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蕭田
「你當我們是傻子嗎?」
12月5日下午,沃森生物一眾高管召開了電話會議,就「沃森生物轉讓澤潤生物股權」回應投資人,令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沒想到的是,現場幾度陷入混亂。
「你們這幫人這樣做知不知道會因果報應?」「這個議案在中國資本市場通過是不是一個恥辱」
「對這個事情我們是基於沃森自身的發展的,你可以質疑我們管理水平差,但你不能質疑我們的人品。」
李雲春的答覆終究沒能平息投資者們心中的怒火,有機構投資者甚至直接提議,「變更一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和管理層」。
就在此番唇槍舌劍的前一天,沃森生物公告稱,要以11.41億元轉讓子公司「上海澤潤」32.6%的股權,由控股變為參股。這一消息迅速在投資者圈裡炸開了鍋。
繼電話會議變成「批鬥」大會後,沃森生物又遭深交所「關照」,迫於輿論壓力,12月7日,沃森認了慫:不賣了。
然而經此一折騰,早已經影響投資者對管理層的信任。當天股價直接暴跌20%,市值直接蒸發一百多億。
沃森生物到底做了什麼轉讓交易竟能成為眾矢之的,二級市場對其的憤怒、不解與失望源自何處?透過沃森生物風波,其背後依舊是一個老套的資本狩獵故事。
賤賣「下金蛋的雞」,投資者原地爆炸
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將時針撥到上個星期五。
12月4日晚間,沃森生物的董事會通過了《關於籤署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的公告》。
在這份協議中,沃森生物以11.40億元轉讓上海澤潤32.60%股權,同時放棄增資的優先認可權,引入投資方作為上海澤潤的股東。除此以外,交易完成後,上海澤潤將不再是其控股子公司。
上市公司一份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轉讓交易,為什麼會突然讓投資者原地爆炸、還以此引出「2020年最火爆電話會議」?關鍵就在於這筆交易當中的價格,在投資者們看來,「11.4億」完完全全就是「賤賣」。
作為交易的標的,成立於2003年的上海澤潤,從2013年開始就被沃森生物通過多輪股權變動不斷增資。截至今年12月4日,沃森生物已經持有上海澤潤65.1429%的股權。
沃森對上海澤潤不斷加碼,實際上是看重了其多年來一直研發的二價和九價HPV疫苗。
HPV病毒是引起宮頸癌的最主要原因。HPV疫苗主要有三種:二價疫苗、四價疫苗和九價疫苗,它們分別對付不同的HPV類型感染。
所謂「價」,指的是宮頸癌HPV病毒的種類數量。簡單來說,「價」越高預防的概率越高,而與此同時意味著售價也更加昂貴。以預防範圍最廣的九價苗為例,它能夠控制92.1%的宮頸癌風險,當然價格也是二價苗的2倍。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數據,中國是宮頸癌高發地,每年死於宮頸癌的人數全球排名第二,大於歐盟和美國的總和,僅次於印度。
現實是殘酷的,在HPV疫苗研發領域,由於存在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等屬性,多年來的寡頭壟斷格局也將中國排擠在外。
HPV疫苗經常是一針難求,不少女性選擇赴港接種,據統計,中國內地每年有近200萬的女性到香港接種宮頸癌疫苗。
即便是當下國內可以接種的的情況下,情況依舊沒有改善。2020年10月,在深圳市一輪申請中,出現二十多萬人競爭8000餘支疫苗的場景。
欣慰的是,截止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除了英國葛蘭素史克和美國默沙東,中國廈門的萬泰生物在2019年終於跟上了國際大部隊。
頭頂首款國產HPV疫苗,其背後的造富神話必然瘋狂。萬泰生物自今年4月底上市後,股價已經暴漲幾十倍,最新的市值已經接近800億。
回到上海潤澤身上,其二價疫苗註冊申請剛在6月獲得受理,曾有業內人士預計其在2021年會實現上市銷售,與此同時,九價HPV疫苗也已啟動臨床試驗。
明眼人都知道上海澤潤這隻「雞」就要下金蛋了,沃森生物自然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在2020年內股價最高漲幅高達183%,其背後的股東數也一路猛漲,截止2020年9月30日,其股東數已從2019年底3.81萬飆升至11.94萬,擴增三倍以上。
令所有投資者驚訝的是,作為支撐市場估值的「頂梁柱」,沃森生物並不按照常理出牌,對標的上海澤潤準備賣出部分股票,其估值只有35億元和萬泰生物估值偏差巨大。
眼瞅著就要飛上枝頭變鳳凰,沃森生物竟然以跳樓價大甩賣。投資者又怎麼能不原地爆炸?甚者,憤懣的投資者們直接懟沃森管理層:你們知道因果報應嗎?
被市場裹挾之後的沃森身不由己
沃森生物並不是一個單純靠併購崛起的疫苗研發企業,相反,它的骨子裡有著科學研發的正統基因。最初沃森生物是由四位科學家組建而成,現任董事長李雲春就位居其列。
1978年,李雲春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昆明所」(現中國醫學科學院醫院生物學研究所)工作。根據理財周報的報導,當時一起在昆明所工作的同事以及之後創立沃森的合伙人陳爾佳總是用「苗販子」一詞來形容李雲春,熟悉他的人評價他「很懂技術」。
說了這麼多,沃森作為一家創立20年的公司,與其一起成長的李雲春,也意味著在此行業浸淫多年,此次看似不合邏輯的「賤賣」實際上並非是拍腦袋決定。
2013年開始,沃森完成了對上海澤潤的控制,在當時的高管和股東們看來,HPV疫苗的確是一個值得握住的金礦。但不同於投資市場以為「握著雞就能下金蛋」的簡單看法,隨著疫苗市場的變化,沃森的思想也慢慢的有了改變。
去年底,萬泰生物的二價HPV疫苗拿到了上市許可,並於今年9月正式開售;而今年4月,上海澤潤才剛剛完成二價疫苗的臨床III期,註冊申請6月獲受理後尚無結果,前後一對比,周期落後了一年。
再來看市場更看好的九價HPV疫苗,還未進入臨床III期,何時能產生收入、甚至是否能上市,都還是未知數。
放眼整個行業來看,自從2014年美國默沙東所研發的九價HPV疫苗正式上市,也間接的宣告了二價HPV疫苗的死亡。雖然國內還在用二價疫苗,但這樣的情況只是暫時的,隨著默沙東的四價、九價HPV疫苗上市,即便是進口的二價HPV疫苗在國內也銷售不佳。
退一步講,上海澤潤的二價HPV能夠上市,但到底可以帶來多少利潤還要打個問號。再加上HPV疫苗有26以下的年齡限制,可以想見在未來九價HPV上市,二價疫苗的市場又會受到嚴重擠壓。
對於沃森而言,HPV疫苗研發並不是一個確定數,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還要不斷砸錢,以及承擔失敗的風險。從企業未來的發展考慮,沃森也要想想後路了。
回到估值上,曾有分析師分析,沃森有了澤潤值800億的邏輯並不合理,沃森真正值錢的還是肺炎13價疫苗,支撐其500億估值的是這個拳頭產品。
換句話說,拋開二價HPV疫苗,沃森還有一款最強疫苗單品13價肺炎結合疫苗。2019年,沃森的13價肺炎結合疫苗獲批,成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國產疫苗,也是全球第二個13價肺炎結合疫苗產品,並於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銷售。
13價疫苗的主要接種人群為6周齡至5歲的嬰幼兒和兒童,以預防肺炎球菌1型、3型等13種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襲性疾病。
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使得國民對疫苗的認知進一步提升,對肺部健康的重視程度也有明顯加強。顯然,13價疫苗才是沃森目前最大的「金礦」而非二價HPV。
李雲春也不止在公開場合一次提過,「二價未來是很大概率作為一類苗,盈利能力與13價沒得比,主要是象徵意義,九價中性地來說要3~5年才能上市,還是具備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有限的資源下,沃森做出了取捨,於是便有了這一則交易公告。隨著今年以來整個二級市場對疫苗板塊的瘋炒,沒有人比李雲春更懂泡沫。
但是在投資市場,對於炒作者來說,他們只看中疫苗概念支撐著沃森生物的估值,誰又會在乎一家企業未來的生與死?
斂財的「槍手」
12月7日,因為輿論反對聲音太大,沃森生物又把「潑出去的水又收了回來」,改口不賣了。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沃森生物不完全是一朵白蓮花,它也從來不缺故事。
沃森生物屢屢在子公司即將輸血時「賣子」這一做法不是第一次了。
2012年沃森收購血製品企業河北大安股權,2014年-2016年先後虧錢賣掉;2013年收購抗體藥公司嘉和生物幾年後又賣了。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導,沃森生物的資本運作之路可謂是疑竇叢生,不同部分上市公司熱衷於「買」,最終敗在整合不慎、商譽高懸上。
沃森生物更熱衷於「賣」,但是在買賣過程並沒有高額收益,反而「賤賣」了部分有較好前景的資產,與「業績大爆發」擦身而過。
比如,在作價8.66億元收購大安製藥這家血液製品上,沃森生物先是以6.35億元轉出了大安製藥46%股權。等到這家企業實現盈利後,沃森生物卻將所持大安製藥31.65%股權按4.53億元的價格轉讓了出去。這種反邏輯的「神操作」最終也致使公司業績損失超過7000萬。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公司的一次戰略調整,那就大錯特錯。沃森生物的身上不止一次的上演這樣的「買與賣」,關鍵是每次都沒有掙錢,一直虧損。送它一個「A股大善人」都不過分。
而且這還只是沃森生物「迷之操作」的一角。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公司董事長,2017年7月至今,李雲春累計減持7次。2010年,沃森生物上市時,李雲春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上。截止今年3季報,李雲春的持股僅剩3.13%,簡單的算一筆帳,套現高達幾十億。
不要看一個企業家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這句話也適用於李雲春。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蘇州金晟碩達投資中心和蘇州金晟碩超投資中心分別持有上海潤澤9.28%、2.32%的股權,而上海澤籌企業管理中心又是上述兩家機構持股49.7%的大股東。穿透層層股權,股東名單中赫然寫著李雲春,以此計算,他間接持有上海潤澤7.32%的股份。
魔幻的是,此前李雲春聲稱自己對公司「是有感情的」「讓投資者相信他」。深挖之後,他作為董事長一方面頻頻減持公司股份,另一方面他卻又在通過機構加碼上海潤澤。如此一來,真的很難讓人相信他的「人品」。
市場的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今年8月,沃森生物的股價達到每股95.86元,市值一度攀登1400億元直逼茅臺。可截至今日收盤,市值僅剩790億元。
也難怪機構股東在投資者電話會上指出:「這其中是不是有利益輸送?」
鑑於此前沃森的種種「劣跡」,輸送不輸送利益的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瞎折騰」方面沃森出售上海潤澤的控制權也並非唯一可走的路。
或許對沃森生物來說,HPV疫苗可能不是一家公司的「好故事」,但可以是一個人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