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後美軍留下大量混血兒,美國為他們移民,總統親自迎接哺乳

2020-12-12 飛春讀傳

歷時近20年的越南戰爭,產生了多少越美混血兒?

一本名為《東南亞婦女》的書中有這樣的記錄:

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越南境內的性工作者達到50萬人,而美軍在越南部署的峰值,是54萬,差不多每一個美軍就有一名性工作者陪伴,而這些女孩年齡最小的,僅12歲。

對這個特殊群體,越美兩國給出的數字有較大出入,美國學者估算為1.5萬人,越南方面估算在2.14萬人左右。

西貢地區是混血兒人數最多的地方。

這裡是越南南部最大的城市,美軍駐軍也最多,附近居住著大量平民,美軍忌憚性健康疾病的影響,都不願意去服務業場所,於是附近平民家的姑娘,就成了美軍騷擾的對象。

貧窮導致人性的泯滅,多數越南人對美軍擄掠婦女的現象,已見怪不怪,甚至助紂為虐,從中漁利。

一美軍軍官回憶,有一個名為Bain的上尉,與上百名當地女性發生關係並拍照,其中包括一名8歲的女童,令人詫異的是,她的母親竟然幫助Bain施暴——僅僅因為能夠從Bain那裡得到5美元的現金。

戰爭的罪惡給無數平民帶來一生、甚至幾代人難以撫平的創傷。

1975年初,美國決定從越南撤兵,結束這場沒有任何贏家的罪惡之戰。

對這些美軍留下的大量混血兒,國際社會給予美軍強烈譴責和關注。

媒體報導,這些父親是美國人的孩子,在越南被當成敵人的孩子,備受歧視、排斥、虐待或乾脆遺棄。

記者描摹的生存慘狀拷問著政治家的良心。

更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些美國人的孩子,在美國撤兵後,會很快落入北越管理,從而成為捏住美國的另一個「軟肋」。

是年4月,美總統福特宣布了一項名為Operation Babylift(空運幼兒行動),稱要在1975年西貢「陷落」前,對滯留越南的這些嬰兒和兒童,開展營救。

民間組織找到許多願意收養這些孩子的美國家庭,以及機構,他們對收養滿腔熱情,翹首以盼。

福特派專機去接這些孩子,美軍成立專門救援小組,要在美軍撤離越南前,把他們安全移民美國。

從4月4日到26日,美軍一共動用了30餘架飛機,將2000多名戰爭難童送到美國,1300多名被送到盟國,1000多人被美國的各種機構和家庭收養。

這只是救援的一部分,事實上戰後20年,美國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些家庭的救援和移民開放。

不過,事情也有諸多不順。

4月4日,首批243名兒童,在乘坐美軍的C5A銀河運輸機時,便出現了空難,導致178人死亡,多數為兒童。

即便如此,救援的計劃仍然沒有停止。這不僅是責任,更是美國樹立國際形象的良機。

福特總統指示,從一個200萬美元的特別外援兒童基金會中撥款,以便儘快將2000名南越孤兒空運到美國。

「我命令在西貢的美國官員,切斷任何可能阻礙孩子們逃跑的繁文縟節。」福特在回憶錄中說。

然後我告訴我們的空軍儘快開始那些慈善飛行。每個人都在戰爭中受苦,但沒有人比孩子們更痛苦,空運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少的。」

4月5日,首批嬰兒抵達美國舊金山國際機場,那天恰逢大雨,儘管如此,福特總統仍然乘空軍一號專機,飛往機場,迎接機上325名美國人的孩子。

「有些孩子病了,許多孩子精疲力竭,嚇壞了。」白宮新聞秘書Ron Nessen回憶,「福特和其他志願者一起,把孩子們從臭氣燻天的飛機上,抬到救護車和公共汽車上。」

媒體報導,福特此舉是為了秀出人道主義,但Ron Nessen認為並非如此,「他之所以去,是因為他對南越陷落中的孩子們的困境,感到由衷的感動。總統和其他人一樣,感到無助,想為無辜者做點什麼。」

一同抵達機場的其他工作人員還回憶,「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場景。機艙內有300多個孩子,大多數都沒有著落,有些孩子已經生病了。」

去機場接孩子的人群中,還有認養的美國家長,由於沒有公布墜機遇難者名單,準家長們個個臉上不安。

「機場的準父母們,不知道他們的養子女是生是死。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女人的臉上的表情,她正緊張地等待著發現。很快,她得到一個好消息,她的孩子已經安全到達。她一直很沉著,直到她抬起頭來,看見福特太太站在那裡,第一夫人慈祥的眼神讓她瞬間崩潰,哭泣不止。」

福特總統很少有懷抱嬰兒的照片被公之於眾,1975年4月5日這張,轟動了美國,他登上機艙,接過小嬰兒,抱在懷裡,聚光燈下,小心翼翼地走下機艙,然後繼續抱著嬰兒進入汽車,一直送到醫院。

整個過程,宛若慈父。

福特總統的歷史貢獻之一,就是在他上任8個月後,宣布了越南戰爭的結束。

在一次演講中,他援引林肯總統的話說,「現在需要著眼於未來,團結起來,包紮這個國家的傷口」。毫無疑問,這次空運幼兒行動,成了他任期間為人稱道的一大政績。

相關焦點

  • 越南戰爭中,美軍留下的大量混血兒怎麼辦?美國是如此處理的
    就在越南人民狂歡戰爭勝利的時候,美國留給越南的是戰後的斷壁殘垣和無數或致死或致殘的傷兵,以及被遺棄在越南的大量美軍混血兒。越南戰爭持續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所以有些美國士兵都在越南成家了,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了,當時美軍侵略自己國家,難道他們都不痛恨侵略者嗎,為什麼還要和他們在一起?
  • 美國大兵留在越南大量混血兒,總統派飛機去接他們,為啥墜機了?
    他們,就是越南戰爭後,美軍留給越南的負資產:越美混血兒。 這是因為,多年的越戰,美軍長期在越駐紮,與本土的女子發生婚外生子,產生了大量的越美混血兒。 這是戰爭的悲哀,平民的遭遇,無奈的現實。 這些孩子是無辜的,但由於是美國大兵父親,對越南這個十分排外的國家來說,他們備受歧視。
  • 越南戰爭中,美國在越南留下了一批混血兒,他們結局如何?
    這群孩子有一個統一的官方名字「亞美兒童」,其指的是美國男子在日本、韓國、越南等亞洲地區與當地女性生下的孩子。而美國士兵在20年越戰中與越南女性生下的孩子「越美混血兒」正是亞美兒童的一個分支。
  • 越戰老兵痛斥軍人背後:美軍罪行罄竹難書,尤以美萊村大屠殺為最
    近日,一名美國越戰老兵痛斥現役軍人的事件被人拍成視頻發在了網絡上,他悲憤的對那些美國大兵說:「你們什麼都不知道……我曾宣誓保護美國,後來我們被派去了越南,我們犯下了暴行……我們在越南的時候,每一天都在犯下暴行……」隨後聯邦執法人員用辣椒噴霧襲擊他,意圖使他閉嘴,他仍然堅持在大喊著他曾經親眼目睹的美軍在越南的暴行。
  • 女參議員為越戰英雄爭取權益,銀星升級為榮譽勳章,同為退伍軍人
    近期,美國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的愛荷華州共和黨參議員喬妮·恩斯特(Joni Ernst)致信川普,要求總統在最後任期「親自幹預升級」,將越戰英雄威廉·阿爾布拉赫特上尉的銀星勳章升級為榮譽勳章。不過,白宮工作人員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 奧斯卡名導史派克李的越戰啟示錄,在黑人平權運動中瞻望美國理想
    良心不會讓我去射殺自己的黑人兄弟,或射殺膚色較深、在泥濘中挨餓的可憐人,以成就強大的美國。而且射殺他們做什麼?他們又沒罵我黑鬼,沒處私刑要弄死我,沒放狗咬我、沒剝奪我的國籍。──拳王阿里。從當時美國總統來看,以艾森豪資金援助南越算起,美國有四任總統與越戰較為緊密,艾森豪、甘迺迪、詹森、尼克森(接下來的福特基本上在做收尾撤軍的動作而已)。而美國民眾在60 年代末期,在一連串的美軍陣亡當中,開始質疑越戰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尼克森致力終結美軍對越戰的參與,靠著結束越戰的口號上臺,不該打一場南越與北越自家的戰爭。
  • 漲姿勢:混血兒
    混血兒用於描述有不同人種、民族或國族背景的人,例如父母的膚色不同,但是也有人用於稱呼不同物種動物之間的後代。世界上最多的亞歐混血人群在中亞(比如哈薩克人、土克曼人、維吾爾人、吉爾吉斯人、烏茲別克人等民族都是黃白混血民族) 菲律賓(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葉飛的生母就是菲律賓的亞歐混血兒),其次是荷蘭、美國。 在西方對不同種族與國家聯姻產生的後代的稱呼,更細分為美亞混血兒、英(歐)印混血兒、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混血兒、巴西白人和印地安人混血兒、美國印地安人和歐洲白人混血兒。
  • 世界「最變態」軍刀:「十八剁」最兇悍,美軍越戰大量使用
    導語:世界「最變態」軍刀:「十八剁」最兇悍,美軍越戰大量使用 大家所了解的冷兵器就是中國古代戰場上用的刀槍劍戟等兵器了。冷兵器和熱動力機械系統一樣,能一攻致命,在戰爭中也是常用到的兵器。
  • 越戰老照片:美軍投下炸彈後,在戰火中奔跑的女孩,後來如何了?
    戰爭總是伴隨著人類的利益紛爭而生,眼看著二戰硝煙已逝,但越戰烽火又被點燃。1955年,當時的南越政府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對北越政府的打擊,而美國真正介入這場戰爭是在1961年5月,美軍不僅派遣了部分特種部隊和軍事顧問進入越南,在不久後,美國空軍也被派往越南戰場執行相應的轟炸任務,以支援南越軍隊的作戰行動。
  • 為幫助非法移民獲得美國綠卡,美軍士兵竟策劃跨國婚姻欺詐系列案
    美國破獲跨國婚姻詐騙系列案,11位嫌犯落網,涉及非法移民、美軍士兵。這項指控包括29項罪名,包括婚姻欺詐、運輸和窩藏外國人、籤證欺詐、妨礙司法訴訟、非法處置美國財產、在移民問題上作虛假陳述以及共謀婚姻欺詐。
  • 越戰背後的「棋局」——這場戰爭究竟給韓國帶去了什麼?
    但對韓國而言,「錢」或許才是驅動他們出兵越南的最大動力。作為一個「過來人」,樸正熙十分清楚越戰會給韓國經濟帶去怎樣的發展。畢竟,「日本借韓戰發展經濟」距此還不過10年,可謂記憶猶新。於是,在美國逐漸削減對韓援助的情況下,樸正熙準備借越戰謀一盤大棋——穩住美國援助,謀求更大利益。
  • 繼中途島後,美日航母展開巔峰對決!羅斯福總統親自嘉獎企業號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42年5月到6月一系列海戰中,美軍先後擊沉日軍5艘航母,給日本航母戰鬥群以沉重打擊。中途島海戰結束後,美軍乘勝追擊,在瓜島向日軍展開反擊。美日雙方的航母艦隊在瓜島附近海域展開了繼中途島海戰後的又一場航母大戰。這就是所羅門以東海戰。
  • 二戰後日本人長高11釐米,美軍製造的20萬混血兒,真改善了基因?
    最近看到網上有人討論一個話題:二戰美軍佔領日本後,因為日本政府採取了「用漂亮女人來安撫暴躁大兵」的政策,所以最後留下了15萬-20萬的混血兒。這些混血兒雖然讓日本人感到恥辱和尷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日本人的基因,尤其是提高了日本人的身高,可以說是「塞翁失馬」,一點不虧。
  • 擁有大量先進裝備,士兵武裝到牙齒,為何美國還是輸掉了越南戰爭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士兵根本不知道要為何而戰,他們對虛無縹緲的意識形態鬥爭並不感冒,越南戰爭對他們來說是一場莫名其妙的、本就不應該發生的戰爭,是一場政客為了自己和背後利益集團的利益所強加在他們頭上的非正義的戰爭。
  • 伊拉克和伊朗僵持了八年,為何遇到美軍後不堪一擊
    伊拉克和伊朗僵持了八年,為何遇到美軍後不堪一擊 伊朗與伊拉克,在同一級別上,八兩對半斤,所以能打上十年八年的。海灣戰爭是伊拉克與美帝,不在一個級別上。美帝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小夥,伊拉克是三五歲的小孩,當然是不堪一擊。
  • 越南內戰,臺灣想興風作浪,美國沒有允許。最終臺灣給了什麼支援
    越南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多次試圖讓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如在海南島登陸,斷絕大陸對北越的援助。但美國並不想刺激大陸進攻臺灣,進而導致美軍不得不與大陸直接開戰,故一再回絕蔣的要求。不過,蔣最終還是想方設法地介入到了越戰之中。
  • 甘當美帝打手,澳大利亞參加越戰,反而令自己得不償失
    越南美軍總司令威斯特摩蘭告訴澳軍,第15號公路是美軍的生命線,把澳軍派到那裡是因為澳軍叢林遊擊戰經驗豐富。  至於北越的遊擊隊,雖然越共在福綏省有很深的群眾基礎,且福綏省農村基本已經被遊擊隊控制,但美軍相信澳軍能對付他們。就是在福綏省,澳大利亞軍隊經歷了越戰期間最激烈的一場戰鬥。
  • 美國用越戰,送走了自己一代人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影片非常經典,它是反應越戰時期的一部反戰題材的美國電影,本片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上映,這也是與當時的自由主義思潮相呼應的結果。本片引發的深思使得美國一部分人開始對於戰爭心存敬畏,然而這種敬畏在今天看來是有保質期的。
  • 美越戰老兵街頭怒懟警察,爆美過去犯下罪行:美國每天都在殺人
    7月26日,白髮蒼蒼的老年哈斯蒂憤怒地對著全副武裝、表明冷漠的美國警察怒吼道:「我們殺了人,美國每天都在殺人,但你們這些年輕人卻對此一無所知,你們什麼都不知道。」哈斯蒂表示,他是一名曾將受傷、戰死的士兵從直升機帶回美國的老兵,他曾誓言保護美國,但當美軍去了越南,他才發現,美國在那裡犯下了暴行。
  • 執著追求美軍永駐,波蘭要成美國在歐「特洛伊木馬」?
    【環球時報記者 于洋 青木 林日 丁雨晴】本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中東歐之旅,波蘭是重要一站,據報導,他將代表美國總統同波方籤署《增強防衛合作協議》。本月初,美波宣布結束有關該協議的談判,美將向波增派1000名輪駐部隊。對此,歐盟內部褒貶不一,增兵矛頭所指俄羅斯更是大為不滿。對于波蘭來說也有遺憾,它一直期待的美軍永久駐紮沒有實現。波蘭何以執著地追求美軍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