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苗族蠟染」復工復產

2020-12-21 丹寨融媒

日前,丹寨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推進非遺文化產業「苗族蠟染」的復工復產。縣內各家蠟染手工坊陸續復工,苗族畫娘和工人們搶抓時間進行繪蠟、染制、清洗、晾曬等一系列複雜的手工製作,趕製各種蠟染產品供應節日市場,銷售展示館也迎來了選購蠟染製品的消費者。

在丹寨縣寧航蠟染傳承基地畫坊,苗族畫娘在繪製蠟畫。

苗族畫娘在繪製蠟畫。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採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蠟染」手工技藝製作的蠟染藝術作品和旅遊工藝品,因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氣息而久負盛名。

在丹寨縣寧航蠟染傳承基地染制坊,工人在察看蠟染製品的染制效果。

工人在察看蠟染製品的染制效果。

工人在清洗染制好的蠟染製品。

工人在察看清洗好的蠟染製品。

工人在察看清洗好的蠟染製品。

在丹寨縣寧航蠟染傳承基地,工人在晾曬清洗好的蠟染製品。

近年來,丹寨縣的苗族蠟染製品以其獨特的圖案、精湛的手工藝得到了眾多遊客及商家的青睞,用蠟染手工技藝製作的服飾、家居用品、時尚飾品及工藝品等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在丹寨縣寧航蠟染傳承基地蠟染製品展示館,一名顧客用手機視頻拍攝蠟染產品向朋友徵求購買意見。

工作人員向顧客介紹蠟染產品。

■圖文 | 黃曉海

- END -

丹寨縣融媒體中心

總編 | 黃曉海

主編 | 陳玉佳

編審 | 石開恆

編輯 | 汪朝麗

相關焦點

  • 走進中國蠟染藝術之鄉,感受濃鬱苗族風情,丹寨非遺文化體驗
    丹寨丹寨縣是「揚武鄉蠟染藝術之鄉」、「龍泉鎮卡拉鳥籠藝術之鄉」、「南皋鄉石橋古法造紙之鄉」。它民族文化非常豐富,擁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賈、苗族苗年、苗族服飾、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舞。
  • 貴州丹寨蠟染 驚豔倫敦時裝周
    蠟染製作的花朵美到極致畫娘正在畫蠟蠟染製作的服飾在時裝周上大放異彩蝴蝶紋、旋渦紋、蜈蚣紋、魚鳥紋、梨花紋……丹寨蠟染,常以深山中的花鳥魚蟲做素材,被稱作「畫在布上的自然」。前不久,丹寨蠟染走出大山,登上了國際時裝周的T臺。
  • 丹寨:「蠟染+直播」創業夫妻化身帶貨主播
    在丹寨縣,就有這麼一對「90後」夫妻,藉助直播平臺和電商平臺,推廣苗族蠟染技藝,同時通過網絡訂單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丹寨蠟染素有「東方第一染」的美稱,這裡的苗族群眾始終保留著蠟染這項傳統技藝,來自雅灰鄉的潘其波便從小就跟著姐姐學習蠟染技藝。  2018年,潘其波和愛人劉紹花註冊了自己的品牌——靛藍蠟染。創立品牌以來,已在各個網絡平臺發布短視頻七百餘條。
  • 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前不久,在第15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非遺+旅遊」展區重點展示了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及非遺扶貧成果,其中就包括被譽為「東方第一染」的苗族蠟染。來自貴州丹寨的設計師成昊,將這一少數民族技藝與現代服飾相結合,為非遺走進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蠟染技術
    今天,苗族頭戴銀花帽、龍鳳冠、銀牛角,穿銀花衣,頸掛銀項圈、銀鏈等富於了一種新的內容,由過去的僅為避邪而演變成為一種光明和美的象徵。苗族是廣泛使用蠟染的民族。苗族人民盛穿蠟染衣裙。五彩斑爛的蠟染布及其製品不斷受到國內外人民的喜愛,蠟染的起源為何?
  • 苗族傳統印染技術—蠟染
    一、蠟染的起源蠟染古稱「蠟纈(音xié)」是我國古代三大蜡纈、絞纈、夾纈防染技術之一。蠟染是指用蠟加熱熔化塗繪於織物,將織物於染液中染色。二、苗族傳統蠟染的工藝流程苗族傳統蠟染將棉布、麻布進行繪染,在畫蠟前先用草木灰或牛糞煮二三小時進行漂白、曬乾。丹寨、三都「白領苗」用蘑芋漿在布的背面均勻平塗,幹後再用光滑的牛骨將正面布磨光磨平,然後才繪蠟於織物上。
  • 【文化】走進非遺|山花綻放 古韻蠟染——丹寨蠟染藝術主題展
    但是她們依然將祖輩傳下的蠟染技術,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終於,她們的作品載著她們的夢想不僅走出大山,還走出國門,成了無數展覽上嘆為觀止的蠟染作品。與黃道婆一樣,這又是一群中國女性不屈服於命運,勇敢抗爭的故事。
  • 藏在深山裡的千年史詩——丹寨蠟染
    蠟染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一種古老的印染手工藝,與扎染、夾纈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工藝;不同的民族分支都有著各自的紋樣特色。
  • 文化十分丨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前不久,在第15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非遺+旅遊」展區重點展示了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及非遺扶貧成果,其中就包括被譽為「東方第一染」的苗族蠟染。來自貴州丹寨的設計師成昊,將這一少數民族技藝與現代服飾相結合,為非遺走進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 他鄉當故鄉,他助丹寨蠟染選送倫敦時裝周|設計師成昊:丹寨蠟染讓我...
    走進丹寨縣寧航蠟染展示廳,旗袍、圍巾、桌旗等蠟染產品不僅款式多了,也增添了更多時尚元素,讓傳統文化在當下更有韻味。寧航蠟染董事長寧曼麗笑著說有「高人」指點,「這些都是成老師設計的。」她口中的「成老師」,就是來自北京在丹寨常駐的服裝設計師成昊。
  • 貴州丹寨寧航蠟染亮相倫敦時裝周,絕美視覺震撼世界
    點擊播放 GIF 0.1M2020年2月14日至2月18日,英國倫敦如期舉辦時裝周活動,全世界各個品牌和文化都在倫敦登臺亮相、盡展風採,中國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金獎企業貴州丹寨寧航蠟染公司創始人寧曼麗和知名設計師成昊精心製作的
  • 蠟染夫妻 指尖創業
    潘其波和劉紹花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一對「90後」夫妻。2016年,出於對苗族蠟染技藝的愛好,劉紹花來到了潘其波和朋友合夥創業的蠟染坊,邊打工邊學習蠟染技藝,慢慢地,這兩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年輕人從相知發展到相愛,共同創業打拼。
  • 貴州90後「蠟染夫妻」火到了韓國
    貴州丹寨的一對 90 後蠟染小夫妻,在韓國火了!近日,《人民畫報》韓國特別節目《高恩帶你看中國》報導了貴州黔東南州丹寨縣一對 90 後夫妻通過蠟染致富的故事。在視頻中,我們不僅看到兩位年輕人精湛的蠟染技藝,還有他們用網絡直播等方式,把貴州的蠟染文化廣為傳播的故事。在該檔節目中,記者樸高恩介紹道,90 後夫妻潘其波和劉紹花通過勤勤懇懇的勞動和年輕人的呈現方式將蠟染藝術讓更多人了解的同時,也為他們小兩口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 古老的蠟染點燃倫敦時裝周之夜,東方的魅力亮瞎了
    貴州黔東南丹寨寧航蠟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有固定員工48位,畫娘都是來自大山的民間藝術家。十年間,寧航接待了國內外眾多社團、個人專訪及研習。與全國36所高校建立了研學教學合作,向數萬學子、社會人士傳授蠟染技藝。2014獲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稱號。
  • 蔣成虎:發揚苗族蠟染,融合現代服飾
    「我本身是回族的,回族服裝漢化比較多,沒有什麼很傳統的服飾工藝,我來宜賓珙縣上學之後,潛意識就對這裡的苗族蠟染產生了興趣和關注」。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苗族蠟染有著悠久的歷史,(後漢書)上有西南夷「知染彩紋繡」的記載,這說明至少在漢代,西南少數民族就已經掌握了染、織、繡的技能。
  • 「我的脫貧故事」從目不識丁到客座教授 ▏黔東南州蠟染技藝傳承人...
    我叫楊乃金,1973年出生在丹寨縣揚武鎮排倒村。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姐妹多,加上苗族重男輕女的思想,我沒有上過一天學。在苗族村寨,由於大多數的女人不識字,錢也通常由男人支配,女人們沒有太多的經濟支配權,我在家裡也過著沒有地位的生活。2009年,丹寨縣開辦了「寧航蠟染」廠,我報名後通過考核,成為第一批6名畫娘中的一員。我帶著兩個孩子來到蠟染廠上班。一個月後,我領到了900塊錢。我很激動,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一個月掙到過這麼多錢。2020年我在寧航蠟染已經工作十一年了。
  • 丹寨美食、民族表演、特色小吃……最嗨、最in、最貴州的周末聚火爆來襲!
    丹寨縣最好吃的苗家第一美食,特製鍋炒鬥雞肉,採用苗家自養的苗族鬥雞,記住是鬥雞,不是一般的飼養的家禽,鬥雞肌肉紮實有勁,平時飼料採用純天然的稻穀飼養,再經過苗家獨到的烹飪精心炒制,造就了這苗家第一美食不會告訴你下面有超短裙大白腿丹寨•表演篇10:30-11:30,16:00-17:00苗族的歌舞,是多情和浪漫的,每一曲蘆笙,每一次旋轉,都是苗家兒女的感情釋放,來細細傾聽,來慢慢品味。
  • 畢節苗族繡娘直播帶貨,蠟染刺繡作品暢銷北上廣
    今年以來  織金縣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大數據優勢藉助直播平臺推廣苗族蠟染刺繡進一步拓寬營銷渠道對接市場需求通過產業帶動讓「指尖上的芭蕾」跳上直播大舞臺也讓織金萬名繡娘搭乘電商快車邁上致富高速路▲繡娘正在直播在貴州巧姐民族蠟染刺繡傳媒有限公司產品展廳,織金苗族繡娘楊林先和楊君正在YY直播平臺向網友們推介織金蠟染刺繡
  • 2020秋季·安順蠟染高級學習班圓滿結束(教學圖集)
    苗族蠟染紋樣畫蠟教學中苗族蠟染紋樣畫蠟教學中苗族蠟染紋樣畫蠟教學中苗族蠟染紋樣畫蠟教學中      這些蠟染服飾來自苗族、布依族、瑤族和彝族四個少數民族,分別來自貴州安順、鎮寧、普定,畢節、納雍、大方、織金、黔西,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丹寨、黃平、榕江、麻江,六盤水市六枝特區、 盤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貴定,廣西桂林、融水,雲南文山,海南瓊中等地。
  • 蠟染:民族的工與藝
    甚至宰牛祭祖時套牛用的藤套或是連著頭蓋骨的牛骨形狀;曾治癒過苗婦 疾病的厥草,也是蠟染的吉祥紋樣。圖案題材主要來自對自然環境中物象的模仿以及對民族文化的深刻記錄和表達,不僅如此,這些紋樣還有一些傳說故事。苗族蠟染的圖案題材可分為七大類:蝴蝶紋、魚鳥紋、龍紋、旋渦紋、花草植物紋、銅鼓紋、星辰山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