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逼吃飯的小孩,內心竟在承受著這些陰影!

2021-02-19 積木育兒


《怎麼能讓孩子好好吃飯》

更多精彩節目 點擊上方「積木育兒」一鍵關注

一位操心的媽媽說:

我家孩子好像天生就挑食。從會說話開始,就一直不吃水果。只要聽到水果的名字就不碰。有時候也是偶爾強迫性吃一點。各種招術都用盡了也沒辦法給他別過來!

我不相信有天生就討厭食物的小孩。但是一些操心勞累的好父母們顯然信。他們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有不信任和極大的焦慮感。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個媽媽話裡的矛盾:「孩子天生挑食」,但是孩子「不吃水果」卻是從「會說話開始」的。這個小孩「天生挑食」的論斷顯然不成立。

很可能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水果的名字本身,對孩子來說,代表了一種被轉移的情感。

所以確切說,孩子不是抗拒蘋果,抗拒的是蘋果曾給他帶去的某種很不舒服的情緒、感受。

我猜測,很可能是在孩子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父母有太多講究。

比如孩子剛開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食物、探索食物的時候,想要去直接拿水果、玩水果的時候,大人趕緊大聲阻止道:不行,不能這樣拿,這樣非常髒的……。

於是孩子就吸收到了大人的太多負面情緒。水果,也就和負性情緒成功聯繫到了一起。

任何東西和負面情緒達成連結,孩子都會本能地迴避。


沒有天生挑食的孩子

也曾有一位媽媽問:

我的孩子吃飯總愛嘔吐怎麼辦?

了解過後發現,孩子並非每次吃飯都會嘔吐。只有在媽媽追著或者逼著餵飯的時候,孩子才會吐。

為什麼孩子表示不吃了,媽媽還要繼續強迫喂?因為孩子個子低於同齡孩子,媽媽為此非常焦慮。她一直都在擔心孩子營養不夠以後長不高。

可以理解這位媽媽。

在孩子1歲以前,大人們比較小寶寶們,主要就是看長的白不白胖不胖,結實不結實等。如果有人說,你家孩子怎麼這麼瘦、這麼小,幾乎等同於一個貶義詞。

在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家心裡,孩子瘦小意味著糟糕,意味著大人的照顧能力弱,當然也意味著大人是不夠好的。

這樣一來,他們會很受打擊。他們太想當一個好父母了。於是「你媽覺得你沒吃飽」的典型故事就誕生了。

然而,人的身體最誠實。

從心理學角度說,這個懂得嘔吐的孩子極為聰明,他在通過嘔吐表達抗拒,希望和媽媽劃分清楚界限。

再形象一些說,媽媽對孩子的「愛」太多太濃密了,孩子要把一部分的媽媽吐出來。

成年人其實也會有這樣的體會。

當我們對某件事、某個人產生厭惡感的時候,比如當我們說到「想起某某某就噁心」的時候,其實是在擔心某人某事對自己產生的入侵感、威脅感,通過胃部的類似嘔吐的反應,來幫助我們釐清界限。

所以,那些擔心孩子吃不飽的父母們,一定要學會適度收回自己的過分擔憂,把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

當我們越能夠用自然、溫和的態度對待吃飯的時候,孩子也才能把吃飯看成是順其自然的事,而不是用來和父母、和外界做鬥爭的工具。


孩子挑的不是食物,而是父母的對待

其實,這種爭鬥不僅限於吃飯。

孩子的很多抗拒行為,都來自於關係中自我空間和界限被入侵的憤怒,以及來自自我感受和個人意志被壓迫、被抑制的痛苦。

譬如,一位媽媽問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我家是3歲的小男孩,不肯穿有扣子和拉鏈的衣服。怎麼勸都不肯。所以我只好避開不買帶扣子和拉鏈的衣服。我以前給他買過一件有扣子和拉鏈的衣服,覺得很好看,他不穿,我硬是強迫他穿上的,應該跟這個有關係吧?我現在也沒再強迫他了,為什麼還是這樣呢?

孩子的情緒,跟扣子和拉鏈有關係嗎?其實沒有。那種衣服只是剛好成為了某個情緒的投注和象徵物。

孩子的情緒更多是在表達:我原本很信任你呀,媽媽。可是你卻那麼對待我。我很傷心,也很憤怒。你的確之前成功了一次(逼我穿我不喜歡的衣服),但我現在要討回來,絕不可能讓你再成功。

於是,母子間意志力爭鬥的張力,全部給了衣服。所以,實際上需要解決的,是關係問題,而不是衣服。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是一切教養的基礎

對於這些已經受到影響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個,把主權還給小孩。吃飯也好,其他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也好。如果孩子仍然有心結,或許大人發自心底的說一句「對不起,我沒尊重你的意願,以後我會尊重你,不再勉強你」,這個關係裡頭的憤怒、緊張就會得到消解。

第二個,父母需要把自己的內疚、自責或者因為孩子的抗拒產生的焦慮,嘗試著停下來。因為如果父母陷在內疚、自責以及擔心焦慮的情緒裡頭出不來,這種擔憂會無形中「催眠」孩子,孩子也會很配合地,繼續待在受傷的情緒裡。

總之,重要的永遠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背後,沒有被看見的情緒會一直需要被表達,沒有被看見的小孩,也會努力尋求被看見。

重要的是,作為父母,你們看見那個真實存在的孩子了嗎?

若父母不去覺察,只關注問題本身,那麼這些問題只會持續下去,甚至越演越烈。到時候,被毀掉的就不只是吃飯、穿衣這些小事,毀掉的可能是孩子的整個生活,乃至人生。


《餅乾小火車》


積木老師利用過期的餅乾,粘貼出來一輛小貨車。不但教會小朋友對形狀的認知,還對食物有了更好的了解。

孩子挑食的話,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用食物做出各種好玩、好看的東西,促進孩子的探索欲和對於這種食物的喜愛。

1. 在文末評論處參與每日互動話題討論,最精彩的評論可獲贈精美圖書一本。

2. 每日最精彩的評論將收入每周一的《精選評論》欄目中。

3. 入選《精選評論》欄目後即有資格申請進入積木育兒VIP用戶群,可與主創零距離溝通交流或答疑,群裡不定期提供微課讀書會的直播、轉播,甚至可以成為內容的創造者!

4.領獎(備註「評論有獎」)、加VIP群(備註「VIP」),請聯繫積木育兒客服微信號:jgyekf。

周末獲獎及VIP名單,周一公布

       今日互動話題       

你家寶寶挑食嗎?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可以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我內心的陰影
    早上去食堂吃飯,打飯窗口,就只那一個女孩。這女孩每次看見人,老遠就笑,笑起來有個彎彎的眯眯眼。她記得大部分人的飲食習慣,尤其早餐,不是集中就餐,時間跨度長,更是掌握得全面。每天午餐、晚餐打飯時,她窗口排隊最長,有許多年輕特警,都喜歡排那等,許多人寧願多等一會,也願意排那窗口,因為她態度溫和,未語先笑,說話軟聲細語,吐字還清晰。
  • 閱讀輸出一百本書計劃7——《給內心的小孩找個家》一個人找不到內心的家,一輩子都不得安寧
    《給內心的小孩找個家》(這本書令人感動,因為我們孤獨、無助、抑鬱、憤怒的內心從未被如此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也從未被如此完整而清晰地察覺。它深入內心,在那個一直被隱藏被遺忘的荒蕪的角落,喚起人們深深的共鳴。它更令人振奮,因為它找到了一條卓有成效的治癒之路,一把幾乎能解決所有心理問題的鑰匙——給內心的小孩找個家。一個人找不到內心的家,一輩子都不得安寧。
  • 【家長學校】《給內心的小孩找個家》| 好書共享
    《給內心的小孩找個家》這本書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第五本,出自德國著名心理醫生、暢銷書作家史蒂芬妮·斯蒂爾之手。       這本書令人感動,因為我們孤獨、無助、抑鬱、憤怒的內心從未被如此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也從未被如此完整而清晰地察覺。      它深入內心,在那個一直被隱藏被遺忘的荒蕪的角落,喚起人們深深的共鳴。
  • 情緒陰影
    前些日子,剛聽到一個令我很有感觸的故事。 一位國外的精神科醫師,遇到一個有自殺傾向的女孩。
  • 疫情大小,取決於內心陰影面積;陰影關係的出路是什麼?
    他們要找的是一個替罪羊,替罪羊本身就是一個原型,就是把自身惡的部分投射在他者身上,通過將他者定義為惡,並懲罰他者的惡,從而來體驗我們自身的惡。美國的榮格派精神分析大師John Beebe老師說,今天的西方抗疫,正經歷著集體陰影的艱難時刻,但命運也正在給予一個機會,一個由外傾轉向內在的機會——去覺察、面對內在的陰影,也許可以彌補西方文明所負的忽視之罪。
  • 小孩的心理脆弱怕挫折?試試看這些招數,孩子越挫越勇
    許多小孩在年幼時受到父母的過度保護,或被過分鼓勵,都會在心裡形成「我是最棒的」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是可以讓孩子增強自信的,但同時也會讓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天外有天,人外有天。一個小孩容易受挫表明他內心對自己不夠自信,或不夠堅定,以至於他仍然懷疑自己。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母親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到自信的來源,讓孩子不斷地肯定自己,覺得自己能做到,或者雖然做得不好,但在其他方面也很好,自信的孩子內心很清楚自己的優秀,不會糾結於小的失敗,而是越挫越勇。與孩子多交流。
  • 養了一個「高需求寶寶」,我被搞出心理陰影
    而且她為了養好滿滿,她還專門去中科院心裡研究所學習研究生課程,研究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滿媽談育兒時超認真,但私下也是個超有愛的人,從她的文字你就能發現,她就是你鄰家的一位超懂你的小姐姐。孩子不會因為我的牢騷滿腹而把需求變低,而我自己卻變成了滿腹牢騷的怨婦,反而會受到很多人的不理解和抨擊:「不就是養個孩子嗎?怎麼就你這麼難!自己養不好,還扯什麼高需求當藉口。」
  •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我們都應該好好守護他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這樣一個小孩,他一直在原地從未離開,可是我們都走得太快了,與那個小孩漸行漸遠了。我們不再笑顏如花,不再放聲大哭,時時刻刻都保持著微笑。見到熟悉的人,不管喜不喜歡,都點頭、握手以保持尊敬、友好。有些衣服鞋子可能穿得很不舒服,但為了美觀,得體,就自己默默忍受。而這些服飾還很容易獲得大眾追捧。
  • 人格陰影測試題,測出你的心理陰影,心理陰影測試題,測測你的心理陰影面積,影子人格測試題!
    怕老師責罰、怕媽媽不高興、怕一直待在這裡……   內心的恐懼,讓小小的她強迫自己變成不用大人操心的「乖小孩」。可是,媽媽從來沒有察覺到她內心的膽小害怕,只是對自己「懂事的女兒」感到很滿意。幼時的她也曾渴望溫暖的懷抱,渴望和媽媽說出自己的想法,但這種長久的忽視讓她逐漸關閉了自我表達的通道,害怕袒露自己,不敢與人有深入的交往。
  • 健脾湯讓小孩愛上吃飯
  • 貓追松鼠,演示啥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求松鼠內心陰影面積
    貓追松鼠,演示啥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求松鼠內心陰影面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貓追松鼠,演示啥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求松鼠內心陰影面積,這到底是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呢?現在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 心理學:顏色反應內心,喜歡這種顏色的孩子,心理陰影面積最大
    其實有些小男孩穿粉色也很好看,但大多數男孩子都比較抗拒,其實孩子對某一個顏色的喜愛能反映出他的個性哦。細心的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喜好來把握孩子的性格,通過孩子不同的性格來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修正自己的不足,才能越來越優秀和快樂哦。喜好不同顏色的孩子都是什麼性格呢?
  • 十二星座內心的小孩世界
    雙子也是比較接近孩子的內心。因為他們有顆隨時都在變的心。哄雙子座的大小孩其實也比較好辦,你只要弄一些新奇特的東西就搞定了,至於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恐怕沒那麼重要。巨蟹座我想回家吃頓溫暖的大餐。巨蟹很在乎家庭,有很愛吃,可是又有點柔柔弱弱的。在他們受委屈的時候,讓人看起來像個可憐的孩子。這個時候想安慰她,就把她當孩子看吧。她內心的呼喚是回家吃頓溫暖的大餐。
  • 與陰影人格相處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情緒的穩定度
    而那些被否定和排斥的人格逐漸被壓抑起來,這些代表個人真實訴求的欲望並不會憑空消失,而是會轉化為我們的陰影人格。那些情緒不穩定的人,喜怒不能自已,源於他們的陰影人格積壓太多,一件小事,都可能牽動出他們排山倒海般的情緒。費斯汀格法則表明: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 電視劇《摩天大樓》:Angelababy帶你面對人生最大的陰影
    這部充滿反轉、推理,旨在關注普通人人生悲情的劇集別出心裁地震撼了觀眾們的內心,讓人深思。而劇中反映的原生家庭所帶來的人生陰影對一個人餘生的裹挾、改變以及那如影隨形的恐懼更是讓人心痛不已。劇情梗概鍾美寶(楊穎飾演)從小跟著母親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直到繼父顏永原給了她們短暫的安定。
  • 內心強大的女人,都會有著這些特質,願你所有都有
    在這本書中就有提到,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總是可以做到真正的無所畏懼。而且只要內心強大的人,在生活中才可以做到不受外界影響,無論外面究竟有多少的誘惑,都可以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情,守著內心的那一份堅定。而女人也是需要有著這樣強大的內心。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後感~
    意料之外的是,他竟願意和特麗莎結婚,因為他所嚮往的自由從不允許他受婚姻的束縛。特麗莎非常聰明,不管學什麼都快的很,於是攝影成了她的專長。戰亂的年代成就了她的事業,也挫傷了她的命運,她一次又一次的用照片訴說著民間的疾苦,表達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她愛攝影,就如她愛託馬斯一樣!斯賓娜,是託馬斯的情人。
  • 擁抱你內心的小孩
    她看見一個小孩在黑幕裡兵荒馬亂地四處尋找、激烈奮力地抗爭、撕心裂肺地哭喊、撲倒、平靜.                             她看見那個寄居的自己,4、5歲的年齡,像一隻受驚的刺蝟,蜷縮在角落,想要父親母親,想要擁抱,想有人看得見。
  • 《我不是完美小孩》每個成年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兒
    昨天閱讀了幾米的繪本《我不是完美小孩》,突然深感有趣味。 如果說金庸和古龍構建的是成年人的童話,那麼幾米構建的是兒童的整個世界。幾米的繪本漫畫多由藍天,大海,有月亮的夜晚,樹林,顏色豔麗卻帶著一點點兒的霧蒙蒙,也帶有點點的思索。
  • 看小孩吃飯大人都氣飽了?父母一定要鬆綁的9個吃飯規定
    小孩老是要三催四請才願意來吃飯,或總是吃飯慢吞吞,又愛吃不吃的,讓大人氣都氣飽了。吃飯原本應該是件開心的事,卻始終是家長們育兒的頭號焦慮。試問:「誰想和不停嘮叨的人,一起同桌吃飯呢?」全球暢銷百萬餘冊的德國育兒寶典《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書中揭櫫重要的原則:用餐時父母的角色,只要負責將營養均衡的食物端上桌,訂好在何時供應,以及用餐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