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樹掛錦袍、妙考丘逢甲…來認識下不一樣的丁日昌

2020-12-13 澎湃新聞

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號持靜,客家人。出生於廣東豐順縣湯坑圩金屋圍,落籍於廣東揭陽。清朝軍事家,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人物。

鐵樹掛錦袍

清末愛國政治家丁日昌,出生在豐順湯坑石碑街上的一家中藥鋪裡。因為他家距離湯坑八角井不遠,小時候,就常常和小夥伴到八角井旁邊玩耍,或到鐵樹旁邊的一條小溪上捉小魚小蝦。

一日,丁日昌和小夥伴在小溪裡捉魚蝦,越捉越有趣,竟然忘記了回家吃午飯。丁日昌的母親在家裡早已把午飯做好,一直等到過午後,還不見兒子回來吃飯,心裡很是焦急,只得走出家門,到八角井那裡去找丁日昌。

不料,丁母她剛走出石碑街的一條小巷口,遠遠就望見在井邊的鐵樹上,掛著一件金光閃閃的錦袍。丁母覺得十分奇怪,這一帶還沒有人在朝廷當大官員,為什麼會有一件錦袍掛在鐵樹上呢?丁母走上前去一看,原來鐵樹上掛著的是自己兒子的上衣呢。丁母再走到鐵樹旁邊小溪岸上一看,只見兒子光著膀子,正和小夥伴們歡歡喜喜地在小溪裡捉魚。丁母不由暗暗地想道:難道這就是自己兒子將來會當大官的「吉兆」?事後,丁母把看見「鐵樹掛錦袍」之事告訴丈夫。丁父從此認真教育丁日昌努力攻讀詩書。丁日昌長大以後,果真當上了大官。因此,「鐵樹掛錦袍」也就成為豐順湯坑一帶的民間傳奇了。

解潮州之圍

丁日昌13歲失怙,賴母黃氏紡織為生。20歲入邑庠(秀才),因家境貧寒,是年在赴潮州應試途中,飢餓昏厥於揭陽新墟(今屬揭東)樹下,幸遇一好心農婦相救。

入邑庠後一年(21歲)即補廩生(即有政府每月補貼糧食的讀書人)。由於丁日昌勤奮好學,甚得老師青睞,由潮州府教授馮奉初介紹,有機會拜元惠潮嘉道李璋煜,與縱談時事。丁日昌侃侃而談,對答如流,李大加賞識,嘆為「不世才」,即延為幕僚(幕府官)。

丁日昌24歲之秋,初次赴廣州參加鄉試,名落孫山。27歲秋月,再次赴試,再次落第。自23歲至32歲近10年間,丁日昌處於落魄低微階段,時而在湯坑結廬設帳,時而在潮州馮奉初幕中作些校對書卷之類雜事,時而閒居揭陽或往返於揭穗之間,時而在惠州幕府中幫閒。

1854年7月(其已32歲),三合會吳忠恕率會黨二萬餘人,分七路圍攻潮州府城。為解潮州之困,丁日昌急募湯坑鄉勇三百多名組成救援隊,駐潮州韓山書院。9月18日凌晨,丁日昌率隊自筆架山渡菱角地,攻擊吳忠恕駐東路之部,生擒亂匪百餘人,遂解潮州之圍。

因立此功,1857年,丁日昌由廩貢生造海南瓊州訓導。昱年秋,又朝廷降旨,以「潮州軍功」改任江西萬安縣縣令,由此初見其發跡之端倪。

妙考丘逢甲

臺灣中西部苗慄縣銅鑼灣有一位幼童,名叫丘逢甲 (祖籍廣東嘉應州鎮平縣,1864年—1912年)。丘逢甲天資聰穎,敏慧好學,6歲能詩,7歲能文。縣太爺推薦其到臺南府考試。丘逢甲的父親考慮孩子年幼,天氣炎熱,道路漫長,小道坎坷,就打起精神背著丘逢甲上路。兩天後,丘逢甲與父親到達臺南市,丘父仍背著逢甲要進考場,守衛考場的衙役不放進。丘父掏出縣衙門的推薦信。守衛的衙役大吃一驚,這個苗慄縣令真怪,要小孩上府應試,於是攔住丘逢甲不讓進考場。雙方因此爭鬧起來。

恰巧主考官丁日昌巡撫來到考場,衙役向丁日昌稟報。丁日昌仔細瞧了瞧丘逢甲,又看了丘父遞來的赴考公函,他沉默一會,故意操著濃濃客家口音用國語向丘逢甲說:「什麼,幼童也來應試,真是:甲年逢甲子。」

丘逢甲也操起客家口音宏亮地回答:「丁歲遇丁公。」因為他剛才一見丁日昌,就想起縣太爺臨走時吩咐,丁巡撫來臺主考,系客家的朝命大官,也就故意用客家話回對妙聯。丁日昌一聽暗自驚奇,立即批准丘逢甲進入考場,同時安排丘父住在府裡客房歇腳。

丁日昌認真審閱每位考生的試卷,對丘逢甲的文章大為讚賞。考試結果,丘逢甲榮登金榜之首。丁日昌又想,苗慄縣的才童是否死背古文詩詞,要當面再考考丘逢甲。宴會後他要丘逢甲寫出一百首《臺灣竹枝詞》。第二天清早,丘逢甲果然寫好臺灣竹枝詞百首,而且字體端正遒勁,詞句雋永。丁日昌十分高興,稱讚丘逢甲頭腦靈活,頗有文學功底,對這位「小老鄉」喜愛有加。丁日昌想:丘逢甲昨天對句時對客家話,今日想現場再聽聽丘逢甲唱山歌,看看他見物編歌本領。突然,丁日昌站了起來,親自向丘逢甲敬茶,丘逢甲有禮貌地接了茶杯,小聲唱道:

食杯茶仔磧蕊花,丁公愛花更愛儕;四海亻厓兜同句話,客家人來是一家。

丁日昌大喜:「精彩,唱出亻厓個心裡話。你能唱一首臺灣山歌嗎?」

丘逢甲微微點頭,隨即唱道:

誰人拿屎攪泥沙,唔系我叔就我爺;怨得豐順做唔對,出個子孫打採茶。

交往不徇私

丁日昌在新亨鎮有一故交,名叫陳鴻吉,在鎮北黃藤巷開設—間「鴻吉香鋪」。丁大人不論是下鄉察訪,或是往返湯坑老家,順路經過香鋪時,經常進鋪談敘。而陳鴻吉每逢上城,也必到溝角丁公館拜謁丁大人,兩人過從甚密。

有一次,丁大人駕臨鴻吉香鋪,鴻吉嘆氣對他說:「大人,我有一筆數千元巨款,被人拖欠多年,至今無法收回,你看怎麼辦?」

丁大人答道:「俗雲『賒時桃園結義,討時三請孔明。』如是富有而存心賴帳者,還須耐心催討;倘若貧窮而無法還債者,則應諒情減赦,切莫逼人太甚。」說罷,告辭而去。

那知自此之後,丁大人經過鋪前時,再也不曾停轎小敘了。陳鴻吉甚為疑慮,不知因何得罪了他。有一日,陳鴻吉專程往丁府詢問此事。丁大人回答說:「故交何錯之有?只不過丁某平生最忌親友借我之名,仗我權勢向人討錢索債。當時你對我談及被人欠債一事之後,我恐人家怕我為你出頭討債,故而暫不到你鋪談敘,以避其嫌,非有別意,請莫胡亂猜疑!」陳鴻吉聞之如夢初醒,欽佩丁大人不肯仗勢欺人。

文字整理:林玉瑩

漫畫:丘建平

編輯:朱綺輝

相關焦點

  • 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面對日本侵略,立志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
    ---《送頌臣之臺灣》寫下這首詩的,不是別人,正是晚清詩人,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丘逢甲(1864——1912),臺灣苗慄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嚴華子。丘逢甲的祖先本是廣東的客家人,因為當地人多地少,乾隆年間,其曾祖父丘仕俊這才遷到臺灣定居,到了丘逢甲這一輩,已經是第四代人了。經過世代努力,丘家得家境慢慢變好,其父丘元寶也成為了一名私塾教師。
  • 徐博東:丘逢甲與辛亥革命
    至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丘逢甲一直都在省垣任職,政教兼預,在粵省社會政治特別是在文化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嶺南地區有相當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進步教育活動家。  丘逢甲在省垣任職之初,科舉舊制剛剛廢除,廣東和全國各地一樣,普遍掀起興辦新學的熱潮,隨之也就出現許多糾紛(即所謂「學案」),當局常常要徵詢丘逢甲的處理意見。
  • 丘逢甲的詩有哪些?丘逢甲的詩詞全集48首
    一樣已無乾淨土,可憐扶義說西歸。二月十五日抵西貢作 - 清代·丘逢甲樓臺金碧國旗飄,吹角江頭虜氣驕。地極南交逢熱帶,人來西貢作花朝。椰林草屋蠻跳月,綠舫紅燈客守潮。走遍香車堤岸路,不曾辜負好春宵。澳門雜詩 其六 - 清代·丘逢甲兩園新舊傍山開,花下輕車走若雷。逢著人天安息日,亞當親挾夏娃來。除夕示五弟時甫三絕句 其二 - 清代·丘逢甲草草杯盤餞歲筵,莫嫌風味遜從前。
  • 抗日護臺——丘逢甲
    中國幾千年來進步的歷史,與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的這種豪情和責任感密不可分。延及近代,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中,多有原本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多少前朝精英,一變而成革命之前鋒。其中之思想變化、個人追求、身家考慮或許各有不同,卻多少可以用張載言語中透出的爍爍公心解讀。這其中,民國後第一位臺灣省籍議員、愛國志士、卓越詩人、教育家丘逢甲便是傑出代表。
  • 辛亥革命中的丘逢甲:更名改姓與清廷決裂
    丘逢甲厲聲說:「陳某、鄒某是我最信任的,假使他們是革命黨,那麼我一定也是,如若要按名單捉人的話,就請先從我捉起!」 懾於丘逢甲的地位和聲威,王秉恩只得空手而歸。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清軍到處搜捕革命黨人,有的起義戰士躲避到長興裡丘家祠(丘氏宗祠),在丘逢甲的庇護下倖免於難。
  • 陳曉平:丘逢甲、林仔肩與同文學堂族群衝突
    1904年春,楊魯因考中舉人而離開,進入官場,清末曾署黑龍江省巴彥州知州,入民國後任廣西省政府秘書長。1899年冬,丘逢甲在給惠潮嘉道沈守廉的信中說:「汕埠聞亦設東文學堂,與郡城乃一時並舉,此亦風氣漸開之兆也。」(《丘逢甲集》第810頁)。這是丘逢甲沒有參與創辦汕頭同文學堂的最有力證據。如果是他實際領導創辦,怎麼也不會用一個「聞」字。
  • 史海鉤沉:于右任和丘逢甲的交誼
    猴年新春正月,友人攜紙質書法藏品一幀來訪,長寬不過近尺,十二個字赫然在目:  逢甲先生正 爭取勝利 于右任 (末有鈐章,見圖)  十二個漢字,筆力遒勁,剛柔相濟,且有鈐章為證,當是書法大家于氏青壯年時期所書的真品,旋向友人致賀,友人把複製品留下紀念。這份于氏手跡證明:于右任和丘逢甲確曾會晤於滬上,時間當在1912年正月中旬。
  • (辛亥百年)辛亥百年之際探訪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
    中新社梅州10月9日電 題:辛亥百年之際探訪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塗永平  廣東蕉嶺文福鎮逢甲村雖偏隅一角,但每天熱鬧非凡,海內外遊客紛至。因為這裡是著名愛國志士、傑出詩人和教育家丘逢甲的故鄉。  丘逢甲生命的最後十年正值辛亥革命時期,在這場偉大的變革中,他敢為人先,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 逢甲村:愛國情懷今猶在 情牽兩岸聚培遠
    「以前讀過丘逢甲的詩句,被他的愛國情懷所打動,今天剛好一幫好友相聚,便提議來這裡逛一下,遊覽逢甲村的美景,走進他的故居,了解丘逢甲的事跡。」來自江西的遊客劉女士說。  培遠堂經歷了百多年的歲月,分別於1984、1998、2005、2012年四次按原貌部分修繕。
  • 丘逢甲題名!平遠這座低調小樓見證一段光復史
    奪錦樓外景 據說,該樓大門上方原掛有樟木橫匾,上刻「奪錦樓」三個大字,門兩邊掛有豎匾,上刻對聯「奪春重發草,錦上又添花」,字體為行書體,為近代詩人、愛國志士丘逢甲題寫
  • 800年韓山書院迎「重光」 丘逢甲曾在此講學(圖)
    但幸運的是,韓山書院仍然在數百年來地方官府的支持下得到多次重建搬遷,但一直將文教事業延續到近代。  最早在1269年,也就是興學之後不到30年,韓山書院的建築基本結構已經「不堪負荷,搖搖欲墜」,當時的潮州通判林式之得知這一情況後,在前方與元軍戰事吃緊、後防盜寇騷擾、官府應接不暇之際仍然「自出俸金40兩」進行修繕。
  • 臺灣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帶隊來我校訪問
    郝琦偉 攝影本網訊 3月7日下午,臺灣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帶隊來我校交流訪問,副校長龔元石會見。逢甲大學是19世紀50年代為紀念抗日英雄丘逢甲而建,設有工、商、理、建設、人文社會、信息電機、經營管理、金融八所學院,集成電路晶片、資訊與通訊安全、材料科學與工程、生質產氫、唐代研究為逢甲大學5大研究領域。目前,逢甲大學在臺灣省170多所大學中綜合排名第五,在空間信息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龔元石代表學校歡迎李秉乾一行的到來,並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
  • 求學兩岸 臺中逢甲大學
    逢甲大學的命名是為感抗日英雄丘逢甲先生而創立的學校,1950年代由臺灣中部地方士紳與丘逢甲兒子丘念臺先生等人共同籌劃,學校於1961年正式成立,
  • 臺灣軍艦命名「銘傳」「逢甲」遭反對 「國防部」允諾檢討
    但是在確定政黨輪替之後,臺軍方改擬第二套方案,以「銘傳」、「逢甲」命名,以紀念劉銘傳和丘逢甲這兩位臺灣有深厚淵源的晚清名人。 對此,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表示,「佩裡級」護衛艦是為紀念美國海軍英雄奧利弗·哈澤德·佩裡(Oliver Hazard Perry),「葆禎」與「福星」、「銘傳」與「逢甲」與海軍沒關聯,可否重新檢討命名?他還笑稱,「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用兩所大學的名字來命名」。
  • 丘遠華談《山上的都市》:不要形而下,要高逼格輸出客家文化傳統
    去他家要翻過幾座山,有羌族,畲族,也有丘姓漢族。他老喜歡給我算命,神神叨叨地和我說一堆話。有時說你以後的人生會怎麼樣,你的愛情會怎麼樣。聽了會哈哈大笑,因為那時候才讀小學,什麼愛情什麼人生,都是天方夜譚。  他總結一句話就是, 不要和別人一樣,還要好好學習。
  • 雙髻山,因為風景優美,吸引著一 個個名人,如,近代詩人丘逢甲
    雙髻山,因為風景優美幽靜,吸引著一 個個名人,近代愛國詩人丘逢甲就曾經到此登臨賦詩。如追溯久遠,這裡又是佛教跡地。我們從峰下沿小徑至一巖洞,據《潮陽縣誌》載:「雙髻山即曾山。」「上有巖日寶峰巖,石屋天成,深廣八尺,也為大顛舊跡。」那麼在一千 多年前, 中原禪宗九代傳人大顛和尚就已行腳於此了。
  • 逢甲夜市 逢甲最好吃的都在這裡了!
    相信每次大家來逢甲也都要在路上就開始糾結吃什麼,當你真正置身於逢甲夜市,這種煩惱又會被無限放大,畢竟人人都只有一個胃呀!關於網上的一些逢甲美食攻略,我們最後發現有很多都名不副實誒,比如XX豆腐就不太好吃(可是超多人推薦喔!) 我和我的小夥伴經過了幾個月的不斷試吃。最後終於得出這六家逢甲最最好吃的小吃。1.繼光香香雞
  • 逢甲大學學風好,文化氛圍很濃
    為什麼選擇臺灣逢甲大學?Winion:我學的是國際企業管理(英語專班),全英教學,我覺得這個專業比較好。我選擇這所大學是因為逢甲大學的學風好,環境好,文化氛圍很濃,很自由……你好網:逢甲大學的大陸學生多嗎?
  • 逢甲 | 和我一日三餐 (三)
    本來我就是那種死都要爬起來吃早餐的人來逢甲後發現這裡的早餐真是有夠我吃的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