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25日,一年一度的東家APP「傳家節」舉辦。據悉,東家傳家節也是豫園年禮節的重要組成。今年正值復星旗下豫園股份(600655.SH)上市30周年,第三屆豫園家庭日全面升級為「1219豫園年禮節」,打造豫園年終福利季。
「手藝傳家」是傳家節的題中之義。「傳」為傳承,「家」既指東方文化之大家,也指千萬個溫暖小家,文化和手藝代代相傳。據統計,目前在東家APP上,「匠N代」約佔全部手藝人的30%。這些90後、95後的新生代手藝人,在傳承傳統手藝的同時積極創新,擁抱網際網路及各種新玩法,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今天,我們聚焦幾名代表性年輕匠人。
四代守藝的95後女匠人「劉公子」
人稱「劉公子」的她,其實是個女孩子。「劉公子」本名劉鈺涵,是江西省工藝美術師,1995年出生於景德鎮陶瓷世家,從曾祖父至今傳承四代。在瓷器繪畫設計上,劉公子深受祖父劉海和影響,肩負著堅守、傳承這份技藝的使命。但她希望在傳承家族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2017年,劉公子從內容直播開始,與用戶分享好瓷、好器,以及生活中的美好點滴。如今,線上銷售額已佔到劉公子整體銷售額的50%以上。劉公子說,好的瓷器會與人交流。她希望做到「師古而不泥古,古為今用」,讓傳統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
劉公子
劉公子在本次傳家節帶來的拍品鬥彩藤瓜果龍紋天字罐
「瓷三代」江歆:從創新到回歸
90後的江歆是個「瓷三代」,外公、父母都從事陶瓷行業。她對工匠精神最初的感知,來源於曾在藝術瓷廠管理車間、對所有工序都精通的外公。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後,江歆開始創業,至今已8年。
江歆認為,年輕匠人獲取信息的方式與前輩大不一樣。上一輩匠人會抱著書當寶貝,可現在有了網際網路,學習和獲取信息更方便。年輕匠人作為「網際網路原著民」,能將這些信息分享給老一輩,也能更好地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而無論是「後浪」還是「前浪」,都需要好的行業環境和土壤。
江歆說,線上銷售和直播是品牌加速器。此次東家傳家節,她將推出慕古系列復刻宣德雲龍紋大罐。
90後「匠二代」獨立陶藝師
90後的吳志明是一名陶瓷繪畫手藝人。作為一名「匠二代」,吳志明從小跟著父輩學習傳統制瓷工藝。寫意山水描金青花瓷蓋碗、工筆淡彩白瓷筆筒、工筆重彩手作琺瑯蓋碗、勾邊填色折枝花紋青花瓷主人杯……他的作品更像畫在瓷器上的表達。
吳志明說,陶瓷是新工業、行業裝飾,因此需要搭配現代工藝。在營銷上,他與父輩也很不同:父親從來不發朋友圈,都是朋友託朋友來買,倒也不愁銷量;但以他為代表的年輕匠人們更會營銷,短視頻、直播都會嘗試,現在直播已成為他的主要銷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