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畢節苗族繡娘直播帶貨,蠟染刺繡作品暢銷北上廣

2020-12-21 天眼新聞

今年以來  織金縣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大數據優勢

藉助直播平臺

推廣苗族蠟染刺繡

進一步拓寬營銷渠道

對接市場需求

通過產業帶動

讓「指尖上的芭蕾」跳上直播大舞臺

也讓織金萬名繡娘搭乘電商快車

邁上致富高速路

▲繡娘正在直播

在貴州巧姐民族蠟染刺繡傳媒有限公司產品展廳,織金苗族繡娘楊林先和楊君正在YY直播平臺向網友們推介織金蠟染刺繡,在一小時的直播裡,共吸引了近5000人次的互動。

▲直播蠟染工藝

織金繡娘楊君告訴記者:「通過這段時間的直播,吸引了大量的粉絲,提升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很多粉絲對我們織金歪梳苗文化和蠟染刺繡工藝的精細度感到很神奇、很震撼。」

▲繡娘正在直播

織金苗族蠟染刺繡素有「世界上最精細的蠟染」、「指尖上的芭蕾」等美譽。

▲繡娘們正在工作

在織金,大多數苗族婦女都會蠟染刺繡。然而在過去,蠟染刺繡沒有形成產業,多數繡娘們還無法以此謀生。2017年底,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織金蠟染刺繡與唯品會成功「牽手」,共同創建了「唯愛·媽媽製造織金蠟染刺繡合作社」。今年,織金繡娘又通過歡聚集團旗下的YY直播平臺,向網友們介紹織金蠟染刺繡、售賣蠟染刺繡非遺產品。

▲繡娘們正在工作

據織金繡娘楊林先介紹:「主要是讓粉絲來買我們的產品,讓我們有收入,解決我們的就業問題,以後我們都不用再出去打工了,在家裡面就能就業,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成品展示

目前,織金縣已有10餘名繡娘通過培訓開通直播,她們以戶外和室內直播的方式,向網友們生動展示苗族文化特色、蠟染技藝,獲得網友打賞以及籤訂銷售訂單。

▲繡娘們戶外直播苗族歌舞

貴州巧姐民族蠟染刺繡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美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們通過YY直播,吸粉2萬餘人,諮詢蠟染刺繡工藝、價格、質量1萬餘人次,籤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客戶訂單2000餘件,共計20萬元,總銷售同比增加了2倍。」

▲繡娘和她們的作品

據了解,2017年以來,織金縣蠟染刺繡等文化產業累計實現產值1億元左右,專業從事蠟染刺繡手工人員達5500餘人,帶動了2萬餘名繡娘創業就業,2300多名貧困繡娘實現增收。特別是在衝刺90天的「窗口期」,織金縣積極探索「直播+非遺」的銷售模式,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推廣,帶動越來越多的苗家繡娘通過蠟染刺繡實現增收致富。

如今

織金蠟染刺繡等非遺產品與網際網路的碰撞

拓寬了市場發展空間

推動非遺產品市場化、時尚化和產業化

讓織金蠟染刺繡

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開闢了織金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又一條新路子

來源:雲上畢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丹寨:「蠟染+直播」創業夫妻化身帶貨主播
    在丹寨縣,就有這麼一對「90後」夫妻,藉助直播平臺和電商平臺,推廣苗族蠟染技藝,同時通過網絡訂單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丹寨蠟染素有「東方第一染」的美稱,這裡的苗族群眾始終保留著蠟染這項傳統技藝,來自雅灰鄉的潘其波便從小就跟著姐姐學習蠟染技藝。  2018年,潘其波和愛人劉紹花註冊了自己的品牌——靛藍蠟染。創立品牌以來,已在各個網絡平臺發布短視頻七百餘條。
  • 拼多多助力杭州黔東南對口幫扶 42萬消費者圍觀苗侗老鄉刺繡蠟染
    黔貨出山又添新通路。10月27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稱「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杭州市幫扶黔東南州工作隊(下稱「工作隊」)聯合新電商平臺拼多多開啟「愛鏈杭黔 優品雲行」杭州-黔東南消費扶貧周。據了解,這是貴州省首個東西部幫扶消費扶貧周。
  • 刺繡、蠟染、龍塘山房、魚凍節…苗鄉古村煥發新生機!
    刺繡、蠟染、龍塘山房、魚凍節…苗鄉古村煥發新生機!刺繡和蠟染,是苗族世代相傳的傳統技藝。年輕的繡娘潘曉芬,也回村尋回了祖輩傳承的苗繡工藝。隨著融創組織的刺繡、蠟染等手工藝培訓的開展,龍塘繡娘團正式成立,讓非遺文化得以重拾與傳承。今年4月,「非遺工坊」正式亮相,併入選省級第一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成為繡娘精研技藝與遊客體驗苗族文化的重要場所。
  • 讓1397名貴州苗族繡娘走出大山,「王的手創」成全國首批「高鐵明星...
    敏銳察覺到市場風向標的夫妻二人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和討論後,決定放在手中正在忙的一切,重回貴州省黔東南州深處的大山裡,藉助電商風潮,挖掘繡娘技藝,復活千年苗繡。王丹青與貴州繡娘溝通苗繡手藝2006年,主要流傳在貴州黔東南地區苗族集聚地的苗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遺名錄。
  • 丹寨:「苗族蠟染」復工復產
    日前,丹寨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推進非遺文化產業「苗族蠟染」的復工復產。縣內各家蠟染手工坊陸續復工,苗族畫娘和工人們搶抓時間進行繪蠟、染制、清洗、晾曬等一系列複雜的手工製作,趕製各種蠟染產品供應節日市場,銷售展示館也迎來了選購蠟染製品的消費者。
  • 苗族傳統印染技術—蠟染
    一、蠟染的起源蠟染古稱「蠟纈(音xié)」是我國古代三大蜡纈、絞纈、夾纈防染技術之一。蠟染是指用蠟加熱熔化塗繪於織物,將織物於染液中染色。二、苗族傳統蠟染的工藝流程苗族傳統蠟染將棉布、麻布進行繪染,在畫蠟前先用草木灰或牛糞煮二三小時進行漂白、曬乾。丹寨、三都「白領苗」用蘑芋漿在布的背面均勻平塗,幹後再用光滑的牛骨將正面布磨光磨平,然後才繪蠟於織物上。
  • 走進中國蠟染藝術之鄉,感受濃鬱苗族風情,丹寨非遺文化體驗
    丹寨丹寨縣是「揚武鄉蠟染藝術之鄉」、「龍泉鎮卡拉鳥籠藝術之鄉」、「南皋鄉石橋古法造紙之鄉」。它民族文化非常豐富,擁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賈、苗族苗年、苗族服飾、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舞。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蠟染技術
    今天,苗族頭戴銀花帽、龍鳳冠、銀牛角,穿銀花衣,頸掛銀項圈、銀鏈等富於了一種新的內容,由過去的僅為避邪而演變成為一種光明和美的象徵。苗族是廣泛使用蠟染的民族。苗族人民盛穿蠟染衣裙。五彩斑爛的蠟染布及其製品不斷受到國內外人民的喜愛,蠟染的起源為何?
  • 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楊婷婷:讓更多人一起學習傳承蠟染技藝
    在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梅家莊村蠟染坊內,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安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蠟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婷婷細心地梳理著掛穗,「最新設計的雙魚形吉祥掛件,寓意吉祥,很受市場歡迎,兩天能做好一隻。」組織培訓繡娘。
  • 蔣成虎:發揚苗族蠟染,融合現代服飾
    「我本身是回族的,回族服裝漢化比較多,沒有什麼很傳統的服飾工藝,我來宜賓珙縣上學之後,潛意識就對這裡的苗族蠟染產生了興趣和關注」。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苗族蠟染有著悠久的歷史,(後漢書)上有西南夷「知染彩紋繡」的記載,這說明至少在漢代,西南少數民族就已經掌握了染、織、繡的技能。
  • 好美的刺繡包,繡娘要一針一線繡80個小時
    她認為這些飽含時間和溫度的刺繡工藝,值得更優良的做工和用心的設計。傳統老繡片於是,她不惜跋山涉水,尋訪了湘繡、蜀繡、蘇繡、廣繡、潮繡的產地,潛心研究各種傳統刺繡工藝,找到了很多會傳統手藝的繡娘。在瑤族,蔣熙被深深震撼,那裡雖然環境艱苦、家徒四壁,但繡娘卻仍信守傳統美德,對美有很深的追求。
  • 古老的蠟染點燃倫敦時裝周之夜,東方的魅力亮瞎了
    一場頗為有趣也頗具韻味的「傳統與時尚的碰撞」,燃起了人們對於東方古老蠟染技藝驚豔的目光。來自黔東南州的寧航蠟染的5位繡娘和設計師受英中時尚藝術文化公司(UK-CHINA FASHION ARTS AND CULTURE Ltd,簡稱UKCFAC)的邀請參加本次時裝周「中國之夜」。
  • 貴州丹寨蠟染 驚豔倫敦時裝周
    而這次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上國際舞臺的寧航蠟染將舊事新說,10年前,用工作室的方式將蠟染帶出了丹寨縣揚武鎮排莫村的大山;10年後,用時尚的方式將蠟染帶出了國門。受疫情影響作品輾轉多國到倫敦2020秋冬倫敦時裝周推出首屆「中國之夜」主題時裝秀,是世界四大時裝周(倫敦、巴黎、米蘭、紐約)首次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時裝盛會。
  • 寧海繡娘 讓晴隆女紅 走出大山
    晴隆繡娘的手工產品。寧海繡娘為晴隆女紅直播帶貨。泥金彩漆、手工刺繡、花藝作品、竹編器具……7月1日下午,在寧海縣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外舉辦的巾幗手工藝文創集市活動中,來自寧波各地的20餘名巧娘,集體展示傳統手工技藝,令不少遊客駐足圍觀。現場,傳統女紅技藝傳承人繆素青當起了主播,直播售賣來自貴州省晴隆縣繡娘們的近千件女紅作品,吸引了不少粉絲觀看。
  • 「我的扶貧故事」非遺助脫貧 蠟染秀黔中丨西秀區蔡官鎮蠟染藝術家...
    我叫楊婷婷,住在西秀區蔡官鎮交椅村,群眾都叫我苗家蠟染「小金鵲」,因為我自小跟著奶奶楊金秀學蠟染,練就了手指輕盈,動作飛快的好本領。蠟染是美的製作與傳承,這些都是奶奶留下的靈感與藝術細胞。我憑藉著這門手工技藝,不斷摸索和學習,在各類賽事上嶄露頭角,榮獲貴州省高級工藝美術大師、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貴州省十佳青年民間藝術家,蠟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貴州名匠」及「貴州名創」「西秀十大名匠」,安順師範高等院校藝術系外聘客座教授等稱號。脫貧攻堅是一場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 【文化】走進非遺|山花綻放 古韻蠟染——丹寨蠟染藝術主題展
    但是她們依然將祖輩傳下的蠟染技術,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終於,她們的作品載著她們的夢想不僅走出大山,還走出國門,成了無數展覽上嘆為觀止的蠟染作品。與黃道婆一樣,這又是一群中國女性不屈服於命運,勇敢抗爭的故事。
  • 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這些作品均出自寧航蠟染工作坊的設計師成昊之手。苗族蠟染設計師 成昊:當時我們帶著三十五套,主題為錦繡中華的蠟染系列作品。他的中國風系列作品曾多次發布於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等各大秀場。2016年11月,成昊在北京觀看了一個名為「千年窩妥」的非遺文化特展。這次展會讓成昊萌生了做蠟染服飾設計的想法。隨後他來到貴州丹寨,在這裡,結識了寧航蠟染工作坊的創始人寧曼麗。
  • 如何將中國民間藝術中的刺繡與蠟染運用到服裝設計裡
    民間藝術種類很多,有剪紙、年畫、刺繡、蠟染、編織、泥塑、麵塑、風箏、皮影戲、臉譜、竹刻。今天小編主要介紹「刺繡」與「蠟染」學過藝術設計的人都知道,在基礎課中都需要了解,中國民間藝術,設計的基礎來源於最原始的傳統藝術,將傳統藝術中的精華提煉,與自身的主觀藝術特色相結合,最終達到想要的藝術效果。
  • 新電商拼多多助力杭州黔東南對口幫扶,42萬消費者圍觀苗侗老鄉刺繡...
    黔貨出山又添新通路。10月27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稱「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杭州市幫扶黔東南州工作隊(下稱「工作隊」)聯合新電商平臺拼多多開啟「愛鏈杭黔 優品雲行」杭州-黔東南消費扶貧周。據了解,這是貴州省首個東西部幫扶消費扶貧周。
  • 打板、開模、縫製……這些繡娘復工了
    打板、開模、縫製,經過她們的巧手一番侍弄,門帘、蠟染絲巾、蠟染畫、藍靛染布、床上用品、印染團扇、電腦包等非遺手工產品就製作出來了。部分蠟染樣品展示近日,都市新聞記者在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華鎮翁貢村的「藍花敘事生活小館」內看到,負責蠟染包包系列產品設計的設計師及製作人蒲潔,已經開始了一天的縫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