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蓮簫68歲唯一傳承人四處覓弟子:「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2020-12-12 騰訊網

臨了,文莉一邊送記者出門,一邊喃喃自語: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要繼續找傳承人……

文莉,68歲,四川成都人,是目前四川蓮簫(民間也稱『連蕭』)的唯一傳承人,大家都喜歡叫她「蓮簫姐姐」。

幾年前,師父牟慶雲在彌留之際,把三位師兄妹叫到病床前交待,最終選出了她。師父緊握徒弟們的手囑咐,「你們要團團結結地幫助大師姐,把牟家軍發揚下去……」

隨著傳統曲藝緩慢落幕,以前一天跑三場,掙七八百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面對越來越少的人知曉四川蓮簫,文莉這條傳承之路要走下去,有點艱難。

正在跳蓮簫的文莉

『一曲「中江表妹」』

下崗後走上從藝之路 一天能掙七八百

拿著兩根竹竿前後左右十字跳,喊出獨具標誌的「柳啊柳連柳……荷花柳燈兒蓮,海棠花……」這便是四川蓮簫。它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

說起現在蓮簫的發展,面對記者鏡頭起初還很平靜的文莉突然有些激動,「我不能讓它斷在我手裡,這樣我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拿著手中已經有些歲月的「金錢棍」(四川蓮簫的道具),她還記得那段光輝歲月。

1995年,原本在機械廠工作的文莉成了下崗職工,那時她才43歲,與遠在東北的丈夫分開,帶著一雙兒女以及年老的母親,靠一個月30多元的下崗費生活是不可能的。

大家讓她去勞動市場找工作,但是那裡都是一些家政、保姆的工作,「家務事我確實做不來。」這條路沒有走通。

文莉從勞動市場回家的路上經過音像店,店內正循環播放著四川諧劇,其中極富特色的中江話,她說了幾句就會了。文莉說,自己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曾經也是廠裡的文藝骨幹。於是,她準備把愛好,當成生存技能。

文莉表演「中江表妹」

最開始,文莉外出在街頭、壩壩上表演,招牌是「中江表妹」:手挎竹籃,身穿花衣、花褲,頭綁兩股辮兒,走起路來輕快靈活,說起話來風趣幽默。但文莉說,最開始她的表演是沒人認可的,「有時連孩子的零花錢都拿不出。」無人認可,她就乾脆不要錢,免費演給大家看。

見她說中江話不太地道,四川車燈表演藝術家夏曼雲得知了她的家庭情況,於是從中指導,之後她才慢慢得到認可,演出費從一場3元,慢慢漲到5元、10元。

為了能多去演出,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多學!別人一個人演一個節目是這麼多錢,那我就一個人演幾種。」在她陸續學了四川清音、四川車燈和四川盤子後,找她演出的人多了起來。

她記得2007年左右,她一天可以進行三場演出,每天帶妝騎著一輛爛單車滿城跑,「一天掙七八百,那基本是別人一個月的工資。」文莉笑著說,「那時自己在家的待遇都提高了……演出完回家飯都是煮好了的,連洗澡水都燒好了。」

『一聲「禮成」』

兩遇蓮簫大師 最終成為其弟子

2007年,文莉拜四川蓮簫大師牟慶云為師,她的技藝列表中又增加了一項。一點就通的文莉也讓牟慶雲很驚喜,視為愛徒,帶她去參加節目錄製,把她介紹給眾人。

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其實學習四川蓮簫,是師父先找的她。最初在一次比賽中二人有過短暫交流,2006年,文莉拜師四川車燈傳承人夏曼云為師,她與牟慶雲又再度相遇。

經過一年的「考察」,2007年,牟慶雲把文莉約到青羊宮的茶鋪裡喝茶,牟慶雲先開了口,他說:「我要收你為徒弟,你來不來?」

文莉說:「可我已經拜夏老師為師了啊。」

「藝多不壓身嘛。」

覺得此言有理,文莉當天便在茶鋪下跪敬茶拜師,而讓她沒想到是,多年前茶小二在茶鋪內的一聲「禮成」,竟讓她「背負」起非遺傳承人的重擔。文莉說,她自己也沒想到師父最後會把傳承人給她。

四川蓮簫瀕臨失傳

起初,她跟著師父邊學邊演,很受人歡迎。她也聽師父談起那時的四川蓮簫,出去演出雖不能大富大貴,但能把兒女養大成才,還置辦了幾處房產,也算過得不錯。

「那時傳統曲藝輝煌,到哪裡人都是爆滿,也受人尊敬。」文莉說,隨著《超級女聲》一炮而紅,流行歌曲走上大眾舞臺,傳統曲藝開始緩慢退場,「這不是四川蓮簫遇到的問題,評書、相聲、金錢板……這是整個傳統曲藝都面臨的問題,沒有大舞臺,都是自己在下面找。」

『一股執念』

從學校到廣場 四處尋覓傳承人

更為小眾的四川蓮簫,似乎找舞臺的難度更大。文莉說,到2008年左右,演出就少了,到了2010年以後,就基本沒有了。她收起表演時的花衣服,把四川清音的竹鼓也收了起來。唯一不願收的,就是那幾根叮鈴鈴作響的「金錢棍」。

那時她已經50多歲,到了退休的年齡,有了退休工資,她便邀約周圍愛好蓮簫的人組成舞隊,「一周排練一次。」但由於四川蓮簫要運用棍子,難度較大,所以久而久之大家更願意排練純舞。現在,舞蹈隊基本沒有排四川蓮簫,她就一個人在家中的客廳,放上音樂自己跳。

說起自己鍾愛的蓮簫,文莉說:「音樂好聽,朗朗上口,掌握了訣竅之後,見啥唱啥,而且跳起蓮簫來,整個身體都跟著動,也強身健體。」她說母親早些年也曾跳過,看到蓮簫,她就覺得很親切。

四川蓮簫的「金錢棍」

2017年,師父牟慶雲病重,文莉主動到醫院照料了幾個月,「師父身上痛,我就和她在病房裡跳蓮簫,歌聲吸引大家,病房外站了一走廊的人。」最終,牟慶雲在幾個月後病逝。

文莉說,師父有100多個弟子,但在彌留之際,她只把文莉及另外兩位師兄妹叫到病床前,「我現在身體這樣了,已經沒有能力再教你們了,我也要交班了,你們看著辦。」最終,師兄妹推選了文莉,牟慶雲也表示贊同,「那就這麼定。」

師父伸出手,另外三雙手也搭了上來,牟慶雲緊握住大家的手:「那你們以後就要團團結結地幫助大師姐,把牟家軍發揚下去。」

在師父面前的保證,讓她倍感壓力,「因為不能在我這裡傳沒了。」文莉說,為了傳承四川蓮簫,她曾主動找到一所小學的校長,表示可以免費教學生,「但學校說已經學了清音,下次有需要再聯繫。」兩年已過去,對方到現在也沒有聯繫她。

文莉

文莉沒放棄,自己背上「金錢棍」去廣場找。看到底子不錯、有靈氣的孩子,她就會主動上前詢問,「你喜不喜歡打在手上還有鈴鐺響的舞?」有孩子以為她是人販子,害怕著跑開,也有的孩子叫來媽媽,她就對家長大說特說四川蓮簫的來歷,以及這門藝術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位。每當家長問及「學了這個,一次演出費多少」,文莉便焉了氣。「我怎麼給別人說嘛,我也不好說沒得錢啊。」

最終,得知有人願意幫她聯繫一所小學,挑出二三十個學生來訓練、創作四川蓮簫時,文莉在微信中回覆:「太好了!我給你叩個響頭!」

『一段「四川蓮簫」

年輕人沒共鳴 她創作適合廣場舞的《好了歌》

2017年,文莉曾收了四名弟子,但現在都是斷斷續續。「這只能當作一種愛好,真要當成吃飯的本事……」文莉擺擺手。其中一位弟子是一名小學生,就住在文莉家附近,但其媽媽得知學蓮簫沒有收入,怕以後沒有出路,便不同意女兒再學。

文莉說,每次看到徒弟小聲喊「師父、師父」,心裡很不是滋味。

文莉與徒弟們合影

「只要有人喊我教,我比哪個都跑得快。」文莉說,四川眉山、簡陽,她都去過,「不僅免費教,連車費都自己出。」文莉每個月2500多元的退休金,每月要給讀大學的外孫女留1500元,剩下一千左右的生活費,很多時候,製作一首歌的幾百元費用都要省。

五塊石幹雜批發市場(食品城)樓上,是文莉住了20多年、50多平方米的二居室。市場門口賣盒飯的商販們對她都很熟悉,「經常來我們這裡吃。」

但不少時候因為要去「網羅」傳承人,文莉過了中午飯點才來,「還有飯沒得?」

「你再來晚點嘛。」商販抱怨裡帶著關心地說。

打上一盒米飯,把僅剩的菜及菜湯澆在米飯上面,就是她的午餐。這時,商販賣10元的盒飯也會主動給她免單,「算了嘛!」「不行,5塊還是要收的。」

文莉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微小的。她儘可能地帶上四川蓮簫的資料,找區關工委、區文化館、街道辦及社區,請相關部門提供幫助。

屬地賽雲臺社區工作人員賀正果也知道文阿姨,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文阿姨是社區藝術團的重要成員,「是一個很寶貴的人物。」社區每次搞活動都會積極邀請文阿姨參加。文阿姨也獲獎無數,最佳表演獎、十佳業餘文藝團隊、成都家庭春晚總決賽二等獎……2016年,還上了央視的《社區英雄》欄目,與全國14個城市社區英雄同臺PK。

他說,社區也相當重視傳統文化,他們將非遺文化進行梳理,集中上報。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積極地去了解、學習、傳承傳統文化。

文莉的榮譽證書

文莉很感謝社區給的舞臺,但對她來說,當務之急是找傳承人,「畢竟我都68了,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採訪前,她特意準備了厚厚一沓有關四川蓮簫的介紹,「上打雪花蓋頂、下打古樹盤根、左打青龍現抓、右打黃龍纏腰……」她激動地不停說著,想把平時沒有講的都一次性講完。但似乎沒有引起現場年輕人的興趣,他們對視一眼,有些懵。她又拿出今年為新冠肺炎疫情寫的歌曲《打贏這場防控戰》,試圖再找一些共鳴。

文莉創作的《打贏這場防控戰》

她也嘗試創新,把四川蓮簫結合醫療保健,創作出強身健體的《好了歌》,她覺得這首歌應該很適合跳廣場舞。

在採訪最後,她穿上許久未穿的演出服向紅星新聞記者展示了一段四川蓮簫,20多年前製作的衣服,雖然塵封許久,但依舊像新的一般。她告訴記者,「今天真的太高興了!」她希望這件衣服能經常穿起來。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章玲 攝影報導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面人」簫佔行:從祖傳手藝到非遺傳承人
    簫興有文化懂得中國畫藝術,在他的改造下,他的麵塑作品逐漸在北京城內小有名氣。順理成章,曾祖父的手藝傳給了蕭佔行的祖父簫老善,其作品大多以戲劇中人物為主,在解放初期精湛的手藝就已經響遍了北京城。據說,簫老善還給當時的梅蘭芳、吳佩孚等捏過像。
  • 簫蓮 | 又是一年慄飄香
    又是一年慄飄香文/簫蓮又至初秋,稻田裡的水稻逐漸泛黃,樹上翠綠的「刺蝟」也該挨打了。我想,聰明的你或許已經猜到了這翠綠的「刺蝟」是什麼,對了,就是香甜可口、人見人愛的板慄。記憶裡,我很小就會剝板慄。外面扎人的刺衣早已被爸爸媽媽去掉,我總是拿起一顆顆或白嫩誘人,或紅豔動人的板慄,把它們略微堅硬的外殼去掉,再仔細撕掉內膜,而每一次淡黃的板慄仁的「面世」,都令我無比欣喜。若是遇到小個兒嫩板慄仁,我就偷偷摸摸地塞進嘴裡,一口咬下去,嘎嘣一聲,一縷香甜由嘴入腹,那感覺真是美妙極了。因為小時候沒見過打板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以為板慄是爸爸媽媽變出來的。
  •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2020-06-12 17:3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歷經3年考察,75歲淮揚菜大師薛泉生再收9名弟子
    昨天,記者從揚州烹飪餐飲行業協會了解到,75歲的淮揚菜大師薛泉生在經過長達3年的考察之後,決定再收9名弟子。同時,作為淮揚菜的非遺傳承人,薛泉生還堅持傳承和創新,特意攜弟子舉辦了冬季淮揚菜交流會,現場「傳道、授業、解惑」。
  • 巴拿馬蟹島:留給這兒的時間不多了
    面對如此生活環境,蟹島啤酒店老闆埃烏斯達西奧·巴爾德斯·阿塔華帕(Eustacio Valdés Atahualpa)說道,「搬離這裡是唯一的辦法」。許多島民都知道蟹島最多還只能再住50—60年。他們擔心自己的家被這片大海吞噬,現實的殘酷和對家園的眷戀讓人心中五味雜陳。蟹島人知道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應儘早做好準備。
  • 2020首屆常敦明簫笛製作研修班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第一代簫笛製作代表性人物常敦明,與著名簫笛演奏家、江南洞簫代表性人物、國家一家演員、原上海電影樂團獨奏演員羅守誠,以及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簫笛理論家、教育家、演奏家、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林克仁聯袂為音樂界各位好友奉獻一期精品簫笛製作課程。
  • 詩朗誦:我是一枝江南的蓮
    我是一枝江南的蓮——致讀詩的女人作者:蘭姆胡楊 朗誦:波寶兒《我是一枝江南的蓮》誦讀:波寶兒04:20來自四季美文我是一枝江南的蓮沉睡在太陽的溫暖我沒有西風烈烈的豪邁卻有燕子飛過的呢喃>石橋上我是一束火紅的山茶也是三月玉蘭的怒放油紙傘剪斷七月的雨簾旗袍畫出我豐腴的曲線述說著我對雨巷的眷戀我愛旗袍愛彩妝愛斑斕色彩我愛閱讀愛筆墨愛盡情開懷我有款款的步履優雅的儀態我用悅讀的情懷融化一切憂鬱和陰霾我是一枝江南的蓮
  • 生命太短,沒有時間留給遺嘆,若不是終點,則要微笑著一直向前
    3、遇事不經思考就一口拒絕,就意味著你已喪失成功的機會。沒有冷靜的思考,沒有仔細的分析,卻給人以冷臉,「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這種處世方法能不失敗嗎?「讓我試一試再說。」這是智者的技巧。其實自己的潛能是無窮無盡的。每日提醒:拒絕是無能的標誌;人生頓悟:嘗試。早上好!4、有位禪師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
  • 李小龍的日本大弟子,一生為他守墓,如今96歲仍堅持每周掃墓一次
    文 | 淺弋道歷史百年輪迴千年等,他世不做陌路人,物事人非性已改,依舊不泯養魚恩。有種朋友不需多言、三觀相投便可暢聊未來,木村武之在和李小龍相互了解後,他被這個自信倔強、毅力堅定的武術愛好者徵服,二人相識相知,木村武之拜在了李小龍麾下,成為了他的大弟子!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宿遷剪紙傳承人倪樹華:以匠心演繹經典
    記者來到位於宿豫區大興鎮的倪樹華家中,見到了這幅剪紙作品《紅樓夢》。倪樹華告訴記者,為了完成這樣一幅作品,每天要刻七八個小時,刀也斷了兩百多把。   倪樹華今年44歲,小時候經常看奶奶剪「壽」字、老虎、萬年青等圖案,非常感興趣,之後自己不僅愛上了剪紙,還在空閒時間鑽研繪畫。因為喜愛中國古典文學,今年2月份,他開始著手這幅關於紅樓夢題材的剪紙作品。
  • 簫,只為我一個人,幽幽吹響(附唯美簫曲20首)
    簫聲遠遠飄來,若隱若現,卻一下子讓我顫慄不已。 在這樣的山中,又是這樣的夜晚,簫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樂器了。它的聲音由於山嶺起伏的坡度,顯得有些滯澀;由於露水與風,顯得有些潮溼;由於樹枝與鳥獸的撕扯,它磨起了一道毛邊兒;由於荒冢與夜色,它還沾上了幾絲詭異。
  • 《靖玄錄下闕》21、22章劇情吐槽:留給劍謫仙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1、刀僧還情領悟醍醐灌頂:不多說了,霹靂對佛門絕對是真愛啊,出場的高僧個個都是至情至愛的人,心甘情願為蒼生拋頭顱灑熱血。2、琴狐寫完了給弟弟的最後一封信,江南春信說要找個機會把所有朋友叫來聚一聚,琴狐說他們都有自己的天命要完成,沒時間聚了。這妥妥的是生離死別、交代後事的樣子啊。
  • 名家筆下的貴州|鄧宏順:玉屏簫笛上的竹刻藝術
    在我到過的古玩市場裡,幾乎都有玉屏簫笛陳設在講究的玻璃櫃檯內或者明、清時期瓷缸裡,供古玩收藏者欣賞和購買。到了貴州玉屏自治縣,無論是在古木掩映的印山書院公辦簫笛博物館,或者在藤蘿繞籬的鄭金城私人博物館,都能看到玉屏簫笛的歷史、現狀,在國際、國內獲得的殊榮,以及贈送國內外貴賓的簫笛禮物和圖片,可見貴州玉屏的簫笛影響之廣泛與深遠。
  • 竟有你不知道的風景!上海將新增四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上海...
    原標題:竟有你不知道的風景!上海將新增四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據樂遊上海,2018年度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在農村農業部官網進行公示,全國共有150個鄉村上榜,其中上海有四個鄉村入選。沒想到,這裡竟有很多小眾風景!  崇明區仙橋村
  • 目蓮豆腐,帶你從舌尖上找回人生本味
    在萬種食材裡,唯一一個能達到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想必就是軟軟嫩嫩的豆腐了。皇家貴胄的宴席,尋常人家的飯桌,文人雅士的食單,僧侶居士的齋堂,都少不了一味豆腐。豆腐像是一塊海綿,和什麼食材在一起,就吸收了什麼滋味,寡淡又熾烈,溫和也獨特。
  • 蓮師薈供日 | 每天念蓮師心咒一百遍,錢財、愛人等自然而然獲得!
    所以,我前兩天決定,今天利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給大家傳授這樣一個法要。我下午看了一下,確實緣起很好:今天剛好是蓮花生大師的會供日——藏曆的四月初十,這種緣起並不是特意安排的,是自然而然的。按照蓮花生大師的傳記,蓮花生大師每一個月都有不同的神變和一些特殊的、稀有的功德和事業。
  • 把時間留給說話不累的人
    把時間留給說話不累的人上周五的午飯時間,同事花花突然拿著星巴克的咖啡和三明治到我辦公室,死活要請我吃飯。她知道,我平時喜歡以「工作太忙」的名義躲在辦公室裡吃三明治,社交對我來說是一種消耗。看著她一臉尷尬地出現在門口,我就知道,她有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