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須掌握的取穴方法(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

2021-02-22 北京針聯臨床醫案

不論你是要施針、艾灸,還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過在經絡穴位上實現的,因此必須學會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

經驗取穴法(即簡易取穴法):


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體表標誌法:


根據人體的一些自然條件來作定穴的一種標準。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兩類,以體表某些標誌如五官、毛髮、指甲、乳頭、肚臍或關節、肌肉等活動時產生的孔隙,凹陷等來作為依據,去找穴位,這樣的取穴方法就是體表標誌法。通常比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兩眉中間;羶中穴,在兩乳頭水平連線中點;取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等應張口等。

▌骨度分寸法:


先記一個歌訣,不懂意思沒關係,先記住

骨都分寸歌

橫八豎八臍下五,乳鎖中線數肋骨;

腰背肩胛六寸記,四段三線二十一;

上肢腋肘九外十,前臂內外均十二;

股內十八小十三,股外十九小十六。

記住了沒,沒關係,詳解如下~~~~

骨度分寸法,又稱骨度法,即以骨節為主要標誌測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長短,並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標準。但分部折寸的尺度應以患者本人的身材為依據,如把腕橫紋至肘橫紋之間作十二寸,腋橫紋至肘橫紋作九寸,前髮際至後髮際作十二寸等。


骨度分寸法圖例:

  ▌指寸取穴法:


是在骨度分寸和體表標誌法的基礎上,以施術者本人的手指作測量標準來找穴位的一種方法,比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1寸,還有橫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環指、小指四指相併,以中指第M節為準,量取四橫指為3寸。



指寸取穴法必須在骨度規定的基礎上運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骨度分寸與指寸在臨床應用中應該互相結合。

為了準確的找到經絡穴位,除了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外,由於人個體之間還會有差異,因此我們還要結合如下標準和某些穴位特點來取穴:

一般正確的穴位多在骨的上下左右旁,或兩骨相接的關節部位凹陷中,或骨肌的中間,或兩肌的中間,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側部位的經穴(腹部無骨處除外)可用拇指指尖掐之,如有酸麻如觸電般的感覺說明取穴正確。

如無此感覺,只覺麻疼(有的數分鐘才感覺到酸麻)應加深或偏左偏右試之,如按壓對了穴位其效會立見,有的會緩慢見效,有的會在壓後較長時間見效。

可能有些朋友看了圖示和表格,還是不太明白怎樣找穴位。


我們以手上治心臟的內關穴為例,內關穴在手腕橫紋上2寸,而從肘橫紋到腕橫紋總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處。

又如三陰交穴,在足內踝上3寸。而從足內踝到髕骨下方(膝蓋骨下方)總共為13寸。從足內踝開始第一個3/4段,就是三陰交的準確位置。

再如關元穴在臍下3寸,從肚臍眼到恥骨最高點總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點就是關元穴。

如此慢慢熟悉,大家都能掌握中醫教你怎樣找穴位的技巧,而成為快速找到穴位的自我保健醫生了。希望大家在學習完後能親自比劃比劃,也不妄此學呀~~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醫同路人一起討論學習,共同進步,歡迎加入針灸醫案群。加群步驟:

1. 掃描(長按)下方群主微信號二維碼,加群主為好友。

2. 發送信息「入群學習」給群主。

3. 等群主發給你入群邀請,加入群。


中醫臨床技術學習交流平臺 

微信號:zljxjp

一個堅持分享中醫臨床醫案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
    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經驗取穴法(即簡易取穴法):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 教你四種正確找穴位方法: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快收藏】
    穴位怎麼找  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  1、經驗取穴法(即簡易取穴法):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 同身寸取穴法!
    同身寸,針灸取穴比量法。出自《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體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為量取穴位的長度單位。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兩種,臨床多指後者,如中指同身寸等。此外還有目寸、口寸等。指寸法介紹: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屈曲時手指內側兩端橫紋頭之間的距離看做一寸,可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 正確快速取穴方法,一學就會(圖文並茂)
    一般可分為經驗取穴法、體表標誌法、骨度分寸法、指寸法等。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兩類,以體表某些標誌如體內肌肉、肚臍眼或手足關節等活動時產生的孔隙,凹陷等可以作為依據去找穴位,這樣的取穴方法就是體表標誌法。
  • 取穴技巧都在這裡,對照一下,一定收藏好
    今天,專門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取穴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 取穴詳解 | 找不準穴位?一分鐘學會「同身寸法」,教你輕鬆找穴位!
    導讀:同身寸法是針灸取穴的比量方法。出自《千金要方》。
  • 正確快速取穴方法(圖文並茂)
    掌握正確的取穴方法是準確取穴的基礎。常用的取穴方法有簡易取穴法、體表標誌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度四種。 此法分為觸摸法、抓捏法、按壓法三種。是通過食指、拇指指腹按壓皮膚,觀察和感覺皮膚及指腹的反應來找穴的一種簡單方法。
  • 艾灸取穴的正確方法
    艾灸療法是人們留住美顏、抗衰老的保健療法之一,更是中老年人延年益壽、抗衰老、防病治病的保健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艾灸的取穴方法、以及艾灸注意事項。1、體表標誌取穴法體表標誌取穴法是根據人體體表各種標誌而取穴的方法,又稱自然標誌定位法,是指參照人體上不受活動影響、固定不移的標誌取穴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好記,是我們初學者最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
  • 一分鐘學會「同身寸法」,教你輕鬆找穴位!
    導讀:同身寸法是針灸取穴的比量方法。出自《千金要方》。
  • 治腰痛的腹部取穴法
    治療腰痛的取穴方法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每一位針灸醫生都有自己偏愛的一套取穴法。 臨床上也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人喜愛在腹部取穴針刺治療腰痛。腰痛從腹治,從陰引陽,後病前治,調整軀幹前後的平衡,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治療腰痛在腹部扎針,必定大家已經聽說了很多。 那問題來了,在真正實戰的時候,到底應該取腹部什麼穴位下針,這些穴位都是固定的套路嗎?而該怎樣扎才能立竿見影?裡面存在著很多實操的細節,現在我把治療腰痛的腹部取穴法匯總一下。
  • 根據「三邊三間取穴法」分析手三陰經的腧穴定位
    說明腧穴是經脈之氣流注運行出入體表的所在, 與氣血運行關係密切。《千金翼方》在論述腧穴的意義時說:「凡孔穴者, 是經絡所行往來處, 引氣遠入抽病也。」由於腧穴具有這樣的意義, 就決定了腧穴必然位於人體中便於氣血運行, 脈氣流注最為通暢的所在。楊甲三先生在取穴時非常重視穴位的解剖結構,通過對腧穴形、質的研究,提出了「三邊三間取穴法」。
  • 子午流注取穴法
    子午流注取穴法主要包括「納甲法」、「納子法」和「納絡法」三種。
  •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比量方法示範圖)
    溫馨提示:我們取穴所說的「寸」,並沒有具體數值。
  • 一個簡單有效的針法——同經相應取穴法
    一、什麼是同經相應取穴法 「同經相應取穴法」的名稱是我們自擬的,它是我們根據內經中繆刺、巨刺、遠道刺的原則,在臨床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點經驗。經查有關文獻,尚未發現前人記載過此種取穴方法,所以這種方法對我們來說還是一種新的發現,因而才提出這樣一種新的名稱。 此種取穴方法中的所謂「同經」,係指所取之針治經穴與患處必須是同屬一經,但更須是左手經與右足經相對。例如患部正當手太陽小腸經的經行部位,治療時應取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患部如屬足少陰腎經時,則選取手少陰心經的經穴。其餘可以類推。
  • 王居易經絡診察法取穴|足三裡到底在哪?
    圖片來自於網絡足三裡是常用穴,按照教科書骨度分寸取穴法,足三裡是在脛前肌隆起之高處,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同身寸4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可臨床發現,這種取穴方法每個人的針刺和按揉效果都不一樣,療效並不穩定,這是怎麼回事?有沒有想過,足三裡真的在這裡嗎?工作室專家周煒老師2008年自從遇到王居易老師,如獲至寶,馬上把王居易老師請到護國寺中醫醫院,2012年成立北京中醫藥薪火3+3王居易名醫傳承工作站(王老2017年去世後改稱王居易名家研究室)。
  • 一點二穴三線四面的取穴法
    對痔痛、脫肛、出血,取側臥,兩膝向前彎曲,使臀部後聳,以針向脊椎方向刺入2~3寸深,深淺根據病人身體肥瘦高矮來決定,一般深刺效果較好。如便血,第一次針後血量可能增加,以後則逐漸減少。青年腎虛遺精,婦女帶下不止,小兒夜尿證及老年人常有矢氣或二便失禁等證,針長強一穴往往收到較好的效果。註:⑴知熱灸:以極小艾炷如麥粒,放患處,病人說熱,隨即壓滅,再加一炷。炷數多少,因病而異。
  • 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針灸取穴
    借鑑臟腑別通理論分析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產生的原因,具有很好的臨床指導價值,可以指導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治療的針灸取穴以及具體手法的運用。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糖增高為特徵的代謝疾病群,其典型臨床表現常被描述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質量減輕。
  • 針灸大全:口訣、取穴,配穴,五輸穴!
    因此,在「循經取穴」的指導下,取穴原則可包括近部取穴、遠部取穴和隨證取穴。  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鄰近的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為依據的。其應用非常廣泛,大凡其症狀在體表部位反映較為明顯和較為局限的病證,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則選取腧穴,予以治療。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後、攢竹、風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癱取頰車、地倉,胃痛取中脘等,皆屬於近部取穴。
  • 針灸大全:口訣、取穴,配穴,五輸穴大全!
    人體有361個經穴,另有眾多的經外奇穴。要想選好腧穴,首先應了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只有依據經絡、腧穴理論,結合臨床具體實踐,才能合理地選取適當的腧穴,為正確擬定針灸處方打下基礎。針灸處方中腧穴的選擇,是以陰陽、臟腑、經絡和氣血等學說為依據的,其基本原則是「循經取穴」,這是根據「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來的。因此,在「循經取穴」的指導下,取穴原則可包括近部取穴、遠部取穴和隨證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