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到底有何魅力?——《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讀書分享

2020-12-14 小魚愛小魚

愛馬仕到底有何魅力,為什麼總讓無數女性趨之若鶩?最近讀了一本書——《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這書還有一個很長的副標題: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作者是薇妮斯蒂*馬丁。

這書的主標題和副標題都很討巧的,「媽媽」「鉑金包」「育兒」這些關鍵詞可以引起很多讀者的興趣和共鳴,而「耶魯人類學博士」「上東區」等關鍵詞又可以滿足讀者們的獵奇心理。

說到「鉑金包」,不得不提起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一個名場面,一群富太太人手提著一隻愛馬仕鉑金包合照,而背著香奈兒的顧佳只能偷偷把包藏在身後,最後還在合照中被裁出去了。

《三十而已》劇照

我敢打賭,《三十而已》的編劇一定看過《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這本書,前半部劇有關顧佳的很多劇情都借鑑了這本書的內容,比如帶兒子面試私立幼兒園,用盡方法找關係入學,受貴婦圈子排擠,買愛馬仕作為社交武器融入圈子,時刻保持精緻得體,努力健身保持身材,富太太們舉辦慈善拍賣會,許多富太太生活品質依賴於老公給的零花錢等。所以如果對這些富太太的生活想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可以看看《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這本書。

作者薇妮斯蒂是一位人類學博士,她通過人類學的視角,向讀者展示了紐約曼哈頓上東區有錢媽媽們的世界。上東區是紐約最精英的人群居住的地方,他們手上掌握著權力和財富。這個群體的生活方式和規則與別處都不一樣,有著許多不成文的規定。

上東區的媽媽們大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知女性,但為了養育下一代幾乎都當了全職媽媽。她們送孩子去讀最好的私立學校,每年定期到度假勝地度假,時刻以完美的形象呈現於人前,勤於健身擁有完美的身材,每年花費上萬美金用於保養,她們身穿最時尚的新品,最重要的是背著價格不菲的包包作為社交武器。

那她們在這樣的生活中感到快樂嗎?她們中許多人的人生,以及她們的幸福快樂、存在的價值,都得仰賴她們完全無法控制的人事物。她們身上的標籤只是誰的媽媽,誰的妻子。她們很大一部分的價值就是替丈夫和孩子去交際,所以她們需要用最時尚的奢侈品、最精緻的妝容以及最完美的身材去努力融入更高的階層,以期幫到丈夫和孩子。

上東區媽媽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丈夫,與丈夫之間就像是合伙人,如果她們這一年表現得好,年終可能會得到一筆bonus,即一筆年終獎,而這個金額的大小,將影響她們第二年參加慈善拍賣會等社交活動的表現。

對於這些把全部價值建立於婚姻之上的上東區媽媽們來說,她們的生活中不能有丟臉或者不完美的事情發生,比如家中出現臭蟲或者孩子有一顆牙齒壞掉都會讓她們崩潰,因為不完美就意味著她們不是一個合格的妻子或者母親。而為了婚姻穩固、獲取認同感和安全感,她們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圈子,用這種方式把單身女性和下級階層的人排斥在外。她們一邊瞧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一邊又煞費苦心拼命討好更高階層的人。既是這病態體制的受害者也是體制的維護者。在這個體制裡,每個人都擔心自己階層下滑,擔心婚姻不穩固,為了對抗巨大的壓力和焦慮感,她們倚賴安眠藥入睡,時常需要酒精麻痺自己。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那就是「焦慮,極度焦慮」。這本書像是給我打開了一個窗子,窺見了一個遙遠圈子的生活方式,也引發了我很多關於婚姻、關於自我價值等問題的思考,還是蠻有收穫的,但是不是我特別喜歡的書,作者的一些價值觀我也不太能認同,估計不會再看第二遍了,至少在我成為一個媽媽之前,不會再看第二遍了。

說到鉑金包,書中有許多關於這個包包的描寫,分享幾段有趣的給大家。

「讓我徹底進入新世界的臨門一腳,是一樣幾乎帶著魔力、令人目眩神迷的強大法寶——愛馬仕的鉑金包。」

「一個超棒的包是刀劍與盾牌,我要買一個她們沒有的東西,她們想要的東西,或是她們有但見不得別人有的東西。」

「男人遇上中年危機時,有人會買跑車,有人則在外頭拈花惹草,有人在酒窖裡收藏一萬五千瓶酒,或是購買各種心理慰藉品。我的中年危機則靠鉑金包解決。」

「我已經步入中年,是真的中年了,每當我想到這件事就無法呼吸,但我依舊夠年輕,夠美麗,夠金髮,夠苗條,我和鉑金包可以完美搭配在一起,而且我也老到買得起了。」

「鉑金包的確代表著一個你想要的物品,然而它真正的本質是誠心盼望,無止境地等待,接著失望,求而不可得,包上的一針一線都是血淚。」

說到曼哈頓、鉑金包,我想到了一部我很喜歡的美劇《欲望都市》,其中一位主角Samantha關於鉑金包的評價,很經典:「它跟風格無關,它本身的意義才重要。當我拎著那包包,我便知道我已經飛黃騰達。」 是的,在階層分明的地方,你所拿的包包,是在告訴別人你屬於哪個階層,以及你有多少財富、人脈與力量。這已經是20年前的電視劇了,而20年後的今天,鉑金包依然擁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依然意義重大,使得千萬女性趨之若鶩,也依然是每個愛包的女性的終極夢想。

擁有鉑金包很好,但是擁有獨立的人格,是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獨立自由,實現自我價值,擁抱自己想要的生活呀!

相關焦點

  • 我是個媽媽,我兒子需要鉑金包!
    不用懷疑,這渣男有小三了!而且將來一定出軌!別問為什麼,問就是這集看過。就像雖然還沒追「三十而已」,但看熱搜已經猜出大概劇情了,特別是刷屏的融梗橋段「拿什麼拯救你,我先生的事業,我需要鉑金包」。活脫脫上東區「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翻版,所以「三十而已」後面的故事,你追下去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這集你也看過。
  • 讀書ll 媽媽要有一顆怎樣的心《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卻特別喜歡宅在家裡,看書,追劇……這兩天看的書是,美國薇妮斯蒂·馬丁巜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是買了很久想看的書了,平時苦於沒有相對集中的時間……最近追的是美劇巜離婚》,是由莎拉.傑西卡.帕克和託馬斯·哈登.丘奇主演的,第一季10集,第二季8集,第三季6集。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啟•蒙群學社讀書會第七期《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凱勒曾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為使社會學專業學生深入了解美國中產階級的育兒壓力問題 ,第七期群學讀書會選擇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書,交流探討了當耶魯人類學博士溫妮斯蒂·馬丁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搬到上東區的生活。從物色公寓、購買學區房、給孩子申請私立校開始,她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真可謂「孩子的比賽,媽媽的戰場」。
  • 媽媽版欲望都市:「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今天,給你分享我最近逐字逐句、超認真讀完的——描述拎愛馬仕鉑金包的貴婦媽媽的育兒焦慮與生活狀態,連天天生活在書堆裡的編輯朋友們,也都在瘋狂地相互傳閱
  • 我是個媽媽,我沒有鉑金包,香奈兒。我只有購物袋
    一隻名品包換來上流圈的人脈,簡直是上海版的《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可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作者本身就是富裕家庭出身的藤校雙博士,嫁的老公本來就是紐約上東區「土著」,人家原生家庭就已經是上流社會了。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對於育兒,富人比你更焦慮
    我們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儘管不知終點在何處,由此給媽媽們帶來的焦慮感伴隨著孩子的求學過程,看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之後,發現母親的焦慮不管處哪個階層,哪個國度都深陷其中。鉑金包是愛馬仕的一款爆款拎包,最便宜的也要幾萬塊人民幣,但還不是你有錢就買得到,要排隊預約,限量發售。
  • C家觀點 | 我為什麼不買愛馬仕鉑金包?
    ▼媒體鏡頭下的袁詠儀,不管是逛超市、接孩子還是和老公去拍拖都背著愛馬仕鉑金包,每次都不同款。袁詠儀到底有多少個鉑金包?在買鉑金包的眾多故事中,最讓我有感觸的卻是一本名為《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書。當耶魯人類學博士溫妮斯蒂•馬丁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搬到上東區時,她對那裡的生存規則還一無所知。上東區是紐約最富有的人聚集的地方,連空氣中都是錢的味道。溫妮斯蒂在讀幼兒園的兒子的同學個個身世顯赫,家裡不是金融世家就是工業巨子。一到放學,學校外頭停滿豪車,每個母親都妝扮的像上流社會的名媛。
  • 抹茶書單|《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顧佳進不去的富婆圈
    聚會組織者會在各大社交網站上搜尋po過愛馬仕包包的女生,考察一番後發去私信:我們也有鉑金包,要不要加入我們的圈子啊?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便開始組織線下聚會。愛馬仕鉑金包很難買到,只有店裡的常客才會被邀請到店內的VIP室,店員才會拿出鉑金包。
  • 抹茶書單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探秘「顧佳」進不去的頂級「富婆圈」
    真的只有擁有愛馬仕鉑金包才能融入上層社會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僅僅是在國內,在國外也是如此。前一段時間,日綜『マツコ會議』就介紹了一個日本壕姐圈,人稱「鉑金包女子會」。聚會組織者會在各大社交網站上搜尋po過愛馬仕包包的女生,考察一番後發去私信:我們也有鉑金包,要不要加入我們的圈子啊?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便開始組織線下聚會。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欲望是焦慮實質
    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這本書是由耶魯人類學博士,同樣也是二胎媽媽的美女作家薇妮斯蒂.馬丁所著。這本書主要描述了美國上流社會上東區媽媽們的育兒焦慮。有人稱它為"紐約版天空之城"。作者和丈夫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他們賣掉了自己的聯排別墅,搬到了紐約的上東區。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探秘精英階層的生活狀況
    而人類學研究告訴我們,共同養育、社群照顧,是一種根植在人類進化中的特質,即便到了現代社會,也仍然有利用價值。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音頻為你解讀的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我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2015年,它的英文版剛剛上市,當時這本書人類學和時尚跨界的題材就引起了我的興趣。這本書的中文版2019年1月剛剛上市,就迅速進入暢銷書排行榜。全書總共20萬字。
  • 她拍了拍顧佳:別擔心,我給你一個愛馬仕鉑金包 | 時尚
    ,讓大家大概了解下這款包到底有多「豪」:2個是愛馬仕為宇宙網紅Kim Kardashian定製的彩繪鉑金手袋的數量。>是愛馬仕工匠製作一隻鉑金包所需的最少時間6年是買一隻鉑金包所需等待的標準時間5個是鉑金包系列根據尺寸不同所包含的包款數量,包款25 cm, 30 cm, 35 cm, 40 cm, 45 cm.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我們到底為什麼焦慮?
    車子開在高速上,每個人都興高採烈的,姑娘們把新買的名牌包拿出來背,有個女孩直接把LV橙色的大袋子拎在手裡,有一種揚眉吐氣的快感。我埋頭看川端康成的《雪國》,時不時被旁邊的聲音驚醒,團裡的兩個阿姨跑過來問我,你買的東西呢?我漫不經心地說,放行李箱裡了啊,也沒買什麼。到了機場,其中一個阿姨又過來跟呂同學搭訕著問,你們是哪裡人?在北京買房子了嗎?一個月賺多少錢?呂同學都好脾氣地回答了。
  • 「我是個貴婦,我需要愛馬仕」
    作者:Hilda在大熱劇《三十而已》中,顧佳為了融入「太太圈」掏家底也要買愛馬仕,實力演繹「我是個貴婦,我需要鉑金包」。只要買個包就能進貴婦圈?可能在網友看來上述情節非常戲劇化,但這其實是各大貴婦圈的日常,美國紐約上東區的貴婦圈亦是如此,耶魯大學人類學博士溫妮斯蒂·馬丁就曾以此為主題寫了一本書,名為《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書中詳細地描寫了她為了讓孩子迅速實現階層躍遷,是如何排除萬難買到了愛馬仕的鉑金包。
  • 【草籽亂翻書】笑微鳥:《我是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份特別的育兒「田野調查」
    >《我是媽媽,我需要鉑金包》I一份特別的育兒「田野調查」《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是中信去年出版的一本暢銷書,以女性為主要讀者群的很多知名公眾號都推薦過這本書,我對本書初始的印象就是一個博士媽媽以自己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專業視角對紐約上流街區上東區媽媽們的育兒生活進行了「田野調查」,並與被調查對象們相適應相融合的一個過程
  • 虛榮心是《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賴婚姻焦慮的本質
    在這上面很難找到媽媽。「-《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本書由《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作者耶魯人類學博士,也是二胎母親的美麗作家馬丁。本書主要描述美國上流社會上東區母親的焦慮。有人把他叫做紐約版本天空之城」。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作者和她的丈夫賣掉了他們的聯排別墅,搬到了紐約的上東區。
  • 「我是一個職場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這段時間我們寫了不少關於獨立女性的話題:用MAC的女大學生是否需要GUCCI,月薪十萬的女白領如何平衡親密關係,中國女孩真的需要幾十隻口紅嗎…… 世俗觀點喜歡單單用消費的取捨來判定一個女性的獨立魅力,而這對於升級成「母親」的都市麗人來說,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 《三十而已》太太圈潛規則:中國版《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卻在暗想,這個編劇一定看過耶魯人類學博士薇妮斯蒂·馬丁的《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因為《三十而已》關於富人太太的描繪,真的跟紐約上東區富豪太太的生活太像了。有錢人的太太不光買包,還要為一切裝潢臉面的東西付費不要指責有錢人高調消費,名牌衣飾,寶馬香車,因為在富人的世界裡,不存在低調這回事。
  • 愛馬仕鉑金包,紐約上東區名媛們的戰爭到底是怎樣的?
    《三十而已》劇中購買鉑金包的環節,很容易讓人想起2018年的那本暢銷書《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以下簡稱《鉑金包》)。《鉑金包》是2018年發行的暢銷書,作者溫尼斯蒂·馬丁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生動描繪了另一個「魔都」紐約(上東區)的育兒戰爭。 關於《三十而已》的文章已經連篇累牘。
  • 愛馬仕的鉑金包居然打折了!還是在網上!
    十幾年前,第一次去洛杉磯的我,第一次看到了傳說中的鉑金包。那應該是一個墨綠色的鱷魚皮,包口的鎖頭還閃著金光。女主人隨手把幾乎要裝滿了的鉑金包扔在了車子副駕駛的地上,低聲地說道,這包倒是挺能裝,就是太重,走兩步就想扔一邊……慫貨如我,只能在心中吶喊,嫌棄它?送給我好了,我每天把它頂在頭上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