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幽小築之選穴刺法(上)

2021-02-22 青橘醫話

標幽小築之選穴刺法(上)

作者/天古滌鑑

 導語:本期我們來看看《標幽賦》中關於選穴刺法的內容。

●天地人三才也,湧泉同璇璣、百會;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

百會在頭,應天;璇璣在胸,應人;湧泉在足,應地。

「上中下三部謂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絡,一要也;天樞者夾臍旁二寸,謂之關,二要也;地機者脾舍之郄,在膝下五寸,下部之總,三要也。」(《玉龍經》)

●陽蹻、陽維並督帶,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陰蹻、陰維、任、衝脈,去心腹脅肋在裡之疑。

陽蹺脈自足跟外側申脈穴,沿外踝後,經下肢外側後緣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後外側,經肩部、頸外側,上挾口角,至目內眥。陰蹺脈自足跟內側照海穴,經內踝,沿大腿的內側上行進入前陰,沿腹部、胸部上行,入缺盆,於人迎穴之前上行,達鼻旁,連屬目內眥。在目內眥,陰、陽蹺脈與足太陽膀胱經會合而上行。

陰、陽蹺脈各主一身左右之陰、陽。能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下肢運動。陰蹺脈行經胸腹,又主胸腹之疾;陽蹺脈沿途交居髎、臑俞、肩髃、巨骨等處,經絡所至,主治所及,又能治療肩周炎、腰背筋膜炎、腰痛症等腰、背、肩疾患。在下肢,或見拘攣,或見痿躄,若陽蹺脈遲緩,陰蹺脈拘攣則足內翻,反之則足外翻。

陰蹺脈循行圖

陽維、陰維分別聯絡各陽、陰經歸於督任二脈,當二維脈經氣出現異常,陰陽失調則病。「陽維為病,苦寒熱」(《脈經》)。陰維脈與足少陰交會於築賓,與足太陰交會於府舍、大橫、腹哀,與足厥陰交會於期門,此外,尚交會任脈於天突、廉泉,經胸腹兩脅。

督脈為陽脈之海,任脈為陰脈之海,帶脈「總束諸脈」,「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難經·二十九難》)。帶脈所圍,有諸多重要臟器,其中有水火之宅,也有生殖系統,帶脈失約,可致帶下、二陰失約、脫垂、虛弱等生殖泌尿系統疾患和虛損病證,帶脈不強則腰腿不健,且人體的肌肉筋膜骨骼體系是一個整體,腰部病變所致力線改變亦可影響肩、頸。衝脈為「十二經之海」,衝任走行於胸腹,「公孫衝脈胃心胸」,兩條奇經均可治療胸腹部疾患,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主疏洩,衝任蓄溢氣血,氣機不通時,或經亂,或乳房脹痛,乳汁稀少,或少腹積聚。「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說明衝脈可向陽經滲灌經氣。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將此段看作互文,某種意義上也是合適的,「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尤其是帶脈、衝脈,在表裡病都很常見,所以不必拘泥於陽經治表病,陰經治裡病。

二陵、二蹻、二交,似續而交五大;兩間、兩商、兩井,相依而別兩支。

二陵即陰陵泉、陽陵泉,均為膝關節周圍的穴位。

二蹻可理解為照海、申脈。「陰蹻穴在足內踝下,是謂照海」(《素問·氣穴論》王冰注);申脈為八脈交會穴,通陽蹺脈。

二交即陰交、陽交。陰交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屬任脈,為衝、任、足少陰之會。陽交為足少陽與陽維脈之交會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

兩間、兩商、兩井分別指二間、三間、少商、商陽、天井(肘)、肩井(肩)。

這樣理解起來很奇怪,二陵、二蹻、二交分布於下,兩間、兩商、兩井分布於上,何來前者交五大?

但是,當我們從互文上來看,就解釋得通了。從申脈、照海起,以軀幹部的陰交穴為樞紐,連接了雙肩、臂、手、指,十二穴似連續而交於五體,左右各有一套,這樣就好理解了。

這說明,運動系統各個部分或直接,或間接,或交叉都有聯繫,這對我們之後要講的交經繆刺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現代的肌筋膜理論注重對骨骼肌運動系統的認識而不是單一運動單位的分析,與此異曲同功。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楊註:「此言取量穴法,必以男左女右中指,與大指相屈如環,取內側紋兩角為一寸,各隨長短大小取之,此乃同身之寸。」我們取穴比量,有依據人體體表標誌定位,或活動定位(如閉口取下關,張口取耳前三穴等),此為最精確的定位,其次有骨度分寸,按照常人自身各骨節分段的尺寸定位,再有一夫法,還有拇指同身寸,最後兩種是最粗略的比量方法。

「必有分寸」告訴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差異性,不可拿自己的手作為給別人點穴的一夫法。

取穴之前,先詳何病,病機是什麼,再確立選穴思路。單純的頭痛扎頭,腳痛紮腳不是不可取,但是如果病機提示原因出在患部的遠處,還這麼操作,就算效果不會大打折扣,也很可能會起效緩慢。

「伸屈者,如取環跳之穴,必須伸下足,屈上足,以取之,乃得其穴。平直者,或平臥而取之,或正坐而取之,或正立而取之,自然安定,如承漿在唇下宛宛中之類也。」伸屈取穴法我們可以更廣泛地理解為活動取穴,伸屈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一陰一陽,相互拮抗,相輔相成的表現,人體的每個可活動的關節的基本活動都有這種共同的特點。

●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郄膕之間,動脈相應。

古人很早就觀察到,骨骼在皮膚、筋膜肌肉下偏向於肢體的外側,軀幹部脊椎也是偏向於背部,這種骨骼在陽部分布多的現象,正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演變而來的骨骼對重要內臟、大血管、神經保護的表現。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個例子,合谷、足三裡、陽陵泉等等,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勞宮、太溪、尺澤等穴,就在郄膕動脈應指處。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

假如這個病比較複雜,或者可選用的穴位較多,就需要好好地考慮選擇的穴位。古人的針尖製作得沒有我們現在的針尖這麼細膩,針身也較為粗糙,如果像我們現在這樣在治療時扎那麼多針,那肯定痛感很明顯,所以也特別重視選穴的精簡。這個病可取五穴來治療,我能不能一個穴位就切中病機,針到病除?這個病因自三條經,我能不能找到最關鍵的那一條,刺至效顯?現在的臨床操作中因為各種因素要求我們辦到這一點可能很難,但我們如果要有更高的專業追求,這些需要我們長期探索的經驗。

●頭部與肩部詳分,督脈與任脈易定。

「頭部與肩部,則穴繁多,但醫者以自意詳審,大小肥瘦而分之。督、任二脈,直行背腹中,而有分寸(尤其是椎體棘突間隙),則易定也。」

頭部、肩部、督脈、任脈都在頭及軀幹部,有重要的內臟器官(相比四肢而言),我們初學針刺常在四肢下針,而對頭、軀幹的穴位忌憚三分,為什麼?要注意避免刺傷內臟。所以我們對待頭及軀幹部的選穴要更加定位明了。

《標幽賦》的選穴刺法對我們現在的針灸臨床指導意義還是挺大的,更多關於選穴和針刺注意事項的內容,筆者將在下期與讀者們一塊分享。

  版權聲明

 投稿郵箱  wangyu@iqingju.cn


相關焦點

  • 灸法的選穴要點
    故先行對不同灸法的共同作用與選穴要點作一說明,再於相同中求相異,而分別對待。 (一)不同灸法的基本功效。不論是何種灸法與針法,都離不開選穴,而選穴的方法又不外是以就近與遠道為主,故根據這一共同基礎,用以說明不同灸法所共有的基本功效與治療規律。
  • 四通針法的選穴配穴思路
    先來看她的配穴思路:選穴機理:使整體陰陽經絡與臟腑平衡——和諧1、表裡經配穴法:本法是以臟腑、經脈的陰陽表裡配合關係為依據。即當某一臟腑經脈有病時,取其表裡經腧穴組成處方施治。如,肝病可選足厥陰經的太衝配與其相表裡的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
  • 針灸選穴及針刺手法心得
    在治療時選穴配穴同中有異,刺激方法各有不同。如寒溼腰痛、風寒腰痛、腎虛腰痛都可用腎俞、命門,但寒溼腰痛配崑崙、太白,以補火助陽、健脾化溼;風寒腰痛配風池、跗陽,以去風定痛;腎虛腰痛配關元、懸鐘,以補腎填髓、強腰壯骨。再如岔氣腰痛,特點是腰部無明顯的腫脹及壓痛點,體位變動時疼痛,深呼吸、咳嗽亦可引起疼痛。證屬絡脈氣血瘀滯,治以通絡止痛。
  • 王老「乾貨」第十講:擔截配穴法
    經絡學說其手足同名經具有上、下協同的功能;左右同名經具有相同的調節作用。  《靈樞·官能》說:「用針之理,必知形氣之所在,左右上下,陰陽表裡,血氣多少,形之逆順,出入之合。」說明針灸臨床治療必須要知道病邪所犯的部位,以及上下左右肢體相關各部氣血流注的關係。明白了這些道理,就知道如何著手選穴配穴,以達到調合各部的目的。
  • 刮痧不傳之法--開鎖法
    刮出瘀皰或極痛之點後運用點穴法一日一次,一次點按七、八分鐘,10 日一療程。可以極為顯著的增強治療效果。(二)治法(1)選穴 合谷、曲池、尺澤、大椎、肺俞。放痧:委中。(不會取穴?關注「經絡技巧」公眾號,點擊穴位查詢或在公眾號內輸入任意穴位即可查詢,即可查找穴位!)
  • 禿頭法福音針刺類—皮膚針技術
    皮膚針是用來叩刺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種針具。按照工具的形式及針數的不同,有梅花針、七星針、羅漢針和叢針(針數不限)之分。臨床上常用來治療皮膚病、疼痛類疾病、失眠等。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臨床上常用的皮膚針是七星針(見圖1),七星針分為兩種:
  •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的臨床選穴原則及機理
    穴位敷貼是應用中藥與適當的基質或者透皮吸收促進劑混合後,敷貼於皮膚表面或者相應的穴位以起到治療作用的外治法。穴位敷貼這種中醫治療疾病的外治法,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根據經絡學說,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原則,在人體相應的腧穴上,選用適當的藥物進行敷貼,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功能上是相互聯繫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這種聯繫和影響是以臟腑為中心,通過經絡的聯絡作用而實現的。《靈樞·海論》雲「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
  • 流蘇小築,在婺源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人生應有兩盞燈,一盞是信仰之燈,一盞是理想之燈。夢想,需要靠自己去打拼,在築夢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流蘇小築鄉宿位於婺源縣秋口鎮、婺源東線旅遊線路上,距離婺源高鐵站、婺源汽車站均約18公裡。流蘇小築是一處面河靠山的田園鄉宿,共有19間客房,並提供配套餐飲、茶室、會議室多功能廳等功能。
  • 【浮刺漫談之六 - 關於浮刺法中「傍入」而浮之的討論】何樹槐教授. 紐約中醫論壇
    在《靈樞經》中有關「傍入」的針刺方法還有其他記載: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痺也。」 恢刺是針刺在肌腱之傍,並配合關節屈伸活動以治療肌腱、韌帶、肌肉的疼痛。 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痺。」關刺是針刺在肌腱的左右,或肌腱上下,以治療筋痺。
  • 拔罐怎樣選穴效果更好?
    拔罐要想達到良好的治療和保健效果,選穴也會非常重要的,那麼拔罐選穴的原則是什麼?就近選穴就近選穴即指在疼痛的部位或者鄰近部位選穴進行拔罐。所用的穴位包括阿是穴和病理性反應點。遠端選穴即指在疼痛部位的遠端病痛處選穴進行拔罐。而遠端施術部位的選擇是以經絡循環為依據,所以這種取穴方法也叫做循經取穴。遠端拔罐取穴常常按上下、左右和交叉取穴的方法。
  • 【名家針方】美容的針灸選穴及操作
    1.體針的選穴及操作:主穴:額部皺紋,取陽白、魚腰、頭臨泣;魚尾紋,取瞳子謬、絲竹空、太陽;眉間皺紋,取印堂、攢竹;目下皺紋,取球後、四白、巨髎;面頰皺紋,取顴髎、頰車、聽會;口周皺紋,取禾髎、地倉、俠承漿。配穴:青年者配陽輔、中渚、合谷;老年者配太溪、足三裡、養老。
  • 古中醫舌診臨床實用針灸選穴思路(下)
    遂相率而趨於簡易之途,而不復於賾處著力,繁處營心,則闢後學一直捷之徑,適貽後學以疏陋之譏,亦非是編所以公世之心也一、普通選法外感——拔罐瘀血——放血裡寒——艾灸頑固疾患——火針強壯者——針刺二、靈活運用三通法針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溫通法、強通法,是賀老經過50餘年的理論探討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而提出的針灸學術思想
  • 真正刮痧治病不傳之秘法:各種瘀滯病症開鎖法!
    刮出瘀皰或極痛之點後運用點穴法一日一次,一次點按七、八分鐘,10 日一療程。可以極為顯著的增強治療效果。(二)治法(1)選穴 合谷、曲池、尺澤、大椎、肺俞。放痧:委中。(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 雲頂之弈10.7暗星機神法刺陣容玩法技巧 暗星機神法刺出裝搭配攻略
    雲頂之弈10.7暗星機神法刺怎麼玩?想來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雲頂之弈10.7暗星機神法刺陣容玩法技巧以及出裝搭配攻略。
  • 婦聯喊你享民宿⑮|莫奈的花園和靜思小築與您相約
    婦聯喊你享民宿⑮|莫奈的花園和靜思小築與您相約 2020-04-20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灸法乾貨:44條獨穴艾灸法 + 選穴秘法
    現摘抄44條艾灸秘法如下:01、目視昏昏,灸五裡((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02、 婦人不孕:灸陰廉五壯即有子03、食無味,灸食關三壯(穴在建裡旁1.5寸)。04、雷諾氏病,灸腎俞各一寸處。
  • 【中醫貼敷】穴位貼敷的選穴與配穴
    直接強調了選穴的重要性。如配次選穴失當,則效果差,甚至事與願違。(圖片來源:西安市雁塔區兆康門診)穴位貼敷法的選穴是在辨證、立法的基礎上,選取穴位。如牙痛之下牙痛,可選取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上牙痛,則選取足陽明胃經的內庭;咽喉腫痛,可選取手太陰肺經的魚際。②異經取穴:即病因取穴,根據病變的原因及臟腑之間、經絡之間的關聯,而選取貼敷穴位。如治療頸淋巴結核,可選取和肝經相表裡的膽經的光明貼敷;治療鼻衄,可選取湧泉,此亦即「上有病下取之」。③對症取穴:根據病變的症狀,選取對症治療的俞穴。
  • 44條獨穴艾灸法 + 選穴秘法【經典好文】
    44條艾灸秘法如下:01、目視昏昏,灸五裡((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清代的《瓊瑤神書》中說:「醫人針灸,不知何經受病,妄行取穴」是針灸療效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針灸選穴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要按受病部位來分析病位在何經。對此早在《標幽賦》中就有「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之說。
  • 艾灸怎樣選穴和配穴效果更好?
    隨著保健養生的日益普及,人們對艾灸越來越感興趣,現在,怎樣選穴和配穴才能起到良好的艾灸效果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取穴原則局部取穴用艾灸直接作用在病灶(古人稱之為阿是穴或天應穴),或在病灶周邊之處取穴,稱之為局部取穴。
  • 《陰陽師:百聞牌》湖心小築的水怪玩法攻略
    18183首頁 陰陽師:百聞牌 《陰陽師:百聞牌》湖心小築的水怪玩法攻略 《陰陽師:百聞牌》湖心小築的水怪玩法攻略