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誕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經典營銷案例。碧綠瓜帽半遮面,時髦女模嘟紅唇。這張創意十足的桂林三金廣告海報,在當年出人意料的成了風靡一時的招貼畫。當時很多參會人特意將這張有著性感紅唇的西瓜女郎時尚海報帶回家,然後懸掛上牆。
營銷如開花,業績如果實,而質量如種子。沒有質量就沒有營銷。正是因為前輩一代代的中藥人對藥品質量的始終堅守,才延續了一味味中藥的長青,才有了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西瓜霜
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公元四世紀時,此瓜由西域傳入中國,故名西瓜。
西瓜又名寒瓜,天然白虎湯。其無論春夏寒暑均是一味清熱良藥。《本經逢源》寫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瀉。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白虎湯為漢傷寒論方,功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即指西瓜皮與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氣發瘟熱,覓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湯沃雪。
西瓜霜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實與芒硝經加工而成的白色結晶粉末。本品主要成分為重結晶的Na2SO4.10H2O,此外有9種無機元素和18種胺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須胺基酸。
西瓜霜味鹹,性寒,歸肺、胃經。可清熱瀉火,消腫止痛。西瓜清熱解暑,芒硝清熱瀉火,兩藥合制性味增強藥性更純,清熱瀉火之力甚強。本品多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熱瘡,牙疳,單雙乳蛾。
西瓜霜使用歷史悠久,最早記載於二百餘年前。清代名醫顧世澄將其載入《瘍醫大全》,被古人稱為喉科聖藥。《瘍醫大全》記載有:治咽喉口齒,雙蛾喉痺。
《喉痧症治概要》寫有:治一切喉證,腫痛白腐,退炎消腫:西瓜霜五錢,西月石五錢,飛硃砂六分,僵蠶五分,冰片五分。研極細末,吹患處。
西瓜霜作用機理是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的。硫酸鹽對口腔內免疫系統有明顯刺激,使口腔蠕動增強,血流豐富,吞噬功能加強從而增加了抗病能力。硫酸根離子不易被黏膜吸收從而在口腔內形成高滲溶液,在高滲溶液中細菌是無法生存的,從而形成保護膜。
西瓜霜清熱解毒較強,意味著寒涼之性變重,故脾胃虛弱之人應適量服用。另慢性咽炎患者不可長期服用。
咽喉腫痛這種小毛病在藥店比較常見。大家習慣到藥店買些潤喉片應急,除口臭漱兩粒;上臺講話吃兩粒;唱卡拉OK含兩粒。潤喉藥一般都有清熱利咽作用,金嗓子喉片有橘紅、八角和茴香油等偏溫中藥,適合於苔膩色白之症狀,若苔黃厚膩不宜用。複方草珊瑚含片主要成分是腫節風和薄荷,適合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西瓜霜清咽含片清熱弱,但滋陰生津,如西瓜霜、麥冬、烏梅等。因此特別適合於口咽乾燥之症狀。潤喉片應含在舌根,靠近咽喉含服效果更好。各種潤喉片畢竟是藥不宜亂用。
其實,這味中藥大家可以在家裡按古法自己製作(現今西瓜霜多是工業改良方法加工而成)。原料為一個6斤左右的的西瓜,芒硝1公斤(即一個包裝)。西瓜洗淨擦乾,在西瓜的瓜蒂處切一小塊,然後挖乾淨西瓜裡的紅色肉瓤,儘量全部挖乾淨,汁水留在裡面。倒入1公斤芒硝,裡面應佔到西瓜的三分之二處,高度不夠可加入西瓜汁,蓋上蓋子,用竹籤插緊。把西瓜放在陰涼通風處,10天左右西瓜的表面就會析出白霜,刷子刷下即是西瓜霜。
我的朋友在第一次做西瓜霜時,很多都失敗了。這裡有幾點一定要注意:天氣要幹,陰涼通風(無風時可考慮用風扇吹),農曆秋季七月份比較適合。瓜肉一定要刮乾淨,不然會很快腐爛。最好用網兜掛起來,期間一定要沉心靜氣,千萬不要亂動。
▌後記
果皮(西瓜外皮)味甘,性涼。可清熱解暑,止渴,利小便。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口舌生瘡。
中果皮(西瓜皮去掉外皮)味甘、淡,性寒。可清熱解暑,利尿。用於暑熱煩渴,浮腫,小便淋痛。
瓤(西瓜紅色部分)味甘,性寒。可清熱解暑,解煩止渴,利尿。用於暑熱煩渴,熱盛津傷,小便淋痛。
種皮用於吐血,腸風下血。
種仁清熱潤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