前面多次的「斷臂求生「不同,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期待高飛。折合約2600億,這筆錢可以幫助華為全省心的去投入到」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的晶片全產業鏈。就像任總曾說的這一次「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實際上華為斷臂求生的事情,已經發生過 3 次了,每次靠著出售業務都及時補充了能量,重整了業務盤,最終渡過難關。
在華為成立的24年的發展歷程,每次出售業務都面臨抉擇,華為最慘的一次,任正非已經同意將華為手機業務作價 600 億元賣身摩託羅拉,甚至都準備去造拖拉機。9月6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任正非接受BBC故事工場紀錄片採訪的紀要。紀錄片製作人提問,取得成功之後,為什麼在2003年您會考慮把華為賣給摩託羅拉呢?
任正非表示,因為我們自己預判,按照當時發展的狀況,我們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遲早會和美國對抗,那時美國一定會打擊我們。希望賣給摩託羅拉,就是為了戴上一頂美國的「牛仔帽」,公司還是幾萬中國人在幹,也是體現中國人的勝利。資本是美國公司,勞動是中國人,這樣有利於在國際市場上擴展。在這樣的情況下賣給摩託羅拉,當時談好的價格是100億美元,已經籤了所有合同。
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出售,但是斷臂求生,壁虎斷尾,華為深諳棄車保帥之道。正如軍人出身的任老很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三頭六臂是哪吒,燒不死的鳥是鳳凰,自我批判中成長
華為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那麼多稱手的兵器,只能一邊斷臂求生,一邊堅持浴火涅槃,在自我批判中成長。
第一次斷臂求生:無心插柳的副業,卻幫助華為渡過寒冷的冬天1993年,華為成立6年之際,華為憑藉著 砸下重金,做不成就得跳樓得決心,做出了C&C 08 交換機,並且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好得成績,這時華為才在通信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但是自己投資生產,加上前期巨大得研發投入,華為背上了沉重得經濟壓力,甚至一度需要客戶墊資才能生產。
任正非的想法是,做一個更賺錢的「副業務」,幫助華為快速收益。通信基站需要配套的電源,而華為過去是採用外採購。這一塊業務有國內品牌空白,當時市面上的電源公司,90% 以上都是「倒爺」,從海外進口電源再轉手在國內高價賣出。華為決定自己幹,1995 年,華為啟動了電源業務,從總部調了 100 多位員工,專心做電源市場。果然,有了客戶和市場經驗,當年賺回了2.16億元,利潤高達5000萬,而當時深圳得房價才6000多,這樣成就了華為基站電源市場上老大地位。
5年後,這家給華為帶來「副業務「得「莫貝克」的子公司,改名「華為電氣」,光註冊資本就達 7 億元,並且成為給華為輸血的重要渠道。
也就是在當年,看似一路高歌猛進,華為在坐立不安,他從2000年的全球網際網路泡沫中聞出了異樣的氛圍,雖然當時的華為年營業額高達220億,但是他在公司發布了一篇文章《華為的冬天》表示:「如果大家都樂觀,說明公司的末日很快就要來臨。「果不其然,半年不到,華為的增長率直接從 80% 掉到了 16%,冬天」哐當「一聲就砸在眼前。
任正非沒有猶豫,內心經歷過怎麼樣的抉擇不為外人知曉,最終他選擇了在華為電氣最高光、最值錢的時候,出售、套現給華為主頁過冬。最終作價 7.5 億美元出售給愛默生,這筆是華為當時 2 年的利潤,就是靠華為電氣這筆資金華為才堅持在電信市場上投入巨資加入 3G 時代的競爭。
第二次斷臂求生:在敵人背後找敵人,化幹戈為玉帛渡過了嚴酷的寒冬,華為一路走來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我們關注到入職華為的餘承東多次哽咽,甚至眼噙淚水,訴說過往:我們做的還不夠好。
在經歷過第一次斷臂後的恢復,2003年任總考察了美國市場,同時做出了進軍海外市場的決定,面對的將是ICT行業巨頭的市場,能不能在像在熟悉的國內市場一樣如魚得水?能不能在巨頭雲集的全球市場同樣有競爭力?
擺在任總案頭的疑問最終被打消,當年華為的營業數據全線上升,全球市場銷售達到了 317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90%,並且當年海外市場銷售比例佔到了 27%。不過可能任總的眉頭還沒舒展開,華為就迎來了「友商」的問候。
行業巨頭思科(Cisco)對華為發起了世紀訴訟,就在應訴和反訴之間,華為的相關產品卻已經遭到了停售,鼓足信心,充分備貨的產品全部堆積,不能賣,只能耗費著巨大的庫存資金焦急等待。
這一次,華為能否闖關過去?
面對龐大的資金壓力,華為如何活下來?
任正非再次想到了出售,這次他更加的心灰意冷,決定把整個華為打包出售。是的不做了,乾脆賣了回國做拖拉機。
」任正非表示「我們曾經準備用100億美金把公司賣給美國公司,賣給人家時合同也籤訂了,所有手續辦完了,兩個團隊買了花衣服,大家穿著花衣服去海灘上比賽跑步、比賽打桌球,那個星期美國公司發生變化,新董事長否決了收購,回來討論還賣不賣?」(任正非2019年3月接受國內媒體專訪,也講述了華為曾經準備賣身給摩託羅拉公司的往事。)
2003 年 12 月,摩託羅拉 CEO 扎菲羅夫斯基飛往中國海南島,和任正非在沙灘上散步談論收購細節,出價 75 億美元(615 億人民幣),最終談到了100億美元。摩託羅拉的價格非常有競爭力,即使是75億美元,這相比華為在市場上的估值足足溢價 190%。
後來的我們都知道:沒賣成。摩託羅拉CEO在這個節骨眼上被更換,否定了收購,他認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外國不知名品牌,還官司產生,完全不值得。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任正非想到了,思科的主要競爭者 3Com。既然這樣,那就和
3Com 組建了一家聯合公司:華為-3Com,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華三公司。
這個時候任總也是捨得,給出新公司51% 的股份,先換取了 3Com CEO 克拉芬的出庭足證,他的法庭上的辯論讓思科完全無法反駁:
「在成立合資公司前的數月,3Com 進駐華為並與華為工程師們奮鬥數月,本人親眼目睹了華為的世界級工程技術能力,並且華為的產品完全是獨立自主設計,並不涉及任意抄襲行為「。
有了業界老大的背靠背,加之新成立的公司可以出貨,這一次成功的以退為進,最終站穩了美國市場。就在大家為之震撼大呼妙招之後的時候,華三公司本身也迎來了發展高潮,到了 2006 年它在交換機業務的市場份額達到了 36.5%,成為第一。這一次任總再一次痛快抉擇,選擇了出售新公司,作價 8.82 億美元將華三的 49% 股份完全賣給 3Com。此時的華為也非常需要這筆錢,因為重金投入的 3G 網絡研發,直到 2008 年才投入商用。
第三次險斷臂:華為手機曾將被賣,但是堅持下來佔到一半營收任總在研發上的大投入,很快掙錢的不夠了,現金流再好也需要繼續研發,資金缺口比較大。
其實在華為內部,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親兒子」,在這個肉強食的世界,足夠強大才有資格活下來。華為的冬天在2008年也再次降臨,因為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沒有技術核心的運營商定製款手機陷入了低谷。
這次任正非這次盯上的,是從 2003 年開始搞的定製手機,沒有自己的元器件,頂多是個組裝品。如果這時通過出售手機及終端業務,將在國外的 5 家聯合資本(貝恩資本、高盛、KKR和Silver Lake)中獲取 35 億美元。最終因為保證回報這件事沒談攏。
任正非被激怒了,要能保證回報,我還賣來幹嘛!
4 個月後,華為終端部門換人,陶景文接替成為新總裁,並定下了新方案:推出華為自主手機品牌,針對谷歌系統做智慧型手機。後來安徽老鄉餘承東接過了BG消費者業務,2012年餘承東與新員工進行了《我們要做有夢想、有追求的人 》座談。
「我們要敢於思考,敢於打破常規,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想別人不敢想的事,敢於用逆向思維去解決問題,說白了就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我是個普通的農民孩子,智商不比別人高,只是比別人更積極、更努力、更拼命一些。我們要敢於思考,敢於突破常規,敢於超越。事業上的目標就是要在所在的業務領域,超過所有競爭對手。」
就是任總的這個打破常規到了 2009 年,華為終端年收入達到了 40 億美元,單年賣出 3300 萬臺手機,去年收購時的估值還要高。
10年後的2019年銷售收入達到了8,588億元,其中包含華為手機終端業務的消費者業務獨佔了4673億元,妥妥的半壁江山。
這次華為出售榮耀品牌業務,是華為的第四次,回歸幾次有賣成的,有沒買成的,但是最終經過盤整,都渡過了嚴冬。一些傳言說道很多供應商都在恢復供貨,但是任總主義已決,讓榮耀單飛,也許這一場就正如任老所說: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在偉大時代的關鍵歷史轉折關頭,跟上去,超過它,勇擔責任重擔,向著光明,向著大致正確的方向前進,作為偉大公司的一員,光榮、自豪。永遠不要忘記自我批判,摩爾定律的核心就是自我批判,我們就是要通過自我批判、自我迭代,在思想文化上升華,步步走高,去踐行人生的摩爾定律。」
華為榮耀成為全面榮耀,秋來冬藏,浴火重生,讓我們期待未來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