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20年的越南戰爭,產生了多少越美混血兒?
一本名為《東南亞婦女》的書中有這樣的記錄:
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越南境內的性工作者達到50萬人,而美軍在越南部署的峰值,是54萬,差不多每一個美軍就有一名性工作者陪伴,而這些女孩年齡最小的,僅12歲。
對這個特殊群體,越美兩國給出的數字有較大出入,美國學者估算為1.5萬人,越南方面估算在2.14萬人左右。
西貢地區是混血兒人數最多的地方。
這裡是越南南部最大的城市,美軍駐軍也最多,附近居住著大量平民,美軍忌憚性健康疾病的影響,都不願意去服務業場所,於是附近平民家的姑娘,就成了美軍騷擾的對象。
貧窮導致人性的泯滅,多數越南人對美軍擄掠婦女的現象,已見怪不怪,甚至助紂為虐,從中漁利。
一美軍軍官回憶,有一個名為Bain的上尉,與上百名當地女性發生關係並拍照,其中包括一名8歲的女童,令人詫異的是,她的母親竟然幫助Bain施暴——僅僅因為能夠從Bain那裡得到5美元的現金。
戰爭的罪惡給無數平民帶來一生、甚至幾代人難以撫平的創傷。
1975年初,美國決定從越南撤兵,結束這場沒有任何贏家的罪惡之戰。
對這些美軍留下的大量混血兒,國際社會給予美軍強烈譴責和關注。
媒體報導,這些父親是美國人的孩子,在越南被當成敵人的孩子,備受歧視、排斥、虐待或乾脆遺棄。
記者描摹的生存慘狀拷問著政治家的良心。
更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些美國人的孩子,在美國撤兵後,會很快落入北越管理,從而成為捏住美國的另一個「軟肋」。
是年4月,美總統福特宣布了一項名為Operation Babylift(空運幼兒行動),稱要在1975年西貢「陷落」前,對滯留越南的這些嬰兒和兒童,開展營救。
民間組織找到許多願意收養這些孩子的美國家庭,以及機構,他們對收養滿腔熱情,翹首以盼。
福特派專機去接這些孩子,美軍成立專門救援小組,要在美軍撤離越南前,把他們安全移民美國。
從4月4日到26日,美軍一共動用了30餘架飛機,將2000多名戰爭難童送到美國,1300多名被送到盟國,1000多人被美國的各種機構和家庭收養。
這只是救援的一部分,事實上戰後20年,美國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些家庭的救援和移民開放。
不過,事情也有諸多不順。
4月4日,首批243名兒童,在乘坐美軍的C5A銀河運輸機時,便出現了空難,導致178人死亡,多數為兒童。
即便如此,救援的計劃仍然沒有停止。這不僅是責任,更是美國樹立國際形象的良機。
福特總統指示,從一個200萬美元的特別外援兒童基金會中撥款,以便儘快將2000名南越孤兒空運到美國。
「我命令在西貢的美國官員,切斷任何可能阻礙孩子們逃跑的繁文縟節。」福特在回憶錄中說。
然後我告訴我們的空軍儘快開始那些慈善飛行。每個人都在戰爭中受苦,但沒有人比孩子們更痛苦,空運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少的。」
4月5日,首批嬰兒抵達美國舊金山國際機場,那天恰逢大雨,儘管如此,福特總統仍然乘空軍一號專機,飛往機場,迎接機上325名美國人的孩子。
「有些孩子病了,許多孩子精疲力竭,嚇壞了。」白宮新聞秘書Ron Nessen回憶,「福特和其他志願者一起,把孩子們從臭氣燻天的飛機上,抬到救護車和公共汽車上。」
媒體報導,福特此舉是為了秀出人道主義,但Ron Nessen認為並非如此,「他之所以去,是因為他對南越陷落中的孩子們的困境,感到由衷的感動。總統和其他人一樣,感到無助,想為無辜者做點什麼。」
一同抵達機場的其他工作人員還回憶,「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場景。機艙內有300多個孩子,大多數都沒有著落,有些孩子已經生病了。」
去機場接孩子的人群中,還有認養的美國家長,由於沒有公布墜機遇難者名單,準家長們個個臉上不安。
「機場的準父母們,不知道他們的養子女是生是死。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女人的臉上的表情,她正緊張地等待著發現。很快,她得到一個好消息,她的孩子已經安全到達。她一直很沉著,直到她抬起頭來,看見福特太太站在那裡,第一夫人慈祥的眼神讓她瞬間崩潰,哭泣不止。」
福特總統很少有懷抱嬰兒的照片被公之於眾,1975年4月5日這張,轟動了美國,他登上機艙,接過小嬰兒,抱在懷裡,聚光燈下,小心翼翼地走下機艙,然後繼續抱著嬰兒進入汽車,一直送到醫院。
整個過程,宛若慈父。
福特總統的歷史貢獻之一,就是在他上任8個月後,宣布了越南戰爭的結束。
在一次演講中,他援引林肯總統的話說,「現在需要著眼於未來,團結起來,包紮這個國家的傷口」。毫無疑問,這次空運幼兒行動,成了他任期間為人稱道的一大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