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 運動如何對焦慮和抑鬱產生影響?

2022-01-18 華庫體育

收錄於話題 #熱門問答 70個

根據研究,在運動的過程中,大腦會釋放一些激素,這些激素有助於調整情緒和情緒狀態,包括焦慮和抑鬱。作者:Darryn Willoughby, Ph.D.

運動,包括抗阻運動,已被證明可以通過減少焦慮和抑鬱症狀來顯著改善心理健康結果。在運動過程中,大腦會釋放一些激素來調節情緒和情緒狀態,包括焦慮和抑鬱的情緒。

一些激素相關的假設已經被提出了。單胺假設是最有希望的假設,它表明,運動增加了大腦神經遞質——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能力,而抑鬱會削弱這些東西。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已知與焦慮和抑鬱有關。去甲腎上腺素可以誘發焦慮(促進焦慮)和焦慮(減少焦慮)效應,這取決於壓力的性質。血清素作為一種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作用於大腦不同區域的許多不同受體亞型,並參與對情緒和情緒的神經調節影響。在應對急性生理或心理壓力時,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受到刺激。下丘腦神經元產生大量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隨後刺激垂體前葉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結果,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被釋放到血液循環中,刺激腎上腺釋放皮質醇。在重度抑鬱症患者中,下丘腦軸有一個持續的過度活躍狀態,會使抑鬱狀態持續下去。研究結果表明,有氧運動能夠對慢性應激狀態產生適應性反應,從而對應激恢復能力產生強烈的積極影響。

GABA是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整個神經系統的神經興奮性。這種活動可以產生緩解焦慮和減輕壓力的效果,而鍛鍊已經被證明可以增強GABA的作用。

甘丙肽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腦和脊髓的神經肽,具有神經保護活性。它與調節情緒的神經迴路的調節和抑制密切相關,常與經典神經遞質如乙醯膽鹼、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共定位。低血清素是可能導致抑鬱的因素之一。運動和情緒之間的關係表明運動具有抗抑鬱和減少焦慮的作用。運動已被證明可以提高大腦不同區域的血清素和5-羥吲哚乙酸(5-HIAA)水平。產生這種效果可能涉及兩種不同的機制:運動活動增加了血清素能神經元的釋放率,從而增加了血清素的釋放和合成,並且增加了大腦中血清素的前體,色氨酸,在運動後持續存在的時間。另一個因素似乎與下丘腦軸和CRH亢進在抑鬱症中的作用有關。在應對急性生理或心理壓力時,下丘腦內的神經元產生大量的CRH,從而觸發垂體前葉釋放ACTH。然而,在抑鬱症患者中,HPA系統持續活躍。這種與CRH相關且不受限制的機制可能會導致HPA軸的衝擊變遲鈍。似乎很難確定遲鈍的ACTH反應是由皮質醇升高還是由脫敏的CRH受體引起的。然而,這種情況很可能解釋了許多抑鬱症狀。

運動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可以改善抑鬱症患者的一些認知結果。例如,12周的運動改善了對抗抑鬱藥物反應不充分的抑鬱患者的認知功能(如注意力、工作記憶等)的各個方面。這些促認知效應被認為代表了運動誘導的神經可塑性的行為後果。此外,這強調了運動和標準治療抑鬱症重疊機制的一個重要前提。例如:抑鬱症的動物模型已經證明,抗抑鬱藥物和運動的結合已經被證明比單獨使用抗抑鬱藥物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大腦神經遞質活動和減少類似抑鬱的行為。

根據現有的數據,有理由認為,運動結合標準治療比單獨標準治療能顯著提高抗抑鬱藥的效果。

翻譯:Will   排版:莎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焦慮抑鬱會引起高血壓?高血壓與焦慮相互影響,如何治療?
    高血壓包括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而原發性高血壓 (PH) 的主要危險因素:遺傳因素、高鹽飲食、肥胖、飲酒、心理社會因素等等。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加,高血壓與焦慮、抑鬱的關係已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 長期焦慮和抑鬱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如何改善?
    焦慮和抑鬱是兩種普遍的心理併發症,現代醫學已將心理問題視為與疾病生理治療同等重要的地位,認為身心並護可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結局。我國維持性血透患者的焦慮與抑鬱發生率較高,對維持性血透患者進行心理狀況幹預非常必要。根據相關研究,維持性血透患者的焦慮、抑鬱會受到生活質量、併發症狀況、營養狀況、社會支持等相關因素的影響。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毫無疑問,壓力相關疾病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流行病,給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也給患者和他們的家人帶來痛苦。我們沒有人能對此免疫。 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抑鬱時,大腦中的活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它們經常被歸為應激相關障礙,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 如何靠自己走出抑鬱和焦慮?
    首先需要弄明白抑鬱的心理機制,它就像一種過濾器,讓我們容易忽略掉積極開心的好消息,反倒去關注那些消極悲觀的壞消息,這樣就證明,我的抑鬱是有道理的。這種心理機制,可以稱為選擇性注意,這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的關鍵機制。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抑鬱等情緒?試試這幾種方法
    抗疫情的醫護人員對於這種傳染性強、致死率高的新冠病毒,由於對它缺乏認識,人們在剛開始的時候,對它也是束手無策, 經常陷入恐懼,、焦慮和抑鬱等不良情緒之中,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抗疫情醫護人員對於疫情期間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比如:恐懼焦慮、緊張不安、擔心、抑鬱等負面情緒,應該如何調整心態,應對這些不良情緒?
  • 長期焦慮和抑鬱會引發帕金森?關鍵還是早發現早治療!
    除了病情本身的困擾,許多帕金森患者還深受抑鬱和焦慮的折磨,甚至有自殺傾向,所以及時發現帕金森患者的情緒改變,進行抗抑鬱治療尤為重要。 帕金森患者為什麼會出現抑鬱 帕金森其實會跟抑鬱共存,帕金森的非運動症狀裡常見的就是焦慮和抑鬱。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專家:抑鬱和焦慮其實是相伴而生的,抑鬱症一般會伴有焦慮的症狀,焦慮症也會伴有抑鬱的症狀。 焦慮症,是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的神經症,神經症表現為無明確對象的提心弔膽或運動性不安。抑鬱症是重型的精神疾病,以持續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失眠以及精神活動的全面抑制。
  • 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心理及藥物治療
    為此,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及神經心理與行為神經病學學組共同組織相關專家撰寫了《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著重闡述了中國成人失眠、抑鬱、焦慮的概念、診斷和治療,以期能為臨床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以下節選心理及藥物治療部分,共識全文見文末文獻索引。
  • 運動是緩解焦慮的良方
    經心理醫生分析,小張出現焦慮情緒。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有高達25.4%的人有焦慮、抑鬱、神經衰弱、強迫症等心理障礙。此次的疫情影響著大學生的情緒和心態。如今他們的學習逐漸恢復,生活也步入正軌,但疫情留給他們的心理陰影沒有完全抹去。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哪些?如何調節?
  • 「抑鬱自救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抑鬱症是怎樣產生的?
    無論何時幾乎都有佔總人口近百分之十的人受到抑鬱的困擾,而且有超過百分之十的人患有一種以上的焦慮障礙,另外還有許多人患有某些心理障礙或存在個人困擾。許多人一直默默不願意公開並獨自承受著多種心理困擾,雖然他們試圖尋找合適的幫助,但這種幫助很難及時出現,有時他們對把自己的問題公開暴露給他人感到難堪或內疚。
  • 抑鬱症:焦慮抑鬱引起的軀體症狀太難受了,如何改善它們?
    患者的自身體會是:不僅僅情緒焦慮或者說低落絕望,還伴隨著這些嚇人的軀體症狀,使得自己一度陷入在了恐病、疑病的心理當中。而這種心理,又從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自己的焦慮和抑鬱情緒,再次使得自己就像陷入到了一條「萬劫不復和馬上要死去的感覺的道理上」。
  • 重度焦慮和抑鬱的我
    關注「開森心理」,回復「1」,免費收聽心理大咖好課01我是一位重度焦慮和重度抑鬱症患者
  • 抑鬱症與焦慮症如何進行區分?治療抑鬱焦慮的方法又是什麼呢?
    焦慮症、抑鬱症都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了,不管是出現了哪種疾病的現象都是應該重視起來,積極的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的,平時一定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那麼,抑鬱症與焦慮症如何進行區分呢?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們所面對的壓力不斷增大,精神心理疾病發病率也逐漸增高,許多人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抑鬱和焦慮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預防這種疾病,就可以避免抑鬱和焦慮的危害。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預防這種疾病,患者要及時治療這種疾病。那麼,抑鬱和焦慮應該怎麼預防呢?
  • 多運動降血壓、降血糖、抗發炎!哪種運動有效減輕抑鬱、焦慮?
    規律性的運動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至關重要。運動幾乎能改善從頭到腳的全方位健康,降低血壓和心率、改善消化、調節血糖與提升睡眠品質等等。規律運動還有一個不太明顯的好處:增加腸道內好菌的數量和菌叢多樣性,改善健康和提升幸福。
  • 焦慮與抑鬱帶來的負面影響,等同於吸菸、肥胖和關節炎……
    這項研究顯示,焦慮和抑鬱可能是心臟病、高血壓、關節炎、頭痛、背痛和胃腸不適等疾病的主要預測因素,其影響與吸菸和肥胖等長期存在的風險因素非常類似。該研究發現,與那些沒有焦慮和抑鬱的人相比,焦慮和抑鬱程度高的人患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和關節炎的機率分別增加了65%、64%和87%。研究通訊作者、UCSF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Aoife O'Donovan博士說:「這些風險的增加機率與吸菸者或肥胖者相似。
  • 緩解抑鬱焦慮、暢通人際交往,養老院老人上「心理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雅潔 如何做才能更健康更長壽?12月15日,青島福彩養老院為院內老人舉辦了一場心理講座,針對老人普遍面臨的孤獨、失落、抑鬱、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及個人應對方法進行了講解,40餘名老人接受了疏導。
  • 高發抑鬱和焦慮,研究生群體正面臨著什麼?
    高發抑鬱和焦慮,研究生群體正面臨著什麼?該項研究共調查了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234個機構的2279人(90%博士生和10%的碩士生)。該篇研究論文指出:「結果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研究生患抑鬱和焦慮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六倍以上。」該研究調查數據揭示:在研究生群體(碩士/博士)中,焦慮與抑鬱兩種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均在40%左右(下圖所示)。
  • 焦慮和抑鬱會給身體帶來這些反應!改善方法看這裡
    焦慮與身體的反應焦慮是一種普遍存在於生物之中的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在生物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增加生物在危險環境中生存的機會,這種情緒往往與心理衝突存在最為直接的關係,就像插圖中的那個原始人,他既希望去獲得水源,但同時害怕水邊上的棕熊攻擊自己,在這個情境中就面臨了一種趨利與避害的選擇衝突,但是對水源的渴求使他不能夠輕易的放棄嘗試,因此產生了一種焦慮的情緒。
  • 抑鬱焦慮,混跡社會的初中女生,如何走出孤獨與無助?
    認為家庭給自己愛的方式讓自己感覺不舒服,覺得父母的陪伴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想一個人居住或者在朋友家住,但是卻因此和父母產生矛盾,變得更加苦惱。難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無緣無故的哭(抑鬱和焦慮的體現)。剛來的時候睡不著睡不好,這周在斷藥的情況下也睡得好,和心理諮詢,體能提升,運動增加,生活作息規律有關。今年被診斷為抑鬱和焦慮,並服精神類中藥藥劑。不能控制好情緒的這一年,也會想活著的意義,甚至想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也在腦子裡有過,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 如何遠離抑鬱?用音樂療愈心靈 用運動愉悅身心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遠離抑鬱呢?據北京青年報報導,較之以往,當前整個社會抑鬱症的發病率是呈上升趨勢的。抑鬱症有一種很普遍的表現就是「空心病」心理,就是某個人在成長中內心沒有得到健康發展。一旦外在那些用於構建自我的指標撤離或坍塌,就容易抑鬱,嚴重的就成為抑鬱症患者。「空心」的人會很難找到活著的意義或者人生的真正意義,感受不到從內到外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