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老布鞋
我腳上穿的鞋子,是一雙黑顏色條絨布鞋,這雙布鞋是多年前母親做的。
鞋子以白棉布為底,用拈的細細的麻繩一針挨一針納成的,有一指厚,顯得十分結實。鞋幫是黑色條絨貼面,質地柔軟。鞋口用青布沿邊,鞋眼處縫了鬆緊帶。
這雙鞋大小、肥瘦都很合腳。穿之前,母親用楦頭楦過,一穿上就不夾腳。剛穿了幾天,我怕磨破了鞋底,特意找了個手藝好的修鞋匠,給鞋釘了橡膠掌。
一年中,每當天氣轉暖的時候,我也不買涼鞋,就穿這雙條絨布鞋。不管是在單位、去下鄉,或是平素常,這雙條絨鞋幾乎不離我的腳。穿上它感覺挺舒坦的,透氣性很好,即便在三伏天,穿上它走一天的路,鞋眼裡十分乾爽,脫去鞋子,腳上沒有任何氣味。
有好幾次,熟人見了都說:"把你的這鞋換了去,土得很,別再穿了。"我笑著說:"這鞋是老人做的,別看它不洋氣,穿上可真是舒服,鞋店裡買的鞋還真沒它好。"
如今,這雙布鞋我已穿了三年多了,其間洗了兩水,鞋面仍無破損,鞋底略有磨損,但並不礙事。
看來這雙布鞋,我還能穿好幾年。不過還是要存著穿,因為母親已是八十七歲的人了,風燭殘年,她老人家再也無力給我做鞋了。母親做的布鞋,這輩子恐怕只能穿這一雙了。
心中的甘甘草
從前在家鄉的學校就讀時,我的書學費是用甘甘草換得的。
在過去那些年月,家裡窮得叮噹響,能夠變騰錢的東西實在是少得可憐。那時,荒山上、地埂邊生長的甘甘草助我完成了學業。這個植根於家鄉的野藥,從此也就長在我的心田了。
我對甘甘草的了解其實不多,我只知道它是藥材,中藥湯藥裡常用到的。藥片片裡有一味叫甘草片的,十分便宜,一毛錢可以取到一小把。小時候感冒咳嗽時,家裡人從村裡的赤腳醫生那裡取來,我們喝上幾片後病就奇蹟般的好了。有時家裡人也拿一小截甘甘草自己加工一下,辦法是在灶火裡燒一燒,用刀刮去表層焦黑的部分,用嘴嚼嚼,再喝點水衝衝就是喝藥了。夏秋之際,拿把钁頭或鐵鍁,帶根繩子,獨自走出家門去尋寶。
挖甘甘草是要有經驗的,長在荒山坡地的甘甘草,樹上結滿莢的,根就粗。嫩苗子下面的甘甘草比小拇指還要細,那樣的甘甘草賣不上好價錢。但如果運氣好,一天中也許還會挖到像娃娃胳膊一般粗的甘甘草。挖得的甘甘草拿回家,按照粗細、長短分等,晚上,母親下地回來後,幫我捆綁好,掛在屋簷下,慢慢陰乾,就可以變賣了。上好的甘甘草在村裡的代銷店,一斤能賣到一塊多,次的幾毛錢,也有幾分錢一斤的。
一年一度的暑假,我能挖到不少甘甘草,可以賣到十多塊錢。現在看來,這點錢不算多,連一本稍厚點的小說都買不來。但在那時,它可是我的書本,我的筆墨紙硯。有了它,我才有機會念書認字,才得以完成我的小學到初中的學業;有了它,我的心田因此沒有荒蕪,長出馬齒莧、狗尾巴和蒿草。
甘甘草,這黃土旱塬上的普通野藥,讓我實在不能忘懷。
來源:隴上芳草地、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不慎侵權,請聯繫小編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