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

2021-02-12 傳艾路上

不論你是要施針、艾灸,還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過在經絡穴位上實現的,因此必須學會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

經驗取穴法(即簡易取穴法):


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體表標誌法:


根據人體的一些自然條件來作定穴的一種標準。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兩類,以體表某些標誌如五官、毛髮、指甲、乳頭、肚臍或關節、肌肉等活動時產生的孔隙,凹陷等來作為依據,去找穴位,這樣的取穴方法就是體表標誌法。通常比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兩眉中間;羶中穴,在兩乳頭水平連線中點;取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等應張口等。

▌骨度分寸法:


先記一個歌訣,不懂意思沒關係,先記住

骨都分寸歌

橫八豎八臍下五,乳鎖中線數肋骨;

腰背肩胛六寸記,四段三線二十一;

上肢腋肘九外十,前臂內外均十二;

股內十八小十三,股外十九小十六。

記住了沒,沒關係,詳解如下~~~~

骨度分寸法,又稱骨度法,即以骨節為主要標誌測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長短,並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標準。但分部折寸的尺度應以患者本人的身材為依據,如把腕橫紋至肘橫紋之間作十二寸,腋橫紋至肘橫紋作九寸,前髮際至後髮際作十二寸等。


骨度分寸法圖例:

  ▌指寸取穴法:


是在骨度分寸和體表標誌法的基礎上,以施術者本人的手指作測量標準來找穴位的一種方法,比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1寸,還有橫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環指、小指四指相併,以中指第M節為準,量取四橫指為3寸。



指寸取穴法必須在骨度規定的基礎上運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骨度分寸與指寸在臨床應用中應該互相結合。

為了準確的找到經絡穴位,除了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外,由於人個體之間還會有差異,因此我們還要結合如下標準和某些穴位特點來取穴:

一般正確的穴位多在骨的上下左右旁,或兩骨相接的關節部位凹陷中,或骨肌的中間,或兩肌的中間,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側部位的經穴(腹部無骨處除外)可用拇指指尖掐之,如有酸麻如觸電般的感覺說明取穴正確。

如無此感覺,只覺麻疼(有的數分鐘才感覺到酸麻)應加深或偏左偏右試之,如按壓對了穴位其效會立見,有的會緩慢見效,有的會在壓後較長時間見效。

可能有些朋友看了圖示和表格,還是不太明白怎樣找穴位。


我們以手上治心臟的內關穴為例,內關穴在手腕橫紋上2寸,而從肘橫紋到腕橫紋總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處。

又如三陰交穴,在足內踝上3寸。而從足內踝到髕骨下方(膝蓋骨下方)總共為13寸。從足內踝開始第一個3/4段,就是三陰交的準確位置。

再如關元穴在臍下3寸,從肚臍眼到恥骨最高點總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點就是關元穴。

如此慢慢熟悉,大家都能掌握中醫教你怎樣找穴位的技巧,能快速找到穴位

相關焦點

  • 針灸須掌握的取穴方法(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
    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經驗取穴法(即簡易取穴法):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 教你四種正確找穴位方法: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快收藏】
    穴位怎麼找  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  1、經驗取穴法(即簡易取穴法):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 同身寸取穴法!
    同身寸,針灸取穴比量法。出自《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體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為量取穴位的長度單位。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兩種,臨床多指後者,如中指同身寸等。此外還有目寸、口寸等。指寸法介紹: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屈曲時手指內側兩端橫紋頭之間的距離看做一寸,可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 取穴技巧都在這裡,對照一下,一定收藏好
    今天,專門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取穴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誌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下面來分別介紹:這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1橫紋上為勞宮穴等。
  • 正確快速取穴方法,一學就會(圖文並茂)
    一般可分為經驗取穴法、體表標誌法、骨度分寸法、指寸法等。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兩類,以體表某些標誌如體內肌肉、肚臍眼或手足關節等活動時產生的孔隙,凹陷等可以作為依據去找穴位,這樣的取穴方法就是體表標誌法。
  • 艾灸取穴的正確方法
    1、體表標誌取穴法體表標誌取穴法是根據人體體表各種標誌而取穴的方法,又稱自然標誌定位法,是指參照人體上不受活動影響、固定不移的標誌取穴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好記,是我們初學者最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如五官、毛髮、指甲、乳頭、肚臍眼、腋窩、脊柱等,這些都是體表取穴所用的部位。如神闕穴在肚臍的中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肚臍眼。
  • 手指同身寸法(取穴比量方法示範圖)
    溫馨提示:我們取穴所說的「寸」,並沒有具體數值。
  • 標幽小築之選穴刺法(上)
    「陰蹻穴在足內踝下,是謂照海」(《素問·氣穴論》王冰注);申脈為八脈交會穴,通陽蹺脈。二交即陰交、陽交。陰交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屬任脈,為衝、任、足少陰之會。陽交為足少陽與陽維脈之交會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兩間、兩商、兩井分別指二間、三間、少商、商陽、天井(肘)、肩井(肩)。
  • 答疑:董針那些幾寸是如何量的?(此文整合了同身寸最新的一夫法和骨度法)
    溫馨提示:我們取穴所說的「寸」,並沒有具體數值。
  • 根據「三邊三間取穴法」分析手三陰經的腧穴定位
    說明腧穴是經脈之氣流注運行出入體表的所在, 與氣血運行關係密切。《千金翼方》在論述腧穴的意義時說:「凡孔穴者, 是經絡所行往來處, 引氣遠入抽病也。」由於腧穴具有這樣的意義, 就決定了腧穴必然位於人體中便於氣血運行, 脈氣流注最為通暢的所在。楊甲三先生在取穴時非常重視穴位的解剖結構,通過對腧穴形、質的研究,提出了「三邊三間取穴法」。
  • 治腰痛的腹部取穴法
    治療腰痛的取穴方法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每一位針灸醫生都有自己偏愛的一套取穴法。 臨床上也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人喜愛在腹部取穴針刺治療腰痛。 刺法要點:患者仰臥位,屈髖屈膝,為了放鬆腹部肌肉。用3寸的針,直刺天樞穴,緩慢進針,至2到3寸,根據患者的胖瘦,一般3寸進去問題也不大,扎到腸子也不會出問題。
  • 王居易經絡診察法取穴|足三裡到底在哪?
    圖片來自於網絡足三裡是常用穴,按照教科書骨度分寸取穴法,足三裡是在脛前肌隆起之高處,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同身寸4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可臨床發現,這種取穴方法每個人的針刺和按揉效果都不一樣,療效並不穩定,這是怎麼回事?有沒有想過,足三裡真的在這裡嗎?工作室專家周煒老師2008年自從遇到王居易老師,如獲至寶,馬上把王居易老師請到護國寺中醫醫院,2012年成立北京中醫藥薪火3+3王居易名醫傳承工作站(王老2017年去世後改稱王居易名家研究室)。
  • 子午流注取穴法
    子午流注取穴法主要包括「納甲法」、「納子法」和「納絡法」三種。
  • 一個簡單有效的針法——同經相應取穴法
    一、什麼是同經相應取穴法 「同經相應取穴法」的名稱是我們自擬的,它是我們根據內經中繆刺、巨刺、遠道刺的原則,在臨床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點經驗。 二、取穴的方法 首先應當說明的是,祖國醫學中的針灸術,從辨證到治療,原則上都是以經絡為主,穴位次之。因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而腧穴僅是經絡臟腑之氣聚於體表的位置,所以古人說:「寧失穴,勿失經」,這是很重要的一項原則。
  • 答疑解惑 | 穴位圖上的1寸是3公分3毫米嗎?
    寸,是臨床取穴的一個常用方法——骨度折量取穴法的一個概念。
  • 喝形取穴法(一)
    龍虎低昂,前山高下,即是高低取穴之法,而在左、在口,則又全在大情緊要中測之。獸形 則分行走、上下、出人、來去、臥乳、伏降、鬥睡、飽食之異,亦當先看背面。背向無穴,惟於面向取之。睡臥、奔走多下鼻息、氣堂等穴。蓋走與臥,當於氣盛處取之。上下、來去、出入,卻看先後,大情在前,則取眼目、山根、須角、鼻息等穴。大情在後,則取後腿、腹下、氣堂、峰穎、鞦韆等穴。
  • 穴內作用二十九法
    4.沉法龍脈雄旺,穴宜深藏,然而氣不衝和,早年生禍,則以沉法作之,其法深鑿金井,結壙置棺,然後於壙上砌一空壙,則旺氣流通富貴可催,無有初年之敗。5.隱法龍脈已止石穴前餘,氣長去則以隱法作之,其法在龍止之處立穴不起墳瑩,然後於受堂氣之所,砌一虛墳,放水立碑,則發福不替。
  • 一點二穴三線四面的取穴法
    對痔痛、脫肛、出血,取側臥,兩膝向前彎曲,使臀部後聳,以針向脊椎方向刺入2~3寸深,深淺根據病人身體肥瘦高矮來決定,一般深刺效果較好。如便血,第一次針後血量可能增加,以後則逐漸減少。青年腎虛遺精,婦女帶下不止,小兒夜尿證及老年人常有矢氣或二便失禁等證,針長強一穴往往收到較好的效果。註:⑴知熱灸:以極小艾炷如麥粒,放患處,病人說熱,隨即壓滅,再加一炷。炷數多少,因病而異。
  • 喜歡中醫的朋友,一定要知道的配穴法!
    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經配穴法、表裡經配穴法、同名經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後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等。 2.表裡經配穴法 本法是以臟腑、經脈的陰陽表裡配合關係為依據。即當某一臟腑經脈有病時,取其表 裡經腧穴組成處方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