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陰白骨爪」英語咋說?BBC談外國人翻譯金庸小說艱難路

2021-01-13 觀察者網

據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英媒稱,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或許可以去問瑞典的翻譯姑娘郝玉青(音)——她給《射鵰英雄傳》貼上中國版《指環王》的標籤,花5年時間為它的英譯本在英國找到一家出版商,花一年半時間完成了第一卷《英雄誕生》的翻譯,又找到一位香港姑娘接著翻第二卷。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24日報導,從2018年起,倫敦的麥克萊霍斯出版社要陸續出版「射鵰三部曲」英譯本,每部4卷,共12卷。第一部《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卷《英雄誕生》2月面世。三部曲裡的另二部是《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現象級金庸體」陷翻譯難

報導稱,金庸60多年前寫的「現象級」暢銷書很少有人翻譯,在英語世界冷冷清清。

金庸的著作難翻譯是翻譯界公認的,據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同時,大師作品裡文化深奧,語言獨特,意境難以捉摸,令許多人望而生畏。

此外,碰金庸也是需要勇氣的——金庸武俠小說自成門派,紅樓夢研究發展成「紅學」,金庸研究也幾乎演變成「金學」。

因此,郝玉青的《射鵰》英譯項目消息傳出後,許多中國讀者擔心那些五花八門的武功招數會把她和另一位翻譯打趴下。

「我是無知者無畏,」郝玉青用十分流利的中文笑著承認,「剛開始不知道翻譯金庸那麼難,知道的時候已經沒有退路了。」

郝玉青 圖自BBC

郝玉青1985年出生於瑞典,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瑞典人,從小在雙語環境裡長大,後來在英國牛津大學和臺灣學了中文,包括文言文,又在中國大陸生活工作了幾年,做書籍版權代理,為電視臺和廣告公司當過顧問,之後舉家回瑞典定居。她此前不是武俠小說迷,也不是「金庸粉」,學中文時朋友們敦促她一定要看金庸,翻著翻著加深了理解,之後越來越喜歡,就成了「金庸粉」。

「其實名稱不難翻,」郝玉青表示,對她來說,難的是要那些招數在譯本裡「打」得流暢,沒有違和感,讀來不生澀,重點是情節、故事,翻譯時忠實細節到什麼程度,應該視情節而定。金庸的中文讀者或許陶醉於他描述高手交鋒場面的語言,在英語譯本裡或許達不到十全十美,只能抓重點,那就是故事情節。

「招數」翻譯身臨其境

報導稱,翻譯們都知道,要把動詞譯出原文的神韻來會令人抓狂。郝玉青透露了一點小秘密,說她在翻譯時會自己在屋裡比劃這些招數,有了親身體驗,才確定該用「砍」還是「削」,「懶驢打滾」直譯成Lazy Donkey Roll,形象直觀,而且直接把讀者帶入金庸的武俠世界。

對於「九陰白骨爪」,金庸筆下最突出的展示是骷髏頭蓋骨上五個洞,正好插入五個手指,令人毛骨悚然。郝玉青用骷髏(skeleton)代替白骨(bone),把這恐怖招式譯成Nine(九) Yin(陰) Skeleton Claw(爪)。為流暢、易懂,不一定非死摳字眼,逐字硬譯,一場惡鬥的紙上描述最好一氣呵成,栩栩如生。

此外,令人抓狂時刻也不少。比如,中國古時候一天按子醜寅卯……依次分12個時辰,那約好「亥時三刻」在哪兒碰頭,翻譯時可以用午夜替代嗎?郝玉青為這個亥時三刻的時間轉換,查書,發現唐宋年間時辰制度有一個變化,結果還得再查更多資料,就為了不弄錯時辰。

郝玉青最喜歡的人物是江南七怪,「七怪」翻成 Seven Freaks。因為他們很滑稽,好笑,他們的互動和誇張,外表無法恭維,但仗義、善良。她說,在一年半翻譯中跟這些人物朝夕相處,同喜怒共哀樂,「現在他們就像我的老朋友,就熟到那樣。」

「讀者應該感到在讀金庸,而不是讀郝玉青;重點是金庸,而不是郝玉青翻譯金庸,」她說,許多人讀金庸是在年輕時,繼而成為粉絲,金庸在他們心目中佔據了特殊地位,不容冒犯。所以,她始終保持謙恭敬畏之心。

文化並非東西方「障礙」

報導稱,郭靖、黃蓉等一幹英雄大俠問世60年,在華語天地風靡數十載,怎麼現在才由一個80後瑞典姑娘提攜著正式踏入英語讀本圈?

據報導,郝玉青2012年開始為《射鵰》英譯本找西方出版社,要找面向大眾市場的非學術專業出版社。她發現金庸在西方市場有潛力:書店裡缺武俠小說,而網上眾多非授權翻譯又說明有市場需求,於是就決定了要做這個項目。選擇面向大眾市場、有全球商業營銷的出版商,可以避免定價過高、目標市場過窄、跟通俗作品閱讀大眾脫節的問題。

將於2018年2月出版的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 圖自亞馬遜

報導稱,金庸並非通俗武俠,他寫人物,武功依附於人物和情節,故事嵌在歷史動蕩家國危亡朝廷腐敗的大背景裡,虛實交織,郝玉青認為「有質量,有地位」,是經典。同時,金庸會講故事,故事有樂趣,「金學」專家從各個層面和角度分析過金庸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情節、文化蘊涵和價值觀,金庸小說迷各有各的迷戀點。

報導稱,在把金庸武俠「東學西漸」這件事上,文化不是障礙。

「中國版《指環王》」這個說法並不足以概括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它可以說明的至少有兩點:第一,西方文學世界裡有類似中國傳統中「俠文化」的位置;第二,如果《指環王》能移植到華語世界,那麼《射鵰》也同樣應該能移植到英語世界。

在歷代翻譯幫助下跨越了中西文化藩籬登上中文書架的西方英雄不少,比如西班牙騎士堂吉訶德、蘇格蘭民族英雄華萊士(電影《勇敢的心》)、英國的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還有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羅賓漢。金庸從1955年開始寫武俠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到1970年代停筆,一共寫了15部,這些作品風靡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一次次被改變成電視劇和電影,除了授權正式譯本,也有不少非正式譯本在網絡流傳,韓國、越南、日本等地也曾連載、翻譯金庸作品。

報導稱,對於無法讀原文領略「原汁原味」的西方讀者,尤其是不怎麼喜歡打打殺殺的人,金庸的江湖情仇故事還能有那麼大魅力嗎?這或許要等書出版上架後才能知道——好故事長腳,不脛而走。

相關焦點

  • 降龍十八掌英語咋說?外國人翻譯金庸小說路艱難
    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 英媒稱,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或許可以去問瑞典的翻譯姑娘郝玉青(音)——她給《射鵰英雄傳》貼上中國版《指環王》的標籤,花5年時間為它的英譯本在英國找到一家出版商,花一年半時間完成了第一卷《英雄誕生》的翻譯,又找到一位香港姑娘接著翻第二卷。
  • 「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
    10月30日下午,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病逝。但他不分地域、貫穿時代的影響力,將永遠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
  • 九陰白骨爪、降龍十八掌…..金庸筆下的這些武林招式用英語怎麼說...
    金庸60多年前寫的「現象級」暢銷書,因無人翻譯,在英語世界默默無聞。沒人翻譯,據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師的作品文化深奧,語言獨特,這兩大難關令許多人望而生畏。郝玉青說,原汁原味或許難以企及,但至少可以營造一個自成體系的「英語版金庸」世界。翻譯金庸(的作品)難——這是翻譯界公認的。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還夾有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讓人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除此之外,譯金庸之難,還在於要翻譯文化,翻譯意境。報導說,郝玉青的《射鵰》英譯項目消息傳出後,許多中國讀者擔心那些五花八門的武功招式會把她和另一位翻譯打趴下。
  • ...懶驢打滾」「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
    10月30日下午,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病逝。但他不分地域、貫穿時代的影響力,將永遠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
  • 郭靖、楊過棄用的武功,九陰白骨爪與蛤蟆功,因何不入他們法眼?
    有朋友問,郭靖、楊過武功高強,為何各自棄用「九陰白骨爪」和「蛤蟆功」?郭靖與楊過都是金庸先生筆下武功最高的主角之一,同樣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主角之一。二人武功高強,博採眾家,都是江湖上極負盛名的大俠。這個問題,咱們可以分為兩個來講,郭靖為何棄用「九陰白骨爪」?
  • 降龍十八掌咋翻譯啊?
    22日,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  此消息一出,  中國網友坐不住了!  感覺自豪的同時,  更是操碎了心:  「武俠的意境太難翻譯」,  「西方人不能理解金庸」,  怎麼辦?
  • 《射鵰》英文版明年2月歐美上市,江湖、打狗棒用英語咋說?
    在他們心中,筆名為金庸的路易斯·查(金庸原名為查良鏞)是華語世界最暢銷的作家。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魅力非凡,不亞於英國作家J·R·R·託爾金(《指環王》作者)的幻想世界。兩位作家的作品在創意、廣度和深度上不分伯仲。然而,由於語言的鴻溝,金庸在英語國家不太知名。現在,金庸最受歡迎的作品——《射鵰》三部曲,在他93歲高齡之際,終於被翻譯成了英文。這部小說首次出版可是在1957年。
  •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英語咋說?看到老外翻譯的,真是雷得不行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總是想著能夠身懷九陽神功或九陰真經等絕技。那麼問題來了,金庸先生筆下的絕世武功,翻譯成英文會變成什麼樣呢?大家來看看老外是如何翻譯的吧!看了以下內容,小編只想對歪果仁人說一個字:絕!
  •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將面世 九陰白骨爪怎麼翻
    「九陰白骨爪」怎麼翻?「降龍十八掌」會否譯為beating dragon 18 palms?《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就此專訪該書譯者郝玉青,遺憾的是,她表示,目前還在對書中譯法進行最後的調整,除透露「黃蓉」會被譯作「Lotus Huang」,其他具體翻譯細節暫時無法公開,須等明年揭曉。
  • 「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的英文怎麼說?真相讓你笑炸哈哈哈
    (圖片來源:amazon)2月22日,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這也是在距離創作發表足足60年之後,這部小說第一次有了正式出版的英文譯本。「九陰白骨爪」,被譯作「Nine Yin Skeleton Claw」——九陰骷髏爪。用骷髏(skeleton)代替白骨(bone),這是考慮到「九陰白骨爪」最突出的特點是被害者死後,頭蓋骨上會留下5個手指洞,可以說是非常細心了。
  • 80後女孩與瑞典姑娘聯手翻譯英文版《射鵰》
    學太極以更好翻譯金庸招式在讀者看來,如何將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招式,諸如「九陰白骨爪」、「蛤蟆功」翻譯成英文,是對譯者的一大挑戰。但在張菁看來,這些金庸自創的「專有名詞」不是最困難的,「這些名字雖然奇怪,但我們還是能從字面上去了解它的大概意思。最頭疼的是如何讓外國人領悟到武俠小說中的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 被世衛打臉後 蔡英文使出的「九陰白骨爪」能奈大陸幾何?
    或許是出於大庭廣眾下給自己留面子等「自我保護」需要,檯面上的蔡英文在事件的回應上,著意展現出一定的淡化、「克制」,但臺面下的臺當局卻是「鴨子划水」,事發一周內「報復招數九連出」,宛如一支無形的「九陰白骨爪」,迅疾間凌厲狠辣地撲向大陸。蔡氏「九陰白骨爪」的頭三式是駕輕就熟的實招,去年首次被世衛打臉就曾演練過,今年施展起來愈發純熟。
  • 從金庸武俠談學習
    從金庸小說談學習賀雲飛 | 文風水是相地術,堪輿術的俗稱。又名地理、青鳥、青囊,是觀察宅舍、墳墓的地形、環境以測斷吉兇休咎的方術。早期的風水是以觀察地形為主,佔卜吉兇為輔。筆者這樣下結論,並不一定準確,但確是要說明風水之說,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識作支撐的。也就是說要想達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需要的努力是多方面,在這個方面,古人給我們留下的風水術應該說是值得研究和探索開發的。
  • 《九陰真經》博大精深,誰才是真正的 集大成者
    作為公認的天下武學的樊籠,《九陰真經》的武學高度自然不必說。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主要是內功修習法門,已經出現的有《鍛筋洗髓篇》、療傷心法、解穴心法、移魂大法、梵文總綱等;下卷則主要是外功,比如九陰神抓(九陰白骨爪)、摧心掌、橫練功夫,甚至還有陣法。說一句《九陰真經》包羅萬象一點兒也不為過。
  • 金庸武俠中有一「神秘女子」,因武功被寫太高,最後只能消失
    導讀: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寫得出神入化,讓人代入感非常強,很多時候晚上做夢自己都會變成可以飛簷走壁,隔空取物的武林高手,他妙筆生花,小說的情節引人無限遐想。
  • 都是練半吊子九陰真經的高手,周芷若和梅超風的武功誰更高些?
    在金庸武俠中,周芷若和梅超風都是以《九陰真經》中的絕技名動天下,兩人練習的也都並不是以正法修行的九陰絕技,也都算得上半吊子九陰。那麼這兩位以半吊子九陰絕技揚名立萬的女性高手,究竟誰的武功更高一些呢?靈衝霄個人認為,《射鵰英雄傳》初期剛出場時的梅超風就已經比屠獅英雄會上的周芷若要強了。
  • 全世界拜別金庸,外媒這樣用英文描述他的「江湖」丨外媒說
    圖片:路透社文章稱,儘管在他之前並非「前無古人」,但金庸仍是武俠類小說中最好的作家:金庸的學識、情感、緊湊的情節與生動的文筆讓他成為了武俠類最好的作家。而出版人、小說家陳冠中說,「當然,在金庸之前也有其他的武俠小說作家和功夫小說,就像在鮑勃·迪倫之前也有民謠音樂一樣。」
  • 金庸武俠世界武功秘籍趣談——《九陰真經》
    在金庸武俠世界中,《九陰真經》最早出自於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在「射鵰三部曲」中都有《九陰真經》的蹤影,為眾人所熟悉的版本是修訂後的版本,相傳黃裳奉北宋徽宗的命令編撰一部道教經典《萬壽道藏》,時無師自通,竟習得武功,修得內力,成為一等一的高手,然而卻在和明教(當時北宋的方臘)對陣之時,寡不敵眾,受傷,隱遁而去,打算破解敵人的武功
  • 金庸筆下的十大邪惡武功及其排行,生死符只能排第二
    金庸筆下的十大邪惡武功及其排行世間萬物皆有陰陽兩極,且陰陽相互交替,變化不止。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武功眾多,也有正邪之分,這裡就羅列了其中十種最邪惡的武功極其排行。5、九陰白骨爪九陰白骨爪本來在《九陰真經》中喚作九陰神爪,使用時「五指發力,無堅不破,催敵首腦,如穿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