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跟幾個同學小聚,恍然發現大家從讀研那年相識,到今年剛好滿了十年,時光真是如白駒過隙般匆匆啊。但最令我感慨的不是這個,而是我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進入同齡人的話語和秩序裡了——
暗戳戳的攀比,明晃晃的嫉妒,以及對於金錢物質永遠無法滿足的匱乏和焦灼。
其實從物質的層面來看,很多同學都比我過得好多了。尤其是早早結婚買房的那波人,搭上了房地產的快車道,他們在討論的是要不要買幾千萬的學區房,房產稅會如何影響買第三套房子,以及要不要生二胎,生了二胎每個月要增加多少開銷……
我聽著都像天文數字。於是他們質問我,你為什麼不焦慮?
可我真的不焦慮,或者說,我很少為物質感到焦慮。哪怕三年前,一邊租房一邊還房貸,買菜的時候連青椒都不捨得買,但我篤定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事實上,生活也的確越來越好了。同齡人都鄙視我:你不焦慮因為你沒有小孩,等你有了孩子試試看。
我就會有點煩。我並非對世俗議題感到厭煩,我們都活在柴米油鹽的俗世紅塵裡,我也無比認同要好好賺錢,追求一份自由富足的人生,事實上我也在很努力地賺錢啊。可我對無孔不入的攀比和焦灼感到窒息。那天的聚會,我有好幾次假借去衛生間的理由,跑到飯店門口做深呼吸。
人類真是奇怪的動物啊,好像很難通過自身的感受,來獲得深層次的認同感;很多時候必須藉由別人的羨慕和集體的肯定來獲得優越感,進而獲取自我認同。昨天我還在微博裡說,最近兩次跟團出國旅行,短短幾天或十幾天的小團體,站隊和攀比也是無處不在的。
上次去日本,團裡的年輕女孩比較多,大家在機場集合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地打量各自背了什麼包包,穿什麼牌子衣服,用什麼牌子的行李箱。有幾個姑娘手裡拎著LV/GUCCI,很明顯另外幾個女孩有點酸,酸的直接表現是,莫名其妙跟旁邊的男朋友或老公發脾氣。
回程的那天,從東京到名古屋的路上下起了雨。車子開在高速上,每個人都興高採烈的,姑娘們把新買的名牌包拿出來背,有個女孩直接把LV橙色的大袋子拎在手裡,有一種揚眉吐氣的快感。我埋頭看川端康成的《雪國》,時不時被旁邊的聲音驚醒,團裡的兩個阿姨跑過來問我,你買的東西呢?我漫不經心地說,放行李箱裡了啊,也沒買什麼。
到了機場,其中一個阿姨又過來跟呂同學搭訕著問,你們是哪裡人?在北京買房子了嗎?一個月賺多少錢?呂同學都好脾氣地回答了。最後,那個阿姨又莫名其妙跟他說,你看你媳婦多好啊,又低調又溫柔,不像別的女孩那麼張揚。你帶她去逛逛免稅店,想買什麼就買點唄,出來一趟也不容易。你看人家都買了那麼多,你們怎麼什麼都不買呢。
呂同學敷衍著說好好好,我在旁邊笑笑沒說話。
說起來很好笑,其實我一直都沒什麼錢,各種各樣的酸話也聽過不少,但我的心一直有一層保護殼,從小到大我都活在自己的小宇宙裡,這個世界的鄙視鏈傷害不到我——甚至,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意識到鄙視鏈的存在。
就像過去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我一直把她視為很溫暖的存在。單身的那些年裡,我們常常窩在我租的小公寓裡吃火鍋,看電影,吐槽同事,周末的時候約著一起看話劇看展覽。
可是當她找到了有錢的男朋友之後,有一天忽然跟我說,你也太不爭氣了。你看看比你醜的女生,都能找到家裡有三套房子的男朋友,你到底在幹嘛啊?
不知道為什麼,當她說出這樣的話之後,我們的關係一下子就疏遠了。其實後來,她跟那個有錢男朋友分了手,然後又輾轉換了幾份工作,後來自己創業開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她並不是那種要嫁到富人家做少奶奶的女孩子,現在回想起來,也許人都會經歷價值觀混亂和自我懷疑的時期吧。
每個階層都會有各自的鄙視鏈,所以會互相攀比,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只是我一直用天生的樂觀,和形而上的浪漫把它忽視了——
《紅樓夢》裡的丫鬟有鄙視鏈,那些負責給主子端茶送水的貼身大丫鬟,會覺得自己身份高人一等,瞧不起那些負責打掃院子看大門幹粗活的小丫鬟。做太太的當然瞧不起做姨娘的,王夫人就從來沒有給過趙姨娘好臉色看,連帶自己兒子身邊長得好看一點的丫鬟,她都覺得是狐狸精,鄙視裡其實也有一種恐懼。
美國的一個人類學博士,寫了一本暢銷書叫《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看了之後我發現,紐約上東區的鄙視鏈更是瘋狂啊,作者去買房子,發現連房產經紀都拎著愛馬仕,和顏悅色在上流社會是沒用的。她看了一次房子回來沮喪地吐槽,得買個香奈兒再去看房,不然好房子根本輪不到自己看。
年過三十我才發現……我可能真是個怪物吧,我是不會被環境的主流價值觀驅使向前走的,我總是會更深層次地問自己:這些是你想要的嗎?你真的快樂嗎?
或者說,是樂觀和浪漫保護了我,在這世俗世界之外,我有一個詩意的審美的精神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我能更真實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所以每次回老家,大家看我的眼神都是「無業游民」和「怪物」的時候,我也沒什麼好解釋的。每當親戚說,誰誰當了官誰誰發了財誰誰很成功的時候,我心裡只有一個聲音在說,有什麼好羨慕的呢?我又不想成功。
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擁有的已經夠了。
當你月薪1萬的時候,會對著時尚雜誌裡月薪5萬的生活感到羨慕不已。可是當你月薪10萬的時候,欲望又會全方位地升級——總有更貴的東西在誘惑你買單,更紙醉金迷更炫目的世界在邀請你的進入。你覺得自己不同以往了,看不上郊區三室一廳的房子了,也不想再坐經濟艙了,新的一輪的痛苦來臨。
人們常常說中產階級最脆弱,可能我還只是個窮人吧,我常常提醒自己,理想的生活不過是:做自己喜歡的事,陪在愛的人身邊,有一點錢可以防意外,有一點閒暇可以陪家人散步,有一副好身體和看風景的心情,每年能出國旅行兩次。
是要好好賺錢沒錯,但我不想變成金錢的奴隸啊!比如這大好春光,我就常常找藉口給自己放假,要去看花啊,遊山玩水呀,美好的事物是經不起等待的。
讓他們追逐成與敗,讓我們分享美與愛。
我就心安理得做一個怪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