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欲望是焦慮實質

2021-01-15 西周生

導語

"這世界就像是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樣做。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這本書是由耶魯人類學博士,同樣也是二胎媽媽的美女作家薇妮斯蒂.馬丁所著。這本書主要描述了美國上流社會上東區媽媽們的育兒焦慮。有人稱它為"紐約版天空之城"。

作者和丈夫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他們賣掉了自己的聯排別墅,搬到了紐約的上東區。因為那裡是紐約最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在那裡,作者體驗了上流社會媽媽們的日常生活: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她們買最貴的學區,找最好的學校;為了保持自身地位,她們拼命生娃;為了留住老公,她們瘋狂健身保持完美身材。

看似已經生存在食物鏈頂端的她們,擁有別人羨慕不來的權力和金錢,生活近乎完美,可這群媽媽們依舊被焦慮折磨,需要依靠安眠藥和酒精才能助眠。

而這焦慮的原因,正是因為上流社會的媽媽們在欲望和依附的婚姻關係裡,因缺乏理性而失去了自我。

01金錢與地位的背後,是依附式婚姻

在上東區,資源都掌握在男人手中,女性被關在一個性格隔離的世界裡,男性是重要董事會的成員;而上東區的媽媽們只能擔任次要的董事會成員,只能成為"家長會會長",和孩子的家長們交往,她們沒有工作。她們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是因為丈夫或者家裡長輩,她們昂貴的衣服、首飾、鞋子,都是來自男性的捐贈。

她們的育兒不像母親對孩子的愛,更像是要完成一份薪水優渥的工作。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名不是那0.1%,那麼她們賴以生存經濟來源"年終獎"將化為泡影。

當孩子成為客戶,當丈夫成為僱主,婚姻成為工作,這段婚姻關係就是畸形的婚姻。

所以上東區的媽媽們儘管身份、地位尊崇,令人羨慕,其背後的生活也得仰人鼻息,靠別人生活,這也就是所謂的依附式婚姻。

她們連自己的人生都無法掌控,只能用孩子的名字和學校來命名自己,所以,她們對這段依附關係的婚姻存在的焦慮才會日益折磨她們,讓她們夜不能寐。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愛情與婚姻》中曾經寫道:

任何人都不可能處於卑賤的地位還能做到身心愉快,夫妻雙方必須式平等的,人類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下才有力量團結起來克服種種困難"。

依附式的婚姻,是藤和樹的關係,藤離不開樹,離開了就無法獨自存活。婚姻中如果變成這樣的關係,女性則喪失了讓自己獨立的根基。

上東區的媽媽們,嫁給了精英男性,生活在了上流社會,可在這個社會裡,她們是被物化的商品。

要知道,成為全職媽媽前,她們有的是報刊主編,有的是主持人,有的是成功的模特等等,也是受過高等教育,原本可以獨立綻放自己的生命之光,卻因為嫁給了有錢有勢的男人,成為上流社會的一份子,而為了保持這段婚姻的有效性,她們不得不成為全職太太,讓獨立的關係成為了依附的婚姻。

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和陳俊生,他們的婚姻關係就是典型的依附型。羅子君畢業後成為全職太太,沒有收入,她將所有的幸福和希望都寄托在丈夫身上,所有的生活都由丈夫支配。所以,當某一天,丈夫出軌,羅子君失去了一切。

因為依附的婚姻關係,使原本勢均力敵的婚姻出現了失衡。一旦婚姻失衡,其結果不言而喻,要麼全職太太人才兩失、能力、美貌都不再了;要麼就在依附的關係裡,對老公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的婚姻已經沒有幸福可言。

巴爾扎克曾說:

婚姻的幸福並非完全建築在顯赫的身份和財產上,卻建築在互相崇敬上。這種幸福的本質是謙遜和樸實的。

也就是說婚姻中身份和財產並不是婚姻幸福的唯一標準,而想要獲得勢均力敵的婚姻,還需要建立在相互的尊重上。

這種依附式的婚姻,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是在刀尖上起舞。

就像作者所說她們的人生以及她們的幸福快樂、她們存在的價值,都得仰賴她們完全無法控制的人事物。

02 鉑金包的背後,滋生著虛榮的欲望

"曼哈頓是個奇妙的地方,它會把人心底的欲望暴露出來,你會看到欲望最真實的本質。我漸漸知道,住在上東區的人,我們的欲望,我們的身份地位,要看某幾樣稀有物品,也就是那些"不可能得到的東西"鉑金包代表著很多意義。—《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愛馬仕鉑金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它真正的含義人上人的地位,特別是對女人來說,鉑金包意味著最終極的身份地位。

說得淺薄一點,一個鉑金包就代表了上東區媽媽們的虛榮心。

虛榮的欲望:是基於虛榮心,就要不斷的滿足自己,然而人的欲望不可能是一直被滿足的,環境、自身,都會刺激裡不斷的去滿足。

現實生活中有欲望是正常現象,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欲望,大多數有欲望並不是什麼要緊的大事,但在上東區社會裡,媽媽們的攀比的欲望已經成為了扭曲的價值觀,她們的欲望在日復一日裡因為"欲望"而成為了人格中的一部分。

她們健身服裝得是露露檸檬瑜伽服,健身場所也只去著名的健身場館Physique57。去學校接娃孩子得穿香奈兒,孩子只有知名私立院校畢業,她們才臉上有光。在社交晚宴上,她們要成為那獨一無二的"社交女王",哪怕往自己的腳上打一針,讓腳沒有知覺,就為了穿上高跟鞋。她們年紀輕輕就往自己的臉上打肉毒桿菌,把自己搞得像一個漂亮的殭屍。"私立學校的文憑和管家,不只是虛榮的地位象徵,不只是你驕傲地在眾人面前炫耀的東西,而是如果你是上東區人,你一定得有。"肖伯納說: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無疑,在上東區媽媽的社交圈,她們的欲望是無法填滿。她們相互攀比,比身材、比樣貌、比孩子、比老公,就連一個包也得攀比,就看最後誰能在上東區成為"社交女王",真正的紮根在上流社會—上東區。

得到之後呢?進行新一輪的攀比,虛榮無止盡,欲望就無止境。

當我們走上"欲望"這條路上,其實會發現很多時候就會無能為力: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是永遠沒有滿足的,在越好的環境裡,她們越想要保持地位和權力;同樣,在同樣攀比的環境裡,滋生的欲望也會與日俱增。

就像作者,起初的願望僅僅是想要一個上東區的房子,能夠給孩子上最好的公立學校;後來發展成需要和上東區媽媽們擁有同樣的鉑金包;穿昂貴的服飾;去著名的健身場所,攀比一切所能攀比的。

通過作者描寫的上東區的媽媽們婚姻與欲望的關係,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警示作用呢?

03 從依附的婚姻獨立起來,保持理性的欲望

作者在書中描述過上東區媽媽們的身份,她們自身是相當優秀的。成為全職媽媽前,有一份自己獨立的工作,她們往往都接受了良好甚至頂尖的教育,氣質優雅,談吐不凡。

可進入上東區後,她們已經漸漸忘了最初的自己,忘記了自己原來的生活,在依附的婚姻裡,成為了上東區被物化的媽媽,在攀比中滋生了虛榮的欲望。而我們要學會的是從依附的婚姻中找到讓自己獨立的根本,對欲望保持理性的看待。

第一,依附的婚姻中找到讓自己獨立的根本

對婚姻和自己伴侶過度依賴,從而會失去獨立性。要知道依附只是暫時的,重要的是從依附裡獨立起來。無論是經濟獨立內心獨立,獨立的魅力就是讓女性更加真實地面對人生機遇和自己的內心。

奧斯卡影后弗蘭西斯,因為拍《血迷宮》認識了美國著名導演喬爾·科恩。結婚的時候,弗蘭西斯說:"這實在太爽了,能演我喜歡的角色,還可以順便把導演睡了。"嫁給科恩以後,她得到角色更容易,讓她的才華有了更多展示的機會,通過《冰雪暴》,榮登奧斯卡影后寶座。

奧斯卡影后弗蘭西斯

所以依附在我看來,其實沒有什麼要緊的,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夠利用好依附關係,找到能讓自己獨立的本事,成長起來,而不是在依附裡喪失了自我。

可以花丈夫的錢很棒,但比較一下人類和人類靈長類親戚的社會後,你會發現能花男人的錢所帶來的力量,還不如自己當那個賺錢的人。

太多全職媽媽們的遭遇告訴我們:婚姻在依附的關係下,金錢處處受限,不僅看老公的臉色,還得忍受婆婆的臉色,可是卻又無可奈何,因為自己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職場女性不願意當全職媽媽,因為她們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一旦喪失了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依附於他人只會讓她們活得更加艱難。寧願"職場+家庭"兩手抓,哪怕辛苦,也要保持"人格獨立""經濟獨立"。

所以,不管是事業還是婚姻,我們需要選擇依附的時候,不可以完全依附,必須要在依附找到讓自己獨立的根本。或許依附很簡單,但往往簡單的路,競爭也激烈,走起來會失去的更多;獨立很難,但越難,我們收穫的也越多。

第二, 保持理性的欲望

人作為群居動物,不跟其他人攀比是不可能的,攀比是天性。但良性的攀比,可以讓人進步,而盲目的攀比會滋生虛榮的欲望。

上東區的貴婦們,用一個鉑金包就代表了自己在這個社會的價值,她們攀比衣服、首飾、臉蛋、身材、孩子,只要是金錢能夠展示的身份地位,她們都願意一試。

或許,上東區高昂的學區房只是一個導火索,可最終讓自己深陷這樣怪圈的是自己被發掘的虛榮欲望。

"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叔本華

這或許是對欲望最好的解讀:每個人都會有欲望,也會因為外界事物的變化和刺激,動態地調節自己的需求和欲望,這是我們正常地表達自身狀態的必要,但毫無節制和喪失理性在欲望裡沉淪,則是因為自身的態度出了問題。

只有對欲望保持理性看待,明白自己地初衷到底要什麼?而不是被欲望支配,即使身在名利場裡也能保持自我的追求。

就像"跳水皇后"郭晶晶,嫁給豪門公子霍啟剛後,她並沒有完全依附這段豪門婚姻,而是選擇繼續學習,參加各項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自己保持成長。

出席重要場合,也從來不攀比,戴著5元的發卡和百元的包包;即使日常生活也經常和老公在商店裡買打折的衣服。她表現出來的是一個女人對物質的理性追求,我想這是她明白對於自己而言,"獨立"與"成長"才是重要的。

正因為如此,她在霍啟剛面前毫無自卑,底氣十足,這段婚姻一直被人稱讚。

郭晶晶她理性而克制的行為中她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婚姻裡,相互依附,不如獨立成長,欲望雖盛,理性看待。這才是一個成熟女性的婚姻觀和人生觀。

假如人能夠理性的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欲望;那麼,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結束語

Facebook的首席執運營官在個人著作《向前一步》中對女性說了一段話:

我希望你們找到人生中真正的意義、滿足和激情。我希望你們能安度未來的艱難時光,並收穫更強大的力量與更堅定的決心。我希望你們能夠平衡自己的生活,睜大眼睛去尋找。我還希望你們懷著進取心,在事業裡全心投入,去掌控世界。因為世界需要你們去改變它,全世界女性都在指望你們改變她們的命運。

當然,我也一直強調,作為女性,首先是自己,其次是妻子、母親、兒媳,如果在欲望裡迷失了自己,沒有找到可讓自己依附的獨立,怎麼可能不焦慮。

我想這也是作者為什麼選擇在最後逃離了生活了六年的上東區。

----end----

(作者:西周生,本文章系原創,轉載須經本人同意,圖文來源於網絡/我想成為你生命裡的一束微光,用微薄的文字給你力量,給你勇氣)

更多好文

豆瓣8.6《荼蘼》:事業和家庭兩難抉擇,女性並不是只有二選一

《寄生蟲》為什麼能獲得獲得四座小金人?從三個層面分析可知原因

「媽媽是超人」真的是讚美嗎?《坡道上的家》解析媽媽殘酷生存真相

相關焦點

  • 虛榮心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賴婚姻焦慮的本質
    在這上面很難找到媽媽。「-《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本書由《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作者耶魯人類學博士,也是二胎母親的美麗作家馬丁。本書主要描述美國上流社會上東區母親的焦慮。有人把他叫做紐約版本天空之城」。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作者和她的丈夫賣掉了他們的聯排別墅,搬到了紐約的上東區。
  • 媽媽版欲望都市:「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看到你們富人也那麼焦慮那麼不開心,我也就心裡平衡了。總而言之,全世界的媽媽都來「看熱鬧了」,不管是真正拎鉑金包的麻麻,還是領著幾千塊錢月薪提著帆布袋的麻麻,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當然,欲望蹭蹭蹭地在一些媽媽心裡開始膨脹,因為她們驚喜地發現了一個精英媽媽的「外包裝」標準模版。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對於育兒,富人比你更焦慮
    我們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儘管不知終點在何處,由此給媽媽們帶來的焦慮感伴隨著孩子的求學過程,看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之後,發現母親的焦慮不管處哪個階層,哪個國度都深陷其中。鉑金包是愛馬仕的一款爆款拎包,最便宜的也要幾萬塊人民幣,但還不是你有錢就買得到,要排隊預約,限量發售。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讀書分享
    最近讀了一本書——《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這書還有一個很長的副標題: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作者是薇妮斯蒂*馬丁。這書的主標題和副標題都很討巧的,「媽媽」「鉑金包」「育兒」這些關鍵詞可以引起很多讀者的興趣和共鳴,而「耶魯人類學博士」「上東區」等關鍵詞又可以滿足讀者們的獵奇心理。
  • 讀書ll 媽媽要有一顆怎樣的心《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卻特別喜歡宅在家裡,看書,追劇……這兩天看的書是,美國薇妮斯蒂·馬丁巜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是買了很久想看的書了,平時苦於沒有相對集中的時間……最近追的是美劇巜離婚》,是由莎拉.傑西卡.帕克和託馬斯·哈登.丘奇主演的,第一季10集,第二季8集,第三季6集。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啟•蒙群學社讀書會第七期《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凱勒曾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為使社會學專業學生深入了解美國中產階級的育兒壓力問題 ,第七期群學讀書會選擇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書,交流探討了當耶魯人類學博士溫妮斯蒂·馬丁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搬到上東區的生活。從物色公寓、購買學區房、給孩子申請私立校開始,她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真可謂「孩子的比賽,媽媽的戰場」。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探秘精英階層的生活狀況
    本期音頻為你解讀的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我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2015年,它的英文版剛剛上市,當時這本書人類學和時尚跨界的題材就引起了我的興趣。這本書的中文版2019年1月剛剛上市,就迅速進入暢銷書排行榜。全書總共20萬字。書的主標題——《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不但長,而且聽著有點怪。副標題更長 「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我們到底為什麼焦慮?
    尤其是早早結婚買房的那波人,搭上了房地產的快車道,他們在討論的是要不要買幾千萬的學區房,房產稅會如何影響買第三套房子,以及要不要生二胎,生了二胎每個月要增加多少開銷……我聽著都像天文數字。於是他們質問我,你為什麼不焦慮?可我真的不焦慮,或者說,我很少為物質感到焦慮。哪怕三年前,一邊租房一邊還房貸,買菜的時候連青椒都不捨得買,但我篤定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 想買鉑金包的「顧佳」,全世界有相似焦慮的媽媽們
    一張「靜安區鉑金包媽媽」的劇照刷爆了社交網絡。這是時下熱劇《三十而已》裡的一個橋段。女主角顧佳想打入上海上流社交圈,還沒抬腳就先摔了個大跟頭:聚會上魔都貴婦們一水兒都背鉑金包,導致背香奈兒的顧佳在合影中被直接裁掉。
  • 我是個媽媽,我兒子需要鉑金包!
    就像雖然還沒追「三十而已」,但看熱搜已經猜出大概劇情了,特別是刷屏的融梗橋段「拿什麼拯救你,我先生的事業,我需要鉑金包」。活脫脫上東區「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翻版,所以「三十而已」後面的故事,你追下去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這集你也看過。
  • 「我是一個職場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是一個職場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轉眼回歸職場,又是一個新戰場。 盤算著購物,居然挑剔起華而不實的花哨少女包——她突然想要一個鉑金包。 這樣的挑剔,是件好事嗎? 餃子包和鉑金包,真的差很大嗎? 從一般時裝到鉑金包,她要的也不是消費符號有多高人一等,只是作為一個當媽的獨立女性,她單純想通過一種方式,紀念自己從隨心到有心,從接受意外到追求質感的這個階段。 因此除了鉑金包,她好像也想不到,還有什麼可以匹配這份慎重。 如果有可能,她更希望自己的寶寶,也是和愛人一起,慎重決定並踐行的結果。
  • 我是個媽媽,我沒有鉑金包,香奈兒。我只有購物袋
    一隻名品包換來上流圈的人脈,簡直是上海版的《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可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作者本身就是富裕家庭出身的藤校雙博士,嫁的老公本來就是紐約上東區「土著」,人家原生家庭就已經是上流社會了。
  •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每個人生階段需要不同的書,每本書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體悟和價值。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必須思考自己時間投入:給我帶來什麼效果,是不是最有效的方式?自我教育:找出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然後花時間和精力去提升。《我是一個媽媽, 我需要柏金包》作者是耶魯人類學家。
  • 抹茶書單|《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顧佳進不去的富婆圈
    聚會組織者會在各大社交網站上搜尋po過愛馬仕包包的女生,考察一番後發去私信:我們也有鉑金包,要不要加入我們的圈子啊?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便開始組織線下聚會。愛馬仕鉑金包很難買到,只有店裡的常客才會被邀請到店內的VIP室,店員才會拿出鉑金包。
  • 《三十而已》太太圈潛規則:中國版《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卻在暗想,這個編劇一定看過耶魯人類學博士薇妮斯蒂·馬丁的《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因為《三十而已》關於富人太太的描繪,真的跟紐約上東區富豪太太的生活太像了。有錢人的太太不光買包,還要為一切裝潢臉面的東西付費不要指責有錢人高調消費,名牌衣飾,寶馬香車,因為在富人的世界裡,不存在低調這回事。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從物色公寓、購買學區房、給孩子申請私立校開始,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持續了六年,為了讓孩子迅速實現階層躍遷,她又排除萬難買到了愛馬仕的鉑金包。 無論是《三十而已》中的顧佳,還是現實生活中的溫妮斯蒂 馬丁,為了融入環境,打進圈子,獲得某些人的認可,每一位太太都需要一個「鉑金包」。
  • 抹茶書單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探秘「顧佳」進不去的頂級「富婆圈」
    到了地點之後,工作人員直入主題:美女們來展示一下大家的鉑金包吧~款款都價值100萬日元以上,這樣的場面一般人還真的是很少能看見。這位太太向工作人員說:「鉑金包很難買到的,很多時候都需要去各個點搜查。即使是在圈內都知道的秘密場所,買不買的到也要看運氣。有人去了幾百回也沒買著」。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戴紀包凱莉包殺手包
    那天晚上,我們在黑暗中,誰也看不清誰的臉,他抓著我的手說,「你所有所有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裡,你已經做的很好很好了,是我說話太衝,要求太高。你就把我當個屁放了吧!」 講真,對於中年老母來說,不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這個世界上最貴的包,不是鉑金包凱莉包戴紀包殺手包信封包流浪包,最奢侈的是丈夫理解的擁抱!
  • 【草籽亂翻書】笑微鳥:《我是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份特別的育兒「田野調查」
    >《我是媽媽,我需要鉑金包》I一份特別的育兒「田野調查」《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是中信去年出版的一本暢銷書,以女性為主要讀者群的很多知名公眾號都推薦過這本書,我對本書初始的印象就是一個博士媽媽以自己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專業視角對紐約上流街區上東區媽媽們的育兒生活進行了「田野調查」,並與被調查對象們相適應相融合的一個過程
  • 活在媽媽心中的「鉑金包」
    在西西的生活裡,沒親眼見過鉑金包。但每個都市麗人的耳旁,都迴蕩過鉑金包的傳說。這份惦念和追逐,是當代都市人的西西弗斯悲劇。 哪怕你不是愛馬仕的粉絲,也不得不承認:愛馬仕的鉑金包,是奢侈品包包的頂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