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關係中,逃避雖然可恥,但有時……也很有用!(下)

2021-02-10 遇見in飛凡心理

接上文,我們知道了在人際關係中,逃避至少有三種不同的類型:人際逃避、逃避依戀、逃離情緒。(點擊文首「飛心理」,查看歷史記錄,看前文)

而在親密關係中,「逃避」也是有原因的!可能來自於對這段關係的不確定性,也可能來自於對自己的缺乏信心。擁有這般特質的人,往往和焦慮依戀的人難捨難分。


在看完2016下半年話題度最高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是有用》後,也不禁思考,這個看起來荒謬至極的契約婚姻劇情,真正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

喘口氣,我們繼續深入探討~


如果從頭到尾只有一個人在很拚命的付出,如果你一直希望能夠了解他更多,但他卻總是像拿鏟子去敲平底鍋的鍋底一樣(是什麼比喻啦!)防禦很高、不說出自己的感受,那麼你終究也是會累的。

所以,如果是一般人,這樣的契約婚姻根本不可能維持吧?為什麼美慄條件這麼好的人,會願意守在那麼冷淡的平匡旁邊呢?雖然很多的角度都可以解釋這樣的狀況(例如美慄的個性、過往不斷被拒絕、不被需要的經驗等等),不過這裡我想談一個核心的東西叫做「需求理論」。

「一個人在無法滿足某一需求A的困境中,常有另一個對他而言更重要的需求B被滿足……因為『已得到的需求B』往往對那個人更為重要,才會讓人處在困境中難以改變!」

換言之,這個看起來很荒謬的婚姻關係,勢必滿足了兩個人某種更重要的需求,在這個需求上面得到平衡。例如,兩個人可能都對婚姻有一些擔心,或者是對自己沒有自信,他們共同找到一個「逃離社會眼光」的方法,並肩作戰,所以這段婚姻就滿足了他們「原來有人是和我一樣,是常常不被接受的」那種被懂的感覺。

圖/TBS宣傳圖

當然,這並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兩人產生情愫,當一段關係沒有辦法呈現出「彼此想要的那種親密」時,這種「不確定差距」(uncertainty discrepancy)就很容易讓關係面臨危機。

研究發現,當你對於這段關係有更多的不確定性(relational uncertainty)(Knobloch、Solomon,1999),你想了解他很多,但是他願意告訴你的卻很少的時候,這會損傷你對這段關係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你會擔心:我們真的能夠繼續下去嗎(Tannebaum,2015)?

也因為這樣,你看到片中好多次美慄都對自己產生懷疑,懷疑自己會不會被 fire、懷疑對方是不是真的喜歡自己、懷疑對方傳的訊息,可能只是老闆和員工之間的事務訊息而已……。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大概只會有兩種結局:

1. 兩個人愛得很辛苦,卻分不開

2. 最後一方受不了,決定離開這樣的關係

但有趣的是,這兩個主角一開始擁有的那個好像很可恥的技能「逃避」,卻也轉動是改變的命運之輪的鑰匙!

一個人究竟什麼時候會改變呢?當你發現你對世界舊有的認識無法處理你現在面臨的囧境、讓你感到痛苦不堪,就是你改變的時候(盧怡任、劉淑慧,2013,2014)。

「阿,果然還是沒有辦法這樣硬撐阿!」平匡在熬夜趕案子很多天之後,終於病倒了。而這個病倒也讓劇情往前推進一大步。

呈現脆弱(vulnerability)有助關係改變、增加親密(intimacy)(Epstein,2010;Giles,1994),如果沒有硬撐加班後的這場病,美慄也不會有機會可以到家照顧他、靠近他的內心──不過,呈現脆弱是一把雙面刃,也可能讓自己受傷,這也是後來平匡不斷逃避的原因──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呈現脆弱有助關係改變、增加親密。圖

如果這樣一直逃避下去,兩人會越來越疏遠。畢竟,對伴侶隱藏悲傷,只會把你的悲傷擴大、也把關係帶往更黑暗的地方(Uysal、Lin、Knee 與 Bush,2012)。幸好,在這樣看似「一廂情願」的關係中,還有一個令人動容的改變!

後期美慄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單方付出的關係」,平匡之所以開始產生改變,其實是來自於美慄的離家出走。有時候,離開是為了回來,這個脈絡裡面,更可能是為了讓愛,回來。

「關係是兩個人的互動,當你做了一點和以往不一樣的事情,你就會發現這段關係也會有一些改變。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當那個想改變的人?如果你不能讓對方停下來、不要逃跑,那麼你有沒有可能做一件不一樣事情是——換成你停下來,不要追?」

當這段關係裡面,一直在追的那個人停下來,或者是往不同的方向前進,你會發現這樣的改變也會帶動伴侶的改變。當自己熟悉的世界不一樣,當他開始覺得痛苦,開始擔心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這樣的反省,也會讓原本已經走到僵局的關係有了契機(盧怡任、劉淑慧,2013,2014)。


這部片還有一個你所不知道的秘密:所有的角色都是逃避的。

整體來說,美慄看起來是主動的那一個,但實際上她也是透過不斷地逃避、跳的幻想裡面,來逃避現實當中那些讓他困窘的情景。根據家庭系統理論(Gilbert,2013;王鑾襄、賈紅鶯,2013),我們都會複製爸媽的行為模式(黃之盈,2016),美慄的行為其實從他爸媽身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你看他們不論是搬家、討論重大的事情、往往都會偏離主題、打岔,這樣的能力,也締造了一個喜歡幻想的女兒。不過,如果全家都是這樣就糟糕了,所以幸好女兒某種程度上面,也發展了務實的能力。

圖/森山みくり@Twitter

而且,其他的角色也有逃避的影子:

風見涼太(上圖左一):逃避依戀、逃避婚姻。

土屋百合(上圖右一):逃避討論年齡、逃避卻又渴望感情。

沼田賴綱(上圖左二):逃避面對他對平匡的感情,選擇用揭發、跟蹤、迂迴的方式阻撓。

日野秀司(上圖沒出現,但下圖有):常常想約平匡等人聚會,卻總是因為孩子或家裡變卦沒到,你覺得他是否有在逃避什麼?

圖/特別版片尾曲截圖

整部影集看起來有不同性格的角色,但實際上,它可能只是反應編劇或者觀眾,人格中的不同面向。也就是說,所有的角色,都是你內在一部分的的投射(projection)。一個好的劇本,就是能夠讓你好好投射的劇本。這裡面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是一個很好的投射客體。

你呢?你和誰比較像?誰說話的時候,會讓你有一種「對,我也會這樣想!」的感覺?當你看到裡面的主角用他們的方式去度過難關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最後,我相信這部影集會吸引大家,某種程度也在於它用比較幽默的方式,來討論嚴肅的主題,這點倒是蠻類似童話治療(Marchen als Therapie)(Franz,2016;Kast,2004;河合隼雄,2015;苑媛,2014),利用故事和幻想,來讓聽故事的人產生改變。透過幻想、腦袋裡面的自言自語、內心的小劇場,呈現每一個角色的內在既是脆弱,但同時也是可愛的(就像片末跳的舞一樣 >///<)。

你也是。雖然有時候會脆弱,有時候會傻傻的讓人難受,但你也有,別人無法取代的可愛。

相關焦點

  • 逃避可恥,卻有用
    「我可以理解為,女強人也開始想要逃避工作了嗎?」本是一句玩笑話,電話那頭的Amy卻突然陷入了沉默。停了一會,Amy仿佛向我確認一般猶疑地問我:「逃避可恥,但卻有用不是嗎?」我愣了,一時竟然不知該怎麼接話。想到至今為止經歷過的那些起起伏伏,低潮期時那洶湧的想要轉身逃跑的想法一度戰勝過我所以為的意志,就很難說出不認同的話。
  • 心理學家看世界丨《逃跑可恥但有用》——逃避的意義
    去年冬季檔大熱的日劇《逃跑可恥但有用》講述的是:25歲心理專業研究生畢業的女孩兒森山實慄因屢次求職受挫,於是乾脆和35歲的軟體工程師津崎平匡締結契約婚姻
  • 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它毫無疑問是一部清新愛情劇,但其實它同樣也幫忙解答了一些我們在日常中經常碰到卻引不起注意、抑或引起注意卻無法解答的問題。碎碎念逃避無用但不可恥。豆瓣裡面有個對這部劇的男主的評論很逗,「抱一下、親個嘴都嚇得尿褲子。說句我愛你比自殺還困難。同睡一張床居然什麼都沒發生······女主發簡訊問?男主看到簡訊嚇得手機差點要掉了······至於嗎?」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中文名稱: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外文名稱: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其他譯名
  • 女性的逃避,是怎樣的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坦白說,重溫完《金三順》後再刷一遍16年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是蠻有意思的一件事。兩部作品都在力圖輕盈地呈現當代女性被偏見和非議包圍的種種困境,有一些社會層面上的矛盾和不平衡,劇情都沒有點穿,但我們都從女主人公內向的呢喃和天馬行空的想像療愈中感知到了。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聯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
  • 逃避不可恥,但真的有用嗎?
    逃避並不可恥,且有用。很多年輕人因為心智不夠成熟,缺乏一些直面生活的勇氣,就會選擇用逃避來迴避內心的痛苦。所以在大眾眼中,90後是個特別敏感、脆弱的群體。但凡受點挫傷,就只想著逃避。我96年的小表妹,和男友在一起時,總會刻意保持距離感。因為她害怕處理親密關係,更擔心自己會在這段關係中受傷。
  • 關係 |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 工作可以逃避,愛情不能,《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是真的嗎?
    在生活中,如果遇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很多人都會選擇辭職,畢竟東家不打打西家,只要有真本事,還是有很多公司願意提供就職機會的。
  • 逃避可恥,但真的有用嗎
    在她看來,如果不是為了當一名專業烘焙師,而沒完沒了陷入與麵粉、奶油、黃油的較勁,精準又刻板地消耗時間,雖然做好之後拍照時會有一種生活美好的感覺……「總之那樣就完了!」雖然她的話有失偏頗,但我知道她是什麼意思。
  • 逃避雖可恥但是有用
    (雖然這句話很任性,但我真的想逃離出去,即使你們認為這件事可悲,以我為恥,但我已經真的撐不下去了,我只是想喘口氣呀!!!)我想離開需要自己打理的社會關係!我想要離開奇奇怪怪的個人心態!我真的想離開這個充斥著規則壓力的世界!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一部甜蜜的日劇折射現實
    但是這部創下高收視率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並不是這種畫風,男主的設定不是霸道總裁,女主並不完全是個灰姑娘傻白甜,這部劇也同樣是契約式的婚姻,它很真實,也反映了日本社會上的一些問題,今天就由小編講一下這部日劇中那些關於逃避心理的思考吧。
  • 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也許會甜到你
    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是日本漫畫家海野綱彌的作品,2012年開始連載,TBS電視臺在2016年製作了真人版電視劇,真人版由新垣結衣與星野源擔綱男女主角。卻沒有想到父親退休後要搬家到鄉下,而她需要在跟著搬家與無法負擔房租下選擇。於是決定跟津崎平匡進行單純僱傭關係的結婚,兩個並沒有實質的夫妻關係,但是在別人的眼中他們的確是夫妻,明明沒有感情的兩人,卻在每日的相處下產生微妙的感情。第一集劇情很緊湊流暢,很快就切入了主題,而且每個角色都在第一集中展現了各自獨特的個性。
  • 逃避雖可恥卻有用
    事實也確實如此,我服務的項目中,有的甲方之前與我是同事,是朋友,是同學,當然關係不算很近。但在甲乙關係這個上下層結構中,你會很清晰看到一個以前很平和的熟人,有時,或者很多時,會對你擺出一副你不願看到的臉孔。 這些也不算什麼,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消耗自我,換取生存資源的過程。
  • 本季最值得追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一月日劇播出前,本來社長最不看好的就是新垣結衣主演的《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想著契約結婚這種連韓劇都不屑玩了的老題材是再也翻不出什麼新花樣了,沒想到目前看來,一月日劇裡最讓人看得津津有味期待下一集的,還就是這部《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 「月薪嬌妻」,逃避可恥真的有用嗎?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認為,孩子只要結了婚就萬事大吉了,仿佛婚姻是人生的句號,有了這個句號,人生達到了圓滿。事實上,婚姻是人生的省略號,你永遠不知道裡面會藏著什麼風險、前面有什麼麻煩等著你。《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裡面男女主的「婚姻」,算是折射出了婚姻的本質——契約。
  • 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引熱議:愛情無價,家務有價?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劇照。在韓流大行其道的今天,歲末由島國萌神新垣結衣主演的漫改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伴隨著節奏明快、老少鹹宜的無釐頭片尾舞,迅速溫暖了整個東亞的寒冬,甚至剛剛落幕的有著「日本春晚」之稱的紅白歌會也不得不依靠這對「契約夫婦」撐起收視半邊天。這部劇的片名十分獨特。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SP篇新預告 家庭迎來新成員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SP篇新預告 家庭迎來新成員 由新垣結衣、星野源主演的《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 有望打敗《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浮誇、毫不做作走紅亞洲的渡邊直美,曾因為日文差,在演藝圈沒有競爭力而萌生退路,不過現在的她卻是節目滿檔的紅人,雖然以往渡邊直美出現在螢幕前皆以諧星為主,但現在她將成為電視劇女主角,甚至有可能打敗新垣結衣?
  • 跟《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玩轉水果之鄉山梨縣
    去年秋季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臺灣翻譯成《月薪嬌妻》,在日劇迷之間掀起一股熱潮,收視率和討論度都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