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蓮 | 又是一年慄飄香

2021-02-26 悅半軒

又是一年慄飄香

文/簫蓮

又至初秋,稻田裡的水稻逐漸泛黃,樹上翠綠的「刺蝟」也該挨打了。我想,聰明的你或許已經猜到了這翠綠的「刺蝟」是什麼,對了,就是香甜可口、人見人愛的板慄。

記憶裡,我很小就會剝板慄。外面扎人的刺衣早已被爸爸媽媽去掉,我總是拿起一顆顆或白嫩誘人,或紅豔動人的板慄,把它們略微堅硬的外殼去掉,再仔細撕掉內膜,而每一次淡黃的板慄仁的「面世」,都令我無比欣喜。若是遇到小個兒嫩板慄仁,我就偷偷摸摸地塞進嘴裡,一口咬下去,嘎嘣一聲,一縷香甜由嘴入腹,那感覺真是美妙極了。

因為小時候沒見過打板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以為板慄是爸爸媽媽變出來的。長大了一點才發現,原來板慄是爸爸媽媽一大早從樹上用竹竿敲下來,或用剪刀摘下來,再一擔一擔挑回家裡來的。從那時開始,我便感覺到板慄從樹上到桌上的過程,其實是非常艱辛的。但我同時又發現,即使這個過程非常艱辛,家鄉的人們卻並不以為苦,反而樂在其中,許是它的美味值得這份辛苦吧。

說起板慄的美味,相信吃過的人沒有不留戀的。

板慄有很多吃法,比較常見的,是放在鍋裡和米飯一起蒸著吃,雪白的米飯和淡黃的板慄混合在一起,不僅顏值高,還好吃,總能讓人多吃好幾碗飯。

除了板慄飯,煮板慄也是家鄉幾乎家家都會做的美食。板慄帶殼入鍋加水,煮個幾十分鐘,再撈起來瀝乾水分,就可以吃了。板慄不好儲存,在冰箱還未普及的年代,要想長久儲存板慄,上述方法就成了不二選擇。這樣做出來的板慄堅硬耐嚼,是家鄉有名的地方零食之一,不過得提醒一下,牙口不好的人可不要輕易嘗試哦。

要真給板慄吃法排個名,最有名的卻不是上面兩個,而是人盡皆知的糖炒板慄和板慄燉雞湯。糖炒板慄的受眾度最高,大部分人都吃過,在此就不多加贅述了。而板慄燉雞湯作為板慄之鄉羅田的十大名吃之一,大家卻未必都吃過。土老母雞加上板慄仁一起小火慢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桌上妥妥的C位擔當,在我的家鄉,那是中秋節必吃菜品之一。為了這道菜,熱情好客的家鄉人還特地作了一首歌曲,歌名就叫做《羅田板慄燉雞湯》,其中有一段歌詞如下:

菊花兒黃,桂花兒香

大別山裡好風光

遠方的客人進山來耶

做道好菜給你嘗

舀上一瓢山泉水

羅田的板慄燉雞湯

……

板慄兒甜,味道兒香

營養豐富果中王

湯鮮肉嫩顏色靚耶

養生益氣保健康

……

這段時間正是板慄成熟的季節,有老鄉在朋友圈定時直播打板慄、剝板慄、賣板慄、做板慄菜餚,看著實在有趣又誘人。本想買一點的,打開冰箱發現裡面還有五一回去爸給我們送的一大袋板慄,也就作罷了。這袋板慄是去年這個時候的,彼時爸不在家,家裡的板慄給附近村民了,村民打下後賣了一些,餘下一點保存在冰箱裡年尾送給我家,作為感謝我們家的一點心意。爸一直留著,說等過年我們姐妹們回家了給我們做板慄燉雞吃。不曾想,疫情阻止了我們團聚,板慄燉雞也成為泡影,但爸仍然一直留著,不捨得吃,直至五一送給了她久久未見的女兒。

今年受疫情影響,爸一直在家,屋前屋後板慄壓枝頭,他該十分忙碌了吧。只是現在,他得一個人打板慄,一個人在雜草叢生的樹下撿起那些翠綠的刺球,一個人剝開那層堅硬的殼,一個人想辦法弄掉那些毛絨絨的薄衣衫,順便還要一個人驅趕那些螞蟻。他是一個愛乾淨的人,哪怕地上的小刺也會被他清理得乾乾淨淨……

我想,無論是外出求學的遊子,還是遠在邊疆的戰士、背井離鄉的打拼者、揮淚欣喜的外嫁女,大家對板慄的執著與熱情,就像我們對那片土地一樣愛得深沉。而板慄承載的,或許已經不止味蕾,還有親情與鄉愁。

相關焦點

  • 四川蓮簫68歲唯一傳承人四處覓弟子:「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臨了,文莉一邊送記者出門,一邊喃喃自語: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要繼續找傳承人…… 文莉,68歲,四川成都人,是目前四川蓮簫(民間也稱『連蕭』)的唯一傳承人,大家都喜歡叫她「蓮簫姐姐」。
  • 名家筆下的貴州|鄧宏順:玉屏簫笛上的竹刻藝術
    這裡博物館的簫笛歷史告訴我們,最早的簫笛僅僅是為了發聲而演奏樂曲,是在漫長的生活長河中,藝人們在追求這種樂器聲音的準確和優美的同時,也不斷追求簫笛本身形象的美觀。因此,竹刻藝術也就很自然地被引用到簫笛外象造形上,在取得理想的觀賞效果之後,藝人們不斷努力,使玉屏簫笛上的竹刻藝術日益精湛,到今已成為簫笛價值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尤其高檔簫笛,其竹刻藝術已顯得非常重要,幾乎成為簫笛的直觀自份!
  • 簫,只為我一個人,幽幽吹響(附唯美簫曲20首)
    在這樣的山中,又是這樣的夜晚,簫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樂器了。它的聲音由於山嶺起伏的坡度,顯得有些滯澀;由於露水與風,顯得有些潮溼;由於樹枝與鳥獸的撕扯,它磨起了一道毛邊兒;由於荒冢與夜色,它還沾上了幾絲詭異。等經歷這麼多周折輾轉到我身邊時,簫聲,早已不成曲調了。
  • 國樂飄香—愛文樂器行愛文藝術中心
  • 2020首屆常敦明簫笛製作研修班
    2020年10月2~4日,首屆常敦明簫笛製作研修班在江蘇省長鳴樂器廠舉行,活動將邀請中國當代簫笛製作名名家、民族樂器高級工藝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第一代簫笛製作代表性人物常敦明,與著名簫笛演奏家、江南洞簫代表性人物、國家一家演員、原上海電影樂團獨奏演員羅守誠,以及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簫笛理論家、教育家、演奏家、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林克仁聯袂為音樂界各位好友奉獻一期精品簫笛製作課程。
  • 上刊詩人▌江蘇江南蓮:六月四言集
    作者簡介和風採: 江南蓮即江南沁蓮,筆名夢璐。法號靜水伊蓮。英文名Cherry! 六月四言集 作者:江南蓮 ★文/江南蓮 山水一程,人生一趟。 歲月悄逝,時光如蓮。 清風明月,禪意唯美。
  • 青年志願者化身主播 直播帶貨蜜梨飄香「雲端」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簫汶 供圖  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浙江省武義縣菸草專賣局團支部招募25名志願者,組建了「青春直播帶貨天團」,在地方團縣委的協調指導下,實現了與各鄉鎮團委的緊密對接。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簫汶 供圖  為了帶來更接地氣的農家滋味,志願者們特別邀請周邊農戶一同直播,為蜜梨代言。「直播間下單的蜜梨每滿8斤送2斤,僅限今天,大家不要錯過啦……」農戶朱奇峰還為網友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福利。  「買買買!」「好饞!」「這個可以有!」
  • FM309晚安電臺:《清淨之蓮》
    偶爾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邊,有一種簫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能有幾回呢?   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 教你如何自製一支簫
    現在一支音準的簫價格真是不菲,我自己買了很多支,很是痴迷於品簫,然而也花費了巨資,時間更不用說了,每天都會吹上一會兒。以下內容轉自貼吧,並非本人原創,在此免責!採竹:適合造洞簫的竹材範圍甚廣,常用的竹種有桂竹,石竹,孟宗竹,四方竹,紫竹,白竹,玉屏竹等等。好的竹子生長在氣溫較冷及貧瘠的山區,肥沃多水的地方生長的竹子因不夠堅硬,不適宜造洞簫。
  • 王堅中午剛把面煮好 簫逸雯居然回來了
    王堅沉默了一陣,抬頭看了看簫逸雯,實在是無言以對。簫逸雯可是真傻,完全不帶修飾的傻,像她這樣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人,能活到這麼大,絕對是生命的奇蹟,不管別人信不信,王堅那是堅信不疑……  「下次別什麼都往家帶了,沒用……」王堅也沒法給簫逸雯解釋這包皮環切到底是切什麼地方,只能循循善誘:「反正你看到上頭有什麼醫院的有什麼一夜暴富的,你就別管他。」
  • 「簫鼓追隨春社近」的「追隨」就是「你追我趕、如影隨形」的意思
    這主要是有人認為詩人,看到柳暗花明,想到又一村,但是看不到村本身,所以,「追隨」簫鼓的聲音才能走近春社。但是,問題來了——詩人為什麼要寫成「簫鼓追隨」?有人解釋是為了平仄。我們來看這句詩和對句的關係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這兩句寫村裡的事和人。前一句是事,後一句是人。
  • 簫逸雯抱著老王的乾兒子用奶瓶給它餵著奶
    簫逸雯笑眯眯的,燈光映在她臉上,加上她甜甜的笑容,別提多漂亮:「這隻小貓好瘦啊,身上都是硬硬的骨頭。」  王堅靠在沙發上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那你加油把它養胖一點。」  簫逸雯搬著手指頭,抬頭看著王堅,有點欲言又止:「你能不能借點錢給我……」  「你要錢幹啥?」王堅一愣:「要多少。」
  • 《何以笙簫默》將播 臧洪娜變身時尚女魔頭
    《何以笙簫默》飾顧行紅在一部古裝一部年代戲之後,臧洪娜「穿越時空」,在都市時裝劇《何以笙簫默》中飾演顧行紅一角,搖身一變,成為時尚女主編的她在劇中有不少新鮮感十足的造型,而那些亮麗的名牌戲服,在臧洪娜的「特別演出」下,別有一番風味,相信待劇集播出之後,勢必會引起一輪新的潮流,也將會給千千萬萬普通的女性觀眾提供一些穿衣與時尚搭配的指導,正所謂,追劇、扮靚兩不誤,臧洪娜攜《何以笙簫默》「要你好看」。
  • 大家都喜歡拍蓮、賞蓮、畫蓮、寫蓮,可蓮的心事,誰人懂?蓮的情懷,誰人知?蓮的低語,誰人聆聽?六月,是蓮花開的季節。蓮,很多文人墨客筆下永遠讚美不完的詩篇,永遠描繪不完的畫卷。我,一直在記錄帶「蓮」字卻與蓮毫不相關的物種,比如地湧金蓮,半邊蓮,穿心蓮……可我生怕它就這樣離開我呀,只想在它身邊待多一會,可又忍得住不用鏡頭把它的倩影留住麼?忍得住不在這裡把它記錄一下麼?不,不能,真的不能。好吧,我就從植物角度記下它,與攝影無關,與畫卷無關,與詩篇無關。
  • 簫笑笑品質遊|12月去北京周邊遊半天攻略
    原標題:簫笑笑品質遊@北京周邊遊,去北京旅遊半天攻略來北京旅遊,2020年在北京周邊遊,在北京停留半天,求北京旅遊半天行攻略?今天有個網友留言私信@去北京只有半天時間,有什麼攻略或者旅遊推薦的,簫笑笑品質遊回答。半天停留去北京的攻略,不用擔心時間比較急促,簫笑笑品質遊簡單幫她整理一下規劃。記住這幾點,對你在北京半天旅行有指導建議。
  • 「面人」簫佔行:從祖傳手藝到非遺傳承人
    簫派麵塑-「面人蕭」的手藝生涯蕭佔行,人稱「面人簫」蕭佔行1958年出生於北京,在永定門外一個書香門第的四合院裡長大,是老北京面人的典型代表,以手藝精湛,歷史悠久廣受矚目,人稱「面人蕭」。簫興有文化懂得中國畫藝術,在他的改造下,他的麵塑作品逐漸在北京城內小有名氣。順理成章,曾祖父的手藝傳給了蕭佔行的祖父簫老善,其作品大多以戲劇中人物為主,在解放初期精湛的手藝就已經響遍了北京城。據說,簫老善還給當時的梅蘭芳、吳佩孚等捏過像。
  • 非遺貴州「玉屏簫笛」訴商家商標侵權,二審勝訴判對方停止生產並...
    2018年,該協會獲知黔南州玉屏簫笛樂器有限公司(以下稱黔南簫笛公司)未經商標權人許可,擅自生產、銷售假冒申請人「玉屏簫笛YPXD及圖」地理標誌商標的簫笛,且在2016年5月5日即將「玉屏簫笛」作為其企業名稱登記註冊。雙方協商不成,訴至法院。2019年10月28日,貴陽市中院以玉屏簫笛協會未舉證證實對方銷售的侵權產品為由判決敗訴。後該協會上訴至貴州省高院。
  • 《陳情令》裡肖戰吹的是笛子還是簫,一招教你快速分辨!
    笛子和簫長得太像,不知道如何選擇?一招教你學會分辨笛簫的區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簫豎著吹 笛橫著吹,這是最基礎的認知,千萬不要像很多不考究的影視劇裡一樣隨意擺放,容易翻車簫是通過頭部U型吹口吹氣發出管音,氣息要緩而均勻,要有明顯的一個氣流柱產生,才能真的吹響
  • 簫笑笑品質遊|到雲南旅遊自由行實用攻略(含最佳景點路線)
    原標題:簫笑笑品質遊|到雲南旅遊自由行實用攻略(最佳景點路線)編輯:簫笑笑品質遊元旦期間是雲南旅遊短暫的旺季,之後的旺季就是除夕春節那段時間了,中間的話依然是淡季,出行會比較方便,房價也普遍很低。圖片@全景視覺元旦假期你安排好了嗎?
  • 蓮為何出淤泥而不染?原因全網都答錯了!
    不僅蓮的葉,蓮的花也差不多如此——在出淤泥之前,花也是被芽鱗包裹的! ,菡萏表示待放之花蕾,芙蓉表示綻放之花貌;蓮、芙蕖、芰(jì)荷則指整個植株…… 追本溯源,荷與芙蕖是古代中國的「正宗」叫法,而「蓮」是隨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後興起的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